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觀點提煉的幾點心得

領導講話觀點提煉的幾點心得
作者: 高軍紅 發表時間:2008-9-2被閱讀:686次

  宋·周敦頤《通書·文辭》曰「文所以載道也」,就是說文章要表達一定的思想見解。作為重要的公文文體之一的領導講話稿,尤其應當注重思想性,也只有領導在講話中表達了令人信服、有鼓動性的觀點,聽眾才能產生共鳴,才能產生行動的自覺性。所以為領導起草講話首先必須注重觀點的提煉,有了觀點才能產生思路,有了思路才能產生提綱。筆者認為,領導講話觀點要立足於四種思維方式進行提煉。   一、眾里尋他千百度——啟發思維   有素材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沒有素材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素材,不是泛泛地了解一些情況,而是要把所需要了解的情況、事物搞清搞透,才有發言權。牛頓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們寫領導講話也要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現代社會各級領導的視野都很廣,接觸信息的渠道都很寬,起草人員只有儘可能多地掌握最新、最全、最深的素材,在佔有素材的基礎上,思想才有可能站到時代的前沿,才有可能產生啟發、產生靈感。所以說領導講話觀點的提煉首先必須立足啟發思維,而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捏造。這個素材,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搜集:一是本地、本部門以前類似會議領導的講話,二是外地類似會議領導的講話,三是與本次會議相關的各類文件、政策、資料,總體的要求是「充分佔有」。只有在充分佔有素材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才能深入淺出、深刻得體,思想觀點才能產生「深度」。   二、揀盡寒枝不肯棲——定向思維   一個問題提出,往往可以發散思維,可以有多種思考,比如學生寫作文,同樣的題目,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寫法。但是寫領導講話不一樣,雖然不同的作者也可以產生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相對正確、相對客觀、相對合適的觀點幾乎是唯一的,這就需要站在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問題,來進行定向思維。不立足大局提煉的觀點,就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對一個地方來說,全國、全省的情況是大局;對單項工作來說,總體工作是大局;對一個暫時性的工作來說,長遠的發展是大局。比如領導在講話中習慣拿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同全國、全省相比,同同等發展水平的地區相比,就是站在大局中找位置。再如一次信訪工作會,是在優化發展環境動員會後幾天召開的,領導剛說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如何重要,如果再說信訪工作如何重要,就難以自圓其說,如果定調為「信訪工作是事關發展環境優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前後銜接起來了,既融合了兩項工作,又不互相抵觸。所以在撰寫領導講話時,一定要放眼全局,面向未來,不能拋開外界,坐井觀天。只有站在大局來分析問題,才能高屋建瓴、高瞻遠矚,思想觀點才能產生「高度」。   三、咬定青山不放鬆——邏輯思維   寫領導講話要適應領導,要創新,但是,一旦要適應、要創新,有的同志就無所適從,寫不下去了。為什麼?就是適應與創新,同事物的本來性質、結構發生了衝突。大家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但是很多文章尤其是精彩之處是抄不來的。具體到每項工作、每個會議,更是千差萬別,所以不能完全按條條框框去套。古人說寫文章「有常理,無常法」,就是說道理是一定的,但是方法不能固定。要根據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該怎麼理思路,就怎麼理思路,這就是邏輯思維,就是按照事物的邏輯關係去分析問題。也就是說,起草領導講話,我們首先要對工作負責,其次才是對領導負責,從另一角度講,對工作負責也是對領導負責。我們做到了有堅定的立場,就不致於一有風吹草動,就手忙腳亂,六神無主。只有按照事物的邏輯結構去分析問題,才能分析得深刻透徹,思想觀點才能產生「力度」。   四、從心所欲不逾矩——替代思維   一篇講話稿即使做到了佔有了大量素材、站在大局角度去分析、按照事物發展規律去分析,也只是做了份內的事,做得再好也只是平實之作、平庸之作,領導看了並不能調動神經,聽眾聽了並不會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摸透了領導的風格、領導的側重、領導的好惡,就能夠把問題分析得更讓領導認可,把講話稿寫得「出彩」,這就是「把握領導的口味」。我們說的「文以載道」之「道」,是領導的「道」,而不是我們自己的「道」。摸透領導的脾氣,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學習、領悟,功夫下在平時,適應領導,與領導「磨合」。 只有站在領導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才能 體現領導的風範特色,思想觀點才能產生「風度」。   以上四種思維方式在具體的運用中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割裂而論。我們只有將這些技法諳熟與胸,才能在寫作中做到遊刃有餘,寫出領導滿意的作品。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政府辦公室)

推薦閱讀:

麥克唐納 貝恩:《心身的神愈》——講話一
竺摩老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
十善業道經講話
普京就克里米亞獨立發表講話|克里米|普京

TAG:觀點 | 點心 | 心得 | 領導 | 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