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父母網 2012-03-12

好父母網有無必要讓孩子上才藝班?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40:19|

閱讀原文

  有無必要讓孩子上才藝班?

  該從幾歲讓小孩接受藝術的洗禮呢?3歲?2歲?1歲?有人還說要從娘胎里就要聽胎教音樂呢!在父母無法提供完整的藝術教育時,藝術才藝班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由於藝術的學習成就並非立即可見,所以許多父母也不禁懷疑──讓小孩上才藝班真的有必要嗎?

  專家認為,與其稱為「才藝班」,不如稱為「藝術學校」或「才藝教室」,也就是說,它是以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或觀念,啟發孩子藝術興趣的民間藝術學校,並非許多以「才藝班」為名,卻以術科補習為教學內容的升學補習班。

  那麼,讓小孩上才藝教室到底有沒有必要呢?根據科學家的調查,人類的左腦負責邏輯推理,右腦則專司藝術發展,當左腦與右腦形成均衡狀態時,大腦的功能將增進5至10倍,這種現象可以印證在許多中外有名的科學家身上。例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摯愛科學與音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遠哲從小受畫家父親李澤藩的熏陶,科學與藝術的創造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專家認為,嬰幼兒天生具有對音樂的靈敏度,而4歲或5歲則是兒童啟蒙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並急切學習各項「操作」與「控制」的技能,同時他們也喜好模仿,若能善加引導這個能力,兒童便可以透過模仿家長或老師,自然地學習藝術。

  所以啰,讓孩子親近藝術愈早愈好!但是現在的家長工作繁忙,無暇陪子女親近藝術,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因此具有口碑的才藝教室便成了最佳寄託。目前大部份的才藝教室是從4歲開始教學,主要是基於孩童身體機能發展的考量,這個時期的孩童開始使用大肌肉,也可以聽得懂大人的指示了。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3498

青少年怎樣合理營養?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35:28|

閱讀原文

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主要靠膳食來提供,因此,膳食構成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發育成長的好壞、體質的強弱,乃至壽命的長短。處於青春期的朋友要想在這一階段身體得到充分發展,千萬不可忽視合理的營養。

  青少年對營養素和能量的需求較成人多。一般情況下,青少年每日需能量10500-12550千焦耳,這些能量度46%來自蛋白質。糖類主要來自一日三餐的主食。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滿足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要使膳食構成合理化,就需要科學搭配,充分利用各種食物的營養互補作用。青少年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平衡膳食:指食物種類齊全,數量比例適當,符合人體需要的膳食。

  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每日進餐的時間、次數通訊各餐熱能的分配等。合理的膳食制度,可防止過飢或過飽,使胃腸道保持正常功能,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注意早餐質量:含蛋白質和脂肪高的食物不僅營養價值較高,而且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較長。早餐中可適當增加這類食品,如牛奶、豆漿、雞蛋等。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青春期的青少年應自覺培養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的飲食衛生習慣。

  有人把青春時期比做"黃金時期",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要想在這一階段身體得到充分發展,千萬不可忽視合理的營養。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4821

遊戲和兒童的八大智能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33:42|

閱讀原文

  遊戲與8大智能

  肢體協調與平衡訓練可通過遊戲達成

  肢體運動智能是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這項智能包括身體的平衡、協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爸媽應該根據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有意識地鍛煉寶寶,以提高他的運動智能。而遊戲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為遊戲可以為寶寶提供大量的動作經驗,比如跑、跳等,而且為身體的平衡、協調等提供了不同的訓練機會,協助寶寶全面性的發展與生俱來的肢體運動能力。

  玩耍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邏輯

  數學邏輯智能是處理一連串的推理,識別模式和順序的能力。除了計算之外,數學邏輯智能還包含邏輯和推理分析,是人們用來分析問題和考慮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對寶寶來說,通過遊戲可以讓他們發現問題並學會解決他。例如寶寶會在遊戲的過程中問自己

  「如果我要小兵玩具越過小河、爬上小山,什麼是最好的方法,該怎麼去做呢?」一個旁觀者可能只會覺得寶寶只不過是在玩一個遊戲,但其實在玩的過程中寶寶正在經歷一個思考的過程——什麼是我的目標,什麼是可選擇的策略,會有哪些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這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與邏輯模式,正是寶寶長大後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的基礎能力。

