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產品經理求職總結:關於簡歷、面試、offer選擇的思考

作者對自己求職路上的點滴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對你的產品之路有所幫助。

在新公司工作了一月有餘,回想起之前找工作的經歷,有不少的感悟。看了幾百個職位,跑了大大小小的公司,面試很坑爹時各種不爽,拿到不想去的offer後各種糾結,現在那種生活終於告一段落了。趁著印象深刻,我也針對求職這個熱門的話題,針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求職,結合我的經歷寫一些自己的經驗和我認為可行的方法。

本文不是什麼簡歷撰寫指導和面試技巧大全,這些乾貨資料網上多得是。本文的目標用戶是3年以下,無大廠經驗的產品經理。這兩部分人則不是本文的目標用戶:

  1. 3年以上及BAT等大廠經驗的產品經理。畢竟不同層次的人,關注點是不一樣的;
  2. 無經驗應屆生。校招和社招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本文的內容給校招生並無多大參考意義。

首先先潑冷水

3年以下經驗的產品經理比起其他崗位,求職會比較艱難。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需要把控一款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因此很多中小企業對產品經理的要求相當高,自然傾向於招一個經驗豐富的人,而不是招一個剛畢業的人。大公司確實會培養很多產品新人,但這些人都是通過校招招進去的,大公司社招極少招三年經驗以下的人,比如阿里就有非研發類社招必須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限制(聽說的)。

所以,現在的求職市場上,3年以上經驗的需求量,遠多於1-3年經驗的,又遠多於1年以下的產品專員。這種現象在求職網站上搜一下崗位數量就知道了。拿拉勾舉例子,坐標杭州,3-5年產品經理,崗位數量500+;1-3年,崗位數量只有200+;產品助理或者產品專員,從頭到尾看下來,一共只有幾頁大概幾十個。

崗位少,但人可不少,畢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門檻太低沒有硬性技術要求,沒經驗的、轉崗的想當產品經理的人多了去了。市場需求量少,人多,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找工作的時間。我這份工作,前前後後找了一個多月,之前一次找工作更是花了兩個多月。和我一起找工作的一個朋友,已經兩個多月了還沒找到滿意的。脈脈上更是有一大堆幾個月找不到工作上來吐槽的。最尷尬的是,投簡歷一輪七八十份投下來,就感覺有意向的崗位都投完了,接下來只能等著新崗位出來,或者投一些看不上的公司。

我對我所有投遞的公司做了一個總計,辭職到入職兩個月,其中找工作的時間大致一個月多,投遞的簡歷加起來有150份以上,參加面試十七八個,offer兩個+口頭offer一個(後來黃了)。每一步的轉化率都不高,但當下的市場狀況就是如此,早已不是14-15年那會offer滿天飛的時候了。

所以,找工作期間,尤其是裸辭,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北京的產品經理崗位最多,大致需要1個多月時間,其他城市比如杭州,得做好兩到三個月的準備。

求職篇:

進入正題。當我們開始找工作,第一步不是投簡歷,必須要先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市場狀況,明確自己的求職方向。求職方向需要考慮五點因素:

首先,產品經理崗位的能力定位,有專員、初級、高級、總監這些,每一檔有對應的要求、職責,和薪資標準。

第二,公司的規模、類型又有很多,有最高的BAT,滴滴美團等二線大廠,獨角獸,C輪以上的中型公司,A輪B輪創業公司,50人以下甚至10人以下的小公司,以及傳統行業公司下面的互聯網部門。同一個崗位水平,越大的公司要求越高,比如在A輪小公司當產品總監,在BAT只能當普通產品經理。

第三,項目的領域,包括社交、社區、工具這些純線上的,電商、O2O、企業Sass服務等偏向B端的,以及互聯網+的金融、教育、醫療、旅遊、房地產等等。產品經理是個業務強相關性的職位,不同領域的產品,基本邏輯有很大的差別,未來領域相關性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因此求職前需要明確自己的領域方向。

