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送禮

中國式送禮

趙展慧

2012年02月09日04:4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手機看新聞

  •   本版製圖潘笑天

      今年春節,禮品回收業的火爆奪人眼球。而這背後是中國禮品市場的高速成長。在這個禮儀之邦,自古就有禮尚往來的傳統,正所謂「禮輕情意重」。而今,禮品的範疇在不斷延伸,在特定的社會形態下,甚至有些變了味。中國式送禮,內涵變了嗎?一份禮中,「情」與「利」孰輕孰重?  1  禮尚往來  很火爆  「這煙一條230元呢,怎麼收回只給我160元呢?」  「節後煙酒回收是供多求少,價格自然上不去。」  在北京東四環一家「中國煙酒」小店外擺著「煙酒回收」的牌子,記者拿著一條芙蓉王與店主討價還價,店主拿著煙一掂一瞧,就說「辨明了真假和產地」。在正常售賣香煙的架子頂層,擺滿了各式回收的香煙,整整齊齊地碼著。其中,僅硬殼中華煙就有近50條。據店主說,這都是春節後10天內收進來的,準備留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出售,「價格可以賣高一點。」  從東三環到東四環的朝陽路一段,打著「煙酒回收」招牌的小店就有十幾個,每家煙酒回收價格高低參差,還兼收海鮮、蟲草、茶葉等各式禮品。大多數店主表示,沒出正月,回收生意還會多起來。  同時,禮品回購生意在網上的交易也如火如荼。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趕集網的轉讓信息中標明禮品求購的,就達到1040條,轉讓禮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禮品回購的熱鬧揭開禮品市場火爆的冰山一角。每年花在禮品上的錢有多少?據中國禮品產業研究院測算得出的數據,國內禮品市場的年需求總額在7684億元左右。其中個體的年禮品需求5055億元,團體的年禮品需求2629億元。除了實物的禮品市場,「網路紅包」也開始走俏。支付寶提供一項名為「送禮金」的功能,用戶在網上選擇紅包樣式和金額打入收禮人的支付寶賬戶,堪稱「電子紅包」。數據顯示,今年春節7天假期中,每筆「電子紅包」平均金額高達1300多元,這已成為異地送紅包的新潮方式。  2  收送往來  是本賬  數目龐大的禮品金額中,多少是發自內心的迎來送往?多少是背負了人情、面子和利益?送禮的哲學其實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送禮變著法兒地「省錢」,情誼當中也總免不了計算。  正月十四,在一家華夏典當行內,來典當物品的人不多,但卻時不時有前來購買禮品的顧客。「我們這裡全新典當的玉器售價大多數都比市價低一半。」店員介紹說,典當禮品回收的價格很多還不足三成,買禮送人反而比較划算。「菜百的黃金400多元一克,這裡回收再造的金飾不用加工費,370多元一克。」一顧客給剛出生的小輩買了個金掛件。  在回收煙酒商店裡,有的店主比較「實在」,如果賣回收煙,一條能便宜10元到50元不等,2000多元的「黃鶴樓1916」煙回收後,只賣1400元。「節後過來買回收煙,屯著等過節再送。」顧客李先生向記者傳授「送禮經」。  相比以上這些精明人,有的送禮人年後算賬時則嚇了一跳,春節變春「劫」。  剛剛工作一年的陳女士,年收入共計3.6萬元,春節期間她的總支出已經有4.2萬元。她說:「掙錢了,怎麼也得像樣地表示表示!」沒想到走親訪友、感謝領導及同事一年的照顧的「賀禮」錢居然讓自己入不敷出。  更有一出送禮鬧劇:瀋陽的一對新婚小夫妻,春節派紅包、送禮物,不知不覺花銷2萬元。節後一算計,新娘怪新郎花錢大手大腳,卻遭到新郎的數落,又悔又氣地吞下60多片安定片……  「禮尚往來其實是一本賬,計算自己的經濟條件、與對方的情誼和一些可能更為功利的考量。禮跟利其實分不開。」基層公務員小杜說。過年她沒給科長送禮,理由是平時送禮沒多大必要,想辦事的時候可能需要找更高級別的領導送禮。  離普通人視野更遠一點的豪禮,有時候更演變成了一種符號。與中國大多數食物搭配都顯得十分艱難的拉菲,據專家說營養價值與蘑菇相差無幾的蟲草,還有假比真多的茅台,這幾年價格都翻番,已經成為高端身份的象徵,成為高端利益往來的載體,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呈現一種「吉芬現象」:價格上升時需求量反而增加。  有純為利益的送禮,但是很多時候,禮中的情義與利益往往很難區隔。「有些客戶即使後來沒了利益關係,但還可能繼續有人情往來,成為了朋友。」一位廣告公司經理坦言。  3  禮文化  如何延續  千百年來的老傳統——送禮的味兒變了嗎?  社會學專家郝教授認為,送禮應該回歸最初傳情達意的本義。「我給自己立了個規矩:禮隨情走,不收重禮。」郝教授認為送禮圖利益是歪風邪氣,「學生來看我,提溜一瓶家鄉老酒,我會欣然收下,如果提著人蔘鹿茸甚至現金,那麼不求我辦事兒也要拒之門外。」  郝教授說,今年春節,從不拘俗禮、給晚輩派發紅包的自己,因為家中下一輩有了新生兒,為了補貼年輕的小兩口奶粉錢,包了1000元紅包,「真需要幫忙的時候,送上的才是禮。」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說:「送禮的起源其實是互助,是提供對方所需,而不是看誰的禮品更貴。」「在鄉土時代的田園社會中,人們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禮尚往來的傳統。」可見,送禮源於實際需求。  而背離實際需求的禮品回購現象反映出「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多出來要賣」。在經濟學家的眼裡,這是消費者被商家誘導購物從而過度消費的現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浪費。這種過度繁榮的禮品經濟不僅在中國存在,更被美國學者喬爾·沃德弗格視為美國的巨額負債、次貸危機、畸形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的源頭。  當然也有人認為,如今送禮這件事兒不能說已經變味兒了。計算在送禮中再自然不過,但誰說禮品當中不包含著感動和情分呢?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禮和利雜糅是常態,把送禮當成一種情感投資是無可厚非的。甚至送禮滋生腐敗這事兒也是自古有之,「秦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該教授表示,可見送禮文化並不僅要回歸本初,更需要與時俱進,「應該把人情往來和利益交換區隔開來,破除傳統文化中利益往來也披著虛假的情感外衣的舊俗,禮文化才能升華。」  送禮更加坦誠和實際,本著守望相助的君子之風,將純粹的利益交換划出「禮」的範疇,情比利重,也許送禮人和收禮人都會少了焦慮、後悔和憂心。 (責任編輯:付龍)
    推薦閱讀:

    中國最牛B的音樂,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空客A350將「首秀」中國
    原來這才是中國最美花海,真的美到爆!
    星巴克力求更加中國化
    中國古塔大觀

    TAG:中國 | 中國式 | 送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