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航海時代簡史

本文共計5643字,建議閱讀時間15分鐘。

民族國家和大航海

參與地理大發現(也稱為「大航海」)的歐洲國家共有六個,他們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俄國、英國和法國。俄國主要從事亞洲北部的陸地探險。其他五個國家主要從事海上探險和發現。

你可能會發現,一個重要的歐洲國家沒有出現在這個名單中,那就是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在中世紀以後的歐洲歷史中地位非常重要,而且,義大利瀕臨地中海,歷來都是重要的航海國家,可是,在偉大的大航海中,義大利偏偏缺席了。

義大利缺席的原因就是大航海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條件——民族國家的作用。

義大利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歷史要晚得多。義大利長期是個地理名詞,就好像今天的中東、拉美、環太平洋。中世紀以來的義大利,由一大堆城邦國家和封建領地組成。威尼斯、熱那亞等都是城邦國。一直到1861年,義大利才實現政治統一,成為現代民族國家。

在誕生現代民族國家這件事兒上,葡萄牙、西班牙走在了歐洲最前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處在歐洲基督教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鬥爭的前線。

阿拉伯帝國出現以後,擴張範圍很大,向西一直擴張到伊比利亞半島。8世紀初時,摩爾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統稱)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同時,歐洲基督徒開始了收復失地的戰爭。到13世紀中葉,基督徒收復了葡萄牙大部分地區。1249年,摩爾人在葡萄牙的最後一個據點被拔除。

趕走了摩爾人以後,葡萄牙成為歐洲第一個基督教民族國家。西班牙徹底戰勝摩爾人,比葡萄牙晚了二百多年。1492年,西班牙(當時叫卡斯蒂略)才徹底趕走半島上的摩爾人。雖然如此,西班牙民族國家的建立也比葡萄牙以外的歐洲國家早很多。當時的英法俄等國還處於封建狀態,德國更是諸侯林立,根本不成個國家。他們距離現代民族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是在和摩爾人的戰爭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依靠市民階層、小生產者和貴族的國王擺脫了教權的束縛,擁有了國內最強大的權力。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和動員能力大大強於歐洲其他國家,整體實力則大大強於義大利的城邦國家。

因此,雖然義大利不乏航海人才,但在他們那小小的城邦國家,這些航海家們很難得到足夠支持進行遠洋航海。義大利的航海家們只有去葡萄牙、西班牙那裡尋求來自國家的財政支持。哥倫布就是義大利熱那亞人。

葡萄牙曾經規定,對探索西非海岸的船隻抽稅,並成立「皇家非洲公司」,集中國家力量拓展海上疆域。現在看起來並不光彩,但當時確實作用重大的,還有在西非進行奴隸貿易。葡萄牙開拓西非海岸時,還沒有到達印度,無法通過香料貿易獲取利潤支持後續航海。奴隸貿易創造的利潤實際上維持了葡萄牙早期的航海事業。

民族國家的結構和組織能力幫助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趕走了摩爾人,收復了失地,隨後,在海外擴張上,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大大受益於民族國家這種新式的強有力的組織形式。而且,葡西兩國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他們位於歐洲西南角,無須經過其他歐洲國家的勢力範圍就可直接南下探索非洲西部海岸和向西橫跨大西洋。地中海航線因為伊斯蘭興起而中斷以後,葡西兩國在開闢新航路方面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就顯露出來了。

於是,在大航海時代,葡西兩國佔得了先機。

葡萄牙

海圖對於航海的意義,相當於道路對於陸地的作用。繪製出一份海圖,等於在陸地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或者鐵路。沒有海圖的航海,就像在沒有道路的荒原跋涉,困難無比。可以說,繪製海圖具有基礎建設的意義。

1498年5月28日,達伽馬成功繞過非洲到達印度。在印度,他和當地統治者發生爭執,連出港稅也沒交,買了胡椒以後就匆匆出海返回葡萄牙。

來的時候,達伽馬在印度洋上僱傭了阿拉伯水手導航。阿拉伯水手熟知印度洋季風。回去的時候,由於匆忙,沒來得及僱傭當地水手導航。結果,達伽馬的船隊在沒有海圖的海上航行。他不知道,這時候印度洋的季風對於他的航向是逆風。當時,還沒有逆風也可以前行的帆船。

