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曾國藩讀書之道(精品之論)

曾國藩的天賦本無超常之處,他也認為自己才智鈍拙。他事業的成功,在於立志勤學。他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講到:「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換之法,須先立堅卓之志。」於是曾國藩便利用在京的十三年時間,勤奮學習,嚴於律己,創立出與眾不同的讀書之道。

一是定課程。

曾國藩認為做事需按部就班,體現在學習上,就應將時間按計劃分配恰當,以免白白虛度光陰。因此,他定下了日課和月課。雖然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情況,會有所變化,但某些內容,一生都在努力堅持。如曾國藩記日記,並非只記生活中的瑣事,主要是對自己的言行痛加刻責,立求改過。我們今天的博客還真的提供了我們這個空間。從立志記日記以後,無論生活多麼忙碌、環境多麼艱苦,他都要求自己堅持不懈。中間偶有間斷,但自四十八歲起,就未嘗間斷,直到死的前一天。平日的課程有十二條: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肚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5、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11、作字:早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一生讀書所得、事業有成,與其生活嚴謹、治學目標明確,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

二要手到口到。

讀書中眼到、心到是自古以來的法則,它可約束人們精力集中,加深理解。而曾國藩卻認為讀書中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與口到則極為重要。曾國藩每日所看之收,皆過筆圈點。讀書時在書旁圈點評註,既可加深理解,同時也可以將隨時閃現在腦海里的心得體會記下,便於記憶。現代心理學家證實,這種讀書方法可以幫助記憶,在日後重新翻閱溫習時,有所側重,一目了然。無疑圈批的方法是從古至今實為讀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曾國藩還主張,讀文以聲調為本,也就是讀書在高聲朗讀過程中,可以深刻體會作者行文的內涵,便於加深記憶和理解。

三要做到「三有」和「三法」。

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恆心。「恆」最為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因此,「作事有恆,容止有定」,成為他一生生活行為的準則之一。他認為:「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他每日無論公務多麼繁忙,只要是定下的日課與月課,一定堅持,從不將昨日的課程改為今天補做,也不因明日有事,而將功課今日預做。他認為: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才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三法」既是約、專、耐。「約」,就是指讀書要「少而精」,抓住重點書籍刻苦鑽研,直到弄懂弄透。人的人生精力有限,在每一個知識領域中都要有所成就那是很難的,與其一生四處鑽研而沒有造詣,不如在一個方面深入研究而有所收效。讀書如同萬壑爭流,必有主脈,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問題均能附會旁通。「專」,即是曾國藩在課程表所定的「讀書不二」這一條。曾國藩認為,當治學的方向已定,那就應在這個方面,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弄懂每一個問題。集中精力,突破一點,步步為營,可謂治學的戰略思想。「耐」,即是讀書時要以字、句為基礎,不弄明白絕不罷休,切不可好高騖遠,以速取勝。「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曾國藩認為,學問來自於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候。」這樣做符合「欲速則不達」的辯證觀點。

四是要做到「看、溫、習、思」。

曾國藩認為讀書時應看、溫、習、思四事並行。他說:「看生書就該求快,不多讀書就顯得孤陋寡聞;溫習舊書應該精熟,不背誦則容易忘記。思考要經常,不這樣就好比人啞不能說話,馬跛不能飛馳。這四點缺一不可。」曾國藩一生中,將所看之書分為兩類,即「熟讀書」和「應看書」。熟讀書需要「三法」,力求腳踏實地,將學問做深、做透。應看書,在於廣泛瀏覽,以獲得博雅之效果。習、思就是要在字與文上下功夫。看、溫所達到的是學問的廣度與深度,而習、思則在於治學的外在表現形式。

對於讀書的具體方法,曾國藩提倡「猛火煮」與「雞伏卵」相結合。他時時謹記《朱子語類》「雞伏卵」及「猛火煮」二條。看生書宜求速,即「猛火煮」的意思。他是這麼解釋的:「每日至少亦須看二十葉,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葉。明日數葉,又明日耽擱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然,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因此,「凡讀書有難解者,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這就是說,他主張求學者應該大量閱讀,應該高速閱讀,在大量和高速閱讀中,可以暫時不求甚解,這就是所謂的「猛火煮」。但如果長期不求甚解,便不能豁然貫通,甚而導致對知識的濫用、誤用。因而,還必須有個對知識消化、融會的過程。「溫舊書宜求熟」,正如雞孵卵,必須慢慢催化,正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地讀懂書籍,才能舉一隅而三隅反,悟出新的「境界」來,逐漸進入創作的天地,獲得獨見的權輿。

曾國藩論讀書方法,還有值得稱道的一條的是,他提倡「看、讀、寫、作」並舉。他說的「讀」,指對某些書「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他把「看」和「讀」作了截然的區分,看,多用「猛火煮」;讀,則如「雞伏卵」。古人只看不讀的,幾乎沒有。曾國藩繼承了這一傳統的學習方法,認為讀書聲若金石之鳴,悠悠意遠,是君子三樂之一。可見他對「讀」的重視。至於他說的「寫」,指練字書法,「作」指作文吟詩。


推薦閱讀:

雨如煙精品書館的文件夾【句句精華】
浴+居|超實用8招小窩變精品公寓
精品力作:108條愛情軍規
幽默笑話大全 |成人笑話大全 搞笑圖片 簡訊精品幽默
精品繪畫

TAG:轉載 | 曾國藩 | 讀書 |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