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孟為人之道】

【孔孟為人之道】

【家道】

一、《家道》

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講究之道。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女性性情應柔美如水,這樣才會旺夫貴己,錢財運氣自然隨之而來;女性若性情強硬、兇悍、氣勢壓人、頑固偏激、心存報復怨毒,咬牙切齒、怒目瞪眼、結果只會傷人費己,克夫賤己、福報盡失、容貌枯憔。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二、《老人道》

1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2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3 .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 .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讚歎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 .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6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7 .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8 .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9 .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10 .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11 .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2 .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3 .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4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5 .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16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三、《父母道》

1 .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2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3 .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4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5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7 .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係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係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8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9 .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11 .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 .「 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13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4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15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四、《夫妻道》

1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2 .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3 .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4 .愛的標準: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覺愛無架(價):不抬高身份,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讚歎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能做到這些,就會家和萬事興。

5 .愛是和諧的緣起,也是和諧的總綱,沒有愛不可能建立和諧的家庭。

6 .夫妻結合有三因緣:第一,是為了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第二,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世界留下一個好的人根;第三,是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雙方的父母,讓老人放心、歡喜。

7 .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 .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把事情有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補漏。

9 .成家後,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 .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11 .男女平等是指權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禮節上絕對不能平等。

12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是不動性(不發脾氣),是合乎正理。要性如水,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13 .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緣。違背生命本分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 .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還能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

15 .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16 .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五、《丈夫道》

1 .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

2 .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3 .男人屬陽,陽即無私。無私就是表達對一家的愛。

4 .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

5 .男人要。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

6 .「 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如如不動,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 .弱夫也叫懦夫,撐不起家庭。唯唯諾諾,說而不做,不敢擔當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專聽女人指揮。

9 .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為。

10 .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11 .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不發脾氣)為性綱;不起私慾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是領的意思,必須要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

12 .男人是一家的棟樑,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13 .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六、《妻子道》

1 .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2 .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3 .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4 .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財不旺。5 .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羅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

6 .為人妻,自要先從三從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從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身從情理?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難。做後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後悔。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以不動秉性為主,還要化除稟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7 .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

8 .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非常強悍,一手遮天,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

9 .女人什麼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

10 .女人好吃懶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

11 .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12 .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托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13 .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七、《婆媳道》

1 .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2 .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3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4 .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5 .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

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6 .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凈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7 .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8 .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在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9 .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已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10 .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11 .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 .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13 .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14 .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鬆土。

15 .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為人之道】

1.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4.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5.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1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11.情生智隔。

12.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1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1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1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16.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18.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

1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2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21.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2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23.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24.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25.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26.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27.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減一分福澤。

28.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29.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30.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國學12道】

1、孔子:為人之道;2、老子:處事之道;3、莊子:養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學習之道;6、孫子:韜略之道;7、管子:教練之道;8、韓非子:統馭之道;9、鬼谷子:權謀之道;10、大學:修身之道;11、易經:天地之道;12、禪宗:死生之道

【孔子的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2、人這一輩子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常常讓人感到累得慌。那麽這些繁雜的知識中有沒有最為主要和核心的東西呢?也就是說,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識,只要了解它們就足以立身處世?有!說來倒是簡單,只有三個字:禮、命、言。

3、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俗世理想,成為達官顯貴,那麽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沒有實現俗世理想,那麽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沒有人能同時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從這兩種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樂趣。

3、善於提問是金鉤,能鉤出令你驚喜的答案。

世事複雜,對任何事都得多留幾個心眼。凡事多問必多益,因為任何疑難問題都招架不住三個以上問號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問題的癥結必定會水落石出。

4、可以讓人幫你買鞋,不可讓人代你走路。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別人的腳步註定是別人的去處,自己的雙腳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立自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5、良藥苦口,餵葯時別被對方噴到你臉上。

朋友的真正價值就在於關鍵時能提個醒兒,走錯了路時能幫著扳扳道岔子。可要注意的是,當一再規勸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還誤會我們的用意時,我們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變通,是人生的萬向輪。