由於風向不利,達伽馬的船隊在印度洋上緩慢地艱難前行,一直到季風轉了風向才艱難地到達非洲東海岸。三個多月的煎熬讓30多名船員因敗血症而喪生,這一段成為達伽馬此次航行中最艱苦最悲慘的經歷。海圖對航海太重要了。

海圖如此重要,所以航海人都很重視海圖。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在專門機構出現以前,航海圖的發展很緩慢。葡萄牙亨利王子於15世紀建立的航海學校集中了大量海圖繪製人才。同時,他們利用葡萄牙國家力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圖繪製、管理和保密制度。泄露海圖機密的人,將被判處死刑。

每次葡萄牙人出航或者探險,回來後都會把新發現的地理信息補充進海圖裡。大航海前期,葡萄牙在探索西非航線上領先很多,他們因此掌握了很多別國沒有的海圖。

很長時間內,葡萄牙都是世界上擁有海圖最多的國家。也因此,那些海域實際上只對擁有海圖的葡萄牙人開放,其他國家的人沒有海圖,無法進入這些海域。葡萄牙人因為壟斷了海圖知識,而在事實上壟斷了眾多海域,成為航海大國和廣闊海域的統治者。

荷蘭

大航海初期,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出盡風頭。尤其是葡萄牙,雖然是個小國,卻是當時地地道道的海洋大國,甚至把鋒芒伸到了遙遠的中國。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門碼頭停靠權,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門。

可是,到了17世紀,剛從西班牙統治中獨立出來不久的國家荷蘭一舉趕超了葡萄牙,成為新的海洋霸主。

葡萄牙人做錯了什麼,被荷蘭人趕下了航海大國的寶座呢?

不是葡萄牙人做錯了什麼,而是荷蘭人做對了什麼。

亨利王子開創的那套以國家力量管理和經營航海知識的體系,讓葡萄牙迅速崛起成為航海大國。這套知識生產和管理辦法,比個人式知識生產高效強大得多。知識就是力量,海圖就是海權。

但是,荷蘭人找到了更高效更強大的知識生產和管理方式。

荷蘭是個商業國家。同時,荷蘭還是一個宗教寬容國家。各種宗教、各種信仰的人在荷蘭心平氣和地做生意。荷蘭商業的繁榮程度,在歐洲無出其右。

既然航海者對海圖有極大的需求,荷蘭的商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機會。利用剛誕生不久的印刷術,荷蘭人千方百計獲得海圖,包括收買葡萄牙人,委託出海水手繪製等等,然後把海圖產業化,大量印刷發行。這就打破了葡萄牙人對海圖的壟斷,各種海圖通過商業途徑向所有船員公開。

海圖知識的擴散,當然大大促進了荷蘭人航海技能的提高。荷蘭的海上貿易因此飛躍進展。到1650年,荷蘭擁有的船舶數量比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的船舶總數還要多,運輸成本只有其他國家的一半。荷蘭成了歐洲的「海上馬車夫」。

葡萄牙的國家控制航線、海圖高度保密的辦法,比過去毫無組織、個人化的航海時代進步巨大,但相比荷蘭這種公開化、廣泛傳播的辦法,就相形見絀了。這類似於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的效率差異。富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嚴格保密,葡萄牙雖然曾經擁有大量海圖,但幾乎都沒有流傳下來。

在利潤刺激下,海圖產業發展迅速。而且,與葡萄牙西班牙瓜分海洋、劃定勢力範圍、壟斷貿易不同,荷蘭實行的是半官半民特許公司制下的開放貿易。海圖是所有商船的共同財產。廣泛傳播的知識,流經無數人的大腦,不但大大促進了貿易,還促進了海圖業本身的快速發展。

16世紀中葉,在荷蘭一片繁榮的海圖市場中,新一代的製圖法——正軸等角圓柱投影繪圖法——又稱墨卡托繪圖法——誕生了。這種繪圖法找到了將球面變換成平面的好辦法,比以往的海圖能更好地適用長距離航海。

