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期】傳統太極拳最高境界修鍊的一點淺識,初學者繞行!
筆者青少年時代開始學習太極拳,兼喜佛道。因在經年累月的學習,體悟當中,加之與不止一位前輩,老師的接觸,所以對傳統太極拳逐漸積累了一點兒淺顯的認識。今斗膽將之成文,還請方家對體認不足之處給以指正。
因為我個人幼時對道家丹道修鍊相對更為喜愛,所以在對傳統太極拳孜孜以求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思索著二者之間的聯繫,以及相互的作用。通過積累和探索,我認為學習傳統太極拳如果能佐以道家理、法的認識,則可事半功倍。於是我總結出心,身,息三者對傳統太極拳修鍊的至關重要性如下!
心乃拳根意乃君
《性命圭旨.大道說》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
經過了幾千年的融並和洗禮,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可以說已經被儒釋道三教涵括了。換言之,只要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都與儒釋道三教脫離不得半點的關係。而太極拳做為這座大花園中的一朵小花自然也不在話下。那麼,「心性」這個本體自然也就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了。
《大小太極解》一文當中曰:「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前後引而申之,就使心—太極—拳這三者形成了一個有機的關係。因此,「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是不是可以更具體的理解為:不可不以「心性」做為指導去練這個太極之拳?而若以「心性」來做為練拳的圭臬,就必須知道「心性」到底是何所指。
古人用詞,往往是每個字都有獨立的意思。然後合到一塊才是所要表達的整體內容。
我所說的「心」非生理有形之心。它包括了意念,思維,精神等非生理有形的屬性。在佛道的修鍊中對其的描繪也不盡相同。如:生滅海,總持門,秘密藏,本源,命寶,靈台,方寸等等。而異名種種無非都是為了說明「心」的重要性。所謂:法由心生,亦由心滅。此話何謂?蓋因「心」有真心,妄心之分,人心,道心之別!「心」的不同性質導致出來的效果,結果也是絕對不會一樣的。
我所說的「性」非性別,性慾之性,而是天命之性。也稱真如本來。怎解?《性命圭旨.盡性了命圖》說:「人性之善也,此言天命之性(注:先天也)。性相近也,此言氣質之性(註:後天也)。天命之性,論其本源(註:純粹無雜之心);氣質之性,論其稟賦(註:雜亂無章之心)。天命之性無不善,氣質之性有不善(註:人之初,都是純粹無雜之心。而在後天學習,渲染,此心就不如嬰孩之時的圓滿了)。」
在知道心,性是何所指之後,我們再將之合到一處。主敬道人曰:「未發之前心是性,已發之後性是心。心性源頭參不透,空從往跡費搜尋。」
未發之前是什麼呢?已發之後又是什麼呢?個人認為,未發之前和已發之後應該都是先天的一種狀態。是無極,也是太極。這種狀態在混混沌沌的時候為無極,到了靜極生動為太極。其實都是一物,只是一物不同的存在狀態罷了。並非是真有兩個極的存在。所以,道人說:「未發之前心是性,已發之後性是心。」
那麼這層道理在太極拳的修鍊當中應該如何應用呢?個人認為打拳之先,要先理解太極拳是個什麼性質之拳,太極拳練的是什麼內涵。端正認識,明確思想之後才能用一顆太極之心去體會太極拳架的內在奧妙。
太極拳的性質就是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圓。所謂,無過不及也!太極拳的內涵就是修身養性,就是不爭,就是淡泊,就是張三丰祖師說的:「欲讓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做斯技之末也!」只有這樣才能拳盡其本,拳盡其善。符合老子所說:「夫唯不爭,是以不去!」因為,這世間的道理就是:你有得就要有失,你有失也會有得。對每個人都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無論你是否認同它,它都隨時隨刻以有形或者無形的態勢存在著。其實,不爭就是無為,無為才能無不為。這就是真正的天道,地道,人道。