第四,產品經理崗位的具體方向,可以劃分為用戶端和後端,用戶端包括移動端、PC端,後端就複雜了,包括ERP、CRM、WMS、支付、財務系統、金融後台、BI系統等等,其他還有數據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AI產品經理等不同方向。

第五,薪資要求。這點不細說了,不過我只把它列為最後一點,因為對於3年經驗以下的崗位來說,企業給出的工資基本就是市場價。

比如我,我的工作經驗在1-3年這個區間內;公司規模,大廠進不去,太小的公司不願意去,我的目標是至少A輪以上的公司;項目領域,我之前的工作算是O2O領域的,以B端為主,因此我依舊選擇這個方向;具體崗位,用戶端和後端我倒是沒有要求,不過像金融、支付、數據產品經理這些,沒有相關經驗,因此我也不考慮。確定了這些,明確想找什麼樣的工作,才能為接下來的簡歷、面試和offer選擇做準備。

簡歷篇:

接下來就是簡歷。很多人都會對什麼簡歷的模板、寫簡歷的技巧幹貨感興趣,但這些東西只是形式上的,作用有限,比如模板,招聘網站都有統一的在線簡歷,沒必要自己去弄花哨的形式。具體寫法網上的資料很多,我自己通過不斷改簡歷,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經驗。

首先,簡歷要有亮點。如果來自名校,有大廠經驗,這自然算亮點。大部分人沒有這些,那就需要挖掘一些可能會吸引HR的內容,比如相關行業的經驗,投一家電商公司,如果之前做過電商,那自然要突出;比如是這家公司產品的核心用戶,自然要寫上去;比如作為產品經理的其他突出表現,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有感興趣的面試官自然能加分。如果實在沒有,那。。。看著辦吧。

然後,在介紹公司和項目的時候,需要分條闡述,邏輯清晰,不要寫一大段文字。用過拉勾的應該都聽說過STAR法則,雖然這是官方的拒絕文案,不過這個法則還是挺有參考意義的,具體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上傳一份我簡歷的項目經歷,可以參考不過不能算什麼模板。關鍵部位已打碼。

寫完簡歷,可以開始投遞了。投簡歷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第一個話題,要不要海投。

很多人都會說不要海投,要有針對性地投。我認為這不完全對,海投很有必要,因為第一,海投沒有成本,第二,投簡歷時能獲得的公司信息有限,很難進一步篩選,第三,你不知道投過去的簡歷對方會不會看。所以,針對性地投沒錯,但同時還得海投。我就做了兩份簡歷,一份簡歷突出之前生活服務領域的工作經歷,專門針對這類B端公司投遞,再做一份通用的簡歷,用于海投。

第二個話題,去哪裡投。大公司會優先內推,如果有大公司內推渠道,那自然找人內推,沒有的話也可以在脈脈上找人勾搭,脈脈的實名區有很多招聘信息。如果沒有內推資源,比如我,那就去招聘網站吧,拉勾boss智聯51。具體選哪個其實沒多大區別,很多公司都會在多個平台上發職位,不同平台的簡歷又不會區別對待,選兩個就可以了。相對來說,拉勾和boss的體驗會更好一些。拉勾雖然被吐槽萬年不匹配,那是因為拉勾產品設計的問題,你投的簡歷系統都會自動給你一個反饋,所以看起來不匹配的比較多而已。

還有一個我自己發現的小技巧,多關注招聘網站上最新職位的動態,那些剛發布的職位有更大的幾率讓你去面試。因為很多公司一般發布職位後,第一周就會找幾個去面試,如果有合適的就給offer了,但網站上的職位不等人入職是不會撤掉的,所以有時候簡歷投了沒反應,是因為招聘方已經約了好些人面試或者已經發出offer,有變卦了才會再來看簡歷,甚至已經招到人而沒有及時撤掉職位。

面試篇:

有幸過了簡歷,接著就是重頭戲面試了。面試是最難的,到了面試階段的人都不會差,要通過半小時一小時的時間向面試官展示自己並不簡單,而且產品經理面試通常沒有硬性標準,就靠聊,你都不知道怎麼樣算聊成功怎麼樣算失敗了,出現了問題面試官又不會告訴你。面試的偶然性很大,我參加了這麼些次面試,有小公司還聊得很差的,也有稍大一點的公司聊得不錯的,有句話說產品經理面試就看有沒有看對眼,很有道理。

不同面試官,對面試的要求不同,問出來的問題也不同。有的面試官以聊過往項目經歷為主,有的會花時間針對他們的公司和領域深入聊,有的喜歡面一些發散性問題,也有的需要你拿出之前的作品。所以面試前需要對各種可能的情況都做好充分準備。

首先,提前準備好一些通用面試的問題。具體問題無非這麼一些:

1、個人相關的,自我介紹,工作經歷,深挖項目,對前公司和項目的看法。這是所有面試都會問到的問題,因為做項目的過程更能體現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所以面試官通常會讓你介紹一個做過的項目,問為什麼要做,有什麼競品,優勢是什麼,業務模式,你做了哪些東西,數據反饋,等等。在第一次面試之前,回顧一下以前的項目,並從頭到尾思考一遍,然後面試前準備好如何介紹,具體的問題建立在對項目的熟悉之上。

2、職位相關的,怎麼做需求管理,怎麼和研發溝通,老闆提的需求。這類問題網上不少,具體回答也不難,不深入展開;

3、對方公司相關的,對我們公司是否有了解,對這個行業領域是否有了解,怎麼看,讓你來做你會怎麼做。面試前需要對對方公司和產品做一個了解,下文會寫;

4、產品相關的,你感興趣產品的分析,你對XX領域有什麼見解,以及各種發散性問題。這類問題校招問得更多,社招也有,看發散性思維和日常的產品思考積累,沒什麼可準備的;

5、HR相關的,離職原因,職業規劃,這次找工作的方向,個人優缺點。這類問題基本由HR問,只要前面提到的求職五個方向都思考清楚了,這些問題自然不難回答。當然這類問題少不了套路,比如離職原因,大家都知道主流的原因是什麼,但面試的時候就是不能說得那麼直白。

第二,面試前對公司做一個深入的了解。公司處於哪個領域,主營業務是什麼,有哪些產品,你對公司產品模式的問題,以及你對這個領域有什麼想法。顯然面試官想通過面試了解你對他們所處領域的見解,不希望看到一個對他們公司不了解又沒興趣的面試者。當然對對方公司不了解是正常的,尤其是做B端的公司,這時候就要對對方所處行業有足夠的了解,需要能說出行業的特點、相關產品、某一領域的產品想法,如果之前的工作經驗是同一行業,那自然有的聊了。

第三,準備好自己的作品,包括原型、文檔、寫的文章等。只有少部分面試會用到這些,但總得有備無患。

第四,準備好問對方的問題。面試完後基本上面試官都會留出時間讓你問問題,不要老想著怎麼通過這個問題來給面試官什麼好印象,面試是雙向的,這時就要你來面試對方了。所以得準備幾個你關注的問題。比如我就會問,這個職位主要做什麼產品,你們對面試者的要求,你們的產品經理有幾個人,線上團隊規模怎麼樣,產品總監的出身或者產品經理向誰彙報,工作流程怎樣等等。

第五,面試完之後,對面試到的問題總結一下,想想沒回答好的地方,準備下一次面試。面試本身就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通常第一場面試會有點懵逼、不熟練,同樣的問題回答多了,自然知道怎麼回答了。

說到面試,自然離不開面試技巧。畢竟面試這麼短的時間,很難完全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些套路性的技巧總是存在的。當然技巧是次要的,核心還是在於項目經曆本身,是否有成果,是否有自己的思考。

