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文曆法解開源頭文化之謎(劉明武)

用天文曆法解開源頭文化之謎

——關於河圖洛書的幾個問題

劉明武

一、文化的源頭在何處?

追溯文化之源,這是一個嚴肅而又沉重的問題,嚴肅而沉重的問題不妨從輕鬆的話題談起。

問題一: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可是,有多少讀書人知道「書」這個單音詞的出處,有多少人知道「書」與天文曆法的聯繫?

問題二:天下識圖人千千萬萬,可是,有多少識圖人知道「圖」這個單音詞的出處,有多少人知道「圖」與天文曆法的聯繫?

問題三:進過圖書館的莘莘學子成千上萬,可是,有多少學子知道「圖書」這個雙音合成詞的出處,有多少學子知道「圖書」與天文曆法的聯繫?

問題四:一種文化,一種哲學,一個學科,沒有數理基礎是不能成立的。奇數與偶數,是數理基礎中的基礎。中華大地上的奇偶之數與書與圖有沒有聯繫,與天文曆法有沒有聯繫?

問題五:凡是中學生都知道直角三角形,可是,知道中華大地上的直角三角形與天文的聯繫嗎?

問題六:知道「物極必反」「原始反終」「終者有始」「仰觀俯察」「滿招損,謙受益」「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這些成語的人千千萬萬,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成語源於天文曆法?

問題七:粵港澳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此說與圖書有「所以然」的關係嗎?

問題八:《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會72變,豬八戒會36變;《水滸傳》108將,其中有72地煞,36天罡;72與36這兩個數據,與天文曆法有關係嗎?

孫悟空、賈寶玉的出身都關乎一塊石頭,兩塊石頭都有數據,這些數據相關於天文曆法嗎?兩部文學巨著均開篇於曆法數據,眾多的文學評論家知道這一點嗎?

問題九:寫「春秋」為何不寫「冬夏」?為何「春秋」一詞可以喻歷史,「冬夏」一詞為何不能喻歷史?能用天文曆法解釋嗎?

問題十:喜歡音樂的人很多,可是,知道「盡善盡美」的音樂是天文曆法的伴生物嗎?知道今天全世界採用的十二平均律源於中華民族嗎?知道五音六律源於天文曆法嗎?

解答了以上問題,基本就接近了文化之源。

二、文化的源頭在圖書

眾所周知,儒道兩家是中華文化的主幹。但是,主幹並不等於根本。儒家十三經以《周易》為首,道家三玄同樣以《周易》為首,兩個順序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周易》更具有根本性。

新的問題是:《周易》有根本嗎?《周易》開篇於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源於八卦,這一順序指出:《周易》的根本在八卦。

如果沒有「圖書」之說,這一結論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八卦之外還有「圖書」之說。

《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一論斷有多重意義:一是介紹了「圖」與「書」的出處;二是指出了圖與書獨立於八卦;更重要的是三,圖書重於八卦。在《周易》之中,八卦是聖人的作品,是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的作品,而圖書則是「聖人則之」的作品。則,名詞之義為準則、原則;動詞之義為效法、仿照。「則之」之「則」,為動詞之效法。聖人作八卦而則圖書,顯然,圖書更具有根本性,時間上更具有領先性。

「圖書」這一雙音合成詞合成於《漢書》。《漢書·五行志》:「河洛出圖書。」 從此,中華大地上有了「圖書」一詞。

八卦之前之上有圖書,真正位於群經之首的是圖書。圖書,應該是文化之源。

三、圖書的源頭在天文

圖書從何而來?對於這一異常重大的問題,《周易》並沒有提交答案,我們漢族所有的經典都沒有提交答案。儒、道、法、墨諸家都談到了圖書的異常重要性,但誰也沒有說明圖書「為什麼重要」?

解釋不了圖書的來源,後果是產生了一系列文化之謎:

謎之一:圖書緣何而來?

謎之二:圖書之形為何?

謎之三:圖書所表達的內容是什麼?

謎之四:圖書與八卦的關係為何?

謎之五:圖書與陰陽五行的關係為何?