  從遊戲中培養對音樂的愛好

  音樂智能是對音高、音調、節奏和聲調的敏感性。對於音樂智能強的人來說,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交流感情、情緒和觀點的方式。其實人類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的存在的,開發音樂智能可以陶冶寶寶的性情,訓練寶寶的音感與節奏感,更可以成為寶寶長大之後的一項嗜好。

  邊玩邊互動提升人際智能

  人際智能是理解他人和關係的能力,人際智能的培養需要通過實際的人與人之間交往來實踐。而遊戲中寶寶得到更多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打下基礎。

  遊戲中,寶寶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交的各種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

  不拘束自由發揮刺激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是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表現出來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地呈現在腦中,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由於不受時空關係的束縛和客觀情理的限制,寶寶在空間智能方面往往表現出乎成人想像。例如,他們在美術活動中對自己的意願和希望的表達,對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隨性而自由自在,雖然無甚技巧,但想像力豐富和創造力大膽、無拘無束,總是令大人們所自愧不如。

  爸媽對寶寶空間智能培養方式,不應拘泥於約定俗成的技巧和條條框框的束縛,而應採取一些能使寶寶感興趣從而自發自願的手法。比如,空間智能強的寶寶往往喜歡想像,可以想像遊戲和視覺遊戲來提高寶寶的空間智能。

  多接觸大自然培養觀察力

  自然智能是在環境中對多種植物和動物的一種認識和分類的能力,雖然不是每個寶寶都擁有超強的自然智能,不過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天生的自然觀察者。絕大多數的寶寶天生都是喜歡接觸自然、回歸自然的。具有自然智能特質的寶寶,在生活中會呈現出敏銳的觀察力與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有特別的分類、辨別、記憶的方式。

  通過遊戲可以寶寶在生活中接近自然,例如栽種綠豆芽,並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也可以讓寶寶飼養寵物,讓寶寶學習自己照顧動植物,讓他體會生命成長的可貴。這些實際操作對培養寶寶的自然智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遊戲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智能是對單詞的意思和排序的感覺,簡單的說,就是具有很高的語言智能的人能用語言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遊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說的話、做的動作以及表情等,都會激發起寶寶極大的學習興趣,進而刺激語言智能的發展。此外寶寶間的的遊戲相互交流也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好方式,即使是兩個寶寶坐在一起各自搭著各自的積木,他們的自言自語也會很快發展成為你一言、我一語,產生相互交流,寶寶也可以通過遊戲逐漸的訓練自己利用語言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玩耍中發展自我認知

  內省智能是個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也就是建構正確的自我知覺的能力。

  3-4歲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提升內省智能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寶寶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的五官有什麼用?我的身體是什麼樣?爸媽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從對自己身體的好奇發展到對自我的了解,逐步形成對自己的認識。

  當寶寶在遊戲過程中遇到了挫折,爸媽要和他一起解決,例如丟球丟不高、沒認出爸爸媽媽手中字卡等等,這些挫折與沮喪若因為遊戲而出現,爸爸媽媽除了鼓勵獎勵小朋友之外,更可以陪著寶寶一起了解問題,解決問題,讓寶寶知道通過思考與內省,可以更正確了解自己。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獨特的外形,即使他有兄弟姐妹,他也有不同類型的才能和興趣,因此每個寶寶並不一定會發展成一個模樣,或者說,每個寶寶都不一定會將每種智能發展到優秀的水平。因此在對寶寶的每種智能進行基本訓練時,能否保證寶寶有機會探索和尋求每一種智能,保持學習的興趣是這非常重要的。

  通過遊戲,來達到快樂的玩、高興的學習,其實是激發寶寶潛能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時,爸爸媽媽也應該要放下身段,跟著寶寶一起玩,除了可以了解自己的寶寶天生的特質,知道哪些方面是強項,哪些地方相對較弱,更可以通過一同遊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能隨時地開發寶寶的智能,也就等於給寶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應該利用每一個機會,多和寶寶一起玩,才是提升寶寶智能的最佳方式。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1126

戒除青少年網癮有三大誤區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30:52|

閱讀原文

誤區一堵得太多疏得太少

  最近一項針對青少年暑期使用網路情況的調查顯示,擁有電腦的家庭,青少年上網率接近100%,日均上網10小時的超過四分之一。一些家長為防孩子在家無限制地上網,索性把網線和電腦電源線藏了起來。

  心理諮詢師李雲峰提出:「12歲到20歲左右,是人一生中心理能量最旺盛的時期。由於學習壓力大、同齡人交往少等多種因素,網路容易成為能量宣洩的最佳場所。一旦這個宣洩渠道被堵住,容易造成青少年行為偏差。」

