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師專欄】解析「閉五行」練法,講述較丹田的實質,每一個人都可以掌握的傳武技法!

氣沉丹田,其實質是「橫隔膜」下壓,內臟下行,與提肛相較勁,說明橫隔肌有下壓之力,內臟下則脊柱必彎,肘下墜則肩必沉,這樣力才能到手。而提肛可使兩腿合緊胯,使脊柱與腿跟臂之間形成一張大的「弓」,即是整體力,可以貫穿軀幹與肢節末梢。但是大家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一點,丹田既然跟提肛之間有較量,則必然有鬆緊的存在,而並非時時對抗勁。肌肉有鬆緊的變化,則大筋以及骨節也一定有變化,不能一層不變。手上發勁是一沾而起,則丹田也是如此,才能將手腳勁力整合到位。當我們真的能夠做到用「丹田」控制肢節,並且將身體的勁力瞬間在梢節發放,那就算做到位了。練拳的過程,由最初的梢節發勁到後面的身體軀幹發勁,再到由「丹田」控制軀幹,由軀幹帶動肢節,是一個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最後達到梢起、中追、根隨,是不斷進步的過程!我們都會把「丹田與氣」作為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其實丹田與內髒的升降有關,內臟與橫隔肌有關,更直接一些就是橫隔膜與丹田有關。隔肌跟呼吸配合升降,也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升降,神經反射可以通過意識調動,會更快更自然。以氣帶動橫隔膜再推動內臟,可以在養生中實施。而要想快速形成連續整體勁力,得做到在意不在氣!

從以氣御力的角度來講,不但重視丹田的運用,更重視脊柱的配合,單純氣的直上直下很難帶動脊柱的運動,在「內功四經」中提到對氣路的解釋,則是由口入,至俞口氣穴,再由膻中而下丹田,走了一個弧形,目的是使背脊成弓,與內臟合勁!「氣」在這裡其實變成了意識的東西,而並非真的呼吸的氣了,可以說是意念,用意念引導身體結構的形成,從而蓄勁發力!無論在意還是在氣,我們都不能強調過度,在意識上也不能太濃,要儘可能的從「筋骨、關節、內臟」去考慮,「氣與意」是輔助。很多武術愛好者在練拳時,對傳武的實質不是很清晰,以至於偏重於神秘的東西,其實人與動物一樣,結構也大體一致,要達到如貓一般的靈動,我們就是高手,我們認真剖析其中的差異,科學訓練,其實成功離我們很近!

閉 五 行

練拳要用軀幹帶動人體運動,光軀幹的外形運動還不夠,還要有內髒的運動,內臟運動的功用,一方面可以內外兼容,使身體的運動更加靈活,另一方面可以用內臟帶動人體重心運動,將身體的重量作用於發勁的肢節上,形成強大的衝擊力,而發動的根源在於橫隔膜。我們在大小便時,內臟處於一個向下擠壓的狀態,五臟六腑自身不具備往下用力的能力,需要藉助橫隔膜的運動使得內臟整體下行。所謂的「閉五行」就是用橫隔膜帶動內臟向下壓,這樣可以強化隔肌的勁力,使內臟動起來。

我們在練習「氣沉丹田」的時候,其實氣是到不了丹田的,是內臟下行引起小腹鼓起的狀態,與「閉五行」的道理是一致的。而當我們不藉助呼吸或者是自然呼吸時,也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因為發動的根本是隔肌。練拳的過程都是節節後縮的,用大關節去克服小關節,用內臟帶動身體重心,這樣才可以做到整身如球,內外合一。

文中還講了「因為有這個經驗,所以我對形意拳的發聲格外留意。前面講的閉五行是形意拳的內功,雷音也是內功,是五臟六腑的功夫。說「沒什麼,就是嚇唬人的」,----這是應付外行人的話」。

這段當中,所講的「閉五行」與「雷聲」其實是相關的,都是需要「橫隔膜」的發動才可以做到的,隔肌不單能夠動,還能夠「顫」,才可以做到「驚起驚落」,內髒的起落帶動身體的起落。這個起落不容小覷,既可以變成打擊的勁力,也可以變成身體的移動,更可以變成動作變勢的根源。

推薦閱讀:

閻河冰:解析奇門遁甲的預測原理和方法
2016星座運勢全解析
散打基本步法解析及練習方法
八字解析女人是否遠嫁
八字解析何時是最佳婚期

TAG:五行 | 解析 | 傳武 | 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