  1. 面試時得有氣場,有自信,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不要總想著是對方來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對方。
  2. 介紹項目經驗的方法,從大到小再到大。先說大的背景、目標,再到具體做的事情,再到大的成果、對項目的評判。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做了什麼具體的功能。這樣介紹能展現你對項目宏觀的思考,比純執行層面高了一個層次,還能體現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即使你做的只是執行層的事,也得扯一扯,畢竟面試總得顯得牛逼不是。
  3. 不要說前公司壞話,盡量往好了說,包括公司介紹和離職原因。這點非常關鍵,不僅僅是好的公司才會培養出牛逼的產品經理,更因為面試官不可能在20分鐘內很清楚的了解到你做了什麼,會不自覺地把公司好壞和項目好壞作為評判你能力的第一標準,即使對於初級產品經理來說,公司項目不是你發起的,你也不一定看好你所做的項目,但為了避免由於項目差而讓面試官以為你能力差,也得盡量把公司和項目往好了吹。我一開始不這麼想,在離職原因等問題都在說前公司有什麼什麼樣的問題,後來我反過來分析,如果我是面試官面試別人,我會問別人什麼,會怎麼考察對方能力,發現真的很容易因為面試者項目好壞而潛移默化地決定面試者能力的強弱。所以,就當一個人人皆知的套路吧。
  4. 大部分面試通過的話當場就發offer,如果當場沒發正式offer,面了好幾輪,HR確認了薪資,問過你願不願意來的話,那也可能先做個背調再給正式offer。如果讓你等通知,就是掛了,別掙扎了。還有,等通知的95%不會給你通知,100%不會在面試官說的3天內給通知。

offer選擇

最後一步就是offer選擇了,只要你手上大於一個offer,終於到了你選公司的階段。選offer是個很關鍵的事情,你選擇的是未來兩三年陪伴的職業。注意,必須到正式offer後才可以考慮選擇的問題,口頭的offer一律當做待定處理,因為可能被放飛機,我就被放飛機了。

前文已經羅列了5點要素,作為求職投簡歷的方向,但那會對公司的了解還不夠。在面試的過程中,通過問對方問題,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過面試,對前文提到的幾點又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公司,可以看到公司的環境,氛圍,各種細節,以及要不要加班;
  2. 職位要求,這個職位到底要做什麼,偏向需求、交互、還是項目管理,能從零負責一款產品,還是只負責一個成熟的模塊;
  3. 待遇。給多少錢的確切數字。

在選擇offer時,還有三點更深入的考慮因素,這些需要通過對面試官的提問了解到:

  1. 項目。項目的領域,當前所處階段,發展狀況,未來前景;有的項目是公司的核心項目,自然有保障,有的項目是公司拓展的新業務,前景不一定明確,但能做的事情很多。還有的項目是早已被市場淘汰的,或者只起到內部支持作用。
  2. 團隊。一起工作的人,包括部門規模,這個崗位的人數和合作方式,工作職責和分工。至少得有個成熟的產品經理團隊。如果只有你一個產品經理,或者各崗位的工作職責不清,那工作很難推進下去。
  3. 上級。上級是誰,背景,對業務的熟悉程度。初級產品經理很多地方都需要有人帶,如果產品總監能力有限,或者由技術總監管產品同時技術總監不懂產品,那就得走很多彎路了。

最後,找工作是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裸辭,但也是難得的空閑時間,期間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找機會出去玩玩也是挺好的。

#專欄作家#

潘帕斯雄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進擊、踩坑中的產品狗一枚,關注互聯網,寫過小說,看過哲學。簡書:潘帕斯雄鷹。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於CC0協議

推薦閱讀:

關於汝窯的七大誤區!
關於汽車鑰匙遙控無法開門,以及無法鎖門問題總匯。
關於夢想的名言句子
關於失戀的話語,我應該做的也許只是等待
關於創新的名言警句

TAG:產品 | 求職 | 產品經理 | 簡歷 | 思考 | 面試 | 選擇 | 總結 | 經理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