  一位父親怕兒子沾染網癮,遲遲不買電腦。兒子高二時偶然走進網吧接觸網路遊戲,從此沉溺在虛擬世界裡不能自拔。

  網路成癮研究矯治中心主任郭鐵軍建議:疏甚於堵,尤其在假期里,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各類社會活動,讓青少年在網路以外的世界發展興趣,逐漸削弱對網路的心理依賴。

  誤區二打罵哀求多於促膝談心

  發現孩子存在網癮傾向,家長一般會採用兩種解決方式,一是打罵,二是苦苦哀求。專家說,事實上,這兩種方式都收效甚微。

  公共服務平台專家宋哲文不久前接到一位父親的求助:大一的兒子每天上網十五六個小時,父母打也打過,罵也罵過,甚至哭著求兒子不要上網,但兒子依然我行我素。宋哲文告訴這位父親,家長和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同,往往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建議他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摸索解決辦法。

  「青少年網癮其實是一種心玻」在上海市大學生中開展的調研顯示,大學生網路成癮發生率達12.9%,原因包括家庭關係冷漠、缺乏朋友支持、在集體中地位偏低等。專家建議,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應從網下入手,傾聽青少年的煩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誤區三家長對電腦一無所知

  「爸爸媽媽不懂電腦,看見我一開機,就認為我是在上網,是在浪費時間。」類似這樣的抱怨,服務平台工作人員在接聽熱線時聽到很多。

  陳瑞榮告訴記者,兒子接觸網路9年多,從來沒有出現網路成癮現象。「因為我也是上海最早的網民之一,在兒子上網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引導他,給他提供建議,告訴他可以利用電腦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陳瑞榮說,兒子和他一起在電腦上學會編輯照片,把自由女神像和埃菲爾鐵塔組合到自己的照片上,學會創作樂曲,讓計算機自動演奏……「這些讓孩子很有成就感,他怎麼還會沉迷於虛擬世界呢?」

  專家對陳瑞榮的做法給予支持,認為家長學會使用電腦,有益於指導孩子合理上網,也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063

怎樣和你的胎兒寶寶對話?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22:35|

閱讀原文

  父母親通過動作和聲音與腹中的胎兒對話,是一種積極有益的胎教手段。在對話過程中,胎兒能夠通過聽覺和觸覺感受到來自父母愛的呼喚,對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具有十分有益的影響。

  對話可從懷孕3-4個月時開始,每天定時刺激胎兒,每次時間不宜過長,1分鐘足夠。對話的內容不限,可以問候,可以聊天,可以講故事,以簡單、輕鬆、明快為原則。例如早晨起床前輕撫腹部,說聲"早上好、寶寶"。

  打開窗戶告訴胎兒:"哦,天氣真好!

  淋浴時隨著沖洗的動作輕柔地介紹:"聽,這是流水聲,媽媽洗澡啦。

  "就寢前,可以由父親通過孕婦的腹部輕輕地撫摸其中的胎兒,同時實施對話:"哦,小寶寶,爸爸來啦,起來活動活動吧。對啦,小手伸出來,小腳丫在哪兒呢?讓爸爸摸一摸。啊,會蹬腿了,再來一個……再見!"最好每次都以相同的詞句開頭和結尾,這樣循環往複,不斷強化,效果比較好。

  隨著妊娠的進展,每天還可適當增加對話次數,可以圍繞父母親的生活內容,依次教給胎兒周圍的每一種新鮮事物,把所看到所感覺到的東西對胎兒仔細說明,把美好的感覺反得傳授給胎兒。

  最後還需要提醒大家:由於胎兒還沒有關於這世界的認識,不知道談話的內容,只知道聲音的波長頻率。而且,他並不是完全用耳朵聽,而是用他的大腦來感覺,接受著母體的感情。所以在與胎兒對話時,孕婦要使自己的精神和全身的肌肉放鬆,精力集中,呼吸順暢,排除雜念,心中只想著腹中的寶寶,把胎兒當成一個站在您面前的活生生的孩子,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42983

寶寶「磨人」怎麼辦?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15:49|

閱讀原文

  發脾氣、摔東西、哭鬧……你也在遭遇「磨人精」寶寶嗎?專家表示:用哭鬧來解決問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本能反應,關鍵在於家長如何應對。

