標籤:

年譜 ? 納蘭性德 | 翩翩濁世佳公子

農曆臘月十二日,納蘭成德生於京師,是日為公曆1655年1月19日。

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其父明珠,在康熙朝曾權傾一時。其母覺羅氏,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順治八年歸明珠。

納蘭為女真語,意為「太陽」。他這一生,真可以說是如太陽般光耀照人——出生時含著金匙,落在鐘鳴鼎食之家,軍功顯赫之族;成年以後,身為御前侍衛,深得康熙器重;一生有情好甚篤的妻子和戀人,有才學相當意氣深重的友人;他本人才華橫溢,詞作被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只不過塵世的這一切光耀,都定格在31歲那年。

編 年

順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5)1歲農曆臘月十二日,納蘭成德生於京師。

順治十三年丁酉(公元1657)3歲丁酉科場案發。次年,吳兆騫被逮到刑部,十六年夏,謫戍寧古塔。

順治十六年己亥(公元1659)5歲五月,鄭成功、張煌言大舉北上,克瓜洲、鎮江等數十州縣,進圍江寧,東南震動。七月,敗走海上。順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7歲正月,順治帝崩。皇太子玄燁即位。二月,更設內務府,明珠改任內務府郎中。七月,哭廟案結,金聖嘆等十八諸生被殺。冬,明永曆帝為吳三桂擒獲,殘明政權滅亡。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62)8歲鄭成功卒於台灣。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10歲三月,明珠升內務府總管。康熙四年乙巳(公元1665)11歲十月,山東道御史顧如華上疏,提議纂修《明史》以及開設史局,尤宜擇詞臣博雅者,兼廣徵海內弘通之士,共同編輯。康熙五年丙午(公元1666)12歲四月,明珠由侍讀學士升內弘文院學士。是年顧貞觀由順天南元掌國史館典籍。

康熙六年丁未(公元1667)13歲成德自是年起,就學於董訥,學業大進。康熙七年戊申(公元1668)14歲九月,明珠升刑部尚書。冬,明珠及工部尚書馬爾賽往閱淮揚河工,至興化白駒場。

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15歲五月,輔政大臣鰲拜被削職,禁錮終身。六月,明珠及兵部侍郎蔡毓榮等奉詔往福建招撫鄭經。九月,明珠任督察院左督御史。

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16歲徐乾學中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

康熙十年辛亥(公元1671)17歲成德補諸生,貢太學。時徐元文(徐乾學之弟)為祭酒,深器重之。是年結識張純修,關係極好,如異姓兄弟。成德在太學時,每徘徊石鼓間,《石鼓記》的寫作時間應該就在太學時代或後於此年。十一月,明珠為兵部尚書。是年,吳三桂等三藩自為政令,形成割據勢力。顧貞觀告歸南還。

康熙十一年壬子(公元1672)18歲八月,成德應順天鄉試,中舉人。

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1673)19歲二月,成德會試。三月,忽得寒疾,沒有參加廷試。五月起,成德每逢三六九日,到徐乾學邸講論書史。五月,得徐元文、明珠支持,著手校刻《通志堂經解》。是年秋,曾任會試主考官的龔鼎孳卒去(性德出其門下),《浣溪沙》疑即為挽龔氏作: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几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徐乾學南還,性德有詩送之。十一月二十一日,平西王吳三桂反。

是年,成德結識朱彝尊、嚴繩孫、姜宸英,除校刻《通志堂經解》外,開始輯《淥水亭雜識》,並寫有《幸舉禮闈以病未與廷試》、撰《通志堂成》、《秋日送徐健庵座主歸江南》、《即日又賦》、《臨江仙(謝餉)》、《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採桑子(冷香縈遍)》、《採桑子(桃花羞作)》、《虞美人(黃昏又聽)》等詩文。

《採桑子》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採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閑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虞美人》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葯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

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1674)20歲春,吳三桂等勢盛,湖湘、四川等地淪於戰火。五月,皇子保成生,即後來的太子胤礽。

是年成德娶夫人盧氏,又納庶妻顏氏。成德仲弟揆敘生。成德與盧氏情好甚篤,《相見歡》、《浣溪沙》應該就作於這三年之中:

《相見歡》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浣溪沙》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是年還有《挽劉富川》。前此數年內,明珠數次奉命往欽天監驗勘,成德或曾隨觀,《自鳴鐘賦》可能也作於這一時期。

▲ 鍾漢良版少年納蘭

康熙十四年乙卯(公元1675)21歲十月,明珠轉吏部尚書。十二月十三,皇子保成立為皇太子。成德避太子諱,改名性德。是年,成德長子富格生(顏氏夫人出)。成德與張純修交益密,每有郊獵。《風流子(秋郊即事)》或作於是年:

平原草枯矣,重陽後、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雲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剗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與嚴繩孫也過從甚密,嚴繩孫移居成德邸中,常有唱和。《眼兒媚(詠紅姑娘)》、《滿庭芳(題蘆洲聚雁圖)》或作於此年:

《眼兒媚(詠紅姑娘)》

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滿庭芳(題蘆洲聚雁圖)》

似有猿啼,更無漁唱,依稀落盡丹楓。濕雲影里,點點宿賓鴻。占斷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煙籠。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紅。 楚天秋欲盡,獲花吹處,竟日冥濛。近黃陵祠廟,莫采芙蓉。我欲行吟去也,應難問、騷客遺蹤。湘靈杳,一尊遙酹,還欲認青峰。

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22歲三月,性德中二甲第七名進士(年初,皇太子保成更名胤礽。《進士題名錄》性德榜名已作「成德」,知「成」字不必再避,以後容若手書、印章及友朋書文俱稱成德,不再稱性德)。在二十二歲仕途騰達的起點上,性德懷著喜悅激動的心情作《生查子》: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性德中進士後,久無委任,於是專心學問,《通志堂經解》諸序多撰於此年。馬雲翎歸江南,性德送之以詩。春夏間,顧貞觀入京,經徐元文、嚴繩孫等介紹結識性德,二人相見恨晚,互以知己視之。性德有《金縷曲 題梁汾側帽投壺圖》詞,一時傳寫京師: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峨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重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初夏,嚴繩孫回南,性德作《送蓀友》詩、《水龍吟(再送蓀友)》詞以贈之:

《送蓀友》

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橫門驪歌淚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江流浩淼江月墮,此時君亦應思我。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無成已如此。平生縱有英雄血,無由一濺荊江水。荊江日落陣雲低,橫戈躍馬今何時。忽憶去年風月夜,與君展卷論王霸。君今偃仰九龍間,吾欲從茲事耕稼。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風未落如朝霞。君如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思天涯。

《水龍吟(再送蓀友)》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卧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牆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七夕」之日,納蘭任三等侍衛,第一次扈駕出巡塞外,作有《台城路》: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佇,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令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秋,吳縣穹隆山道士施道源入京設醮,旋還山。性德作《送施尊師歸穹隆》、《再送施尊師歸穹隆》贈之。馬雲翎落第歸江南,亦送之以詩。

《又贈馬雲翎》

岧嶢最高山,山氣蒸為雲。物本相感生,相感乃相親。吁嗟人生不可擬,君南我北三千里。一朝傾蓋便相歡,兩人心事如江水。君身似是秋風客,身輕欲奮凌霄翮。語君無限傷心事,終古長江江月白。世事紛紛等飛絮,我今潦倒隨所寓。惟願飲酒讀君詩,花前醉卧夢君去。

十月,過彈琴峽,寫有《清平樂 彈琴峽題壁》: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顧貞觀初識性德時,為救吳兆騫,曾向性德求援,但事關重大,性德一時也無法允諾,只是許以「十年之內必定援手」。這年冬,貞觀寓居京師千佛寺,冰雪中憶及兆騫,賦《金縷曲》二闋以詞代書,性德見之泣下,寫詞寄之,並應允「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許以五載為期,營救兆騫入關,即這一曲《金樓曲(簡梁汾)》:

灑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信道痴兒多厚福,誰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斷梗,只那將、聲影供群吠。天欲問,且休矣。 情深我自拚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羨殺軟紅塵里客,一味醉生夢死。歌與哭、任猜何意。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