兵地常勢,水無常形,我們在處理各種事物時都要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一格,甚至逢大勢不踐小諾,處大事不拘小禮,從而達到變則通,通則靈,靈則達,達則成的理想效果。

7、慷時間之慨的人,命運會對他很吝嗇。

慷時間之概的人,命運之神會對他很吝嗇。只有惜時如金的人,只有想盡一切辦法擠干時間這頭奶牛最後一滴乳汁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闊佬。

8、不要做自己心靈的綁票者。

我們的一切煩惱都源於慾望,因為慾望是無限的,而能得到滿足的慾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一生煩惱不斷。減少煩惱的秘訣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慾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綁架的心靈。

9、自己發達時,莫忘幫助他人發展。

先行登上崖頂的人,不要只顧自己極目四望看萬壑風光,而應該向崖底扔下一根繩子。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後進者向你仰望時,會像看一尊山神。

10、太極般的處事技巧:虛與周旋。

虛與周旋是一種表面順隨,實際上是敷衍應付的態度。對於有些人胡攪蠻纏,我們既跟他講不清道理,也犯不著與他針鋒相對,於是便採取這種虛與周旋的態度。虛與周旋是一種有用而又有效的處事技巧。

11、寬容是互贈的禮品,苛求是對刺的尖刀。

寬容是互贈的禮品----你能寬容別人,別人也不會難為你;苛求是對刺的尖刀-----你苛求別人,別人也不會饒了你。在寬大平和之中,認識這世界的可愛和可贊之處,才不辜負我們這難得的一生。

12、忍不下一個耳光,有可能被割下耳朵。

你看這個字造得多殘酷----心上插著一把滴血的刀,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人們在忍耐時內心是非常難受的!雖然人們有許多難忍之忍,但還不得不忍。有的忍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種大智大勇。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憂愁,是起因於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將來必會嘗到苦果。有些人之所以被稱為高人,就是因為他們善於高瞻遠矚,往往比常人多看三兩步,多做三兩手準備。

要做你所在行業的通才。

14、我們生在一個廣義的專業化時代,事物變遷日新月異,生活愈來愈複雜和多樣化。愈來愈多的領域需要通才,你一定要在自己的領域成為絕對的內行通才,這樣才能儘快獲得事業的成功。

15、欲成大事恰恰要看淡得失。

走向大成功的路上必有大摔打,看淡得失便會增強承受能力。我們空手而來本不擁有任何東西,中間短暫的擁有則是上天的恩賜,如果失去也不過是減少了所得。如有這種心態,肯定比患失更易獲得成功,心理也會很健康。

16、天生我才必有用。

17、一個人的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並且你還要深信,自己的才能總會派上用場。上蒼讓你誕生於世,絕不是毫無理由的,完全是因為這個世間需要你們這一個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適合你的那個位置,並發揮作用。

18、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

在與人類生活問題有關的古今哲學中,還不曾發現過一個比中庸學說更深奧的真理。這種學說,就是指介於兩個極端之間的那種有條不紊的生活。這種中庸精神,在動作與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

19、曠達之人會隨遇而安。

學會曠達,我們不再因生活中所謂的煩惱而憂心忡忡;就會站在人生另一個高度上去看待和審視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走在時代的前列,我們就會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出現在他人面前。

20、寧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傻中奸者是一個戰略家,最終能贏得一場戰爭;而奸中傻者只有一個戰術家,充其量只能贏得某場戰鬥而已。

21、許諾如負債,到時必須還。

言而無信的騙子遲早是要倒霉的,即使人家不報復和懲罰你,你的信譽和人緣也必然會損失殆盡,你的各種機會也就沒了。行騙最終是要付出慘重代價和高昂成本,因而做的是一樁得不償失的賠本生意。

22、善事做了再說,以後自有成果。

儘管有人在做善事時,只是按照良心、道義和仁愛在行動,並沒有想要也沒有想到會有回報,但一個人把善事做出之後,是不可能在世間不產生任何反響的----知恩圖報之心,人皆有之。