知道並認識到這些後就要去做。怎麼做才能不悖離呢?就是放下。太極拳不是講松嗎?松在一個層面而言就是放下。放下你「有不善」的後天氣質之性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放下你的驕傲,放下你的慾望,放下你的自卑,放下你的雜念。只有放下了這些,「失去」了這些,才能接近,進入太極拳的性質和內涵。只有放下了妄心,人心所產生的心情,才能釋放出真心,道心所生髮出來的心性。以心性練拳盤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出太極功夫。若非如此,而以心情練拳盤架,那從古至今之太極高人必是俯首皆是,那哪還有什麼「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說法呢!放下之後,做到外物不能擾,內因不能惑。然後用那個清清靜靜的「心性」之意去指揮一身上下,里里外外的動靜開合,虛實轉換。如此,內里自會有一番不同的韻味。
拳譜上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很多人從一個行字和一個運字上就容易形成誤解,謬見。加之對太極拳的氣的認識程度不夠,導致了對這段話的曲解,從而在練的時候就脫離了太極拳的本來面目。
「以心行氣」是首要,是用意不用力的概括。而這個意須是活潑潑,虛靈靈的真意,而非那個硬拔拔,輕飄飄的假意。所以概括為「務令沉著」。非是有心讓氣沉著,實則是指「天命之性」的真意的沉著。所謂:一啄一飲,一本一末。太極拳正是如此的。做到了意的沉而不浮(沉非重也!),則氣也必然會與之沉著不浮。所謂:「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是也!所以,儒家不說氣而說心,所以佛家不說氣而說心,所以道家雖說氣但必言心。所以,武禹襄宗師在後面又說「以氣運身」的要求是「務令順遂」。如此,又能反過來有助便利於心意從始至終的貫串聯絡。而在我看來,只要心意做的符合太極拳的要求了,則氣自會順遂。而令其順遂者何?不仍然是心,是意的效果嗎!當然,這個心,這個意絕對不可以出自「有不善」的那個「氣質之性」。那樣,練的就不是太極之拳。所以,太極拳的習練不能也沒必要有導引,循經,想像等等的參與。
在道家的正統丹道修鍊當中,把「天命之性」謂之元神,真心。把「氣質之性」謂之識神,妄心。只有進入前面的狀態,才能生髮,逗引,感應出真正的元氣,祖氣。如此,才能一神一氣,一陰一陽的匹配。才如《參同契》所說的:「同類宜相親,異種難為巧。」如果不是一個性質類別的陰陽是不可能產生效果的,如果有也是畸形的效果,結果。例如,人類男女之間的交媾才有可能產生正常健康合理的子女,如果是男和男,女和女,或者不是同類,即使彼此雌雄也斷然不會生出好的果實的。所以,習練太極拳要知道這層道理,而後要隨時隨地的不違背這個道理去指導從始至終的練拳。
善養元形煉靈身
善者,完善,善美,善於。養者,就是不耗損。元者,本來之物,圓融之象,一之開始。形者,周身筋骨調動,上下左右內外一統。元形者,用太極拳之種種規矩要求對我們身體間架結構,動靜虛實,開合轉換的改造之後的形體。類近胎兒在母體之形。靈身者,進退有節,輕靈活潑,感應敏銳。
具體而言,「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這在《太極拳論》當中說是先天本有之能。是人在生下來之後,通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積累逐漸形成的。太極拳是不練力氣的,不要求先行的快手。總是要用那麼個巧妙的先化後打,借對方之勢破對方之勢,以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是,從實際而言,太極拳還是練的一個快。這是這種快是後發制人,是在先「被動」的基礎上「窺聽」其缺陷而主動的打擊他。所以,武禹襄宗師說:「彼無動,我不動。彼欲動,我先動。」而要達到這種掌控的火候程度那的確是需要一個很長很長的時間過程和心血努力。而這些又都需要建立在身法,動靜,開合等等都正確的前提下。否則,正應了「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息。」所以,太極拳的習練要領是成就功夫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
太極拳的形體要求:虛領頂勁,尾閭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這些仍然是在「用意不用力」的前提下實現的才對。有人說怎麼可能一點力都不用呢?是的,不可能不用力,但是不要去教條用不用力,用多少力,只要有那個意思就行。正如夾菜沒必要用拿重物的勁一樣。用多餘的力氣去運動,這在太極拳的習練中就定性為笨拙,拙力。而只要意有所想,形有所動。這樣的正正好好的勁才是自然的,正好的。將之保持,鞏固,強化,日久內勁漸成。所以,拳譜上說:「用意不用力。」可以肯定的說,抓住根本,結果自然而然就能實現。本末倒置,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也!此真乃實際當中藏神奇,自然之內含玄機也!
