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優秀,父母的身教最具決定性因素,而非碎片一地的方法
孩子是否優秀,父母的身教最具決定性因素,而非碎片一地的方法 原創文字:心海導航(QQ949771208)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並不絕對在於你家境的貧富,而是教育情境中的精神富有。孩子的強大不是物質上得到或征服了什麼,而是精神上能夠承受和擔當了什麼! 不止一次傾聽一些十多歲的孩子對父母的抱怨,抱怨父母極端自私,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抱怨自己父母望子成龍的同時,還不忘給我一個眼神,似乎信誓旦旦向老師證明:他就是一條蟲! 「爹媽的望子成龍不是他們的錯,那是他們的責任,因為,他們是父母。你現在已經不是嬰幼兒,從3歲-8歲的童年時光已經一閃而過,12歲以前的少年歲月,細想想,彷彿就是昨天。你現在的年齡已經不再是少年,而是叫做青少年。豆蔻年華與青春飛揚是對你們的美稱,臉上要長青春豆的同時,更應該長點心了!因為,將來你們也要當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恰是一種偉大,一種忘我,所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才能避免抱怨向下一代遺傳!王老師和你萍水相逢之後,可能彼此的一個轉身,就能忘記對方的容顏,但是,你和父母之間不會,因為那是親情。為此,父母總想讓你那樣做或這樣做,而王老師我,只是希望聽一聽或和你探討下一步你想怎麼做,或者你應該如何做才最好。即便你真的相當一條蟲,王老師也會舉雙手贊成,因為破繭成蝶同樣是一種成長,所以,選擇當一條什麼樣的蟲最合適,吃什麼樣的葉子是成長,哪些葉子真的有毒!......」 ......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中已經出現了一種通病: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好,還不願讓家長知道不好,如果真的知道了,內心沒有一絲自責,還無厘頭的徒增自以為是的消極心態。許多孩子在越知難,越畏難的情緒與秉性的養成,突出的表現恰是在家長面前的恃寵而驕,毫無耐心,甚至是囂張跋扈......當今眾多青少年玻璃心的性格,更多是以往家庭教養方式導致父母的作繭自縛。
2016年的暑期,家裡雖然沒有再接收學生,但這段時間接觸和疏導了更多的孩子。家長和孩子之間誰是誰非?確切的說,是家長的太忘我導致孩子的太自私。上面我對孩子所說的那番話,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去聽,好的家庭教養才是領會的基礎。這就是我一再強調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成長問題過渡到中學,一旦定性,教育將會變成因人而異的一種心智博弈,家長逃避面對,將永遠潛藏風險。 在來自QQ和電話諮詢的家長,針對那些年齡稍大的孩子,我對家長剖析最多的是,一旦確認孩子在父母身邊沒有成長,只是一種長大,家長想抓已經抓不緊,想握已經握不住的時候,一定要把手適度的攤開,給孩子真正成長的機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想成為龍,誰都不想當一條蟲。二十多年的心智疏導經驗始終在驗證,凡是在少年成長中把路走偏的孩子,都是一種被動的逆反情緒在作祟,這些孩子沒有一個笨的,其背後恰是擁有一個自作聰明的家長。這也就是孩子們所抱怨家長的自私,這樣的自私已經不存在忘我,更不是一種偉大,而是一種怕、一種狹隘、進而演化成一種心病式的惡煞......這樣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學習中破繭成蝶,那麼,他的孩子就會作繭自縛的裝睡。家庭教育中,我們對孩子有太多的願與不願,要與不要......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和教育孩子的新起點。當對孩子的教育真正到了失控或半失控狀態,與其在矛盾中掙扎,不如靜下心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謙和,溫順且自持地從內心世界突破固有的藩籬,示弱的「視」他已經長大,你會發現,孩子被接納中悄悄在發生著改變。所以,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放手一搏」時,家長和孩子將擁有「成長」這筆巨大的財富。 國外法制健全的教育環境,父母與孩子之間屬於愛與責任的關係,交流與溝通的背後融入的是更多責任的擔當,家庭或學校的教育失控,但法律會緊跟其後形影相隨。當我們的理論和輿論一窩蜂的視他們的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時候,法律約束力的脫節恰讓一些缺乏家庭教養的孩子墜入了三不管狀態:家長想管管不住,學校不敢管,犯罪前法律管不著。一旦出現犯罪或惡性事件,恰是令人不忍目睹和令人髮指的,深受其害的往往是更多無辜的孩子與無辜的民眾,包括他們的父母。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身邊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依然停留在家庭教養對孩子的性格塑造領域,子不教父之過的傳統倫理仍然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但是,這種最能接地氣兒家教文化,已經被來自各種各樣的聲音覆蓋了,也唯有髮指的惡性事件出現時,才能從網上聽到令人深惡痛絕的聲討,還有更多的是不著邊際,怨天尤人或不痛不癢的吐槽。 更加悲哀的是,中國式父母更願意走省心的路子。給孩子最催肥的食物,最昂貴的衣物,最庸懶的生活環境......他們將此視為自己對孩子的付出,他們願意花錢,花多少錢也無所謂,但他們唯獨不願意給孩子最需要的身教——讓孩子感到敬畏、佩服的一種優秀! 甚至許多處在社會中層的家長與優秀犯「沖」,他們已經習慣在孩子面前打麻將,或者鑽進電視的泡沫劇中沉醉虛幻的雞湯,亦或沉迷在手機的碎片文化中打發空虛的日子......這就是我在很多文章中警醒一些父母家教失控的根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並不絕對在於你家境的貧富,而是教育情境中的「心窮」,這就像處在社會底層的窮人之所以窮,是自身家庭文化或個人文化與生活方式所決定的。
