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畫中有石頭的國畫

畫中有石頭的國畫:

明 陳洪綬 竹石萱草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113.3厘米 橫4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甲申(1644年)後自稱老遲,又稱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浙江諸暨人。書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與崔子忠齊名,號「南陳北崔」。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李公麟、趙孟煩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間作花鳥、草蟲,無不精妙。傳世花鳥作品有《拳石山茶圖》《蓮石圖》《籠鵝圖》《玉蘭倚石圖》。此圖採用不同的畫法繪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畫家以枯筆勾石,加橫皴豎苔,筆法寫意凝重。萱草用雙鉤填色法繪寫,設色妍麗,勾線細緻精確。秀竹則純以白描手法寫出,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刻畫入微,盡顯挺拔之姿。三種畫法相輔相成,天衣無縫,可見畫家深厚的功力。

明 孫克弘 殊竹圖 立軸 紙本設色 縱61.7厘米 橫29.9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以硃砂寫竹的並不多見,孫克弘這幅殊竹,在色彩對比和構圖上都可說匠心獨運。竹之妍艷與秀石之清冷沉鬱形成對照。殊竹色彩上濃淡、深淺的變化,在空間上產生一種幽深的意境,使畫面在艷麗中又趨向沉靜、穩重。

明 項元汴 仿蘇軾壽星竹圖 絹本設色 縱56.8厘米 橫29.2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於文石之後。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清 金廷標 蓮塘納涼圖 軸 絹本設色 縱56.9厘米 橫65.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唐杜甫五律《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之一的詩意。原詩中有「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兩聯句,圖中景物與詩意相吻合。筆墨工細,人物動態悠閑自在,衣褶用濃墨鉤勒,略似折蘆描法,筆勢流暢;布景簡潔,設色雅淡。山石用小斧劈皴,鋒楞多姿,墨色富有層次,別具一格。

清 李方膺 瀟湘風竹圖 立軸 紙本水墨 縱168.3厘米 橫67.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李方膺常喜歡描繪以風雨為背景的竹石。風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形象,頗難以表現出來的。此畫中畫家大膽創造,寫竹子數根,依於石旁,挺拔修直。禿筆直掃,畫竹葉扁方狀成傾斜方向,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繪技法上顯得「因難見巧」,而且顯示出竹子不畏強風的精神,筆筆枝葉呈現出堅貞不屈的力量。下筆如風馳雨驟,正象是抒發畫家胸中的怒氣。李方膺由於仕途生活中得罪權貴,先後下獄罷官,但從不屈服苟且,這幅畫可說是他心境的折射。

清 羅聘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1.8厘米 橫58.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花之寺僧、衣雲和尚,安徽歙縣人,僑居江蘇揚州。金農弟子。擅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筆情古逸,思致淵雅,自成風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傳世作品有《群仙拱祝圖》《竹石圖》《葫蘆圖》和《劍閣圖》等。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御筆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清 羅清 蘭竹石圖 立軸 絹本水墨 縱132厘米 橫66.5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羅清(182l—1899),字雪谷,廣東番禺人。擅指畫,晚年時雙眼失明,仍能指頭畫蘭竹。作指畫常於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於毛筆作畫。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此圖以指畫作奇石屹立,氣概軒昂,竹依石生,勁直挺拔。唯克勤郡王補畫的蘭花,東西開放,不相協調,略感不足。指頭畫一般多以簡見勝,而此畫卻密葉如雲,濃淡相宜;向背欹斜,各顯其姿,發揮盡致。運墨揮動自如,無板滯流滑之弊,右邊有其友鍾岱題識。

清 沈宗騫 竹林聽泉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0.6厘米 橫35.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沈宗騫,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工書,善畫山水、人物。筆法精妙,人物生動傳神。活動於乾隆至嘉慶時期。近處溪畔泉邊,竹林茂密蔥鬱。竹叢中茅屋掩映,竹梢間煙靄縹緲。峰巒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寧靜山居帶來悅耳之聲。屋內有人臨窗側首,似在聽泉。畫風受「四王」一脈影響,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點,蒼茫秀潤。筆墨滋潤,氣韻清新。

清 孫楷 竹圖 扇面 紙本墨筆 設色 縱17.5厘米 橫52.3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孫楷,生平不詳,清代中後期畫家。此扇面以淡墨寫竹竿、山石,濃墨撇葉,雖寥寥幾筆,清韻之風卻已滿紙。畫面布局雋永沉穩又不失空靈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損。

清 原濟 竹石菊圖 立軸 紙本墨筆 縱114.3厘米 橫4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奇石、秀菊、細竹,手法奇絕。奇石以粗線折帶筆法鉤斫,少用皴點,卻以變化的線條勾畫紋理,形成獨特的效果。菊、竹以濃淡墨色的變化,隨意寫出,酣暢流利,運筆靈活,極富縱橫宕逸的意韻。