做到這些了就實現了立身中正。只有中正了還不行,還要安舒。安舒是對中正質量的效果體現。中正安舒了才能做到「立如平準」,「以手稱量」。
什麼是「立如平準」?平好比天平。天平底座沉穩,這是指以腰為根銖的周身整體。天平兩邊各有一盤,這是指的兩個手臂。盤中置物則盤有感應(手臂相接須有切實靈敏感受)。如立不準,站不穩,莫說稱量感應彼勁之大小長短,輕重緩急。只是自己就已經先患得患失,受人所制了。所以,平日里盤架子是練的知己功夫(把自己練成天平),而後摸手是練的知人的功夫(用自己這個天平去體會對方的勁路,意思)。
根據上面的幾項要求做到了立身中正安舒之後,人的間架結構就和平時有了或多或少的不同。而後再說盤架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盤架子的時候要松。一般人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要松。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太極拳的松。太極拳的松是松沉拔長的意思,不是放鬆那麼簡單。因為力出於骨,勁來於筋。筋附著於骨上,連結於關節之間。平時的生理特徵是緊的。而我們練拳是要用一種松沉的意思將筋拉長,使肢體和軀幹的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縫隙加大。如此天長日久的習練就會形成一種內勁。
這和壓腿的拉筋抻骨是完全不同的,是後者根本就無法比擬的。壓腿通過拉長筋骨,讓身體變軟,從而可以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而太極拳不是用力氣拉長筋骨,而是用那個意思挑起四梢,鬆鬆的撐拔起來的運動。在這樣的運動過程當中,處處都要有合的意思。松而不散謂之合。還要處處都要一種只有自己知道而別人看不到的勁在裡面,如此才能做到松而不癟,松而不懈的效果。
在習練的過程當中要每個式子都如此松蓬蓬的做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因為太極拳的勁是從腳下層層遞加如波浪似的往外出,外上走的。這是周身一家的那個勁形成的條件之一。而勁的形成還須具備六合的條件。這也是任何拳術形成勁的最基本的一個原則。一般人在靜的時候能做到。但是動的時候不容易做到。這是絕對不行的。
其實人們在走路的時候就是很好的合,也是最好的太極拳之態。但是一盤起架子來就容易被很多規矩束縛,自己就會東想西想的,這些就會導致盤架子不順遂,不舒服,不一整。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本來練的是太極之拳,但是往往卻因為如此倒破壞了太極之象!太極拳的某些東西猶如一層窗戶紙,不捅破則迷惑,一捅破又會覺得不過如此。如此平凡,怎麼能是神奇的拳術呢?這是一種很可笑的自欺欺人。這就和看了《西遊記》以為這個世界上真有孫悟空一樣!
拳諺當中有一句話叫:「開中有合!」什麼是開合?開合就是陰陽。武禹襄宗師說:「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我說,一處有一處開合,處處總此一開合。都是一碼子事!隱仙羽化猶龍嫡派太極的張洪逵先生說過:「要以身玩四肢,不能用四肢玩身子。」兵器是手臂的延長,而手臂是兩個肩胛的延長。肩胛又可以說是兩個腰的延長。往下說,兩個胯也是兩個腰的延長。然後腿腳是胯的延長。練拳,外看似玩的四肢,實則內里自知練的是命門轆轤。動的時候從這裡往出走,靜的時候從四處往這裡入。兩個腰子圍繞著命門呈現左右的上下運動。這是真正的開合。至於式子的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那是本體練對了後,自然而然就會實現的中和的無過不及的勁道。不需要特意的練。正如一個人走路,他必然是開中有合,合中有開的。否則,走路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猜你還喜歡以下內容:
【不傳之秘】從《打手歌》看你太極拳功夫的高低
問答 | 太極實戰中為什麼做不好引進落空?