人生這本蘊含真理的書,其實掩藏在平淡的事物中。一件事情如果家長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種「祝福」,孩子也會在成長擔責中苦盡「福」來。相反,如果家長老是「覺得」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例如父母常常對兒女擔心:要好好吃飯,不要挑食;要好好寫作業,不要偷懶;買手機是為了你的安全,不是讓你玩遊戲、發簡訊、聊天......這些都屬於是心智成長的負能量,這樣的嘮叨與擔心反覆出現,你的不自信會給孩子帶來更多投機,也就是在給子女不斷增加所謂成長的負能量,甚至慢慢讓他們感覺很不耐煩,致使子女想法逃避。漸漸的,漸漸的,教育與被教育的角色被顛倒,親子關係越來越差。不等家長找到根源,可孩子的理由只有一個:「煩」! 孩子是否優秀,身教才是最具決定性因素。任何一個家長都是無法強迫孩子優秀的,但善待自己,讓自己先優秀起來,活出價值來,這應該不難。在孩子最關鍵的成長階段,為何不肯丟開毫無營養的電視節目,踢開麻將桌,回到你的人生事業上來,或做點什麼事,或真真正正的讀幾本書......我覺得一名合格的好家長,對孩子不是一味的單向付出,而是在努力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孩子的回應。 我們的家庭教育也時常會出現這樣的矛盾:放任不管的完全相信孩子時,最終被騙的是家長內心失望大於希望的遍體鱗傷;當你習慣性的懷疑孩子時,卻又偏偏難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所以,家庭教育的複雜與失敗,是家長放任與缺乏責任感培養的望子成龍;家庭教育的簡單,是相信孩子的同時,不放棄原則與底線的擱守,讓孩子在責任承擔過程中得到反思。 如果家長沒有進取和擔當意識,嘮嘮叨叨、苦口婆心、甚至忌人憂天的怕東恐西,既想讓孩子成才,又怕孩子吃苦,自身對待教育中的懦弱不自省,還總望子成龍的抱怨孩子不爭氣,不領情,不知道父母的一番苦心.......家長如此心態,想讓自己孩子的基因突變,這種望子成龍的幾率,不比驀然摸到千萬元彩票大獎的幾率更高。儘管面對面疏導如此的家長並不少,言辭也覺得夠犀利和直言不諱,但接觸這樣的家長逐漸在增多,我們近些年的教育雞湯在逐漸彰顯威力---玻璃心的孩子群體在增多,暴躁情緒化的群體在擴大,被心理與精神疾患侵襲的青少年惡性事件越來越不忍目睹,但又無肯奈何!
家庭教育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究竟什麼是包容?什麼是他的權利與自由?什麼叫做順其自然和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家長對這些概念的一知半解和似是而非的片面解讀,終會讓這個群體教育下的孩子,在不確定的某個階段,突然出現長大與成長、壓力與動力、逃避與擔責、玻璃心與擔當心的巨大失衡。貌似這樣的孩子在小學階段能夠相安無事,一旦接近青春期和進入中學面對學習方面的挑戰,直面人際關係的複雜,很容易出現一腳踏空的失衡與焦慮。如此突發事件的發生,都能聽到更多周邊人的痛惜之聲:平日很好的一個孩子,怎麼就突然...... 其實,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一開始便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如何自律的怎麼做,那我們的教育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如何提高中國文化大背景下家長自身的教育素質(可能他的其他素質很高,但唯獨對待孩子的教育素質很孬),提升家長對孩子家庭教養的重視,是孩子擁有教養、先成人後成才最基本的成長基礎。 因為,真正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在成長中,無論物質如何的窮與富,精神方面會很陽光飽滿,覺得什麼都不缺;而缺失教養遊手好閒的孩子,窮者會失志失衡,富者會失德失節,不窮不富者也總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 所以,父母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把孩子的性格養育的有溫情,這才是一個孩子擁有自我成長素質,自我糾錯能力,自我反思的思考力,所必須要具備的最基本的家庭教養。
有教養的孩子,行走在人生的路上,一路跋涉歷經了艱難和險阻,承受了挫折和磨礪,往往在逆境中越發的能夠激發和領悟到父母之愛的偉大,順境中領會父母之愛的溫暖.......任何一次感動,任何一次激情,任何一次觸景生情的淚水,都是父母之愛所賦予一個人內心成長的力量。 缺失教養的孩子,對父母的教育而言,往往無所謂家長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因為,同樣對待父母的養育之恩,他的人生成功了,漸漸地,漸進地,他會忘記父母的恩澤,執拗的會自認為是屬於自己的努力;失敗了,他就會偏執把父母的愛轉化成一種恨,甚至恨得視如仇敵,老死不相往來。
為此,在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與聽覺的碎片時代,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必須要擔負起養育孩子這一睿智的教育責任。
縈繞在耳畔,存在教育功利和存在經濟利益的聲音,將來不會減少,可能會越發的雜亂無章。
別給孩子壓力,那麼,動力從何而來?
孩子需要順其自然的長大,那麼,成長與長大的區別是什麼?
從小要讓孩子自由成長,那麼,教養中沒有底線,讓孩子如何去適應將來的社會規則?
.........
所以,心海導航重新警醒給家長的一條真理是:任何一個孩子的長大都可以成人,唯有在成長中長大的孩子方有成材的基礎,因為,一個孩子的內心強大,不是他在物質方面的都得到過什麼,征服了什麼,而是他在精神上承受過什麼,擔當了什麼!
推薦閱讀:
※文化因素對商務活動的影響
※柳氏後裔:「焚書坑儒」成柳下惠著作失傳致命因素|柳下惠|焚書坑儒
※結構和填充兩大因素影響沙發品質
※男女八字合婚必須考慮的幾點因素
※腸道環境三因素:你吃的胃藥會導致過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