清 趙之琛 雙鉤竹石圖 立軸 紙本設色 縱128.2厘米 橫61.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趙之琛(1781—1860)字次閑,號獻父,錢塘(今杭州)人,工書,擅畫山水、花卉,喜寫佛像。山水師法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疏、幽澹。花卉用筆瀟洒,著色淡雅。傳世作品有《梅花幽篁圖》《松芝圖》《雙鉤竹石圖》等。此圖寫坡上修篁三竿,皆以雙鉤繪出,竹葉淡染汁綠。湖石玲瓏瘦立,筆法峭勁。敷色清雅,布置奇險。是晚年用意之作。自識:「心培三兄屬寫於補羅迦室,時為癸卯十月之朔。次閑。」

清 鄭燮 荊棘叢蘭圖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31.5厘米 橫50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卷以蘭、竹為題,間以山石。畫法豪縱,以草書中豎長撇之筆繪寫蘭叢,高低側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叢空靈潤秀,神韻俱全。畫卷末是一叢生長於荊棘之中的蘭花,開花遠盛於平常蘭叢,正中作者自題之中所說「無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更碩茂矣」的詞意,反映了畫家卓立不群、堅貞高潔的品格。

元 顧安 拳石新篁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6厘米 橫40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新篁數竿,瘦削挺拔,立於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五代 後蜀 黃居寀 竹石錦鳩圖 卷 絹本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寫秋天櫟樹凋零,幾隻鳩雀或停棲在枝頭,或在山石、水旁覓食啄飲。畫面淡雅空瀠。山石略加勾點,以皴筆擦出。竹叢櫟葉皆以勾填法繪出。幾隻鳩鳥姿態各異,刻畫細緻,質感豐厚,此畫顯示了黃氏風格。

五代後蜀 黃筌 雪竹文禽圖 絹本 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筌,生年不詳,卒於公元965年,五代後蜀畫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贍,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繪宮廷中的異卉珍禽,豐滿,畫花濃麗工緻,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幣成,謂之「寫生」。後人把他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代、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此圖的筆法十分工細,先作淡墨而後用色彩渲暈,並分許多層次,完全符合畫史所記黃筌的藝術形式。黃筌所畫,不妄下筆,花竹師滕昌祜,山水師李異,鶴師薛稷,然其所學,筆意豪瞻,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所以筌畫兼有眾體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

五代南唐 徐熙 雪竹圖 立軸 絹本 縱151.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徐熙,生卒年不詳,五代南唐畫家。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作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擅畫江湖間汀花、野竹、水鳥、魚蟲、蔬果。與後蜀黃筌的花鳥畫為五代兩大流派。獨創「落墨」法,一變黃筌細筆鉤勒,填彩暈染之法。傳世真跡甚少,《雪竹圖》傳為其所作。此圖描寫江南雪後嚴寒中的枯木竹石。構圖新穎,層次豐富。作者用烘暈皴擦等法,描繪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後三竿粗竹挺拔蒼勁。其旁有彎曲和折斷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細嫩叢雜的小竹參差其間,更覺情趣盎然、生機勃勃。竹節用墨皴擦,結構清楚。竹葉用細筆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勢。地面秀石不勾輪廓,只用暈染方法襯出,以示其雪。此圖無款識。畫中大石右側的竹竿上,有篆書體倒寫「此竹價重黃金百兩」八字。此畫以線條墨色為主,工整精微而寫實,為五代的佳作。

元 顧安 幽篁秀石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84厘米 橫1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安(1289—約1365)元代畫家。字定之,號迂訥居士,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家崑山(今屬江蘇),祖籍淮東。父松江府判官,以蔭授蘭溪(今屬浙江)、龍岩(今屬福建)等地巡檢。後任泉州同安縣尉。擅畫墨竹,常作風竹新篁,行筆謹嚴,遒勁挺秀,用墨潤澤煥爛,畫湖石帶勾帶染,得皺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蕭疏清逸之氣,成為一格。亦王行、楷書。傳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圖》《竹石圖》《墨竹圖》等。圖中湖石危立,玲瓏剔透;石後叢篁林立,竹竿瘦勁,竹葉上仰,綽約多姿;更有稚筍數雙,穿插叢竹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帶勾帶染,造型雋美,富有立體感和裝飾味。筆法道勁,濃淡相宜,為顧氏墨竹畫之代表作。自識「東淮顧安定之」。

元 顧安 竹石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70.7厘米 橫99.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幾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叢生,磐石蒼翠點點。以淡墨寫出竹竿,以濃墨撇寫出竹葉。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結構緊密嚴謹。幾棵竹筍,頓挫扭旋,生機勃勃。濃淡相宜,層次井然,有李衍的風範。此圖也是顧安作品中少見的晴竹,筆法細膩,清雅趣濃。

