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

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 本文來自] dabuhulao,跟大家分享哈, 非常認同他的說法,也接觸了比較多的阿拉伯人。跟JJMM一起再來看看別國的女子如何過日子。哈。 :***************************** 齋月 我第一年在中國公司里上班,沒一個月齋月就來臨了,當時還是十月太陽還很狠毒,當初的想法也很可笑,白天不吃不喝能行嗎? 怎麼會有這麼樣的風俗? 當然,齋月對於中國人來說只是表面盡量不要去激發別人的反感,如果餓了渴了偷偷躲著吃也沒人會說你,回到宿舍肯定是大吃大喝了,就這樣過了兩年,沒覺得齋月有什麼不同,只是有點無聊,客人比平時少了很多,一般客人都是晚上才出動的。 我是結婚後開始真正去融入他們的文化,我發現,如果我一輩子以局外人去看他們,我還會像某一位同事那樣,在這裡生活N年後,還用「變態的日子」去形容齋月。 可能有人會說我被洗腦了,我不介意你們這樣子說。 我只說說我的感覺,在齋月來臨之前,我覺得那將會是一段非常痛苦難捱的日子,我整天給自己打氣做心理準備,希望自己別在齋月的某一天渴死了,因為我這人平時喝水喝得比較多,不吃飯可以,水總要喝吧? 健康人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只有生病的,小孩子才有特權不去遵循,當然還有生理期的婦女,剛生完孩子的婦女也包括其中。 齋月的前幾天是比較難過的,人都要有一個適應期,主要是心理接受不了,如果腦子老是想著食物就會覺得很痛苦,齋月期間要太陽出來前吃好早飯,而夏天的太陽是很早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晚上乾脆就不睡覺了,從晚上太陽下山開始吃喝,一直玩到天亮,然後去睡覺了,對於阿拉伯人來說,齋月是玩樂的節日,是他們最享受的節日 ,很多阿拉伯人一過完齋月就期盼著下一年的齋月快點到來,有些阿拉伯人甚至一下子很難調整生活習慣,在之後的幾個月都喜歡晚睡。 我覺得齋月是相當有意義的,當我經歷過饑渴之後,我發現食物是一種恩賜,餓了一天,準備晚餐時,我發現家家都飄著一股與平時不同的香味,晚餐那一頓是帶有非凡的意義的,去超市或者小店,都會發現齋月比平時多了很多水果,超市裡面都是為晚餐而大採購的人群,商場里各種折扣,優惠,我覺得這好像咱們在過年啊。 當我習慣了,覺得跟平時沒什麼不同,這就是他們的風俗,並不是變態,沒有超出人的生理極限,在齋月期間人們都會看住自己的行為,嘴巴,盡量不去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說不好的話,很多人都會盡量去行善,捐款或者施捨給窮人,清真寺在齋月每天都會施捨飯菜給窮人,因為在宗教里,在齋月期間做善事會得到十倍的回報。 齋月過完有一個小節,是開齋節,人們都會互相打電話發簡訊問候彼此。 之後的一兩個月,會是一個大節,就是宰牲節,有些人會專門殺一頭牛或者羊,然後叫親戚朋友來吃,走時並拎上一袋。 一夫多妻制度 我遇見很多同胞,認識我沒多久就怯怯地問我一個問題,生怕觸動我的神經,但他們卻又是非常想知道,我丈夫到底有多少個老婆? 我一般都會很努力去解釋這個問題,我並不忌諱這個問題。 首先說明一下,我老公目前只有我一個,將來的事很難說,就好像問一個人,你將來會不會離婚,誰又能答得上你? 咱先來說一夫多妻吧, 現代一夫多妻  雖然一夫多妻婚姻不被現代大多數社會認同,一夫多妻行為依然常見。