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北京大學佛學演講

20073月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北京大學佛學演講

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和欽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欽哲佛學講座,於2007年3月15日~16日兩天在北京大學舉辦。宗薩欽哲仁波切做了題為《四法印》的精彩演講,同時中國大陸也配合發行了他的新書《正見——佛陀的證悟》。以下文字根據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弟子姚仁喜現場翻譯整理

很榮幸今天能在這所世界知名的大學做演講,在國外時我就已多次聽說過。

學習終極真理是人類的一種激情。佛教僅僅是另外一個天使,或者說尋找真理的學習工具。佛教不是一個宗教,而是尋找真理,實踐真理的工具和手段。

今天我們會討論佛教的見地,在講見地之前,我會先談一下為什麼需要這個東西?理由很簡單,因為每個人想要快樂,想要幸福,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快樂能持續長久並且唾手可得。我們也希望一種非常方便的快樂。實際上科學技術也總是在尋求快樂。什麼是快樂?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年代,快樂是不同的。所以獲取快樂的方法和工具也是多種多樣的。

悉達多王子已經發現我們並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快樂,就因為一個原因:我們把假的,不可靠的,無常的東西當成絕對的真相。這是無明。這一發現不是宗教上的,它是科學。就像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正牌的義大利皮鞋,但你買的是冒牌的皮鞋,而你沒有勇氣面對它。但是悉達多王子有這樣的勇氣面對它。我們可以說悉達多王子對真理做了最大程度的探索——去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而且他發現了真相——你必須接受事實,如果你接受了,你可能就不會再受煎熬。

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方法可以幫你去了解真相。不幸的是佛教現已變成了一種宗教,而人們更感興趣的是方法而非真相。為什麼要有工具/方法呢?比如說,對一個盛滿了極為純凈的水的杯子來說,如果你想找水,你是看不到的,因為它是純凈透明的。水就好比真相。所以為了讓你能夠看見這個水,有人就在其中摻入(顏色),就像這個淡黃顏色的茶水,這幫助你看到了水。摻入是一種方法。方法是假的,並非真相本身。

再比如說,你在做一個惡夢,你夢到一頭老虎,你嚇壞了。你想要擺脫它。這裡有幾件事情可以做。第一你可以趕走那隻老虎。第二你可以被澆一桶冷水。這些事情都會有幫助,但它們卻不是真實的,冷水並不能趕走老虎。為什麼會有老虎?因為你在做夢。

現在讓我們回到見地。見地就是觀念。它是驅動我們的東西,就像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個動力。比如說,我們對寶馬的觀念,或者覺得苗條是件很好的事情。這就是見地。然後我們有了動機。但是動機是受條件影響的。沒有了雜誌鼓吹它們是多好的東西,沒有人會想要變苗條或者想要寶馬。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就有了比如說想要變苗條的動機。然後我們就會閱讀一些如何變苗條的方法,這就好比禪修。我們採取行動,比如不吃米飯,跑步等——也就是行為。所以見地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見地驅動著我們。

我現在要開始介紹四種根本見地。(四法印) 第一個地見是所有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而非永久的。比如說,每次當你看你的手,這裡會有三個最根本的錯誤認識,第一你覺得你的手是一個整體而非許多部分,例如骨頭,脈管等組成了你的手。我們通常將事物視為整體,事實上,這裡沒有所謂的手,而是一大堆分子的組合。第二你覺得今天的手是昨天的手。這不是真相。你的手每天都在老化。今天的手和昨天不再是相同的手。第三,我們認為它是獨立的。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我會再談第三點。

見地使我們遭受痛苦。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們以為一樣東西是持久永恆的,所以我們依附於它。我們不會想到有一天我們是會進棺材的。所以我們竭盡所能試圖去保護它——這個永恆的東西。比如說,長壽,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重要,就像冒牌的鞋子,因為它轉移了你對真相的注意力。所以不論你做什麼,你總會痛苦,因為你的見地本身就是錯的。這就是我們享受不到快樂的原因,因為我們一直在意暫時性的東西。

所有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具有這個見地並不是壞事。無常是個好消息。今天的手不再是昨天的手,如果我們的手乾燥了,我們會用潤膚乳。沒有了無常,做潤膚乳的公司都會沒有生意了。另外一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很窮,因為無常,所以你在將來可能會變的富有。無常並不是一種宗教上的恐嚇,它是事實。

在泰國,和尚都要剃頭。剃頭是用來提醒你無常這件事情。這是一種宗教儀式。儀式是帶領你走向真相,但是我們總被儀式所吸引而忘掉了無常。就像我剛才說的,為什麼是佛教的見地?這是因為我們想要快樂。但為了變快樂,我們需要認識到所有的因緣和合都是無常。沒有這個認識,即便你可以活一萬年,你都不會快樂。悉達多王子知道如何真正地去尋找真相——他是非常實踐性的。在他的禪修過程中,他可以通過觀察知道很多的事情,比如一頭鹿吃什麼。但那不重要。他想要深入所有問題的根源。其中之一便是無常。