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略說推手中的接勁
【第278期】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太極大師郝少如
【第477期】乾貨 | 名師對話太極系列之三「虛是松到一定程度時的結果」
【第65期】太極拳引進落空,借力打人
【第480期】視頻教程 | 陳式太極拳-陳小旺大師講站樁(下)
練 | 太極拳 百「練」不如一「站」
站樁 | 講點連師父都不一定會隨便傳的東西
【第62期】站樁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第四十三期】千金難買真太極(收藏版)
【第431期】內家功夫站樁解秘 (下篇 )
關於氣沉丹田的心法口訣
持續站一個小時以上,來看看太極拳樁功如何進階
初學站樁者第一個遇到的就是筋骨關
【第430期】內家功夫站樁解秘 (上篇 )
【第403期】站樁松腰系列:命意源頭在腰隙
【第291期】修練內家功夫必讀/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
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略說推手中的接勁
【第三十三期】太極拳之雲手的奧秘
太極拳橫跨步,只有「雲手」一式
太極高手蘇學文太極功夫的五大特點
【練】太極拳實戰核心練習:推手八法向愷然:我研究太極推手的經過
練 | 淺談作為太極拳功夫的中間鍛煉方式——推手
學 |楊健候太極推手精論兩篇
太極名家 | 李雅軒論太極推手
太極拳揉手秘驗100句(實用)
專題 | 太極推手二十五問,不會推來也會化!!!
【第362期】推手是修鍊太極拳大道過程中的一種手段
實戰 | 太極拳推手精義十九勁及古鐘五個點的發法
楊氏太極拳真傳斷手
【第292期】推手是練習太極拳的檢驗和提高 掌握正確訓練法出真功夫
實戰 | 太極推手中敗中求勝秘訣——橫軸
技法 | 太極拳推手秘技 「接定彼勁,彼自跌出」
【第467期】我說太極拳 | 何謂空?
【第400期】楊式太極拳單練式的優點和功效(下)
視頻講解 | 洪傳陳式太極拳中「雲手"實戰用法 精彩!
【第227期】何軼群《太極求真錄》之太極拳的橫跨步法(共十八篇 )完結篇
太極功夫手上始【學習篇】
觀點 | 太極拳錯誤的雲手練法
學 | 武派太極拳「敷蓋對吞」四點認識 解析技擊之理
【第426期】太極拳的最難學是什麼?
【第449期】關於太極拳的十大解密
【第86期】太極拳解密之十一:中正安舒
【第77期】太極拳解密之二:松肩墜肘及其練法
【第283期】解密太極拳十大系列核心內容,可以好好練拳了!
【第269期】破解太極密碼——得此文盡解太極精髓
【第90期】太極拳解密之十五:力發於脊
【第83期】太極拳解密之八:太極氣功
【第93期】太極拳解密之十八:力發於跟
【第313期】楊露蟬『圈內打人,圈外推人』解密
【第401期】太極拳解密:教你精髓練習方法
【第422期】太極拳解密之松腰松胯
【第二十五期】解密「練太極拳者不動手」
【第76期】太極拳解密之一:太極拳的本質
【第81期】太極拳解密之六:勁道
【第87期】極拳解密之十二:動作到位
【第63期】太極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下)
太極拳「引進落空合即出」之探密解析
【第78期】太極拳解密之三:虛領頂勁
【第79期】太極拳解密之四:意念
【第63期】太極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上)
推薦閱讀:
※破例公開:武式太極十三桿一路
※簡述太極拳流派與特徵
※楊式太極拳拳譜 集錦
※腰主宰是練太極拳的核心
※楊澄浦太極拳照(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