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幸福觀與「玄德」思想:萬事不能過度

  幸福源自何處,怎樣做才能獲得幸福,這是所有哲學都要追問的問題。道家也不例外。《老子》雖然沒有「幸福」二字,但老子無疑是關注這個問題的。關於《老子》的幸福觀,一般的理解多把重點放在「知足」上,即萬事不能過度,過一種有節制的生活是幸福的保障。筆者不反對這種幸福觀,但這基本上是一種人生教訓,即便儒家等其他學派也是如此。而且這種幸福觀基本上落在個人層面,無論帝王還是百姓,均是如此。實際上老子還有更為本質的、更大視野的幸福觀,即老子從哲學理論的高度,論證了人類整體意義上的、最大程度上的幸福何以可能的問題。筆者認為這種幸福觀與老子用「道」與「德」來體現的生成論有密切關係,而聖人的「玄德」是這種幸福觀能夠實現並得以保障的前提。

  一、《老子》中背道者之快樂與得道者之痛苦

  在今本《老子》(王弼本)中第二十章有這樣一段話: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 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推薦閱讀:

《老子》我說(上)
老子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該如何理解?
《老子》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解
我讀老子之二:眾?妙?之?門
《老子西升經》

TAG:幸福 | 思想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