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實習不順利?其實是學生思維在作怪

導讀實習生不僅要有足夠的體力,還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適應職場。你為什麼實習不順利?其實是學生思維在作怪。

又到一年畢業季,不少准畢業生一邊忙論文,一邊忙實習或找工作。最近,我在QQ群里催一個學生交畢業論文,這應該是自開學以來第二次催促了。結果,這個學生一天下來都沒有任何回復。第二天一大早6點不到,終於收到了她的消息。

「老師,不好意思我才看到。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在學校的時候想出來工作,找到工作了,想回學校上課……我做的廣告行業,每天超時長工作,幾乎只有5小時睡眠時間……感覺自己很撕扯……沒有忽略老師的鞭策和畢業論文的緊迫性……我會努力把它交給您的。謝謝老師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個學生的狀況有一定的代表性。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巴不得趕緊離開課堂,等真正到了工作崗位,卻又對校園帶有一些隱隱的懷念。一部分是因為現實中的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心理上還無法適應,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崗前實習階段,遊離在「學校人」和「職業人」之間的模糊地帶,身份沒有完全實現轉變。

我注意到,青年之聲3月24日《還沒畢業,憑什麼就成了「整勞力」》這則新聞中採訪的5個畢業生,有3個人提到了實習和論文的矛盾。這種抱怨完全可以理解,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一切從零開始,剛剛建立起新的關係和秩序,新環境充滿了陌生感,同時也有很多「不安全感」,有不少學生會擔心因為「請假曠工」而丟了一份好不容易到手的工作。

然而,抱怨大多是無用的,並不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學生說,「我希望我能像正常畢業生一樣,有時間好好寫論文,有時間和同學一起畢業。」既然已經答應了公司要去實習,就意味著你必須要告別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校園生活,主動適應生活中的「變化」。對實習生而言,要麼在上崗之前,和公司約定個到崗時間,克服你的「拖延症」,集中時間和精力提前寫好論文;要麼白天工作,下班後寫論文,學會在「多任務處理」之間切換。

我認為,準備實習之前,每個畢業生都要有充分的認識,實習就意味著你要脫離學校的環境,沒有了校園生活的自由和散漫,必然會受到實習單位規章制度的約束和限制,實習生不僅要有足夠的體力,還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適應職場。

在眾多的轉變和適應中,思維模式的轉變才是根本,但不少實習生並未做好充分準備,給自己的定位並不是職業人,仍然是在校生,所以,從學校步入社會,對部分畢業生來說,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無法適應。

還有個學生說,「要求實習沒問題,但是應該給我們一定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或是說,讓我們知道哪些時間是可以不用來實習的。」這樣的反問,類似於「可不可以將工作帶回學校宿舍去做」一樣,實質暴露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職場規則的錯位。從職業人的角度來說,什麼叫「自由安排的時間」?實習不是大學課堂,老師不講課了,就給你一點上自習的時間來自行處理作業。事實上,除了規定的節假日,一天8小時上班是職業人天經地義的事,而加班甚至也是許多行業、許多單位默認的規則,上班就是上班,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事情。

職場不是校園,職業人的專業素質就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問題。崗前實習的本質就是去工作,老闆不是老師,老闆招你進來,不是請你來「學習」的,何況你也沒交學費,論文只是你的私事,在崗期間都應以自己的工作為重心,而不應總惦記著自己的私事,單位不會為你的私事埋單。

當然,每個畢業生遇到的領導也不一樣,碰上一個好的領導,給你安排幾天的「論文假」,這隻能算是你的幸運。如果老闆不給你假,你覺得這不近人情,那意味著你還不夠成熟,還不清楚社會和職場究竟意味著什麼。

保障大學生的實習權益是一回事,是不是在思想上準備好了要去實習,有沒有承受和應對壓力的心量,能不能儘快適應職場的遊戲規則,又是另一回事。有句話說,「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抱怨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實習之前要想清楚,別總是把學生的思維帶到實習崗位,也不要老是將自己的私事和工作糾纏不清,一開始便以一個職業人的專業標準,對自己要求「狠一點」,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贏得信任,職場之路也才能走得更遠。

作者:若塵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4月07日 08 版)

推薦閱讀:

招一個靠譜的iOS實習生(附參考答案)
【實習】華創證券研究所傳媒互聯網行業研究實習生
紐約Tech Startup實習實錄(四)
在美實習如何申請工作許可?OPT實習問答
婦產科實習時的「驚悚」事

TAG:思維 | 實習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