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曆的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典籍《易經》,將數字中的「一」「三」「五」「七」「九」視為陽數,「二」「四」「六」「八」視為陰數。因為農曆的九月九日有兩個「九」,而且是最大的陽數,所以被稱為「重陽節」。古時候,在這一天有登高、飲酒、插茱萸、賞菊花的傳統習俗。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十五歲的王維到首都長安謀求出仕。相傳,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客居長安時所作。題目中的「山東」不是指如今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王維的家鄉在今山西省運城永濟市。山西省在華山以東,所以他要說「憶山東兄弟」。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流傳最廣的重陽節詩。直到今天為止,它已經傳唱了一千多年,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它還將會繼續傳唱下去。尤其是詩中的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早已成為千古名句,凡是有華人之處,可謂家喻戶曉。

「在異鄉為異客」本就是一件極愁苦的事。而詩人又在前面著一「獨」字,這就意味著詩人一個人獨自「在異鄉為異客」,那種愁苦是要比幾個人一起「在異鄉為異客」更增加幾倍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著一「倍」字,由此可知,就是在平常「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日子裡,他也無時無刻不想念著家鄉的父母。在古詩文中,「親」字特指雙親,即父母。王維九歲時,父親王處廉就因病去世,所以他的「思親」特指思念母親崔氏。崔氏不但教少年王維畫畫,還教他讀佛經。王維長大後精通佛法,並成為一代山水畫宗師,都與母親崔氏有莫大關係。然而,逢到「佳節」的時候,這種思念會更加強烈,甚至是平時的好幾倍。而且,詩人加倍地思念母親,也不單單是在九月九日的重陽節,而是「每逢佳節」他都會加倍地思念母親。由此,我們便不難想像詩人對母親的感情是如何真摯!

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以從中間一分為二:前兩句泛寫詩人每逢佳節對母親的加倍思念;後兩句則專寫詩人在重陽節對家中兄弟們的思念。王維排行老大,有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其中,他與弟弟王縉的關係尤其親近。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王維被迫接受叛軍的偽職。為此,叛亂平定後唐肅宗要重重地懲處他。王縉便上書朝廷願意用自己的官職來為兄長抵罪。這也是王維被從輕發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這兩部分在寫作手法上也相映成趣:前兩句寫思念母親,是從詩人自己這方面著筆;後兩句寫思念兄弟們,卻從兄弟們那方面著筆。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中的兄弟們,而詩人卻偏偏說家中的兄弟們思念自己,說他們在遍插茱萸之際,一定會發現少了他們的兄長。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原來,詩人在思念著家鄉的兄弟們的同時,也清楚地知道家鄉的兄弟們也一定正在思念著他。從中,我們也不難想像詩人與兄弟們的手足之情是如何深厚!經詩人這樣一寫,詩中的思念之情就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了。於是,詩中的感情一下子就又豐富了一層,顯得格外飽滿。

其實,詩中的上兩句雖然只寫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但是在家的母親又何嘗不思念自己出門在外的兒子呢?有道是「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中國的古典詩詞,不但言有盡而意無窮,而且有時還含而不露,等待著讀者去仔細咀嚼、體味。

推薦閱讀:

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如何評價2017年春季日劇《貴族偵探》?
年月九星及男女命宮簡捷記法
山崎賢人為什麼變黑了?
描寫重陽 ?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TAG:山東 | 月九 | 兄弟 | 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