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她德容出眾深得寵愛,被吳三桂擒住,竟自扼喉死的慘烈!

作者:月小妝

永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浙江人。父王略,官粵量郡守,封長伯洲。王氏作為末世皇后,命運自然是很悲慘的。

說起南明,是個小朝廷,然而在漢人心裡,卻是正式的朝廷,有隆重的儀式感。漢人一直對蠻夷有非正統非我族類的觀感,當然蠻夷也確實很難治理好漢人的天下。

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即位,改元永曆;尊母親為皇太后,冊封王氏為皇后。這樣,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建立了,這也是南明幾個小朝延中堅持最久的一個,前後達16年之久。

王氏有德有貌,又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學傳統教育,平素沉靜文雅,待人謙遜。她總持內政,處事得當,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聽她決斷。王氏得到了宮中上下一致的稱讚。

永曆元年(1647)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領清軍向湖南進攻。何騰蛟的部將劉承胤卻放棄湖南,率部進入桂林,名義上是要拱衛皇室,實際上是想挾天子以自重。他們把永曆帝等皇族脅迫到了湘西山區的武岡,改武岡為奉天府,作為當時南明的首都。

末世帝王的悲哀,就是命運不能由自己支配,它掌握在權臣之手,只能聽其擺布。心中的痛苦和屈辱,豈是常人可以懂的?

王氏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幫他出謀劃策。永曆帝想找一幫人,能夠解救他,順便奪回權力,但,在那種環境,人人自危,想聯絡也得慎之又慎,不然隨時都可能被殺。

劉承胤擋不住清軍的猛烈攻勢,感到大勢已去,永曆帝已毫無利用的價值了。於是就想著把永曆帝作為效忠清廷的一份厚禮,暗中派人與孔有德聯絡。雙方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劉承胤想要利益的最大化,而孔有德要挾勝利之威,建全勝的武功,以期拖延時間徹底消滅義軍。雙方各懷鬼胎,一時沒有談攏。

王皇后為人一直很好,很得人心。平素做事很講究,大家都很喜歡她。

幸虧她的好人緣,有人給他們通風報信,王皇后和永曆帝才逃出生天。倉皇出逃的路上,遇到狂風暴雨,沙土滿天,一行人十分狼狽,永曆帝傷心欲絕,其餘的人也是心神不寧。王皇后發著高燒,站在雨里,面不改色,指揮若定。

其實大家都已經很灰心了,也曾做過最壞的打算,可是看到王皇后一臉鎮定,都覺得這個政權還是有希望的,跟著這個皇帝混,還是能過上穩定生活的。

「妻賢夫少禍」,果然如此。

永曆帝對她也很是敬愛,1648年,王皇后生下兒子,永曆帝大赦天下。

南明移到桂林,局勢未穩,人心浮動。王皇后為了鼓勵士氣,親自到前線鼓勵軍士。

她怕前方錢糧吃緊,將後宮積存的糧食、衣物、銀兩都送給前方軍士,又親自除下耳環、頭簪、都捐獻出去。後宮有地位的女子也都效仿。

在眾目睽睽之下,王皇后捐出了所有值錢的東西。軍士們熱淚盈眶,他們覺得皇后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樣疼愛,特別感動。

軍士們士氣大振,一次又一次擊潰數倍於自己的清軍。王皇后的賢德之名,如高山流雲,被吹得很遠。分散在各地的義軍,也紛紛發表接受南明朝廷節制的聲明。

面對如此的大好形勢,王皇后勸永曆帝要捐棄前嫌,以組成基礎更廣泛的抗清統一戰線。那麼首先就要與先前的敵人,推翻明王朝的農民軍結盟,協同抗清。朱由榔深以為是。

但永曆政權是各種勢力的聯合體,內部矛盾重重。文官與武將間互相輕視、互相爭奪權利。而且文官間有"閹黨"與"清流"之分、武將中有"吳黨"與"楚黨"之爭以及義軍與正規軍之別。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明朝將領要利用義軍打擊敵人,只要形勢稍有好轉,人人就打自己的小九九,義軍更是各方面排擠打擊的對象,如此亂象,如何團結御辱?這就給了清軍以可乘之機。

