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護肝葯乙肝患者不可隨便吃
抗病毒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對抗乙肝的「法寶」。而從臨床來看,患者本人常常成了自己征服乙肝的最大「絆腳石」,有些患者本應治療但卻未及時治療,或是誤信廣告、游醫的說辭,接受了錯誤、無用的治療,導致喪失最佳治療時機,甚至使病情惡化。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症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有些患者轉氨酶升高了,醫生就會開一些降轉氨酶的葯,有黃疸了給一些治黃疸的葯,但最關鍵的仍是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可以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疾病進展,有效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有人認為,治療乙肝選了一種葯一直用下去就可以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一種藥物對不同的人療效是不同的,而且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產生耐藥性。耐葯是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的嚴重的臨床問題。HBV對核苷(酸)類似物耐葯後可能導致臨床後果,諸如病毒學反彈、生化學反彈,發生血清學複發,加重肝病進展,此外,病毒耐葯還可影響後續抗病毒治療的療效。
當耐葯發生後,應考慮使用強效的抗病毒藥物或聯合治療,也就是通過換用或加用另一種抗病毒藥物來解決。從臨床上來看,加藥的療效更好,但是會增加治療成本,如果經濟上不允許,換用其他抗病毒藥物也是可取的。在核苷類似物初治患者中,通過使用強效抗病毒藥,使用高耐葯基因屏障、耐藥性不交叉的抗病毒藥物,以及提高病人的依從性等,可以將HBV耐葯時間延遲,降低耐葯率。
用藥不能相信偏方 遠離對肝臟有副作用藥
有些肝炎患者因求治心切,往往相信虛假宣傳,服用各種自製中藥製劑;有的長期服用「偏方」、「驗方」,有的用藥不符合適應症,硬性亂用;有的重複大量使用所謂保肝葯;有的誤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不加選擇隨便使用。肝臟在這些零亂、複雜的藥物形成化學反應的影響下,中毒情況越來越重,肝臟損害日見加重。
專家提醒,乙肝患者不應盲目聽信一些所謂的偏方、秘方和不實廣告宣傳,自行停葯和換藥,因為這樣會耽誤了治療時機,嚴重者還可能加重病情。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可適當選用抗炎和保肝藥物,但不宜同時應用多種抗炎保肝藥物,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及因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效應。
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方式不同,有的藥物對肝臟有直接毒副作用,破壞肝細胞的整個結構;有的藥物作為抗原,在體內和肝臟內通過抗原、抗體反應而破壞肝細胞。所以,乙肝患者應忌服下列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抗生素類及其他化療藥物(例如四環素、紅霉素等)、抗腫瘤葯(例如絲力黴素、更生黴素等)、抗寄生蟲葯(氯喹、硝酸氰胺等)、中樞抑製藥及抗痛風葯(氯仿、三氯乙烯等)、抗抑鬱葯(異丙肼、阿米替林等)、激素類及其有關藥物(甲基睾丸酮等)。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白天太勞累,睡前測血糖
※如果有一個醫療APP,你希望這個APP給你提供什麼功能??
※糖尿病患者早餐不宜喝粥 想吃要會搭配
※糖尿病患者一確診 馬上查眼底
※患乳癌不等於判「死刑」 曲妥珠單抗已幫助120萬患者·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