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怎麼吃才健脾?99﹪的人都不懂(重要家常要知道)

中醫上,脾胃強則肺氣足,

秋季多吃山藥補脾潤肺。

下面一起來認識這一健脾良藥。

脾為人體後天之本,

氣血津液生化之源。

脾胃調,則百病消。

生命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都需要脾來運化和吸收。

在葯食同源里,

這白色食材有強大的補脾之效,

但我們只是知道它健脾,

而對它如何才能健脾了解甚少。

下面我們從中醫源頭來看下,

山藥怎麼吃才能真正起到健脾之效,

而不至於浪費了這美好食材的本意。

1

發揮山藥健脾最大功效

首選山藥極品——鐵棍山藥

古老葯食同源的運用,

讓食材發揮最大功效,

我們只有尊重懂得食材,

才能讓其發揮最大功效。

01-1

山藥古本記載

山藥營養價值豐富,

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藥的化驗結果,

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

山藥就含有其中的16種。

中醫藥典籍中也明確記載,

山藥為補脾第一良藥,

是既健脾又益腎的稀罕物,

是「葯食同源」的典範。

許多古典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

「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

——摘自《本草綱目》

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摘自《本草正義》

薯蕷(山藥),主傷中、補虛羸,即補中益氣力也。

——摘自《本經疏證》

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滋陰、久服耳聰目明益智、延年益壽。

——摘自《神農本草經》

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摘自《醫學衷中參西錄》

01-2

山藥名稱由來

淮山和山藥是同一物嗎?

其實山藥是淮山和懷山藥的統稱,

懷山藥特指古懷慶府所產的山藥,

只是過去受交通和信息傳遞限制,

南方地區誤以為「懷」是淮河之「淮」,

因此稱之為「淮山」。

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影響山藥營養價值的主要是生長環境。

古代名醫如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

古本《神農本草經》、《圖經本草》和《本草綱目》

均特別標明所講的山藥,產地為「懷」,

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山藥都能入葯,

起到健脾補腎的功效。

《本草蒙全》提到山藥時說「南北州郡俱產,惟懷慶者良」。

《神農本草經》另有明文,「山藥各地均產,以河南懷慶各地產者良」。

文學巨著《紅樓夢》在說到藥方時明確寫明「懷山藥二錢炒」;而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藥糕時,則只寫「山藥」,並無「懷」字。

01-3

山藥中的極品

古典上說到的「懷慶」

就是懷山藥著名產地。

無論從藥用還是營養價值上,

淮山都是無法與懷山藥相比。

懷山藥的種類繁多,

但屬鐵棍山藥最極品,

河南懷慶的最正宗,

曾為歷代皇室貢品,

是「四大懷葯」之首,

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但是市面是魚龍混雜,

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鐵棍山藥呢?

這裡要記住正宗山藥的5大特徵:

1.成人拇指般粗細,呈褐色或微黃,根莖有紅紫色銹斑,像鐵鏽一樣。

2.長得丑,渾身遍布毛眼疙瘩,凸起明顯,根須多且細,皮薄。

3.密度大,質地堅實,捏起來較硬,不易折斷,不易捏碎。

4.掰斷後橫截面較平整,細膩光滑,粉性足水分少,且不易氧化變黃。

5.久煮不爛,不易散開變形,口感細膩,又面又粉,香軟微甜,甚至有一股中藥味。

因此,想要山藥發揮健脾功效,

我們應該首選入葯精品之鐵棍山藥。

除此之外,中醫上還認為,

山藥健脾對脾隱者更加有效。

2

山藥健脾功效

對治癒脾陰虛情有獨鍾

想要補脾,先要分出陰陽,

對症下藥,才是養生之道。

中醫學上,脾也分陰陽,

脾主人體運化功能,

由脾陽和脾陰協調完成。

清代唐容川就說:「脾陽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固不熟,釜中無水亦不熟也。」

所以提倡治病應注意區別脾陰與脾陽。

02-1

脾陰虛和脾陽虛完全相反

——脾陽虛是陽虛怕冷

多因脾氣虛發展而來,或過食生冷,

過用誤用寒涼藥物,或腎陽虛衰所導致。

主要表現為:

·脾陽虛衰,則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

·陽虛水濕不化,流注腸中,故食入運遲,大便溏薄清稀;

·脾陽虛不溫四末,故形寒肢冷;

·中陽不振,水濕內停,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

·流溢肌膚則肢體困重,甚至肢體浮腫,滲注於下則婦女白帶量多質稀。

·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皆為陽氣虧虛、寒濕內停之症。

——脾陰虛是陰虛有熱

多為內傷氣血所致,

以運化功能失常為主。

主要表現為:

·脾陰不足,運化失常,故不思食,食入難化,腹部脹滿。

·脾陰不足,用陽失健,中氣不足以升,故大便溏,小便頻數。

·脾主肌肉,外合四肢,脾陰不足,水谷精微無以濡養肢體,故四肢無力,肌肉萎縮。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陰不足,生化無由,氣血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白。

·口乾唇裂、唇舌紅赤,舌苔薄,眼袋大,顏色微微發紅,甚至發紫。

從比較來看,陽虛和陰虛都會有脾虛腹瀉、胃口不好的癥狀,

其它很多癥狀都表現出了相反的特徵。

若覺得難以分辨,那麼只要記住一個關鍵點:

脾陽虛主要表現為怕冷,脾陰虛表現為熱氣。

02-2

健脾重在脾陰虛

由於脾陽主溫運,脾陰主融化,

脾陽是脾臟運化水谷的生理功能,

脾陰是脾臟運化水谷的營養物質,

諸如營血,津液,脂膏等。

從作用上脾陰有灌溉臟腑,

營養肌肉,磨谷消食,濡潤孔竅的作用。

如果脾出現了陰虛,

那必然出現其他臟器的陰虛,

因此,補脾應該先補脾陰虛。

這是我們可以從古書記載上得到的啟發:

曹庭棟在《老老恆言》中說「脾陰足則萬邪息。」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亦指出:

「治陰症者,當以滋脾陰為主。脾陰足,自然灌溉諸臟腑也。」

吳澄在《不居集》中說道:「古方理脾健胃。多偏重胃陰而不及脾陰。然虛損之人,多為陰火所灼,津液不足。」

3

體質決定食材選擇

吃法決定食材價值

雖然我們都知道山藥補脾,

但脾分陰陽,從古本來看,

可見山藥是補脾陰的良藥。

《本草求真》記載:「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氣雖溫而卻平,補脾肺之陰。」

周慎齋《慎齋遺書·卷七·虛損門》記載:「用四君加山藥引入脾經,單補脾陰,再隨所兼之證而用之,俟脾之氣旺,旺則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升而火降矣」。

下面介紹山藥補脾陰的食療方:

對於脾陽虛者也可食用,

但效果就沒有那麼好,

當歸等滋補性藥材更佳。

食用山藥也並非多多益善,

單支重量一般不超過200g,

治療用量每人15-30g/日,

保健用量每人10-20g/日。

其它溫馨提示:

1.刮皮時最好用竹刀,以免和鐵器發生反應,破壞山藥的食用功效。

2.山藥不宜長時加工,大約5~10分鐘,不超過20分鐘為宜。

3.山藥去皮時可能導致過敏,應避免肢體接觸,最好戴手套。

或者是將山藥在沸水中煮1-2分鐘,撈出削皮,就不會讓手變癢了。

4.食用禁忌:山藥中含有豐富的澱粉,它對於患有胸腹脹滿、大便乾燥、便秘者最好少吃,待這些癥狀緩解後可以再食用山藥。

第一道:糖拌山藥片

山藥90g/3人,洗凈去皮,切成薄片,拌入適量白糖,米醋適量,腌制30分鐘,最後撒上些枸杞,即可食用。

生吃禁忌:脾陽者禁吃、易過敏體質不建議吃。

第二道:蒸鐵棍山

1.將山藥洗凈切段,上蒸鍋,蒸氣上來後,蒸10—15分鐘即可。

2.蒸熟後去皮,切小段擺盤。

3.撒上藍莓醬、蜂蜜或其它喜歡的醬,即可食用。

第三道:秋葵山藥炒黑木耳

主料:山藥300g,秋葵200g

輔料:蒜,白糖,鹽,干木耳10g

做法:

1.山藥去皮、秋葵清洗後,斜切大片。

2.黑木耳用冷水泡發,去掉根部,清洗凈泥沙,分成小朵。

3.大火燒熱炒鍋中的油至六成熱,放入蒜片爆香。

4.待蒜片兩面都變成金黃色,放入秋葵、山藥和黑木耳一起煸炒,

5.加白糖和鹽調味,翻炒均勻盛出。

溫馨提示:用山藥來炒菜,可以先把山藥放到沸水中焯一下,立刻撈出,這樣能保持脆爽的口感。

第四道:古老的山藥燉老鴨

推薦理由:鴨肉滋陰潤肺,常被稱為肉類中的金秋第一滋補佳品。

主料:老鴨600g,山藥400g

輔料:蔥、姜、蒜、老抽、鹽、料酒

做法:

1. 鴨肉洗凈把水分瀝干備用,山藥去皮後切成塊備用。

2. 鍋內倒入油加熱,待油溫稍微加熱後放入蔥姜蒜炒香。

3. 放入鴨肉炒至變色後加入料酒,隨後加入老抽炒勻。

4. 放入山藥後加入適量的溫水,蓋上鍋蓋燉15分鐘。

5. 最後後調入鹽,代鍋內湯汁收干即可

第五道:源於宋朝的四神湯

推薦理由:「四神」薏仁、蓮子(或党參)、芡實和茯苓,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

主料:豬脊骨500g,

輔料:茯苓、薏仁、蓮子、芡實,干淮山各30克,薑片、鹽

做法:

1.茯苓、薏仁、蓮子、芡實、干淮山冷水浸泡半小時

2.洗凈的脊骨放入砂鍋,沸騰後撇去血沫

3.放入薑片、泡過的茯苓、薏仁、蓮子、芡實、山藥,轉小火慢燉一小時。

4.出鍋前,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因此,想要脾虛好,

首先得認清是脾陰虛還是脾陽虛,

然後認準藥用價值高的鐵棍山藥,

最後再按照古食療方進行食補,

才能讓山藥發揮最大的健脾功效。

希望這個對你有所幫助,

讓你和孩子營養好吸收,

這5道菜,有時間就可以多做做。


推薦閱讀:

山藥排骨湯,大補的好東西,補脾又補胃,來個教程
山藥紅豆蘿蔔葉 揭排毒功能最強的19種食物
山藥蛋黃泥,看著就很想吃哇~
薏米山藥紅棗粥
南陽山區 野生山藥考察記

TAG:怎麼 | 山藥 | 知道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