  讓自己保持冷靜:家長應該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家長須做孩子的好榜樣,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孩子面前,讓哭鬧中的孩子感覺到你的冷靜,降低哭鬧情緒。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尊重孩子也有表達情緒的權利,忠實地了解孩子情緒背後所要表達的信息,這些觀念建立後,再引導寶寶學習表達處理情緒的方法,將有助於幫助孩子安撫情緒。相反,衝動地責怪孩子,或嫌孩子動不動就哭哭鬧鬧「真是討厭」,或以威嚇的方式,強迫、限制孩子不準再哭鬧都是十分有害的。

  幫助寶寶表達其需要:父母不要害怕寶寶哭,也不要被寶寶的哭所控制,應該觀察寶寶,如果哭是因為需要什麼的話,就要幫助其表達出來,或是讓其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

  避免不當管教:孩子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去探測大人的反應。如孩子一哭鬧就有玩具、糖果,日後就會以哭鬧方式來取得。如果發現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時,這時父母就須給予孩子適度的管教,並且非常嚴肅地讓孩子了解,他這樣的行為、舉動是不對的。

Tips對付「磨人精」,千萬別這樣

  NO:對孩子哭鬧情緒完全視若無睹、不加理會,繼續做自己的家事,放任孩子在一旁。

  NO:父母隨意拿一樣吃的、玩的東西給哭鬧中的孩子,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鬧。

  NO:過於寵愛、溺愛孩子,孩子一哭,就急忙將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舉動,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經常以哭鬧的方式來獲得需求和注意。  文/小翠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2889

如何調教性格軟弱的孩子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9:02:19|

閱讀原文

  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畏首畏尾、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等是性格軟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在性格形成時期,孩子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並及時進行幫助、引導。

  一、讓孩子學會生活,把握自己。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

  二、讓孩子接觸同伴,鍛煉自己。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糾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徑。愛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點,父母要讓性格軟弱的孩子經常和膽大勇敢的小夥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鍛煉。

  三、尊重孩子,不當眾揭孩子的短。相對來說,性格軟弱的孩子比較內向,感情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當眾揭孩子的短,會損傷孩子的尊嚴,無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強化孩子的弱點。

  四、讓孩子大膽地說話。要做到這一點,功夫還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應該戒急戒躁,不能當面打罵、責備,迫孩子說話。其次,可以邀請一些同齡小孩和性格軟弱者一起參與集體活動,這時父母在一旁引導或乾脆迴避,讓他們有一個自由的無拘束的語言空間。如果條件允許,父母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到一些視野、空間開曠的地帶,鼓勵孩子放聲宣洩。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5054

讓寶寶不再吃手的簡單方法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8:59:52|

閱讀原文

  當家長發現五六歲的寶寶仍喜歡吃手指時,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並且通過訓練,慢慢重新培養幼兒早期的安全感。

  一、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一個很焦慮或情緒不穩定的母親自然會有一個情緒焦慮的孩子,而孩子也會自然需要一個拇指來釋放焦慮。

  二、還可以嘗試這種做法:在孩子拇指上塗抹紅色的食用顏色,如果某一天那顏色沒有掉光,就給孩子一面紅旗,等紅旗積累到10面時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心愿。讓孩子在完成心愿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三、五六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意識,如果吸吮拇指是無意識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睡覺前為自己的拇指套上一個指套,或輕輕地給拇指纏上線,當孩子想吸時會感到很麻煩。當然要注意纏線的力度,不能影響拇指的血液循環。另一方面,孩子常常在獨處的時候吸拇指,好像拇指是陪伴他的朋友。這時父母不妨多陪伴他或是安排他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減輕他的孤獨感。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4113

兒童性別角色在4歲長大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8:50:08|

閱讀原文

  你的小寶寶從4歲開始,有了關注身體結構差異性的好奇——爸爸媽媽的身體與自己的身體的一樣嗎?男孩和女孩的身體一樣嗎?那為什麼我是男孩她是女孩呢?我們有著怎樣的不同?性別角色的定位,那個時候在孩子的心中悄然長大,我是男子漢?還是乖乖女?