謎之六:圖書與干支的關係為何?

謎之七:圖書與奇偶之數的關係為何?

謎之八:圖書到底解答了哪些基礎性問題?

謎之九:為什麼會有「聖人則之」一說?

謎之十:圖書為什麼會贏得孔子、墨子、管子的崇敬?

西漢至宋至今,不知有多少學者皓首窮經,力圖解開源頭文化之謎。但是,僅僅是以經解經,以卦解卦,以書解書,以字解字,只能解答出「是這樣,是那樣」的結論,無法解答出「為什麼」的原因。歷史證明,僅僅依靠漢族一個民族的經典,儘管解謎的書籍堆積如山,但是仍然打不開圖書的大門,謎仍然是謎。

好在源頭的中華文化是民族融合的產物,苗族、彝族與漢族可能同時跨入文明,或許早於漢族跨入文明,我們漢族經典解答不了的問題,彝族、苗族文化可能會提供出合理的答案。

《管子》記載了蚩尤與黃帝的另一種關係,友好合作的關係。《管子·五行》:「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這一論斷指出,蚩尤輔佐黃帝「立五行」。五行是歷,每行72天,五行360天。一行一季,五行五季。在《管子》里,每一行都有具體的生產生活內容,例如植樹,例如挖渠。蚩尤,是苗族的先賢,苗族制歷可能早於漢族。源頭的苗族文化中,應該有異常珍貴的文化基因。要想解開漢族文化之謎,不能忽略苗族文化。

彝族同胞與漢族一樣崇拜伏羲,彝族同胞遠無焚書坑儒之亂,近無科玄之爭,他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源頭的彝族文化中,應該有異常珍貴的文化基因。要想解開漢族文化之謎,無論如何也不能忽略彝族文化。

「書中沒有的,等等地下(文物)」,這是以往筆者所信守的文化研究思路。受蚩尤制歷與納西族保存中原古樂的啟示,我把研究思路修改為「書中沒有的,等等地下;地下沒有的,到山裡看看」。沿著這一思路,果然在雲南、貴州、湖南彝族和苗族同胞那裡有了重大發現:彝族同胞完整地保存了河圖洛書圖形,而且完整地保存了對河圖洛書的解釋。苗族同胞所保存的苗族古歷,歷中的陰陽可以嚴格地定量。

彝族文化解釋河圖洛書,沒有解釋在神話上,而是直接解釋在了天文曆法上。洛書,彝族文化稱「魯素」,漢語譯為「龍書」,表達的是一年分十個月的十月太陽曆。河圖,彝族文化稱「付拖」,漢語譯為「陰陽聯姻」,表達的是一年分十二個月的陰陽合曆。

四、圖書形成的三大坐標與文化之謎的解答

圖書從天文來。

為了採集瓜果,為了捕魚狩獵,為了插秧下種,必須確定「何種天氣」最為合適。天氣由天文所決定,因此,自然而然開始了天文研究。

天文研究,第一研究對象是太陽,第二是月亮,第三是北斗星,觀測對象還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但前三位是日月與北斗。觀測的是天文,量化的是數字,天文的量化即是曆法。天文學實乃中華大地上的第一學,曆法實乃中華大地上的第一法。天文曆法是在文字之前出現的,是用抽象符號表達的。

以太陽為坐標形成了太陽曆,十月太陽曆是用洛書表達的。以太陽月亮北斗為坐標形成了十二月陰陽合曆,陰陽合曆是用河圖表達的。

藉助彝族、苗族文化中的天文曆法,源頭文化的一系列難解之謎,可以輕鬆地得到解答。

洛書之謎的解答。在彝族文化中,洛書是上古先賢傳下來的。洛書由奇偶之數組成,具體圖形為: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五居中央。一三九七,四個奇數分居四方;二四六八,四個偶數分居四隅。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曆。一個奇數代表一季(行)72天,每個偶數代表18天,四個偶數代表72天,五季共360天。五居中央統領四方。所謂十月太陽曆,是以太陽為坐標制定出的,是一年分五季十個月的曆法。一月36天,一年360天,剩餘5-6天,不計入月,用於大小兩個年節。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大年過3天,小年過2天,閏年大小年均過3天。苗族古歷,同樣是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