它以同居情婦的形式而保存下來,這些情婦或公開或秘密地受到有錢男性的支持。在某些情況下,一名男子可以有另一個(或更多)的家庭,擁有著法律上不承認的妻子,供養她及其所生育的非婚生子女。在某些地區,妻子不僅知道丈夫的情人,而且幫助他挑選和他身份地位門當戶對的人選。另一種現代一夫多妻制的表現是一系列的一夫一妻制,通過不斷的離婚和再結婚,允許伴侶經歷多重的而又合法的夫妻關係。 這就要說到伊斯蘭的一夫多妻了,制定這個宗教時是戰亂時期,有很多孤兒寡婦沒人照顧,這也是一個比較折中的辦法,當然除了戰禍的環境之外,還有其他的情況,可以看到伊斯蘭的一夫多妻制是一較佳的制度。例如第一位妻室殘廢了或者身染慢性疾病。當然有些男子是可以忍受這些情況的,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確有潛在的危險。在若干情況下,第二次結婚可能是三方面都認為是可接受的辦法。  有些情況是妻室全無生養,而做丈夫的卻很想有孩子。根據西方的法律,如果太太沒有生養,做丈夫的是毫無辦法的,他只好忍受沒有子嗣的命運,不然他便唯有跟太太離婚以便另娶他人。但如一夫多妻制獲得認可,經有關各人同意再結一次婚,那麼離婚的是便可避免。  還有些情況是婚姻觸礁,做丈夫的愛上了另外的女人。這種事情時有所聞,一般稱為三角戀愛。根據西方的法律,如果丈夫不跟第一位妻室離婚,他是不能跟第二位結婚的。但第一位妻室可能不希望離婚,她可能不再愛她的丈夫,但仍可能會尊重他~為了維繫家庭,得到保障,為了她自己和兒女。同樣第二個女人也未必想破壞男人的第一個家。發生這些情況的時候,有關男女自然會認識到一夫多妻制的好處,因為離婚或偷偷摸摸的養情婦都不是解決事情的好辦法。  我之所以提出以上的例子,是因多數的西方人都有一種錯覺,一心只想著一夫多妻制代表了齊人之福,享不盡溫柔美艷,而不去考慮其有用的一面~替西方的社會問題帶來可行的解決方法。我說了這麼一大堆,目的並非鼓吹一夫多妻制,並非叫人們去濫用這個制度,而是希望人們在未認識清楚它的作用之前,不要胡亂去加以譴責,因為這種制度,亦可能會對社會有所裨益。  「 上面我是引用「一夫多妻」的百科解釋,我在國內相當多論壇當中,看到很多小三的文章,只是希望同胞們以正確理性的目光去看待他們的文化,當然我也不希望我老公娶更多的老婆。 在阿拉伯國家,海灣地區娶二妻以上的佔8%,他們並沒有個個都想著去占這個制度的便宜,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去娶更多的老婆呢?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娶一個妻子要很多的錢。聘金,房子,晏席,這些都是男人的事,有些擺上三天三夜,沒有錢的男人就只好打光棍了。 二、婚後生活開支都是男人的事。阿拉伯女人婚後就由得她工作還是在家,大部份女人會選擇在家裡帶孩子,而男人的壓力就相當的重,以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而阿拉伯人又喜歡多生孩子。 三、多娶要做到平衡。阿拉伯人是講信仰好與壞的,信仰不好的人一般人也不是很喜歡的,有些人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信仰不好的男人,如果娶了兩個妻子,兩個妻子要有相同的待遇,房子,生活費用,起碼物質方面要相同,做不到平衡,那就讓他自己受上帝的譴責吧。再說安拉在阿拉伯男人心中份量是很重的。