  性別角色的面子和里子——

  CASE 1曦曦,男,5歲

  面子:愛哭地像個小姑娘

  里子:隔輩人過分的保護

  媽媽在曦曦出生6個月後回單位上班,工作十分繁忙,照顧和教育曦曦的重擔就落在了姥姥和老爺肩上,因為兩位老人都已退休在家,身體也很健康,有充裕的時間和體力,對曦曦的愛護到了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形影相隨。

  時間轉瞬即逝,曦曦5歲半了,逐漸地,爸爸媽媽發現:曦曦整天都纏著姥姥,說話慢聲細氣,稍有不滿意就一臉哭兮兮的小樣看著大人求助,沒有一點男孩樣,卻像一個十足的小女孩。這下爸爸媽媽開始著急了,反覆跟姥姥姥爺提示:曦曦是個男孩,不要養成過分依賴的習慣,凡事要讓他自己去努力解決。然而老人畢竟心疼寶貝外孫,仍然敵不過曦曦哭著求助的眼神,曦曦也越來越像個柔弱的小女孩了……

  爸爸媽媽最大的心結:曦曦如何能有個威武豪爽像個男孩樣?

  專家發言:

  有句話叫,男孩放著養,女孩寵著養。不僅大人別把男孩子曦曦當作小寶貝來溺愛,還可以嘗試著向曦曦示弱求助,讓曦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強大並從中找到自信,丟掉依賴的心理習慣。

  CASE 2 妙妙,女孩,6歲

  面子:喜歡像男孩子那樣打架

  里子: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

  妙妙的不聽話是出了名的,只要稍有不如意,這個小姑娘就會大吵大鬧,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每每就只好順了她的心意。

  這次爸爸帶女兒妙妙去遊樂場,在爸爸忙著接電話的時候,妙妙看見5個男孩在玩球,也很感興趣,就主動過去和他們一塊玩,不一會就看見妙妙和這幾個男孩爭執起來,妙妙大打出手,以1對5,爸爸連忙掛掉電話過去制止。

  媽媽最頭疼的事:妙妙做什麼事總是很霸道,很喜歡玩一些男孩喜歡玩的遊戲,比如舞槍弄棒之類的,挑釁性很強,總是和小朋友們發生爭執。

  媽媽最大的願望:妙妙怎麼才能變得規矩一點,有個文雅溫和的女孩樣!

  專家發言

  不要過度放任孩子的挑釁行為,讓這個小寶貝們知道被拒絕、被打擊的滋味。這對於男孩子適用,對於女孩子更適用,要知道成為一個「小霸王」,不僅難於和別人交往,也多了傷害到自己的機會。媽媽可以通過經常提示妙妙觀察周圍人表情的方法,逐漸增強她的覺察能力,接受來自別人的不同建議和多樣情緒,不能無端地冒犯別人。 CASE 3俊俊,男孩,4歲半

  面子:喜歡穿裙子

  里子:來自家長的錯誤認可和讚許

  一天,媽媽帶俊俊到朋友家裡玩,對方家裡有個小女孩與俊俊年齡相仿,穿戴非常別緻,俊俊媽媽忍不住讚賞了幾句。俊俊也滿眼羨慕,向媽媽要求說:「媽媽,我也要像那個小姐姐一樣,穿上花裙子!」周圍人聽了只是覺得好玩,就給俊俊換上了女孩子的花裙子,俊俊也很得意,手舞足蹈的表演樂得大家前仰後翻……兩個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難捨難分。以後每次俊俊到小姐姐家裡做客,都要求媽媽給自己穿裙子,漸漸地,俊俊開始不喜歡穿自己原來的衣服了,並總是要求媽媽買裙子呢。

  媽媽開始產生了擔心:自己的兒子怎麼穿裙子穿上癮啦?

  專家發言

  俊俊只是因為好奇而穿上了裙子,這本來只是一個遊戲,但來自周圍人的稱讚卻使得這個小傢伙不知所措。俊俊誤以為是媽媽和大家都很喜歡自己這樣,所以強化了俊俊想要再次想穿裙子的願望。小孩子們的內心都有著求寵的心理,他們希望永遠在媽媽和親人的視線里,被關注的感覺是孩子們獲得安全感的方式,而通過穿裙子來讓媽媽認可,就和媽媽的錯誤讚許有關啦。 CASE 4盈盈,女孩,4歲

  面子:摸「小鳥」

  里子:對身體差異的好奇心

  夏日的娃娃館裡,小盈盈午睡醒來,看見大衛(小男孩)的毛巾被斜翻開,光著下半身,小鳥微翹,盈盈這還是第一次看見,覺得很好奇,爬過去用小手輕輕撥弄了一下大衛的小鳥,大衛迷迷糊糊向旁邊翻了一下身,盈盈跟著湊過去好奇地打量,又想伸出小手撥弄,被值班老師巧妙地用別的方式吸引開了。

