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的產生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在面對自然、社會與人生時,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企求某種超自然的力量作為命運的依託和精神歸宿的產物。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宗教,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中國是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國家,除了土生的道教以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在很早就傳入了。基督教聶斯托利派(Nestorianism)在唐代傳入時稱景教,這是最早傳入中國的基督教派別。另外,從7世紀開始,阿拉伯穆斯林也沿著海陸交通線到達中國,進行貿易或旅行,同時傳播伊斯蘭教。這些外來宗教一經傳入,即與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相互影響或融合,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在這眾多的宗教派別中,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當推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和起源於中國本土的道教,以及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伊斯蘭教。下面我們將重點對這三大宗教分別加以介紹。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於公元前6至5世紀的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佛教創建時,印度已進入了封建領主統治的農奴社會。當時的印度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把人們按職業和出身分為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軍事貴族)、吠舍(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和首陀羅(僱傭勞動者、奴隸、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四等。奴隸主貴族為了強化這種等級制度,對各個種姓的社會地位、應有的權利以及生活方式,都作了明確的嚴格規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的婆羅門教還極力地將其神化,大肆宣揚這是神的意志的體現,在他們的法典上明確地寫道:造物神用口創造出婆羅門,用肩和手創造了剎帝利,用膝蓋創造了吠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而且還說只有前三個種姓的人才能再生,並規定只允許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三個種姓閱讀婆羅門的經典《吠陀》。這樣,由於不同等級之間待遇懸殊,不僅激起了吠舍和首陀羅的不滿,連第二等級的剎帝利也對婆羅門產生了仇恨。在共同反對最高種姓婆羅門的鬥爭中,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進行了聯合,他們迫切需要為他們提供一種反對婆羅門教的思想武器。於是在自由思想家中出現了種種反傳統信仰的沙門思潮。沙門是對當時出現的自由思想界的通稱。佛教便是沙門中的一個重要派別。它針對婆羅門教所主張的《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種信仰提出了自己的綱領,主張眾生平等,反對特權統治,因而受到了除婆羅門外一切種姓的擁護和支持。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喬答摩出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國,是釋迦族凈飯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到前5世紀時代,少年時就深深地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於是便思索解脫人生苦難的辦法。29歲時他出家修行,35歲才最後達到覺悟,得道成佛(即佛陀,意譯為覺者)。從此,釋迦牟尼便開始在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人們傳播自己證悟的真理,前後歷時40年,走遍了摩揭陀、拘薩羅、拔沙三個王國,並進一步擴展到更遠的地方。在傳教的過程中,他不僅收下了五百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弟子),還組織了傳教的僧團,並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推薦閱讀:

3000噸重型火箭送中國人上月球 長征9號傲視全球
中國,你拿宗教來幹什麼?
日本投降69周年 中國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中國經典老電影海報欣賞
中國老闆自述:我在越南開藥廠

TAG:中國 | 佛教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