是年並與顧貞觀合編《今詞初集》。

是年還有《記徵人語》十三首、《長安行贈葉紉庵庶子》、《送馬雲翎歸江南》、《眼兒媚(手寫香台)》、《南鄉子(煙暖雨初收)》,《菩薩蠻(新寒中酒)》、《百字令(綠楊飛絮)》、《金人捧露盤(凈業寺)》、《天仙子(夢裡蘼蕪)》、《浪淘沙(紅影濕幽窗)》、《生查子(鞭影落春堤)》、《生查子(東風不解愁)》、《瑞鶴仙(丙辰生日)》等詩詞。

《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23歲五月三十日,盧氏卒,厝靈於雙林寺。福爾敦生。六月,盧氏亡後半個月,性德寫有《青衫濕遍 悼亡》: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七月,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學士。秋,性德始任三等侍衛。九月,作《沁園春》《蝶戀花》悼亡詞,詞序中自說:重陽前三日,亡婦百日之後,自夢中得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綉榻閑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蝶戀花》應該也作於同時: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和《菩薩蠻 晶簾一片傷心白》可能也寫於此年: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菩薩蠻》: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這一闕《浣溪沙》不知作於何時,但無疑是悼亡詞中流傳最廣的: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本年著《合訂大易集義粹言》八十捲成。繼作《通志堂經解》諸序。初編《飲水詞》成。顧貞觀南歸。

▲ 納蘭小像

康熙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24歲

康熙下詔取博學鴻儒,陳維崧、嚴繩孫等入京。陳維崧一度居性德舍,繼編《今詞初集》。閏三月,顧貞觀、吳綺在江南,為《飲水詞》作序。馬雲翎卒。七月,葬盧氏於京郊皂莢屯。

《虞美人》可能作於此年: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九月,性德陪同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在狩獵途中寫有《於中好》: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松梢露點沾鷹紲,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是年秋,姜宸英一人窮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性德寫有《點絳唇》想邀請姜宸英前來明珠府居住: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康熙十六至十七年,性德為亡妻守靈期間,因心中悲痛,寫下《憶江南 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25歲

春,開博學鴻儒試,嚴繩孫、秦松齡、朱彝尊、陳維崧等中試,授檢討。夏,與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張見陽等集淥水亭觀荷。秋,張見陽赴江華任縣令,性德作《菊花新》詞送之。初葺茅屋,以候顧貞觀來京。姜宸英丁母憂,南歸奔喪。性德寫有《金縷曲 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

誰復留君住。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不道只、暫時相聚。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

是年《飲水詞》、《今詞初集》刊成。

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1680)26歲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負責康熙出巡用馬之事,出牧柳溝、黃花城等近邊地牧馬。是年,揆芳生,繼娶官氏(即瓜爾佳氏,圖賴之孫,朴爾普之女)。徐乾學撰《通志堂經解序》成,性德《經解總序》或同時改定。顧貞觀入京,居性德為其所築茅屋。

是年有《寄梁汾並葺茅屋以招之》、《茅齋》、《金菊對芙蓉(上元)》、《浣溪沙(庚申除夜)》、《金縷曲(亡婦忌日)》、《鞦韆索(淥水亭春望)》、《一叢花(並蒂蓮)》等詩詞。

《寄梁汾並葺茅屋以招之》

三年此離別,作客滯何方?隨意一尊酒,殷勤看夕陽。世誰容皎潔,天特任疏狂。聚首羨麋鹿,為君構草堂。

《金縷曲(亡婦忌日)》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康熙二十年辛酉(公元1681)27歲三月下旬,明珠等護從康熙至遵化溫泉,康熙召群臣觀溫泉,群臣各賦詩,性德亦有《湯泉應制》《賜觀湯泉十韻》詩。七月,顧貞觀奔母喪南還,年底重入京。顧貞觀南歸之際,性德有《於中好》相贈: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十月,經多方周旋營救,性德終於為顧貞觀救出其友吳兆騫,兆騫以認修內務府工程名義贖罪放還,十一月中抵京師,居徐乾學府中。宴席上,性德寫有《喜吳漢槎歸自關外次座主徐先生韻》:

才人今喜入榆關,回首秋茄冰雪間。玄菟漫聞多白雁,黃塵空自老朱顏。星沉渤海無人見,楓落吳江有夢還。不信歸來真半百,虎頭每語淚潺湲。

後來,兆騫便居性德府中,為館師,授揆敘讀。

是年,另有《詠柳偕梁汾賦》、《柬西溟》、《送梁汾》、《青玉案(人日)》、《百字令(宿漢兒村)》、《點絳唇(寄梁葯亭)》、《翦湘雲》、《木蘭花慢(立秋夜雨)》等詩詞。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公元1682)28歲

正月十五上元夜,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嚴繩孫、顧貞觀、姜宸英、吳兆騫、曹寅等共集花間草堂,飲宴賦詩。堂上列紗燈繪古迹,各指圖作詩詞。性德賦《水龍吟(題文姬圖)》詞,《賦得柳毅傳書圖次陳其年韻》詩:

《水龍吟(題文姬圖)》

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柯亭響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萬里他鄉,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對黃沙白草,嗚嗚卷葉,平生恨、從頭譜。 應是瑤台伴侶,只多了、氈裘夫婦。嚴寒觱篥,幾行鄉淚,應聲如雨。尺幅重披,玉顏千載,依然無主。怪人間厚福,天公盡付,痴兒騃女。

曹寅作《貂裘換酒》詞。是夜恰逢月蝕,性德有詩詞數首詠之(也有說是1681和1683年)。

三月,康熙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性德扈從東巡,至盛京、松花江、大小兀拉等地。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瀋陽)途中,出關時冰雪未銷,寫下《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以及《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懷念家中妻子的《菩薩蠻》也寫在此時: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夏,重值內廷,作西苑雜詠。升二等侍衛似在此時。秋,隨副都統郎坦奉使梭龍,友人畫家經綸亦隨行。途中寫有《蝶戀花 出塞》:

今古山河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以及另一首《蝶戀花》: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十月十五日,經綸返京。性德有《蝶戀花(十月望日與經岩叔別)》詞送之。性德還京已在臘月下旬。

此番往返梭龍,性德寫有不少詩詞:

《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浣溪沙》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斗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沁園春》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排徊。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雲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踟躕久,忽砯崖轉石,萬壑驚雷。 窮邊自足秋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涼絕塞,峨眉遺冢;梢沉腐草,駿骨空台。北轉河流,南橫斗柄,略點微霜鬢早衰。君不信,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

十一月,明珠加贈太子太傅。

是年,陳維崧卒於京師。

是年還有《柳條邊》、《松花江》、《盛京》、《山海關》、《興京陪祭福陵》、《松花江》、《塞外示同行者》、《上元月蝕》、《早春雪後同姜西溟作》、《上元即事》、《塞垣卻寄》、《宿龍泉山寺》、《採桑子》(嚴宵擁絮)、《採桑子》(九日)、《洛陽春》(雪)、《浣溪沙》(小烏喇)、《浣溪沙》(姜女祠)、《蝶戀花》(又到綠楊)、《蝶戀花》(盡日驚風)、《南歌子》(古戍飢烏)、《一絡索》(過盡遙山)、《一絡索》(野火拂雲)、《梅梢雪》(元夜月蝕)、《長相思》(山一程)、《太常引》(自題小像)、《菩薩蠻》(問君何事)、《菩薩蠻》(荒雞再咽)、《清平樂》(上元月蝕)、《臨江仙》(盧龍大樹)、《臨江仙》(永平道中)、《南鄉子》(何處淬吳鉤)、《憶秦蛾》(龍潭口)、《滿庭芳》(堠雪翻鴉)、《青玉案》(宿烏龍江)、《浪淘沙》(望海)、《南樓令》(塞外重九)、《如夢令》(萬帳穹廬)等詩詞。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公元1683)29歲二月,扈從赴五台山。七月,施琅平台灣。

這一年盧氏亡故已十年,性德寫有《虞美人》悼亡: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少年游》應也是寫於此年: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閑談笑,稱意即相宜。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是年還有《駕幸五台恭紀》、《詠籠鸚》、《菩薩蠻》(寄梁汾苕中)、《虞美人》(銀床淅瀝)、《月上海棠》(中元塞外)、《滿江紅》(代北燕南)等詩詞。