J( 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上帝、耶穌,佛教信仰釋迦牟尼,穆斯林信仰安拉。) 對了,阿拉伯人還有很多三十五六了還娶不起老婆,主要是現代女人也很現實,跟一個養不起自己的男人生活,還不如嫁一個富翁做小老婆,這跟國內的**非常相似,國內的**沒有身份地位,這邊的小老婆可是名正言順的。 關於女性包頭巾 上面有一位壇友問我包不包頭,我是包著頭的,我不覺得包頭有什麼不好。我每次參展,展位周圍的人都對我很好奇,主要是因為我的裝束,我不穿黑袍,就是長衣長褲外加頭巾,盡量把自己打扮得跟得上潮流吧。 個人感覺,在迪拜包著頭是比較好的,就算不是穆斯林,因為這是伊斯蘭國家,在阿拉伯人的潛意識思想中,不包頭的女人就好像舞娘,不是良家婦女,可以調戲玩弄的,當然現在迪拜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裝束的人,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很多,與以前不包頭巾的我,我個人是有如下感受的: 在迪拜中國妓女泛濫,很多在這邊上班的中國女人都會碰到一些人上前來問:"HOW MUCH」,我結婚前經常碰到或尾隨或直接或調戲,但自我戴頭巾後,這種現象好很多,還從中得到不少優待,很多阿拉伯人當他們知道我是新穆斯林時,都給了我很多的照顧,在辦事和工作上都可以感受得到 包頭的另一個意義就是不引人「犯罪」,咱不說男人犯罪到底要歸誰的錯,如果一個女人把自己保管好了,也就沒有其他所謂的煩惱,女人的意志力是比較弱的,很容易被人左右。 阿拉伯女人的地位 很多國人覺得阿拉伯女人的地位很低下,所謂低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取所需,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去看待。 他們的社會分工比較明顯,男主外,女主內,各大行業都比較少看到女人的影子,特別是服務行業是比較忌諱的,主要是因為阿拉伯男人覺得讓自己的女人出去做為別人服務的事,感到丟臉,這會讓別人覺得他沒有能力去養自己的女人。但現在也有很多阿拉伯男人也接受,只要女人喜歡,可以出來做一些悠閑的工作。 對於女強人來說,這不是理想的生活,所以覺得她們地位低下,覺得用自己賺的錢最爽快,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 在職場上跟男人搞心計,拼個頭破血流,最終還是要嫁人生孩子,就算事業再怎麼好,有些人還是會說不如嫁得好,如果有這麼一個環境,沒有壓力下去工作掙取自己的零花錢,是不是更好呢?出於女人自願的,女人不用負擔家用,還可以從男人那裡拿生活零用錢,出來的工作的薪水只是女人的個人財產而已,她不拿出來做家用,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邊的公交車,前面的都是女士孩子專座,男人排隊幾十米遠,女的一上前來就有優先的待遇,銀行也有女士專櫃,女人出門辦事都有照顧,還有過馬路,一般的司機都會給女人讓道,並按警示燈提醒後面的車子,男人,累死累活過個馬路如果亂竄還會被人罵個半死。有時候覺得男人也很悲哀的。 阿拉伯女人的地位,大家自己去衡量吧! 個人觀點是覺得女人婚後不要喪失生存能力,有條件盡量去充實提升自己,也可以在工作中找到一些樂趣 當然也有些不好的男人,利用宗教的特權去要挾女人的,一樣米養百樣人,結婚前睜大眼睛看就是了,沒有必要因為一小撮人就去諷刺他們整個民族素質,不公平的,大部份阿拉伯男人對妻子還是蠻尊重的 穆斯林的葬禮 相信在這裡肯定有人看過《穆斯林葬禮》這本書。 