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力量》

2006年09月06日 14:24:19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Email推薦: 】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美)理查德·保羅 琳達·埃爾德 著丁薇 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圖書公司出品

人是會思考之蘆葦,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強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思考決定了人生的高度。100多年前康德說過一切哲學始於批判,而今日美國心理學家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告訴我們,真正的思考是建立批判性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一種反思的能力,這種獨特的認知技能是我們今天真正生存的立足,也是基本能力。最早的批判性思考先驅當數蘇格拉底,他對感官世界與權威表示了極大懷疑,他指出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活,不過最後政客與群眾合謀把他處以極刑。直道蘇格拉底死後1400多年,質疑的觀念才初步被高等學府以及精英階層所接受。綿延近兩個世紀的認識論,到了18世紀終於有了突破。經過培根、笛卡爾、洛克、霍布斯、伏爾泰等人的持續努力,「懷疑一切」這個口號才具有了正當性,啟蒙運動更是顛覆了權威的超然性,讓他們或多或少服從合理的批判性提問的詳細審查。到了20世紀,大眾傳媒的出現又改寫了格局。以首先發明啟動「地球村」概念而聞名於世的傳播學者麥克魯漢表示大眾媒介文化已經把文化和傳播凝聚成為一個動力學的過程,將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輿論在很多時候已成政治經濟文化潮流的主要發散渠道,成為大部分人觀察體驗世界的窗口,但是媒體的最終結果很可能培養社會中心主義———從本質上,社會中心主義不過是利己主義上升到集體層面的表現而已,因為有社會團體的支持,危害往往比利己主義有過之而不及。早已完成的現代性「無魅」固然令一批神像轟然倒塌,但是大眾傳播年代的駁雜信息迅速為我們在幽暗中豎立起新的偶像。有位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說過:「當我們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時,當古老的社會柱石一根又一根傾倒之時,群體的勢力便成為惟一無可匹敵的力量,而且它的聲勢還會不斷壯大「。於是乎,習慣偶像崇拜的大眾,出於慣性,當沒有神的時候,就會手造出自己的圖騰———希特勒的發跡與輝煌是西方歷史上難脫的污點,他的所作所為促使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改道。希特勒的時代是廣播大行其道的時代,元首的演說電波反覆在歐美大陸傳遞,納粹信條以宗教形式上台,群眾沉湎其中,如痴如狂,難以自脫。這個「群體的時代」能夠把懷疑論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實人變成罪犯,把懦夫變成豪傑。精英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被群眾挾持,屈服於社會中心主義,比如二戰之前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如果在德國羽翼未滿時候,能及時阻止其侵略行徑,那麼很可能歷史就將改寫。但是當時英國陷入了一種自保的氛圍之中,希望犧牲捷克以換得希特勒的「友誼」,所以張伯倫主持簽訂了「慕尼黑協議」。我記得在一個紀錄片中,當張伯倫啟程與希特勒談判的時候,有記者問到談判如果難以進行該如何時,張伯倫表示「我會一試再試(I will try and try a-gain)」當在錯誤的方向思考時,勤奮只會走得更遠更偏。在大眾傳播時代,媒介即是信息,一個數字化的空前潮流與景觀在我們面前綻放,誰要在其中生存就必須學會利用信息。所以愛德華·賽義德笑談理解人類狀況的第一條規則是人類生存在二手世界裡。同時,媒介也是一把雙刃劍,進入信息爆炸時代之後,如果不能學會正確解讀以及判斷媒介,將會在聲色迷離的信息海洋中無法自拔。所以,大眾媒介表面在帶來自由的同時,也可能無意中為公眾套上思維的枷鎖。熊彼特在其著名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中也指出「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所以社會中心主義是批判性思維今天最大的敵人之一,因為它更隱蔽,更邪惡,群體總是受著無意識因素的支配,既易於英勇無畏也易於犯罪。社會中心主義的本質是集體無意識的危機,組織生活中的非理性思考比比皆是,而改變的路徑只有學會養成批判性思維,凡批判性思考的人,不會盲從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權威。他們對信息抱有懷疑、求真的態度,他們懂得發現和分析問題。他們更能作出理想的判斷及選擇,並能得出經得住考驗的結論。舉目四周,社會中心主義無處不在,連教育也難以豁免。有人諷刺說傻瓜只有兩種,受過教育的和沒受過教育的。現代社會,教育何為?愛因斯坦認為應該把獨立思考和綜合判斷的能力放在首位,而非獲得特定知識的能力。一句話,關於知識的知識才是無用之大用。這與《思考的力量》作者理查德· 保羅與琳達·埃爾德的想法殊途同歸,兩人深信培養批判性思考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有缺陷的思考成為內部障礙,拙劣的企業思考創造出拙劣的方針和僵化的官僚主義規章,抵制變更,滿足於現狀。只有當批判性思考成為企業的價值標準時,它才有可能長期保持動態發展。當批判性思考成為工具時候,一個人永遠不會陷入困境。康德談起他的年代這樣說:「我們的時代特別是一個批判的時代,一切事物都必須接受批判。」我們的年代也難逃這樣的審查。當我們日益步入一個日新月異的後工業世界的高速軌道,一切可以通過商業定製,從衣食住行到你的日常思維。思考日漸萎縮,批判性的思考更見稀缺,這是知識日漸平面化與大眾傳媒無孔不入帶來的結果,是現代人網路化生存的痼疾。唯有培育批判性能力,使獨立的、批判性的思考習慣遍及社會,才能在這個變革、危機錯綜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啟蒙的口號「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並不遙遠。(徐 瑾)
推薦閱讀:

利己主義 ——「屠夫」?還是 「書生」?

TAG:思考 | 力量 | 思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