陰陽五行之謎的解答。陰陽五行學說,首先是在洛書所表達的十月太陽曆中的出現的。

先說陰陽。在十月太陽曆中,年可以論陰陽,月可以論陰陽,日可以論陰陽。年論陰陽,一年先分寒暑兩截,寒為陰,暑為陽。陽主生主長,陰主收主藏。苗族古歷以冬至為陽旦,以夏至為陰旦。旦,日初出也。陰旦與陽旦,可以精確地解釋「冬至一陽生」與「夏至一陰生」的所以然。月論陰陽,奇數月為陽,偶數月為陰。太陽曆十個月,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日可以論陰陽,一日之中晝為陽夜為陰。一年中的陰陽,決定著萬物的生死。一天中的陰陽,決定著萬物的動靜。曆法中的陰陽,均可以測量,可以定量,與玄學毫不相干。

再說五行。五行學說是在十月太陽曆的五個季節中出現的。十月太陽曆分五季,一季72天,五季360天。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表達。五行即五季,五季即五行。五行始於木終於水,依次為木火土金水。一行連一行,五行相生之哲理由此衍生。木季生金季熟(死),火季生水季熟(死),五行相剋之哲理由此衍生。生亦自然,克亦自然。五行生剋,制出了一副自然界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簡圖。自然界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簡圖,恰恰是西方科學家想繪而沒有繪出的一副圖。

天干地支之謎的解答。干支紀年法,在先秦典籍中無處不在,一直用到今天。干支從何而來?《周易》與《尚書》中均沒有答案。天干地支,是在十月太陽曆中的月序日序出現的。十個月月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達。每月36天分上中下三旬,每旬12天。12天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來表達。在陰陽合曆中,干支功能發生了改變,十天干用於記日,十二地支用於記月。

原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曾追溯過干支的起源,專門寫過《釋支幹》一文,但並沒有追及本源。現代人視干支為無用之「古董」。實際上,干支是個「日用而不知」的時空坐標。「日中為午,夜半為子」,這裡的子午表達的是時間,人們天天在使用。地圖上的子午線,表達的是空間,航海家、旅行家處處在使用。表達時空的干支,生命常青而永恆。

奇偶之數之謎的解答。以陰陽解釋奇偶之數的起源,是彝漢兩族文化的共同點。但彝族文化直接將奇偶之數與宇宙聯繫在了一起。「天一與天九,在宇宙的南北方,管理著兩大門,合起來是十。天三與天七,在宇宙的東西方,管理著這兩方,合起來是十。地二與地八,在東北、西南兩方,管理著這兩邊,合起來是十。地四與地六,在西北、東南兩方,管理著這兩邊,合起來是十。天五居中央,管理著宇宙。」彝族經典中的奇偶之數,用於表達宇宙,用於表達空間。一人一宇宙,表達宇宙的奇偶之數也可以表達人體。這裡的天地之數,實際上是洛書之數。奇偶即陰陽,陰陽即奇偶。凡是陰陽能夠表達的,奇偶均能夠表達。奇偶之數誕生於天文曆法,首先是在洛書中誕生的。一切都可以數字化,是從洛書出發的。數字化,古希臘大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識到了,中華先賢則早已做到了。

下列幾個具體的文化之謎,也只有太陽曆才能做出解答:

冬至為什麼大過年?因為在最初的太陽曆中,冬至本來就是大年。

文學作品中的「36」與「72」這兩個數字從何而來?從十月太陽曆而來。一月天數36,一季天數72。這兩個數字,被文學家所採用。這就有了《西遊記》中孫悟空72變,豬八戒36變,《水滸傳》中36天罡,72地煞之說,36加72是108,也就好漢108的框架。西南聯大時,聞一多等三名教授曾追溯過72的出處,馮友蘭教授著文《論『七十二』》專門評論過此事。追溯者接近了本源,但未及本源,評論者卻遠離了本源。源頭曆法的數據,影響了一代代文學家。不懂天文曆法,看《紅樓》看《西遊》,肯定連第一頁都過不去。