而我在國內是不太喜歡讀書的,所以我來阿聯酋之前真的對伊斯蘭教一無所知,去年某一天我問一個在國內教書的同學,倒是很驚訝她對穆斯林的了解,她說那是因為她看了這本書。 這本書我現在也沒時間去看,三毛的故事看了一點點,三毛的老公是西班牙人,而她生活在薩哈拉沙漠那些比較落後偏遠的地區,宗教的愚昧就更加濃,古蘭經只有一本,但是後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演繹出很多風俗版本,比如葉門,還流行童婚,但這這現象在葉門比較普遍,其他國家很少,所以很多不是很了解的人就覺得伊斯蘭的教義就是這樣子的,其他國家他們跟咱們一樣,早年姑娘結婚比較早,現在三十歲沒結婚的也有很多,有些更瀟洒,一輩子不結婚。 言歸正題,穆斯林都相信死後有後世,會復活,所以死人是不能拿來火葬的。 一般死人的後事要儘快處理,越快越好,家人會幫死人凈洗,然後用白布包裹,然後眾人為他祈禱。 儀式都很簡單,也沒有棺材,但要把死人的臉朝向聖地麥加 (沙特)。 他們不提倡號哭,他們相信後世還是會再見面的,就是復活的時候,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們並不為失去親人感到太悲傷! 然後我有一次問:如果戰亂的人被埋了,被燒了,找不到屍體怎麼辦? 回答是:特殊情況下死去的人,還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他們無需行這個禮,復活時他們在一片白茫茫的「死人」中,更顯目,和他們死去時一樣。 所以在伊斯蘭國家,人們不相信鬼魂,很多人就住在墳場旁邊也不覺得有什麼(要是中國人早就嚇跑了),他們只相信有惡魔,邪惡的東西。 阿拉伯水煙和咖啡廳 最近比較忙,加上一下子想不出寫什麼好了,今天突然想到寫寫阿拉伯水煙吧。 在這邊人們享受生活也比較簡單,迪拜外來人口就比較豐富,但傳統的阿拉伯人除了周末與家人去海邊或者郊外野營外,大部分都喜歡呆在咖啡廳里喝土耳其咖啡,抽阿拉伯水煙,土耳其咖啡非常濃烈,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從來沒試過,在此也沒有發言權,本人去過阿拉伯咖啡廳幾次,一進門就是一股很濃的煙味,圍視四周,幾乎個個都扛著煙槍,吐著煙圈,有夥計不時來檢查一下火炭。手捧一杯咖啡,抽著水煙,有些還玩著遊戲,這就是阿拉伯人的消遣了。 很多阿拉伯咖啡廳還有像我們包廂的裝修,但他們是仿沙漠的游牧風格裝修的,一般都是盤腿而坐,帳蓬設計,有如在沙漠一般。 現在簡單說說阿拉伯水煙吧,水煙在阿拉伯語中叫「西夏 (XISHA)」,是一種用煙絲、花、水果、蜂蜜等,通過水煙壺上的木炭加溫來吸的溫和煙。一個美麗精緻的水煙壺,套一根長長的管子,將可以拆換煙頭的煙嘴放進嘴裡。現在,迪拜市已經禁止在公園、娛樂場所和酋長國的海灘上吸什沙水煙。迪拜官員們說,這一舉措擴展了於2007年5月份推出的現有吸煙規定。迪拜的旁邊沙迦就沒有一個咖啡廳。水煙使用的是水果煙絲, 通過炭加熱,再由水來過濾,去除焦油量,尼古丁, 才吸入人體的。 水煙有幾十種不同的口味:紅莓、草莓、玫瑰、櫻桃、桃子、桔子、甘草、香草、菠蘿、茉莉等等。 在這邊的咖啡廳可以看到很多女人也抽水煙,特別是來自黎巴嫩的女人,阿拉伯人對女人抽煙比咱們中國人對女人抽煙寬容得多,我曾對我丈夫說,在中國,如果一個女人抽煙,人們就會把她想像成風塵女子,在這裡,好像人們見怪不怪了!不過,也有些阿拉伯人不喜歡抽煙的女人。