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害怕「兩院制」和「三權鼎立」?

為何害怕「兩院制」和「三權鼎立」? 【明報專訊】「兩院制」,指西方的議會制度,即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英國的「上議院」和「下議院」。「三權鼎立」,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西方國家,這種制度行之有年,但在中國,卻是禁區。不要說可不可以參考、吸收其中的有益部分,而是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制度,建議實行當然是大逆不道,就是討論一下也不行。君不見新年以來便有大人物發話,要「築牢抵禦」這種「錯誤思想」的「防線」么。 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這句在改革開放初期立下不朽功勛的名言,當前是不是要拋諸腦後了?一切不必再用實踐來檢驗了?只憑大人物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制度、一種學說、一個思想的生死? 制度好壞該由實踐檢驗 目前,沒有人提倡、也沒有人敢提倡,在中國應該實行西方的「兩院制」和「三權鼎立」。但人家上百年的實踐,至今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不是連研究一下也不行呢? 「兩院制」,就是有兩個議會,互相制衡。美國一個議會是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另一個議會是按50個州各選2名組成。英國的下議院是按選區直接選舉議員的議會,上議院則是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宗教領袖等組成。英國的上議院權力較小,對下議院的法案只能拒絕一次。 三權分立則是行政、立法、司法三種權力鼎立,避免行政權力過大,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鄧小平曾經批評過三權鼎立變成三個政府,互相扯皮,影響行政效率,這也許是事實。但由於制衡而防止濫權,又可能是「鼎立」的好處吧。不過這可以討論,不必一棍子打死。現在內地不是經常提倡要有監督和制衡嗎?也承認導致腐敗的原因是制度問題嗎?既然如此,人家的制度和經驗是不是可以探討研究一下呢。照搬固然不對,但研究和吸收其有益成分,是不是就變成一種錯誤呢,而且需要「築牢抵禦」呢。以防洪水猛獸之勢來防止這種「錯誤思想」,未免神經過敏了吧。 至於「兩院制」,不是每個國家都實行,越南和中國便是實行一院制。而西方各大國,除英美外,德、法、俄、荷等大國都實行兩院制。 兩院制也並不是那麼可怕的東西,它不外是分別以不同方式選出代表(議員),互相制約,來反映人民的權力罷了。 鄧小平說過,「政治上,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一院制也好,兩院制也好,都是「通過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的制度,不應把「兩院制」打入「錯誤」的範疇。 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院制議會,但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集思廣益,又設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制度,邀請各方面的有代表性人士,共商國是。雖然「政協」並非權力機關,因此不構成「兩院」。但每年開「兩會」,在反映人民呼聲方面,卻有「兩院」之實。有的人慣於一黨領導,一言堂,對「兩」字頗有畏懼感,所以也把「兩院制」,列為「錯誤思想」了。 要比西方更民主 鄧小平又說,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果然有氣魄!在民主方面要超過資本主義的,首先要有普選。早在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與英國記者貝特蘭談話中,就說到了民主制度,他說﹕「我們是主張普選制的,因為只有普選制才能徹底地表現民意。」 西方資本大國已有普選,要超過資本主義民主,就應該設計出避免受到操縱的選舉。西方選舉文化受到大財團「捐獻」的影響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超過他們,更應該研究他們的制度,取長補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兩院制」更應該加以分析,何必堅持「築牢抵禦」呢? 膽子不要只有針尖那麼大 真理正氣的東西是打不倒的,如果認為「兩院制」和「三權鼎立」是妖氛,那也只不過是一股浮雲罷了,何必去築牢防範的籬笆,花那麼大的力氣呢。 那些提倡「築牢抵禦」的大人物,使我們想起英國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前篇》的話﹕「他們的膽子裝在他們的肚子里,只有針尖那麼大。」
推薦閱讀:

被偷窺後讓我害怕異性
為什麼有的人不害怕看恐怖片?
害怕被拋棄,於是我選擇先傷害你
不要做男人害怕的女人
不害怕 

TAG: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