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醛固酮瘤伴正常血壓者1例

醛固酮瘤伴正常血壓者1例

2011-08-12 16:38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病歷摘要患者女,30歲;自1998年起出現四肢乏力,查血鉀2.56 mmol/L,予補鉀治療後好轉。此後,患者上述癥狀反覆發作,於1999年收入本院內分泌科。查血鉀2.08 mmol/L,同步尿鉀70.98 mmol/24 h;血醛固酮8Am卧位值為273.9 pmol/L(10.6~58.1 pmol/L),體位刺激試驗:站立4 h後為90.0 pmol/L;尿醛固酮為17.76 μg/24 h(正常值2.25~21.4μg/24 h);血漿腎素活性(PRA)基礎值0.01 ng/ml/h(0.1~5.5 ng/ml/h),站立4 h後激發值為0.01 ng/ml/h(0.73~17.4 ng/ml/h);尿pH 6.88;血皮質醇8 Am卧位值為157 μg/L(70~220 μg/L),尿遊離皮質醇為64.9 μg/24 h(20~90 μg/24 h)。心電圖示U波明顯;CT顯示左腎上腺腺瘤,1.2 cm×1.8 cm(圖1)。

圖1 患者腎上腺CT圖像

臨床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左腎上腺醛固酮瘤。該患者在病程中從未出現過高血壓,否認高血壓家族史,測血壓120/80 mm Hg(1 mm kg=0.133 Kpa)左右,在住院期間行24 h動態血壓檢查,未發現血壓增高(圖2)。追問病史,患者發病前血壓約100/70 mm Hg左右。診斷明確後準備立即行「左腎上腺腺瘤摘除術」,但因患者個人原因當時未能手術,遂予螺內酯、氨苯蝶啶交替口服,並用氯化鉀口服補鉀治療。經上述治療後患者乏力癥狀改善不明顯,夜尿增多達3~5次/夜,頻發低血鉀,多次查血鉀波動於2.5~3.0 mmol/L,但血壓仍正常。患者於2004年6月接受手術,病理結果顯示:腫瘤包膜完整,切面呈金黃色,提示皮質腺瘤,伴同側腎上腺皮質萎縮,免疫組化結果INHIBIN(+),MELAN(+)。手術後患者癥狀改善,低血鉀得以糾正,血尿醛固酮恢復正常(表1)。血壓進一步下降,約95/65 mm Hg左右(圖2)。

圖2 患者手術前後24小時動態血壓值

討論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之一,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而導致的綜合征。正常血壓型的原醛症患者非常罕見,1976年由Snow等首先報告,目前全球共報告20例,我國發現4例。患者多為中年(23~56歲),女性多見,約佔60%。患者多因低血鉀癥狀(乏力、手足搐搦及麻痹)就診,2/3為腺瘤,沒有家族性的報告。原醛症患者血壓正常的原因可能有:(1)處於疾病的早期 該患者有明確低血鉀病史1年余,而未發現高血壓,故與上述假設不符。(2)基礎血壓低 患者在病前有低血壓或術前血壓相對性升高,而術後下降,因此患者術前血壓的絕對值正常是由於本身基礎血壓水平低所致,而原醛症仍導致其血壓相對升高。(3)糖皮質激素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該症患者生化改變及臨床表現普遍較一般原醛症患者為輕,有11-β羥化酶/醛固酮合成酶嵌合基因的存在,因此醛固酮的分泌受ACTH調控,可被地塞米松抑制,但尚未有在GRA患者中發現自主性腫瘤的報道,故本患者不予考慮。(4)環境與遺傳因素的影響 在目前全球報告的20例該症患者中,亞歐人群佔80%,其中尤以日本患者多見,提示有一定的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5)在某些原醛症患者中可能低血鉀較高血壓早出現;(6)機體對升血壓物質反應減弱;(7)某些擴血管物質(如前列腺素)作用放大;(8)伴有垂體功能減退。

表1 患者手術前後生化檢測結果
推薦閱讀:

糖友血壓高,太胖或太瘦?照著吃,穩糖降壓,控體重!
豫西南客的書館的文件夾【高血壓治療】
6、高血壓病症分幾種?有哪些葯適合
高血壓患者飲食禁忌 高血壓患者不能吃什麼食物?
【轉載】高血壓的合理用藥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