直角三角形從何而來?源於天文觀測。制定太陽曆,立竿測影是方法之一。直角三角形就形成這種方法之中,竿為股,影為勾,竿影頂端相連為弦。同樣是直角三角形,形成的途徑並不一樣,古希臘的直角三角形是在紙上畫出來的,東方的是在空間自然形成的。

河圖之謎的解答。在彝族文化中,洛書在先而河圖在後。洛書表達的是太陽曆,河圖表達的是陰陽合曆。河圖也是由奇偶之數所組成,具體圖形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央。河圖與洛書的區別有二:一是洛書中的奇偶之數是分別出現的,河圖中的奇偶之數是聯合出現的;二是洛書表達的是分五季太陽曆,而河圖達的是分四季陰陽合曆。何謂陰陽合曆?陰陽合曆是將太陽曆、太陰曆即月亮歷、北斗歷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最為先進的一種歷。在陰陽合曆中,歲由太陽而定,月由月亮而定,春節由北斗星指向而定。一歲分四時八節十二月二十四節氣。歲的時間長度平均為365.25天,月的時間長度平均為29.53天。為何說陰陽合曆最為先進?因為在全世界所有的曆法中,唯有陰陽合曆才能四季分明,唯有陰陽合曆才能望月知日,一看到圓月亮就知道是月中十五了。更重要的是,唯有陰陽合曆才能判斷風的正邪即氣候的正常與反常。《黃帝內經》告訴後人,反常的氣候是疫病產生的根源。

關於圖書與八卦的關係,彝族文化的解釋是,洛書演化出了先天八卦,河圖演化出了後天八卦。彝族文化稱八卦為宇宙八角,八角可以表達空間中的八方,可以表達時間中的八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與冬至夏至)。實際上,《周易》中八卦,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產物,其第一重意義就是八節。《屍子》中有「伏羲始畫八卦,別八節而化天下」之說,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也有相似相通的說法。

聖人「則」圖書之謎的解答。當初的曆法是根本大法,是治天下必須遵守的法則。聖人「則」圖書,實際上「則」的是曆法。這,也是諸子崇敬圖書的理由。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書中的道理在書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從天文到人文,中華先賢不知付出了多少代價。

五、圖書的基礎性貢獻

如果展開討論這一問題,會形成一部專著。這裡僅舉幾個重要例子說明問題:

其一,圖書奠定了永恆的時空觀。日行一度,歷中一天,日周天365-365度,歷中365-366天。度論空間,天論時間,時間空間一體形成。日周天一次,萬物生長收藏一個過程。動態的時間,動態的空間,動態的萬物,歷中的時空物三者構成了無限循環的一體關係。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止於愛因斯坦,中華先賢所建立的動態的、無限循環的時空觀,至今無人提出挑戰,將來肯定會為人類做出貢獻。

其二,圖書解答了「五音六律」問題。角徵宮商羽五音,是十月太陽曆的伴生物。一方一音,五方五音,時空中誕生了天籟五音。陰陽十二律對應於十二月,是陰陽合曆的伴生物。《周髀算經》:「冬至夏至,觀律之數,聽鍾之音。」十二律,經明朝朱載堉整理後形成十二平均律並傳入西方,成為今天世界通行的標準音調。

歷,中華民族今天還在用;律,全世界今天還在用。歷與律,幾千年不衰不敗。試問:落後的文化,落後的思路與方法,會產生出如此精美絕倫的歷與律嗎?