▲ 納蘭死時僅31歲,此圖怎麼看也不象……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公元1684)30歲五月,扈從至古北口外避暑,七月底歸。六月,明珠兼《大清會典》總裁官。七月,吳兆騫卒於京師。八月至十一月,扈從南巡,至金陵、揚州、蘇州等地。在金陵會曹寅,觀楝亭。隨侍康熙南巡途中,性德得明人《竹壚新詠卷》,回京,以此卷歸梁汾,作《題竹壚新詠卷》詩,並為梁汾書「新詠堂」三字。

十二月十二日,姜宸英為性德作《三十初度》詩。歲暮,性德納江南才女沈宛為妾。是年,性德作書梁佩蘭,邀梁至京共編詞選。

盧氏亡故至此十一年,《採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疑便作於此年: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是年還有《扈蹕霸州》、《題趙松雪鵲華秋色圖》、《聖駕臨江恭賦》、《虎阜》、《江行》、《平原過漢樊侯墓》、《扈從東嶽禮成恭紀》、《金陵》、《病中過錫山》、《泰山》、《曲阜》、《秣陵懷古》、《平山堂》、《江南雜詩》、《夢江南》十首、《採桑子》(那能寂寞)、《浣溪沙》(欲問江梅)、《浣溪沙》(十里湖光)、《浣溪沙》(脂粉塘空)、《浣溪沙》(十八年來)、《浣溪沙》(紅橋懷古)、《金縷曲》(寄梁汾)、《眼兒媚》(林下閨房)、《菩薩蠻》(白日驚飆)、《虞美人》(彩雲易向)、《雨中花》、《臨江仙》(塞上家報)、《金縷曲》(未得長無謂)等詩詞。

《浣溪沙(欲問江梅)》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金縷曲(寄梁汾)》

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雁,碧雲千里。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重回首、莫彈酸淚。不是天公教棄置,是南華、誤卻方城尉。飄泊處,誰相慰。 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君莫恨、埋愁無地。秋雨秋花關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計。人豈得,長無謂。

《虞美人(彩雲易向)》

彩雲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翻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1685)31歲春,任一等侍衛。四月,嚴繩孫南歸,性德賦詩送之。五月初,曹寅至京,性德作《滿江紅》詞為題其《楝亭圖》。五月二十二日,梁佩蘭、顧貞觀、姜宸英、吳雯集性德庭,飲酒,各賦《夜合花》詩。次日得疾。五月三十日卒。六月初四,梭龍戰報至行在,康熙帝遣官使拊几筵,哭告之。冬,沈宛生遺腹子富森。

是年有《題趙松雪水村圖》(據朱彝尊題該圖跋文)、《暮春別嚴四蓀友》、《暮春見紅梅作簡梁汾》、《夜合花》、《菩薩蠻》(烏絲畫作)、《菩薩蠻》(惜春春去)等。

《菩薩蠻》(烏絲畫作)

烏絲畫作回紋紙,香煤暗蝕藏頭字。箏雁十三雙,輸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憶。索性不還家,落殘紅杏花。

《菩薩蠻》(惜春春去)

惜春春去驚新燠,粉融輕汗紅綿撲。妝罷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綠陰簾半揭,此景清幽絕。行度竹林風,單衫杏子紅。

編後記【任淡如】

康熙二十五年,性德葬於京郊皂莢屯。

他體會了別人幾輩子也體會不了的豐富爛漫,塵世的歲月雖短,也夠了。

有很多人忘不了這一闕: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亦忘不了這幾句: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更忘不了:

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

所謂翩翩濁世佳公子,大抵就是這樣吧,一等的門第,一等的才華,一等的性情與際遇——人生何幸如初見,納蘭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最豐盛的一瞬。

內容編輯整理:朱烜之 任淡如

(本篇內容系將年譜和詩作多方整理而成,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納蘭性德詞選
納蘭性德詞全集
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納蘭性德作品:《浣溪沙》的解釋

TAG:納蘭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