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能量公式

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互變公式: E=mc^2 即E(能量)=m(質量)×c(光速)的平方 相對論 E = mc2相對論理論和量子力學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經典力學奠定了古典物理學的基礎,但對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和微觀條件下的物體,牛頓定律不再適用,相對論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量子力學解決了微觀亞原子條件下的問題。相對論確定了光的運動速度是一個常數,即每秒299,792,458米,沒有任何物體和信息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對於相對距離相當大的兩個地點,一個事件的信息以光速傳播到兩地的時間不同,所以對兩個相對速度很大的地點,時間不是絕對的,是相對不同的。 1 歷史背景 1905年提出。當時已經出現斐索實驗、光行差、麥克爾遜實驗。並且人們注意到在不同參考系中看電磁問題表現出不同的現象的事實。 2 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是只限於慣性系情況的相對論,並且認為整個時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點同性的。它將真空中光速為常數作為基本假設,結合狹義相對性原理和上述時空的性質可以推出洛侖茲變換。 3 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5年發表的理論。為了解決引力傳播問題,根據狹義相對論,任何力的傳播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但引力是例外,只要存在一個物體,它的引力立刻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傳播到無限遠距離(「超距作用」),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物質質量的存在會造成時空的彎曲,在彎曲的時空中,物體仍然順著最短距離進行運動(即沿著測地線運動——在歐氏空間中即是直線運動),如地球在太陽造成的彎曲時空中的測地線運動,實際是繞著太陽轉,造成引力作用效應。正如在彎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線運動,實際是繞著地球表面的大圓走。 引力是時空局域幾何性質的表現。雖然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創立的,但是它的數學基礎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歐氏幾何的公理和數個世紀以來為證明歐幾里德第五公設(即平行線永遠保持等距)所做的努力,這方面的努力在羅巴切夫斯基、Bolyai、高斯的工作中到達了頂點:他們指出歐氏第五公設是不能用前四條公設證明的。非歐幾何的一般數學理論是由高斯的學生黎曼發展出來的。所以也稱為黎曼幾何或曲面幾何,在愛因斯坦發展出廣義相對論之前,人們都認為非歐幾何是無法應用到真實世界中來的。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作用被「幾何化」——即是說:狹義相對論的閔氏空間背景加上萬有引力的物理圖景在廣義相對論中變成了黎曼空間背景下不受力(假設沒有電磁等相互作用)的自由運動的物理圖景。萬有引力能夠被這樣形式地「消除」,究其原因,在於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等價性。 回答:2007-02-10 19:54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推薦閱讀:

你不知道的能量的秘密
預熱寒冬 | 冬季跑步能量補給很重要
祛除負能量:佩戴水晶手串前記得消除前世印記
科學巨變:暗能量之謎已經被解開
柏翳風水堂:姓名中的能量場

TAG:能量 | 公式 | 愛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