其三,確定了陰陽兩極,發現了陰陽轉換規律。苗族古歷中的陽旦與陰旦,實際上是陰陽兩極。冬至為陰極,夏至為陽極;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陰陽二氣規律性地轉換在陰陽兩極之間。一旦發現,萬年不變,這是不是規律?冬至,太陽相交於南回歸線;夏至,太陽相交於北回歸線。冬至夏至,或晝長夜短或晝短夜長,陰陽偏頗到了極點;偏頗不能評歷史,這就是冬夏不能喻歷史的奧秘。春分秋分,太陽相交於赤道,全年只有這兩天晝夜陰陽平均;公平平均,是春秋可以喻歷史的奧秘。

其四,確定以天文論人文的思路。天地之大德曰生,人之大德曰制器。以天文論人文,就是要論出制器的智慧。做人必須做事!源頭文化所出現的聖人,個個都是做事典範,個個都有發明創造的功績。天生萬物,人制器具,這是源頭文化所開創的基本道理。以天文論人文,其次論出了「天如何,人如何」 的為人公式。君子與聖人,做人都應該以天理天則為坐標。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天道大公,人應該無私,這是聖人之理。天行剛健,人行自強不息,這是君子之理。以天文論人文,還要論出化天下與衛天下的哲理。「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人文,才有文明之天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有利器,才有威風之天下。以文化化天下,這是其一。以利器衛天下,這是其二。儒家對源頭文化的繼承,只繼承了其一,沒有繼承其二。

其五,確定以天文論天氣的根本思路。以天文論天氣,論出了上下幾千年一直再使用的二十四節氣。為何氣象衛星認識不了一星期之外的天氣?不是儀器不靈敏而是思路不正確。割裂天文與天氣的聯繫,只能認識眼前,不能認識長遠,更不能認識規律與永恆。有必然的天災,為何不能做出準確的預報?同樣是思路錯誤所致。只有沿著以天文論天災的思路,才能找出天災在時間與空間中的規律性。

其六,奠定各科的理論基礎。源於天文,奠定於曆法的陰陽五行學說,奠定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的理論基礎。把卦圖寄給萊布尼茨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對陰陽所做出了至高無上的評價:陰陽表示了所有科學原理。在西方,數理化各學科之間,沒有統一的理論基礎。

其七,奠定了天人合一的系統論。天地人三者之間,是「分而為三,合而為一」的關係。嚴酷的環境污染證明,人天關係絕對不能分割而論。天人合一的系統論,昨天創造了利用自然而不傷害自然的中華文明,今天可以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哲理之源。

其八,創造了永不褪色的成語與格言。源頭文化中的至理名言與成語,絕大部分相關於天文曆法。立竿測影,影長為益,影短為損。長極而損,短極而益。《周髀算經》:「冬至夏至,為損益之始。」至理名言「滿招損,謙受益」,產生於日影之下。「物極則反」之理,源於北斗星斗柄的旋轉。 「原始反終」「終者有始」「否極泰來」「窮則反,終則始」等眾多成語,均相關於竿下的日影變化。

六、流不應該告別源

源對於滔滔江河的作用,是不用解釋的。那麼,文化之源對流有用嗎?這裡僅舉三個例子來解答。

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惠勒,於1981年應邀到中國講學,演講集為《物理學和質樸性》一書,太極圖赫然出現在書的第一頁。

例二,美國發射尋找外星人的太空探測器,探測器刻有代表地球人智慧的幾個標誌,其中之一就是一副脫胎於洛書的四階幻方圖。

例三,今年,日本山口大學召開的「東亞曆法與現代化」的學術會議,質疑兩大問題:第一,「發展與毀滅並行」的現代化到底對不對?第二,「以美國文化為準繩的全球化肯定不能支配世界,今後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結論是必須從東亞曆法這裡再出發,而東亞曆法正是中華先賢創造的陰陽合曆。

本文以陰陽合曆與瑪雅歷對比做為結束:美國導演只知道瑪雅歷終結於2012年,但不知道東方的陰陽合曆終結於31920歲。《周髀算經·日月曆法》:「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生數皆終,萬物復始,天以更元作紀曆。」舊曆結束,新曆開始,終點之處又是一個新起點。原載於《漢學研究》。

推薦閱讀:

開源小妙招
李開源:鄉村風水案例
2018年6月4日:開源日報第88期
高性能緩存伺服器 nuster 1.7.9.9 發布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開源 CMS?

TAG:文化 | 曆法 | 開源 | 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