我就普經在咖啡廳里看到有些女人一個人來抽煙,一邊抽一邊玩電腦遊戲,對於我來說,在那個環境里吸二手煙就讓我夠嗆的了,每次回到家就聞到身上還有一股煙味,可想而知工作在裡面的夥計們,他們的健康正面臨著威脅!! 說說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歌曲,蹈 阿拉伯語應該算是世界比較難學的語種,不過我覺得還是中文比阿語複雜,阿拉伯語發音不是從口腔里發出的,好像是從肺里發來的,很多來自吐字清晰母語國家來的人,阿拉伯很多音節根本發不出來,像那個卷著舌頭還不斷發的顫音,我到現在沒學會,只能用我學的R代替,他們有幾個相類似的字母發音,真的很難去區分,就好像他們大部分人不會發P這個音,只能用B代替,因為他們的字母是沒有P的,阿語的字體組構跟英語差不多,都是字母組成,會拼就會讀,語法比較讓人討厭,每個動詞名詞要根據對方性別不斷變化,不過還是有規律的。 我在這邊呆了四年,只學了點皮毛,大部分用英語交流,好像沒有這個動力去學。 阿拉伯人個個能歌善舞,受環境家庭影響,小小年紀就會扭腰甩屁股,這主要阿拉伯人喜歡派對,男女老少都是扭上幾扭,有些是一家子人手拉著手不分老幼在那裡跳舞,甚至可以看到滿臉皺紋的老人們也扭著腰肢,與肚皮舞有點相似,除了家庭聚會,一般的派對是男女分開的,在派對上,個個都使用渾身解數,特別是女人,搬出自己的家當,化上漂亮的妝,穿上性感的衣服,在同性面前要多瘋狂有多瘋狂,所以女人們比較放得開吧,男人也希望自己的女人在一大堆女人們當中比較引人注目。 阿拉伯流行歌曲都是很快節奏的,一般國人是不喜歡的,聽一兩首還可以,聽多了,會覺得他們的旋律幾乎雷同,加上聽不懂唱什麼,阿拉伯社會一般的流行歌手來自黎巴嫩和埃及,臉孔多得數也數不清。 老人喜歡慢旋律的歌曲,這我也比較喜歡,竟然發現我與他們的年輕人有代溝,冒汗! 他們還有一種吟詩,唱得就好像我們的三重唱,旋律很悠揚,吟詩主題一般是與宗教或者公益有關,所以人家說這不是唱是吟,我也覺得蠻好聽的網路。 記得四年前我來這個國家,最讓我不適應的就是沒有網路,我剛來時是在中國公司上班,是搞批發的,業務也做得蠻大,只是一個店面加倉庫,(這邊大部分都是這種操作模式),給外國人開的店供貨,有些外國人開的公司就是炒炒貨而已,這種相對原始的方法覺得網路還是多餘的。 後來我再去了解網路費用,公司是按流量收費的,具體費用不是很了解,因為我以前公司就沒有網路,偶爾用電話線拔號上網,呵呵,家庭用戶有按月收費,但費用也高得離譜,最低的速度要149迪拉姆,相當於275人民幣每月,在國內四年前就已經使用上1M的網,在網上看電影打牌,在這邊也就只能上上QQ,能打網路電話就OK了,平時瀏覽一些網頁,網站的,其他的沒意思,沒這時間去等。 一開始沒網真是很不習慣,覺得時光好像倒退了很多年,然後我就去網吧上網,我記得十年前國內的網吧才收兩塊錢一小時,而這邊要差不多十塊錢一小時,所以網路還是相當奢侈的,沒敢多上,匆匆做完事就回家了,到現在網吧也還是這個價,有些比較偏的網吧大概少個一兩塊錢的。 這邊一開始只有一個電腦運營商,ETISALAT 電信裡面的工作人員感覺自己好像公務員似的,辦事效率不敢恭維,哈!後來有了另一個運營商,DU, 通話是按每六秒計算的,好像比較實惠,現在有了竟爭,服務也比以前好點了,我沒試過,收費不知道怎麼樣,聽說比ETISALAT便宜一點。 不過,網路始終是個趨勢,也越來越多人喜歡上網了,所以在這邊,我也感覺到了商家也越來越注重網路,相信不出幾年就會像國內網路那麼成熟了。大家要開發國外的市場還是靠網路比較省錢一點。 