  專家發言

  小孩子對異性同伴的生殖器好奇的現象並不少見,通常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採用迅速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降低小孩子的探索欲,千萬不要大呼小叫,大驚失色,呵斥怒罵。如果孩子多次出現並堅持探索,只需表情平靜,自然坦白地告訴孩子:男孩女孩的性別不同,身體結構不一樣,男孩的小鳥在外面,女孩的在裡面。

  CASE 5 豆豆,男孩,5歲半

  面子:我要和媽媽一起洗澡

  里子:媽媽的愛最溫暖

  豆豆媽正在洗澡,猛然從浴室的鏡子里突然看見豆豆站在門縫裡看自己,不禁一驚,走過去想把門關上。豆豆撒嬌說:「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洗澡!」媽媽楞了一下,兒子都這麼大了,趕緊哄著他關上門。豆豆媽媽面對鏡子良久,這孩子怎麼回事?小小年紀別學壞了吧,但想起豆豆看著自己天真而又認真的表情,媽媽真有些摸不著頭腦?

  專家發言

  這裡可不僅是孩子對成人身體的好奇心,更因為脫離開母體而又在媽媽懷裡長大的孩子,都有著對母親特別的依戀。他們希望自己永遠是那個可以被爸爸和媽媽抱在襁褓中的小嬰兒,擁有著最安全的愛護和最溫暖的擁抱。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大起來,無論是媽媽對於兒子,還是爸爸對於女兒,都要完成他們的心理斷奶,讓他們能夠順利脫離母體,獨立而堅強地長大成人。 TIPS性提問的3個坦白

  〓事件坦白

  許多父母都羞於對自己的孩子談性,當然也包括談性生理差異,這容易導致孩子對性生理產生神秘感。

  〓表情坦白

  出現孩子擺弄生殖器等性探索行為,家長一般不要強行干涉,可若無其事地用別的事情來轉移他們的興趣。恥笑、斥責或打罵的方式,只能讓孩子們感到不知所措,受到驚嚇。

  〓告知坦白

  當發現孩子對身體結構差異的感興趣時,父母不妨落落大方地向孩子介紹身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不要把性器官忽略喲,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兩性差別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不同品種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4709

怎樣鞏固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8:45:57|

閱讀原文

  由於孩子年齡小,是右觀念不強,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轉移,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後,如不及時強化鞏固,仍容易改變。因此,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在成人的幫助下,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得到鞏固。可採取以下方法:

  1、 表揚鼓勵法。如,家人吃水果時,孩子主動將大蘋果讓給長輩吃,家長要及時予以肯定,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尊老愛幼的美德將得到形成與鞏固。

  2、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了解,並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脫節,不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例如,幼兒園正在培養孩子愛勞動的行為習慣,家長就不要再溺愛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勞動,就不要包辦代替了。

  3、 示範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長可示範手帕的全過程,讓孩子去模仿、學習,以此鞏固孩子愛清潔、愛勞動的行為習慣。

  4、 練習法。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學會快速穿脫衣服,成人可通過遊戲競賽的形式,與孩子一起反覆練習穿脫衣服,系鞋帶等。

  5、 隨機教育法。如帶孩子去公園玩,突然看見路上的香蕉皮,隨機教育孩子,不要隨便丟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內,並讓孩子反覆實踐幾次。

  6、 暗示法。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運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及時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見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該怎麼辦?」用來提示孩子主動幫助他人。

  7、 運用各種文藝形式,強化良好行為。可通過講故事、唱歌表演、詩朗誦、演童話劇等來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養成堅持早晚刷牙的習慣。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4096

孩子犯錯 批評的技巧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18:34:51|

閱讀原文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大小錯誤,對家長而言,這些錯誤沒有什麼是不可原諒的,只要你能採用正確的批評方式,這些錯誤同樣也能以教訓的方式轉變成孩子進步的基石。美國加里弗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專家尹璞就建議家長在批評孩子錯誤時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採用收縮和安撫的方式。

  家長應盡量避免從針對一件事情的批評擴張到一類事情的批評,更不能由事情而擴張到對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評。兒童極其敏感,並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評都會對其自尊心及自我認可產生衝擊和傷害。他們在批評發生之前其實已經有了預感,並且知曉父母對自己有所期待,他們對於批評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產生了恐懼,怕失去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此,家長的批評里應包含一定的安撫作用。