23、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一個人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一個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對於心胸開闊的人來說,山河大地,有情人生,一切都是可供享用的資源。同時,他更能裝天下難裝之事,容天下難容之人,成就畢生偉業。

24、固執者就是握著紅烙鐵不撒手的人。

固執會把一個聰明人變成傻瓜,過度地堅持意味著把自己逼上絕路。為人不要太固執,必要時就要放下自己的一切成見,這樣才會別有洞天。

25、要活出富有創意的人生。

創新並不只是某些行業的專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創新的能力。創新只是在尋找一種新的改進方法,這種辦法也許並不起眼,但是它一旦真的被實施之後,就能產生巨大的效應。你也可以創新,你也可以成功。

26、要讓工作成為樂趣的源泉。

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後,都需要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這種精神就是要像信仰神祗一樣信仰職業,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

27、巧舌可免禍。

中國人常說禍從口出,卻很少強調口能免災,這對我們的嘴巴是不公允的。在關鍵時刻如商業談判、法庭辯護和解除誤會時,若嘴巴不幫我們的忙,我們就會遭受重大損失。至於嘴巴能幫到什麽程度,那就看我們舌功如何了。

28、學習是快樂的,成功是學來的。

人們的學習從呱呱墜地時開始,到了一命嗚呼時才算畢業。在這期間人們學習了好多生存的本領,同時也享受了學習本身的樂趣。一個人學習什麽,決定了他將會成為什麽人。平庸是不學來的,偉大是學習來的。

29、捧場都上場,拆台都下台。

在任何一個團體內都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拆台,這樣才會共贏。正如俗話所言:捧場都上場,拆台都下台。

30、行動的意義勝於一切。

現在就去做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去做該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它會幫你抓住寶貴的剎那,幸運之神很可能就在這剎那之間投入你的懷抱。但如果一旦錯過這個剎那,很可能永遠不會再碰到。

31、不該你乾的事就別干。

每個人在社會和家庭中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位置和許可權,如果越位去考慮或從事自己許可權之外的事,你就要承擔本該由別人來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干好了,等於搶了別人的機會和功勞,干壞了是自取其辱。

32、要做一個看時代臉色行事的人。

一個人能審時度勢是很重要的,有了這種本領便會知道自己當下應該採取何種姿態,今後應該往何處行進,否則就會成為一個精神上的肓者,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

33、話要說到點子上。

常言道:「鼓要敲在點子上,蛇要打在七寸處,講的就是為人話不在多,而在於關鍵時刻能因地制宜地講出關鍵的話來,從而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34、講道德是一種立足長遠的好投資。

德性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圍就會聚足人氣,而且芳名遠播,形成一種無形而又無價的品牌,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35、人人需要讚美,你我皆不例外。

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讚賞。一句真誠讚揚的話,有時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也能改變別人一生的命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善用讚美之法,會在交際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

36、能使耳朵增值的不是金墜,而是傾聽。

善於傾聽的人,才會像一個精細的淘金匠那樣,從別人大量語言礦石中提煉出我們最需要的成分。

37、你資歷再深,也決不可輕視新人。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過程,也是繼承前人、超越前人、開拓新的生活、創造新的輝煌的過程。縱觀歷史長河,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38、要看日出的人必須守到拂曉。

羅馬非一日造就,成功是聚沙成塔的結果。有駱駝一樣的耐心,才能找到事業沙漠中的綠洲。真正的成功是需要時間的,而恆心和堅貞就是能幫助人們取得最終成功的一種偉大的優點。

39、簡單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飲食原本是能維持我們生命的東西,音樂原本是高興了在曠野裏拖長嗓子吼叫……如今這一切都變得非常複雜了。讓我們提升境界將其還原,過一過簡單的生活,因為簡單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40、人生各個階段都有必須注意的事項。

如果你年紀輕輕,我們要說,老弟,女色當前悠著點兒;如果你年富力強,我們要說,老兄,與人競爭別扮鬥雞相兒;如果你年紀一大把,我們要說,老爺爺,餘下的時間可別那麽貪。

