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篆書和隸書的變化這麼大?-壓力山大67402951的回答

感謝邀請!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囿於時間緊以及資料不在身邊,只能簡要作答。

篆書到隸書從字形上看,確實有非常大的變化。這個過程就是把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隸書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但是此變革亦非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先說說篆書,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又有甲骨文和金文之分。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基本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來看待。這其實也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甲骨文有很多字是相同的,根本原因在於「字少」。文字出現的早期不象現在所說的造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假借、形聲>,而是只有象形一種,這也是漢字稱為象形文字的由來。

到金文時期,字數已經得到大大的豐富。這期間有一個重大的變化須銘記:它完成了由「刻」到「寫」的轉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它大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但古時的書寫是用枝條蘸漆書寫。這樣的書寫卻在篆書的圓轉處遇到麻煩。難則思變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因。所以將篆書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的筆法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但是,我們今天所說亦或所見到的隸書??(見上圖《禮器碑》和《曹全碑》)已經是很成熟,或者說是隸書發展到頂峰期的作品。由小篆到此,也通過了一個較長的過程。秦隸(古隸)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橋樑(如下圖):

從這兩張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它保留有篆書??部分勻圓的線條,同時又具有書寫中平直、均勻的筆畫,但是,篆書獨具的圓轉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方折(如「君」、「常」)。與此同時,另外一種發展方向幾乎同時齊頭並進地出現,它注重由篆書線條到隸書筆畫的轉變,卻保留了部分圓轉的技巧(如下圖《漢夏承碑》)

此碑被書界公認為非漢隸上品,跟其結體和筆畫的繁雜(不統一)有一定關係,但主因卻是它的「非主流」?發展趨勢。這兩條道路起點相同,殊途同歸將字體的演進推到隸書的成熟。

成熟的隸體還有另一個分支,那就是漢簡(如圖):

漢簡兼具隸書和楷書的諸多特點,但它又保留了部分「刻」?的痕迹,儘管已經有大部分已經採用手寫了。再往後,隸書的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已經不能滿足快速書寫的需求,省卻這些繁紋縟結的新的字形又開始出現(如《泰山金石峪金剛經》:

已經具有了非常明顯的楷書特徵了。

從篆書到隸書的字體演進,有非常大的意識演變以及很長的時間跨度,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順應了時代,同時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人也在書法字體的演變中做過很多努力,但最終都不了了之。與古人相較,今人應該汗顏!

本文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致謝!其中一幅金文書法《沁園春 雪》為今人所書,借用了,向作者致謝!


推薦閱讀:

篆書 文字的構成
吳稚暉為輯五篆書八言聯中「憺怕」用字議
古茂渾樸的篆書
書法視頻:翰墨春秋(一)篆書篇 | 書法欣賞
鄧石如《四體書冊之篆書八闥冊》

TAG:壓力 | 變化 | 篆書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