  二、避免與結果直接掛鉤。

  絕大多數家長批評孩子,是因為家長看到了孩子將事情的結果搞得很糟糕。家長一定要避免與結果掛鉤的批評,選擇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將自己犯的錯誤闡述出來,在潛移默化的引導語言中將規則明確化、清晰化,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三、避免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以別人為標準,實際上是沒有標準,家長是不能始終如一地按同一標準批評孩子的。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對孩子使用的規則也會不一樣,更何況是家庭中其他成員。這也正好能解釋為什麼孩子在家裡不聽話,而上幼兒園很聽話。孩子對公平性要求很強,他們喜歡他人對待自己時,能使用對待他人一樣的方式。這一點也是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最應當注意的地方。

  四、不能冤枉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受到冤枉。孩子真誠地對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親近的人的懷疑與冤枉,會感到十分委屈,這一事件引發的心靈陰影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長。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7054

案例集:家長迎戰青春期來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3-12 02:00:27|

閱讀原文

  想吹口哨就吹口哨?想打扮就打扮?

  趙女士這個年過得不太好,因為她發現即將面臨中考的兒子開始青春叛逆了,吹口哨,唱反調……孩子長大了有些叛逆正常,但是如果這時親子關係處理不好,或是兒子在學校與同學老師相處不融洽,將直接影響到學習心情,這可是關乎中考的大事。

  心理專家提醒,家長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叛逆期。

  案例分析

  他喜歡看父母干著急

  個案:小邢讀初中時,非常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而父母簡單禁止他「玩電腦」,一味要求他放學回家必做多少作業、多少遍練習,引起了小邢的不滿,既然家長在家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讓成績一落千丈,明知這樣做不對,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歡看到父母不舒服、干著急的樣子。升初三後,面臨中招考試,在老師真誠得體的開導下,小邢才逐漸放棄了叛逆,恢復常態考上了市重點高中,並在高一第二學期和同學合作搞電腦軟體獲得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點評: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現出來的。比如表現在學習方面,若是父母把個人意願強加給孩子時,他們不僅不會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還會採取報復手段,故意不學習。

  個案中小邢家長這樣處理顯然不妥,孩子對現代科技的愛好和探索,家長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能以一成不變、簡單粗暴干涉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父母應該在平時多留意社會的發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與孩子溝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也多向老師求教,雙方配合合理引導,使孩子個人愛好與他長遠的人生目標銜接上,從而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他染黃了頭髮氣老師

  個案:初三學生小陳,染了一頭黃頭髮,黃頭髮中間又夾染幾撮紅頭髮,還喜歡穿新奇的服裝,他知道這些為父母及老師所無法接受,但每當看到父母或長輩瞧見自己這般摸樣時的表情和表現出來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猶如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點評:叛逆心理還明顯地表現在青少年的穿著打扮上。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不遺餘力地追求個性,讓自己變得很另類。青少年喜歡「跟風」,追求時尚,表現個性,但缺乏對事物全面綜合評價的辨識能力,他們不一定了解時尚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不一定是好的東西,有些青少年群體所追隨的東西,往往是標新立異、突出自我,卻反潮流,對自我形象不利。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意識,給孩子設立人生的界限,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什麼是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方向。

  他和再婚的父親作對

  個案:初二學生小鄭,父母關係破裂了,小鄭跟了父親。他原本品行兼優,由於父親與插足的第三者結婚,讓孩子心靈蒙受創傷。沒有媽媽的日子,小鄭無法接受,於是故意和父親作對,父親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吸煙、喝酒、賭博樣樣都會,還交上了社會上的不良朋友,且處處「整治」父親和繼母,為的是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點評:對於處在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心態。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必須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由於這些孩子一般精神比較緊張,而感情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他們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因此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更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用愛來融化與孩子的隔閡和創傷,而作為繼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此外,離異的雙方在分別與孩子相處之時不要對孩子發泄怨恨的情緒,盡量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並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事,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是愛孩子的,避免在孩子心中埋下苦毒的種子,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人格。

  她在房門貼上「請勿打擾」

  個案:一位家長苦惱地訴說,自己的孩子過了這個寒假就面臨中考了。不知怎麼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寫作業就是自己悶頭上網玩遊戲、聊天,對家長不理不睬。最過分的是,前兩天他和愛人想跟女兒好好溝通一下,誰知沒說幾句話,女兒就頂撞說:「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還在自己的房間門上用電腦打了幾個字「請勿打擾」貼在上面,氣得自己無話可說。

  點評:中學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有了獨立的傾向。這階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變化大並難於駕馭。他們有了喜怒哀樂,不但不願向父母吐露,還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如對孩子的表現刨根問底,或是漠不關心就會增強他們的反抗情緒。作為父母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爭取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和安慰者。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心理斷乳期」。