41、熱愛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儉的本身需要約束,需要剋制,所以儉的過程可能是有痛苦的。但是,有了約束,有了剋制,人就降低了奢望,抑制了貪慾,減少了煩惱,因而儉的結果往往又是幸福的,快樂的。

42、凡事要多為別人想一想。

我們眼裏要有他人,心裡也要為別人著想。這世界並不是我一個人生活在其中,這世界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他們和我一樣,我生活,也要讓別人生活。

43、有了成績不要居功自傲。

每個人都在試圖成為重要人物,都可能是功勞的競爭者。如果你居功,那麽你的功就可以被爭奪和駁倒;如果你不居功,那個功也就無法從你身上拿走----因為那個功根本就沒有提出來過,怎麽可能被爭奪和駁倒呢?

44、做事要有分寸感。

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個做事得體、說話微妙,言行進退有度的人,在剛柔張弛之間透出一種力量感和智慧感。這樣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會走得順風順水。

【老子為人處世之道】

老子,中國道教的創始人。他創立的道教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道教講究「無為」,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說的是,道可以派生出萬事萬物,一切皆來源於「道」。人們通過修鍊,修心養性,就可以達到一種境界。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道路可以行走,但不是通常的走法。人們在生活中為人處世,處理事情,一種方法不行,就可以換一種方法,要懂得「變通」。改變自已的思維,或許就是成功的開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偉大的事業要從小事做起,小事不願做,大事豈不成為空想之事。從小事做起,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堅強意志,成功的自信心。因此,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

老子的哲學思想還強調「無為」。「無為」是指「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大作為,大智慧的表現。正所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在世界舞台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以「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式處理國際事務,就是受老子人生哲學的影響.

老子的人生哲學,對我們的為人處世不也是一種啟迪嗎?

老子認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則也應是人的行為規範,應把對自然法則的認識上升到了人類行為價值的高度。人類應「放德而行,循道而趨」,「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聖人最顯著的品格,就是對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基本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將自己的行為與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融為一體。把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這一總法則,用於修身處事,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抱一而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老子認為"抱一而為天下式"有三個要點:"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一) 寬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認為,天慈萬物,道是"善利萬物而不爭",人也應該效法天道"執左卷而不責於人"。范應元說:"吾之心慈愛素具,由愛親愛君推而愛人愛物,此皆自然之理。夫慈愛故能勇於行道,使親君尊,而天下無棄人,物無棄物也"。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在說應該做到以寬厚仁慈的心態待人接物,成人之美,與人為善。老子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韓非子注曰:"慈於子者,不敢絕衣食;慈於身者,不敢離法度;慈於方圓者,不敢舍規矩。"

寬厚仁慈,既是愛人,又是愛己,這可謂是安心立命之本。

(二)清心寡欲是修身養性之要老子說:"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罪莫大於貪慾,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我不貪慾,則甘於恬淡而不奢侈,不因貪慾充塞其中以欲亂情,故而內心清靜,以至能順應本性以行天道,則能盡自然之理,以應萬變而依然能平安如故。老子說:"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范應元解釋說:"躁極則寒,寒則萬物凋零;靜極則熱,熱則萬物生長。是知躁動者,死之根;清靜者,生之根。故知清靜者,為天下之正也。體道者,成而若缺,滿而若沖,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辯而若訥,亦無不出於清靜矣。雖然,人豈有靜而不動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靜為正爾。"抱朴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毀繫於心,榮辱勞其神,從而達到哀樂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遙境界。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黃帝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經常保持澹泊清靜的心態,致使神安體健,這是老子告誡我們的修身養性之要。

(三).謙虛柔和是立身處事之則。滿招損,謙受益。老子說:"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錯誤,讓謙虛為妄知和改正錯誤在心中預留天地。故而,只有謙虛方能明道,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所以,善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我能虛靜謙柔,明白天道,知一理包乎萬殊:"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者道之用";凡物凡事,不可違自然之理,順則吉,逆則凶;去其主觀任意,因物之性,隨易應物;"為無為,事無事","不敢為天下先"。順應客觀規律,不與事物的自然之道相爭,則將無所不通。"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物極則反,過盛必衰,盈滿則覆。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這也即是孔子所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過猶不及",孟子所謂"仲尼不為已甚"之意。列寧也說:"真理走過一步,即是謬誤。"