人性如此,無可奈何,可憐王皇后,雖然為南明政權操碎了心,但卻無法阻止名利面前,人生毫無遮攔的惡。

朱由榔一次又一次錯過了反清復明的好時機。

好形勢一旦失去,將用不再來。朱由榔病急亂投醫,永曆六年(1652)冬十月,他無奈地接受了名聲不好的張獻忠余部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的建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心存僥倖之舉。

這時候只有孫可望深具實力了。永曆朝部分權臣見風使舵,紛紛投靠孫可望。

永曆八年(1654)三月,孫可望大興"密詔之獄",到處捕人殺人,一時之間,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南明朝廷。張福祿、全為國急急忙忙向坤寧宮逃去,請求王皇后求命,想著或許只有王皇后的道德力量才能拯救他們。哪知龐天壽等人一直尾追其後,不顧君臣之禮,硬闖宮門,在王皇后面前把張福祿、全為國抓獲。王皇后力阻未果,反而受到龐天壽的肆意辱罵。王皇后哪受過這等小人之氣,哽咽得話都說不出來。

她含著眼淚對永曆帝哭訴道:"這真是末世之悲,缺少忠義之士,西漢末期王莽篡漢的悲劇,就要重演了,大明何辜負於他們,竟要斷送大明江山。"說完泣不成聲,永曆帝也陪著垂淚,彼此唏噓無語,又無可奈何。

孫可望的事件平息後,南明政權苟延殘喘了八九年之久。

永曆十三年(1659)正月,清兵三路追逼,永曆帝逃到了緬甸,住在幾間竹編的房子里,暫時避開了清軍的兵鋒,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與當地人貿易,生活極其艱苦。王皇后由於長期奔波勞累,心境越來越壞,染上了疾病。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回雲南,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果然,永曆十五年(1661)緬甸發生了政變,金樓白象王被他的弟弟錳白殺害,自立為王。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錳白索取朱由榔,錳白由於剛弒兄自立,內部不穩,懼怕吳三桂,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要求。

這次事件之後,宮中的貴人、宮女以及大臣的妻女都預感到末日不遠了,悲哀就像夜幕一樣降臨在每個人的頭上。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妃妾等100多人,大都紛紛懸樹自盡。每當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就哭著對下人說:"我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但我不能像她們那樣去死。因為馬太后(永曆帝生母)還在,皇帝還在,他們需要我呀。我死倒乾淨,但馬太后還能活嗎?皇上不就更凄慘了嗎?所以我不能死在他們之前!"於是,王皇后就拖著重病之軀,出面維持著永曆朝的殘局。

永曆十六年(1662)二月,緬王見永曆帝左右已基本被剷除殆盡,就索性將永曆帝朱由榔連人帶座地抬到吳三桂軍營,獻給了清軍將領吳三桂,眷屬25人哭著相隨,哭聲灌滿山谷。可憐的永曆帝和他的母親、妻子就這樣被押送到了昆明。

吳三桂上書清廷,直言如將永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就地正法。吳三桂遂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執行絞刑。王皇后就在被清軍押解的途中,想著一代皇后,就這樣屈辱而死,心實不甘,與其受辱而死,不如悲壯而死。於是她與馬太后互相勉勵,在檻車中自相扼喉而死。就在她們斷氣的那一刻,天降大雨,彷彿控訴著烈女皇后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和生於末代不能維護夫君萬世基業的深深的遺憾。

一代賢后,就這樣用近乎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推薦閱讀:

清軍入關最該感謝的人是吳三桂,但他卻並非是大明亡國的第一罪臣
吳三桂到底如何?亂臣、英雄抑或叛賊?
正說吳三桂3 吳三桂勤王之謎
吳三桂為什麼寧願聯手清軍,也不願投降李自成?
吳三桂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掛了,禍害一世

TAG:吳三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