新製圖法的推動下,製作海圖成為一項專門職業,而不再像過去那樣由航海者順便完成。海圖製作人甚至會親自參與航海,進行專門觀測和製圖,並且有了標準化流程。隨船員出海前往世界各地的海圖製作人,在當時成為熱門的高收入職業。相比其他國家,荷蘭在海圖方面擁有了壓倒性優勢。

荷蘭畫家維米爾(1632-1675)的作品中,就描繪了一位海圖製作人。在畫中,牆上掛著歐洲海圖,身後的柜子上有地球儀。製圖人手拿圓規,正在認真查看鋪開的一幅海圖。這幅畫忠實地再現了那個海圖知識大增長的時代氣氛。

荷蘭成了最大的海圖國家,也就成了最大的海洋國家。就這樣,在新技術、新知識的推動下,荷蘭把原來的海洋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遠遠甩在身後,成為大航海時代的新領袖國家。

更重要的是,荷蘭人開創了一種自由、開放的知識風氣。經過荷蘭人大規模地傳播海圖,當時的水手之間形成一種慣例,出海的人對自己的航線不再保密,而是公布在海圖上,供其他人參考使用。

在當時的歐洲,貴族、鉅賈之間非常流行互相贈送最新的航海圖和地圖。許多製作精美的地圖,流傳到今天仍然是寶貴的藝術品。

英國

佔據了海洋,讓荷蘭這個小國幾乎成了歐洲領頭羊,但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正在荷蘭人身後默默崛起,那就是世界最偉大的航海帝國——英國。

通過三次英荷海戰,英國人奪走了荷蘭人海上霸主的位子。英國海軍也從此開始走上了控制全世界海洋的道路。

雖然打敗了荷蘭人,但英國人在自由開放方面,繼承和光大了荷蘭人的做法,提出了「自由貿易」和「公海自由」口號。這正針對著葡萄牙西班牙瓜分海洋、壟斷航線、官辦壟斷貿易的做法。

英國人知道,要想真正控制海洋,僅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海洋知識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於是,18世紀下半葉,英國海軍設置了水文部門,開始有組織的進行水文測量以及製作海圖。當時,法國、丹麥、西班牙等國都設有水文部門,但由於英國的殖民地最廣,英國海軍水文部門的成績最大。

到這時,絕大多數海圖都已經公諸於世。航線信息的收集和積累開始全球化。英國弘揚的自由貿易中也包括了知識的自由傳播。英國東印度公司內部成立了水文測量部,亞洲部分的航線第一次被系統專業地測量。

1829年,蒲福(FrancisBeaufort)成為英國海軍水文處長。他發動了大規模測量活動,制定了嚴格的測繪標準。英國海圖製作水平和精度有了大幅提高。

達爾文就是在英國海軍水文處測量船貝格爾號上產生出關於進化論的想法的。1831年開始,貝格爾號進行了一次長達五年的世界範圍的水文測量。達爾文搭乘貝格爾號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生物,進化論的思想逐漸成形。

到1855年蒲福退休時,英國海軍水文處已經名聲在外。他們製作的海圖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海圖。中國人用「穩如泰山」來形容堅不可摧。英語中則用safe as an Admiralty chart(像海軍水文處的海圖一樣安全)來形容某人某事非常可靠。

到1862年,英國印刷了14萬張海圖,其中一半以上銷往海外。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海圖第一大國。大量海洋測量帶來的巨量海洋知識成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日不落帝國」的繁榮基礎。豐富的海洋知識、大量的海圖無異於在廣闊的海洋上修建了一個通往英國的道路網——「條條海路通英國」。

英國以建立自由貿易的世界市場為目標。在一個自由貿易的世界市場中,航海上的獨善其身並不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對英國來說,提高其他國家商船的航海能力,對她同樣很有意義。封閉、壟斷航海知識,反而會從根本上破壞世界市場的效率和發展。

想要保證航行的自由和安全,就必須提高全世界海運行業的水平,不斷提供更新更準的海圖。為此,英國在其遍布世界的港口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海圖製作、傳送、更新、銷售網。英國海圖在全世界得到普及。海上道路的共享,是世界資本主義的基礎。而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也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大國。