元 柯九思 橫竿晴翠圖 立軸 紙本水墨 縱51.7厘米 橫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元 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2.8厘米 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博學能文,曾官奎章閣鑒書博士。精鑒賞古物書畫,墨竹師文同。亦擅畫墨花、山水。傳世畫跡有《清閟閣墨竹圖》《晚香高節》《雙竹圖》等。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元 王蒙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7.2厘米 橫27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王蒙,生年不詳,卒於1385年,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煩外孫。元末官理問,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牽連,死於獄中。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師法董巨、趙孟煩而有發展變化,自具風格,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畫風對明清山水畫創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傳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圖》《春山讀書圖》《丹山瀛海圖》《竹石圖》等。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佈於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元 王淵 竹石集禽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7.7厘米 橫59.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淵,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一號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習丹青,經趙孟煩指授畫法,山水學郭熙,人物學唐人,尤精繪花鳥和水墨竹石,效黃筌父子鉤勒法,水墨皴染,深淺有致,得寫生之妙;也有設色富麗,但較少見。傳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圖》《山桃錦雞圖》《良常草堂》。此圖又名《花竹禽雀圖》。以墨筆表現杜鵑盛開、修竹挺立的園苑中,禽雀棲息、翱翔之情景。圖中繪兩隻角鷹與一塊危石,雄者棲於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斕。雌鷹半藏於危石後,探出身子,仰頭回眸。幾株盛開的杜鵑和一叢竹枝向上生長,幾隻驚恐不安的臘嘴或騰躍翻飛,或作翹首欲飛之勢。在筆墨處理上,根據物像不同的質感、顏色,以鉤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種手法,表現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輕柔和色彩的濃淡變化,特別是禽鳥的神態、羽毛的層次、質感無不畢肖。

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 卷 紙本 墨筆 縱27.4厘米 橫81.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渥,生年不詳,卒於1356年,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後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傳世作品有《九歌圖》、《雪夜訪戴圖》等。圖繪竹林蔥鬱,遠山盤亘,江水如鏡。依山傍水處有一草堂,蒼松雅樹環繞,環境清幽。一人獨坐堂內,兩臂依榻上,目視前方。畫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楊踽題詩一首,拖尾有楊維楨撰寫「竹西草堂記」及元張雨、邵衷、馬琬、趙瀟、錢維善、陶宗儀諸名家詩題,並有明楊循吉、黃雲、項元汴,清高士奇題詩或題記。

元 張遜 雙鉤竹及松石圖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43.4厘米 橫6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遜,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至正年間。字仲敏,號溪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擅畫,擅畫竹,尤精鉤勒竹,妙絕當世。山水學巨然。此圖畫陂陀間秀竹數叢,搖曳多姿,老松一株,橫斜虯曲,與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葉均用雙鉤法,嚴謹工整,筆致勁健,如「鐵勾鎖」。古松、陂陀用圓筆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內剛,具有董巨的遺風。張遜是元代畫竹名家,但傳世作品罕見。此幀為張氏雙鉤竹孤本,實為可貴。前後隔水有謝希曾跋,後紙有察僅、倪瓚、張坤等十四家題跋。

元 趙雍 青影紅心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74.6厘米 橫46.4厘米 趙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趙孟煩次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馬畫最為出色。亦能詩文,並精鑒賞。傳世作品有《青影紅心圖》《駿馬圖》《溪山漁隱圖》等。此幅以淡彩汁綠寫蘭竹,為元人蘭竹畫中所罕見。圖中危石聳立,以中鋒淡墨勾畫輪廓,略加皴擦,石間生出一枝修竹,枝條如彎弓曲弧,竹葉紛披多姿。坡地叢生蕙蘭,莖葉青翠穿插交錯,一荑盛開五六朵白花,蕊心淺紅點綴,清幽含芳。畫家將書法筆意融入畫里,反映出文人畫的藝術趣味。竹干行筆如寫篆書,竹葉如八字,而蘭莖則蘊含行草筆意。

元 張彥輔 棘竹幽禽圖 紙本 墨 縱63.8厘米 橫50.7厘米 (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張彥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代後期。號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畫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賢法作山水,惜無山水作品傳於世。此圖繪秀石旁兩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條屈曲上揚,兩隻禽鳥棲於棘條上。構圖疏朗,秀石用筆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條筆墨清勁,雙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寫之間,格調疏勁清幽。
推薦閱讀:

●鉤編剩下的零線,千萬別壓箱底了,她用它將一塊石頭鉤起來
只是多年好友?李晨被調侃:送范冰冰石頭了嗎
撿一塊石頭還是砍一截木頭?由你來定
「石頭」居然會開花了
其貌不揚的黑石頭,居然開出了冰種飄花翡翠,驚喜不要太突然!

TAG:國畫 | 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