為人處事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柔順自然,持中和之道,無過無不及。虛則明道,柔能克剛,不盈則弊不新成。謙虛柔和可謂是老子教導我們的立身處事之則。

老子的人生哲學和他的政治哲學相同,也只是要人無知無欲。詳細的節目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他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四).「道生萬物」——老子人生哲學的本體論、生成論根基

道」範疇是老子哲學中最高的範疇,當然也是老子人生哲學的建構基礎. 「道」範疇在這裡兼有本體論和生成論的意味. 張岱年先生指出「在中國哲學中,宇宙生成論說和宇宙本體論說,往往是相互統一,相互結合的……老子的道既是『萬物之母』又是『萬物之宗』;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有天地萬物的存在依據. 」

老子哲學中,宇宙生存論和宇宙本體論是混而不分的.如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曰之為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顯然是從宇宙生成論的角度對道做的解說.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產生了天地萬物.

但是老子的道還具有本體論的意思.如他所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宗」在這裡是根據的意思.老子還說「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道」作為萬物之母,產生了萬物之後,並沒有消失,而是存在於萬物之中,成為其成長發展的內在根據.這是典型的本體論說法.

老子認為認為,人和宇宙都是由作為本體的道派生的.道和宇宙萬物是「一」與「多」的關係. 「一」產生「多」.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多」回歸於一. 「多」中之一的人道是天道中重要的一環.老子進而從道的復歸想到人性的復歸.在他看來,人的自然淳樸本性作為人之所以為人,作為作為至善至美的人生價值觀的內在依據,自身正是本體的道、宇宙發展的普遍法則的延伸.天道和人道本來就是內在的統一的——天道內在的要求人道與之相符合,人道復歸於原初的道又是人道運動的必然趨勢.只有實現了人性的復歸,達到天與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生的合一,才能進入至善至美的境界.老子的開創性就在於力排人道天道的外在性,開始將其作為世界對立而又關聯的兩端來考察,在中國歷史上首創性的從邏輯思維的角度來論證二者的統一性,開中國哲學天人合一思想之濫觴.

(五).「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人的覺醒與個體價值的高揚

老子的時代是人類主體復興的時代,人在與天自然的鬥爭中自我意識一步一步的走向覺醒.基於對天道與人道的內在統一性的覺解,老子提出了重視和肯定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特殊方式.

首先,人在自然界究竟佔有什麼地位?老子明確的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四大,人居其一」宇宙雖大,人在宇宙中並不渺小,並非無足輕重.人應該自珍自貴,自愛自重.將天地與人相提並論,表明老子對人內在價值的肯定,基於對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關注,老子猛烈的抨擊了當時的統治者不把人當人看的非道德的行為,並警告統治者對人民要「無押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老子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國人理性意識、人的意識的覺醒,反映了古代先哲對原始的生命一體原則的突破和超越.

其次,對人的覺醒意味著對鬼神支配人的思想的懷疑和拋棄.老子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就是說,只要人們依循著道,鬼神就不會對人起作用.老子的態度非常的明朗: 「牛鬼蛇神」在道的面前沒有任何的意義,道及其派生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就是這樣通過對天命及鬼神的否定和揚棄來推崇道,進而推崇人,因而人的價值不過是道的價值在人身上的彰顯而已.