這邊比較大型的公司還有寫字樓的公司一般都有網站,而這種公司一般是外資或者合資公司,他們是比較注重網路形象的。 說說阿拉伯女人的黑袍 這幾天參展,周圍的人都來問我,是不是未婚的阿拉伯女人都要穿黑袍,怎麼區分已婚跟未婚? 說真的,黑袍沒有分已婚跟未婚的,黑袍在海灣國家比較普遍,未婚的有不少都穿著黑袍,年紀大一點的會戴個面具,一開始看得我目瞪口呆,這不是嚇人嗎?好像有鬍子一樣,我一會貼出個圖給你們看看,有些保守一點的女人會用面紗把臉遮住,有些還會留兩隻眼睛,各種各樣都有。但大部分都只包個頭巾就行了。 現在的黑袍已經不全是寬寬鬆鬆的了,很多黑袍訂做專門店給女人按樣式訂做,生意還很不錯,價格也不菲,有收身的,袖子上邊上都會加點閃閃的釘珠加以點綴,有些阿拉伯女人穿黑袍還是蠻好看的。 阿拉伯女人裡面穿得很時尚的,回到家就把黑袍脫了,喜歡穿什麼就穿什麼。 曾經一個阿拉伯人跟我說,如果在街上遇到穿黑袍的,他看都不敢看多幾眼,因為黑袍代表著一種尊嚴,所以沒敢胡思亂想,這是潛意識的。 但不在海灣國家,如埃及,黎巴嫩,敘利亞,很多女人不穿黑袍也不戴頭巾的,而且相當崇尚西方文化,所以埃及和黎巴嫩的娛樂業比較發達,電視歌手都是那裡產的多,要多性感有多性感,是因為幾十年前,這幾個國家曾經有這麼一段歷史,反伊斯蘭頭巾運動,當時的政策不鼓勵戴頭巾(跟現在土耳其政策很像,覺得戴頭巾是落後愚昧的表現),後來慢慢人們的思想回歸,有些女人們還是覺得戴頭巾比較好。 在約旦,敘利亞,思想比較中立的人,會包頭巾長衣長褲,不穿黑袍,以讓自己跟得上時代,有時候你也會發現這種搭配裝束也是很時尚的。 再加一點,那種像蝙蝠一樣的黑袍,寬大並且像個蓋子一樣,從頭到腳一套而下的,一般是什葉派的婦女,伊斯蘭有兩個派,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有一點區別,如果想知道更多這兩個派有什麼不同,遲點再跟大家講,什葉派以伊朗為主,其他國家都是遜尼派比較多 一個網友寄雞腿給土耳其客戶 在論壇里看到一個壇友給土耳其的客戶送雞腿,是夠搞笑的,也很有創意,但是很失敗,八成是被扔到垃圾筒里去的。 他說他知道伊斯蘭教是不吃豬肉的,但是他沒有更詳細去了解。 他們不吃豬肉,也不吃不清真的食品,你的雞肉是從中國來的,應該不是清真的。 什麼是清真食品,就是按他們方式宰殺的肉才是清真的,主要表現在,殺之前念一句:「 BISMILLAH」,然 後採取放血的方式。 一般清真食品上面有標識 " HALAL", 人家買時會認定這些買,才放心吃,死物也是他們忌諱的。 有些信仰太虔誠的去中國還自帶糧食呢。 另外補充一個,聖誕節沒必要跟伊斯蘭教的人說「聖誕快樂」,多此一舉,人家不過聖誕,不要以為外國人就過聖誕節, 只有基督教才過這樣的節日。 伊斯蘭的節日,上面講到了,在這裡不重複了 阿拉伯人的忌諱 阿拉伯人忌諱主要是來自他們的宗教,了解了他們的宗教,你就會知道其中。 一、阿拉伯人待人接物都是用右手的,特別是食物,左手遞給他是非常不敬的,如果他知道你不懂可能會原諒你一下。(這跟印度有點像,傳統的阿拉伯人喜歡用手抓著吃飯,但現在一般都用工具了,印度人在這方面比較頑抗一點),為什麼要用右手而不是左手,那是因為阿拉伯人如廁後用水沖洗,而左手是用來潔凈的。(這一點,我想又有國人在嘲笑他們不用衛生紙了,這個請衛生專家鑒定一下,到底是用水沖洗乾淨呢,還是用衛生紙比較乾淨,本人不想再過多的講述,順便提一下,他們用手洗完後還會很認真地用肥皂洗手液再認真把手洗一下)。 二、類似六角星的商標或者物品, 這個有些壇友說過,六角星是以色列的國旗標誌,以色列在阿拉伯人心中是外來侵略者,百分之九十八的阿拉伯人是不喜歡以色列的,所以對六角星的東西也很排斥。 