  叛逆成因

  變化帶來的浮躁和對抗

  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衝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第二,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並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由於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加之社會、媒體的衝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和好奇心;另外,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礙了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產生的源頭;此外,青少年如今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集體壓力、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等,也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沃土」。

  家長迎戰:

  傾心交流對症下藥

  青少年這種叛逆心理的出現打亂了正常的家庭秩序,也給自己製造了成長中的煩憂。家長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

  首先要儘早了解青少年出現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認識到他們出現的這些變化不是什麼大問題,坦然地去接受這種變化,學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場上和他們傾心交談,通過對話達成共識;其次,要找出他們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後像上述案例所提到的那樣,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再次,在出現比較激烈的叛逆心理時,學會心平氣和地去開導他們,也可以適當地請教心理專家,用理解的心態逐步解決問題。

  青春期沒有反叛的記憶,是挺遺憾的事

  朋友的孩子進入初一以來,與父母產生強烈的衝突,輕則親人之間視而不見,重則橫眉冷對水火不容,應朋友之約我寫了這封信。現在這個孩子已是初三了,成績優秀,快樂陽光。今天我在這裡公開此信,願天下的父母能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也希望孩子能明白父母良苦用心。

  男子漢:

  本來我準備稱你「孩子」的,想了半天覺得稱男子漢更妥帖,也許你聽說過青春期這個詞,在這裡我要熱烈祝賀你,祝賀年輕的生命即將翻開最美的一頁,你將從這裡開始成長,就像你期待的那樣。一個女孩對我說,成長的感覺就像一種很甜的味道,很幸福。那麼,一個男孩的青春是怎樣的呢?它也許是另一種味道。

  我們那個年代,父母管教很嚴,孩子們的叛逆只藏在心裡,不敢寫在臉上的,因為孩子多,父母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每個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們如果沒注意反叛一下,必定是一棒子被打趴下的。就我個人來說就沒有青春期反叛記憶的,這該是個多麼遺憾的事情。

  什麼是青春呢?如果你開始對最崇拜的父親的言論表示懷疑;如果你不再追逐偶像的行蹤開始關注自己是誰;如果你不想被父母再稱為孩子,你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決定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覺得體內涌動著力量想去改變世界造福世界的時候,這就是青春的感覺。這個時期有成長的喜悅,也有青青的酸澀,它很矛盾是嗎?這就是青春的味道。

  這個時期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開始尋求自我實現,父母開始有些不適應了,十幾年來早已習慣這個小生命在自己的眼前轉來轉去,對這莫名的反抗掙脫、振翅單飛感到手足無措,心中定有些擔心和不舍的,生怕一鬆手你就會跌跤似的,雖然父母心裡明白哪個孩子的成長不是從錯誤中開始呢!這個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會有激烈的衝突。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把這個時期豐富細膩的內心感受做個簡單的記錄,如果沒時間,就請父母幫忙記記,那是青春期的紀念,是我們走向成人的第一步。

  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成了父母的必修課,在這個實踐課中,做父母的都是新手,我們需要互相適應,給父母一些時間好嗎?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就告訴父母,特別是內心的苦惱,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都行。有的時候父母也許會表現出急躁,但只要你提出來,父母一定會改的,只是你得答應幫助父母好嗎?不知你聽過這句話沒有,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不是聖人,他們也有很多不懂的,也會犯許多錯誤,如果在父母因為愛你犯些小錯誤的時候,你能原諒他們嗎?每當這個時候,你是不理他們?還是耐心地指出他們的問題一起解決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後者。

  如果在學習上有什麼疑惑,在學習方法上有什麼不適應,是否可以找個你願意交流的人聊聊,別人的經驗拿來用比自己去一步步探索簡單的多。如果你願意自己去摸索也很好,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著急,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地努力。聽過那句話吧,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可是不努力卻永遠也不會成功。其實每個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活得快樂,活得自由,成功不成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這條成為男子漢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明明白白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去擁抱自己的未來。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7053


推薦閱讀:

3,論父母的選擇權
合格父母需要具備的五個條件
父母離異,各自再婚,爺爺奶奶養大我,20多年我過得很苦,現在我已結婚,心裡還是怨恨不知怎樣與他們相處?
父母逼我生二胎,我不知道怎麼處理和父母的關係?
其實,你並不懂爸媽!

TAG:父母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