最後,老子思想最珍貴的部分在於其對個體價值的肯定和個體主體地位的張揚.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地位和價值最終都要落實在人的個體層面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眾人皆有餘,而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老子在這裡刻畫了一個得道的聖人獨特的個性和心理意識.而這種獨特的個性和心理意識集中的體現在「獨」 「異「二字.老子在個性扭曲,大德喪失的時代高歌自我,宣揚自珍自貴,自愛自重,自存自保的重要性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1.不爭善下之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以水喻人生,認為最高的善人士人應該象水一樣,具備水的所有善性,與而不取。有容納百川的度量,善利萬物的品格。隱隱不爭,虛懷若谷。對於「上善若水」老子提出了水的七種德行。這是老子人生哲學的內在要求:「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性和人性在這裡達到了最和諧的統一。

柔弱勝剛強之志

所謂「天下至柔馳至堅,江流浩蕩萬山穿」世間水是至柔的東西,遇圓則圓,遇方則方。而水滴石穿,懷山襄棱。柔是老子人生哲學的重要特徵。「人之生至柔,其死也堅強。」柔之勝強,柔之勝剛。體現在人生上則是一種執著堅韌之志。在老子看來,柔弱不是懦弱,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弱者道之用」。弱是對道的踐行和應用,是人意志力的一種體現。

虛靜博大之氣

老子虛靜的虛靜不是痴呆愚笨,而是去欲玄覽,是對自己心靈的觀照。「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老子呼籲人們重視自己內心生命的培養,多傾聽來自心靈的呼喚。只有虛靜恬淡才能清明的境界。才能達到「天人合一」與道齊一的清明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就是博大。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不僅能擁有質樸,清新,快樂的生活,而且還能不斷突破自我的藩籬,才能凈化自己的心靈,開拓日新。

別人都想要昭昭察察的知識,他卻要那昏昏悶悶的愚人之心。此段所說的「貴食母」,即是前所引的「虛其心,實其腹」。老子別處又說:「聖人為腹不為目」,也是此意。老子只要人肚子吃得飽飽的,做一個無思無慮的愚人,不願人做有學問知識的文明人。這種觀念,也是時勢的反動。隰有萇楚的詩人說:」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老子的意思,正與此相同.知識愈高,慾望愈難滿足,又眼見許多不合意的事,心生無限煩惱,倒不如無知的草木,無思慮的初民,反可以混混沌沌,自尋樂趣.老子常勸人知足.他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慘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但是知足不是容易做到的。知識越開,越不能知足。故若要知足,除非毀除一切知識。

  老子的人生哲學,還有一個重要觀念,叫做「不爭主義「。他說:」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知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這種學說,也是時勢的反動。。那個時代是一個兵禍連年的時代。小國不能自保,大國又爭霸權不肯相下。老子生於這個時代,深知武力的競爭,以暴御暴,只有更烈,決沒有止境。只有消極的軟工夫,可以抵抗強暴。狂風吹不斷柳絲,齒落而舌長存,又如最柔弱的水可以沖開山石,鑿成江河。人類交際也是如此。湯之於葛,太王之於狄人,都是用柔道取勝。楚莊王不能奈何那肉袒出迎的鄭伯,也是這個道理。老子時的小國,如宋,如鄭,處列強之間,全靠柔道取勝。故老子提出這個不爭主義,要人知道柔弱能勝剛強;要人知道「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他教人莫要「為天下先」,又教人「抱怨以德」。他要小國下大國,大國下小國。他說暫時吃虧忍辱,並不害事。要知「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強梁者不得其死」。這句話含有他的天道觀念。他深信「自然法」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故一切德其自然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都是天道之自然宇宙之間,自有「司殺者殺」,故強梁的總不得好死。我們盡可逆來順受,且看天道的自然因果罷。

【孟子為人之道】

孟子的思想,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道德倫理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係的基本的道德規範。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為了說明這些道德規範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他認為,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他說:「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這裡,孟子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這種探討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標誌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ǔ)。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百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並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鬚髮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 『孟子語錄』經典全收錄

  21)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得到,(只好)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東西,正義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得到,(只好)捨棄生命而選擇正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的,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是最為輕的。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譯文】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時的戰機,然而卻不能取勝,這是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文】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鎧甲不是不尖利,糧食不是不多,棄城而逃,這便是有利的地勢不如人心的團結.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推薦閱讀:

何以為人?從禮做起
馮小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何潔離婚真相曝光 | 已婚女人那些不為人知的苦衷
總得為人生心寒一次
鮮為人知的三十六生肖

TAG: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