1884年10月,國際子午線會議召開。英國憑藉無可爭議的海上實力和海圖優勢,壓倒了法國(法國希望巴黎天文檯子午線成為標準)。格林尼治天文檯子午線成為標準子午線。

這件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大航海以來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在教皇主持下多次劃分的全球勢力範圍被徹底廢除了。公海成了向所有人開放的自由區域。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時代來臨了。

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出現了所謂「哥倫布大交換」。歐亞大陸的各種農牧產品進入美洲,原產美洲的農作物則來到舊大陸。許多人津津樂道於原產美洲的農作物,如甘薯、玉米、馬鈴薯、煙草、花生、辣椒、橡膠等對世界的巨大推動作用。暗含的意思是:高貴的美洲原住民對世界的貢獻比白人殖民者大得多。

其實,對哥倫布大交換來說,真正值得研究的問題是:為何新大陸輸入舊大陸的特產只有寥寥幾種,但舊大陸卻向新大陸輸入了那麼多?包括全套的農產品、畜產品。為何這種大陸見的物種交換是如此不均衡?

不算先進知識和工業產品,只就農牧產品來說,舊大陸向新大陸輸出、新大陸原來沒有的物種,是個長長的清單:

大麥、小麥、大豆、水稻、棉花、甜菜、甘蔗、橙、洋蔥、高粱、萵苣;馬、貓、駱駝、雞、牛、羊、鵝、蜜蜂、家兔、豬、鴿、羊、蠶;蘋果、梨、香蕉、黑椒、蘿蔔、咖啡、葡萄、檸檬……

哥倫布大交換是高度不均衡的。舊世界輸往新世界的,要遠遠多於新世界輸往舊世界的。探究這背後的原因,人們可以理解文明溝通對生產的極大促進作用。

基於先天地理條件,歐亞大陸東西長、南北短,而非洲、美洲則相反,是南北長、東西短的狹長地形。對於古人來說,同緯度的遷徙相對容易,跨緯度的遷徙則困難得多。比如,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熱帶地區的人幾乎不可能遷徙到寒帶去生活。生活方式、勞動方式、周圍的動物植物等各方面條件差別太大,幾乎無法適應。所以,狹長地形的大陸,內部交流的水平很低。

歐亞大陸由於橫寬,同緯度陸地的距離非常長,就有條件形成大範圍的東西文明交流。歐亞大陸之所以在各大洲中一枝獨秀,正源於其內部早已實現的溝通和交流。相對來說,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的古文明,就只能局限在較小範圍內,缺乏和異文明的交流。北美的瑪雅人和南美的印加人之間幾乎沒有聯繫,甚至可說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對於知識來說,開放和溝通至關重要。封閉社會的內部一定會出現知識的萎縮。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則極大促進了知識產生和傳播的速度。由於歐亞大陸內部的交流範圍最大,產生的知識也就最多,所以,和其他大陸相比,大航海以前,歐亞大陸佔據著絕對的知識優勢地位。這其中既包括歐亞大陸擁有最多種類的馴化動植物,也包括歐亞大陸的人擁有最多種類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可以歸入廣義的知識範圍。

美洲印第安人的絕大部分——可能高達95%,不是死於歐洲殖民者的屠殺,而是死於他們此前沒有接觸過的來自舊大陸的疾病:麻疹、破傷風、斑疹傷寒、傷寒症、白喉、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痢疾和天花……在疾病的互相傳播上,「哥倫布大交換」也是高度不均衡的。舊大陸向新大陸輸入了多種疾病,而新大陸重要的「反擊」只有梅毒。

左翼新史學對新大陸貢獻的片面強調,遮蔽了哥倫布大交換高度不均衡的事實,當然也就無從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大家簡單地譴責西方殖民主義的罪惡就好了。



推薦閱讀:

中國首富很可能易主!一個新時代來臨了
散客時代來臨,旅遊業該如何應對(4)
聶隱娘時代的朝廷與藩鎮
直擊紅毯——2017「時裝之夜·時代喚醒」 | 時裝之夜
你的危機感,才是最靠得住的金飯碗。

TAG:航海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