三、他們喜歡的數字是7,這又是跟宗教有關,具體我現在還是一知半解,等我了解了再跟大家說說。在這邊七月一般是婚禮的旺季,也是旅遊休假的季節,一是為了避暑二是這個月會有相當多的喜事要參加,我有一個親戚就是2007年7月7日結婚的,還有他們也喜歡單數,如3和5,具體原因是受先知(聖人)的影響,他提倡齋月時餓了一天不要急著吃飯,先吃7個椰棗,如果不想吃7個,那就3個跟5個,所以慢慢就成為人們喜歡的數字,另外3又跟他們洗小凈的次數有關。 四、很多人都說不可以阿拉伯摸孩子的頭,這是不正確的,跟咱們一樣,摸孩子的頭表示喜愛,如果你們的關係比較親密是可以的,但不熟悉就會給人感覺很奇怪。 五、阿拉伯男人不喜歡穿短過膝蓋的短褲出現在公眾場合,因為宗教規定,男人腰部以下膝蓋以上是羞體,也是要保護好的,女人是除手腳臉外全身。 暫時是這些了,想到其他再補上。 阿聯酋的特產和小吃 阿聯酋主要面積是沙漠並靠海,所以他們的特產就是椰棗和海里的魚了,椰棗的英文是 Dates。 這邊椰棗樹是一大風景,街頭綠化主要是椰棗樹,椰棗收穫季節大概是七八月份,樹上不成熟的椰棗是很苦澀的,剛好成熟時最好吃,很爽口並有點甜,可以摘下來放幾天,慢慢變深色,味道就越來越甜,有些甜得實在無法下咽,中國人一般不是很喜歡吃,椰棗在齋月期間最好銷,椰棗現在也產業化了,包裝玲琅滿目,經過不同的加工,有些去掉核加點果仁,跟咱們中國人講究喝茶一樣,什麼品質高的比較貴,形狀和色澤也有區分,這要熟悉的人才懂,貴的非常貴,對於咱們來說,花兩百塊買一公斤的椰棗也太什麼了吧,這個驚訝不亞於阿拉伯人聽到有些綠茶几百塊一公斤的。椰棗是很補的,吃了容易上火。不熟悉吃椰棗的人拿到就往嘴裡扔,然後吐出個核來,有些椰棗外表看上去不錯,但裡面有些像沙子的東西跟核粘在一起,所以吃之前用手掰開看,沒有沙子狀的東西就可以吃了。 我是吃過很多椰棗後才知道的,我老公看我直往嘴裡扔,突然有一天問我,你有沒有覺得有些味道不同?我說沒有啊?然後他就一個一個掰開給我看,直到我看到裡面的類似沙子的東西,不過好像吃起來沒什麼感覺,呵呵! 阿拉伯人喜歡吃甜食,甜品店裡有各式各樣做工精美的甜品,大部分都很甜,有些不是很甜的裡面有果仁的,或者麵糰上層鋪些炸面絲,可惜這裡不能上傳照片,有照片也看不了。 阿拉伯最常見的小吃就是 SHOUERMA , 中國人叫「想我了嗎",很有趣,這是阿拉伯肉卷,用阿拉伯的烤大餅,裡面包一些肉,加點醬,酸泡菜如青瓜等,肉以雞肉和牛肉為主,這些肉是經過特別加工,用一個專制的工具串起來,豎在烤爐邊,一邊轉一邊削,當削到這邊時,另一邊就在烤了,味道很不錯的,中國人也普遍喜歡吃。 在這裡也說說阿拉伯的酸泡菜,他們喜歡飯前吃一點酸酸的,鹽的泡菜,原材料有很多,青瓜,苦瓜,紅蘿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橄欖,這邊的橄欖跟國內有點不同,有好幾種,形狀比較小,這邊有些國家甚產橄欖,大部分是敘利亞,約旦,埃及來的,所以這邊的橄欖油也比較便宜。 阿拉伯人一般不喜歡煮青菜的,一般都是生吃,弄沙拉,阿拉伯沙拉跟歐美的沙拉不同之處就是阿拉伯沙拉不加沙加醬的,青菜切碎後加點橄欖油,鹽和檸檬就可以上桌了。如果他們真的要煮青菜的話,一般是煮得很爛的,有些煮得都看不出材料是什麼.
推薦閱讀:

各國社交禮儀、風俗習慣你應該了解!別再出糗啦!(二)
請不要把風俗與風水混為一談
【回族結婚風俗習慣 遵守許進不許出婚姻原則】

TAG:習慣 | 風俗 | 風俗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