第二個問題也就是第二個見地:痛苦從哪裡來?痛苦不僅僅是頭痛或諸如此類。人的痛苦來自於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以及不得不一直生活在無常中。我們有自己愛的人,但我們是否下一次還能夠見到我們愛的人呢?什麼導致了這個?這裡沒有什麼邪惡的力量。沒有外境會製造痛苦。一切都是由我們對自我的執著而引起。我們有很多情緒:愛,恨,嫉妒,等等。所有的情緒都來自於我執。這是一個很大的發現。為什麼?因為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痛苦歸咎於他人,但現在我們沒有任何人可以責怪——我們唯一可以責怪的只有我執。這是個很大的課題。例如我們被教育要無我。但是佛陀並沒有說自我是錯的,或者說我執是惡魔。這不是宗教,只是思維無我的工具變成了宗教性的。

但我想要跟大家說一個事情,並不是因為佛陀發現自我是邪惡的,因此說執著自我是錯的,完全不是那樣。所以再度要說的是,第二個見地也完全非宗教性的,可是不幸的是,這種反思無我的方法又變得非常宗教性。悉達多並不是說發現了邪惡的自我,他也從來沒有說過,執著自我會帶你到痛苦。事實上,他發現沒有自我,因此執著於自我是錯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受苦,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佛教徒經常說,哦,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所以我們經常批判自己,而且以一種非常倫理或宗教性的態度來批判自己.

我執的無明來自於我們總看到暫時由因緣和合所成的事物。比如,我們看這個桌子,它有腳,有木板等等。但是桌子只是那些部分組合而成的。事物組合在一起,成為了某樣東西。比如我在12和14當中寫了個13在紙上,你會說這是13。而如果我寫在A和C之間,你會說這是B (展示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一些事物組合而成的。如果你加入另外一個成分,那它就會變成另外一樣東西。比如如果我們把枕頭、床單放到這個桌子上,它就變成一張床,如果我們把它砍成一片片的,它又會變成木柴。所以說自我就好比這個13和B。我們一直尋求將成分拼合在一起。心經中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等等。一樣東西只是由許多成分組合在一起形成的。這個自我並不存在,所以執著於自我是很荒謬的。

和我執做鬥爭是很艱難的,因為我執是一個長久的習慣。要戒煙都是件非常難的事情,但它還算是一個新的習慣——畢竟你剛出生的時候你是不抽煙的。但是我執是一個相當久遠的習慣。自我總是在尋找一個隱匿之處,一個舒適、安全而有力量的所在,例如金錢,權力,地位,以及友誼等等。如果沒有自我,便會沒有經濟。如果人們一直在實踐無我,市場會崩潰。如果沒有不安全感,就不會有生意。我想這是生意的精華所在。我們總是在尋找我們沒有,但我們認為我們應該擁有的東西。為了讓原本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舒服,我們,從大範圍來講,正在毀滅我們的世界,比如環境。從小範圍來講,為了我們的親人朋友,我們說我們愛他們,但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愛我們自己。我們把他們放到了自我的上面,每次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你便可以利用他們。

在金剛經中,佛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所有的辦法都用盡時,我們總喜歡有個救世主,或者說有某個人可以去責怪或者祈禱。有繪成金色的佛像,或者我們說金色的佛陀,那是因為我們喜歡金色。外相只是一種善巧方便。真理才是佛陀。除了真理之外沒有別的佛陀。真理是沒有顏色,沒有形狀的,它不是銅製的佛像。為了吸引人們了解真相,所以我們才把佛像塗成金色。

例如,如果我們愛某個人,我們會試圖讓他高興,所以我們會做任何的事情讓他高興——這好象慈悲。因為慈悲,我們必須用盡所有的方法去讓他們了解真相。但是真相是沒有顏色,沒有形狀的。更重要的是,真相是痛苦的。比如我前幾個月在印度被人邀請去參加婚禮。對那對新人,你不可能說「你們總有天會死的」,或者說「你們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吵架的,因為你們都是人。」為了教授真理,你必須讓它具有吸引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佛像塗成金色的。我們甚至還有很多別的精緻的顏色,比如紅的藍的等等,為了不同的目的。這是帶領你走向真理的可靠方法。對於金色的或者耳朵很大垂到肩膀的佛來說,他們會變成你男朋友或者你會和他們約會么?不。你不會和他們約會,儘管他們有著完美的外相。所以佛教的一些象徵是吸引你的可信的方法,從而引領你認識真相。因為人總被外形、顏色這些組合的現象所束縛。Q:我是學物理專業的。我讀了一些佛法的書覺得被深深吸引了。我感覺我甚至可以放棄一切來追尋真理。但是我實際該怎麼做呢。

A: 這是一個大問題。你在要我幫你計劃你整個的人生。你需要以評判性的態度入手,去學習,去研讀,去思考。不要試圖變成一個佛教徒——而是要變的更具分析性。

Q: 我讀了你很多的書很崇拜你,但同時也產生一些困惑,讀了你的書後我覺得生命是個很大的幻象。什麼才是生命真正的目的呢?

A: 我很抱歉我的書讓你感到困惑——我不是有意的。生命的目的是我們應該快樂。幻象不是一個壞事情。我們需要知道怎麼和幻相做遊戲。就象我剛說到的老虎,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夢,這就是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它只是一個夢,那就和它遊戲吧。你可以騎在它身上,撫摸它,揪它的鬍鬚,這都取決於你,這就是目的——與老虎共眠。


推薦閱讀:

北大百廿生快 | 相愛相誇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
校慶演講:《北大之精神》
母校生日的一點雜感
從北大保安到校長,完美逆襲在於不止學習

TAG:大學 | 北京大學 | 北京 | 佛學 | 演講 | 學佛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