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廢奴的真正原因是財富,是錢
1888年,巴西宣布廢除奴隸制。由歐洲人帶到美洲的奴隸制,猖獗了近400年後,終於在美洲壽終正寢。如果從早先海地革命第一個在美洲廢除奴隸制算起,美洲廢奴的過程歷經將近90年。為何「沒有文化」的海地黑人能夠這麼早就覺悟到奴隸制的非人性與不合理,而號稱文明的白人卻要不情不願地拖延廢奴的時間這麼久呢?
為何廢奴主張早就提出,一直要拖到很久以後才真正落實呢?
關於歐洲人為何廢奴,以及廢奴的過程,有多種論述論著。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便了解了歐洲廢奴過程的整個歷史,也不一定能搞清真正的內核。一個普遍的說法是,廢奴是因為啟蒙運動帶來的「人人平等」等人權主張的結果。從理論上說,這種觀點有一點道理。但是,從事實層面上說,這種觀點站不住腳。如果廢奴是基於「天賦人權」的理念,為何法國沒有成為最早的廢奴國家?美國《獨立宣言》那麼美妙地描述了每個人從上帝那裡獲得的權利,為何要等建國近90年後才廢除奴隸制?而且,為了反對廢奴,美國多少白人不惜同室操戈!
必須明確指出,啟蒙運動產生的包括人權在內的一系列觀念,在廢奴過程中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海地獨立後,長期、頻繁出現獨裁統治者,可見海地的這些獨裁者,對於啟蒙思想並沒有認真領會、接受。但是,沒有一位海地的獨裁者提出恢復奴隸制。相反,法國大革命以後,將啟蒙思想作為旗幟的歐洲人,卻試圖在海地恢復奴隸制。
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主要力量,從表面上看,法國也確實是第一個宣布廢除殖民地奴隸制的歐洲國家。1784年,法國雅各賓黨人宣布在所有法屬殖民地廢除奴隸貿易,這使得法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口頭上的廢奴國家。其背後的原因是,當時法國很多殖民地都被英國接管了,法國表面上宣布廢奴,不過是想給英國增加一點麻煩。
這個廢奴聲明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只是表面文章而已。當時海地還在法國手中,海地革命還沒有爆發。經歷了啟蒙運動的法國,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口號喊得令人熱血沸騰,廢奴的聲明也公布了,海地的奴隸制卻毫髮未傷。
等到拿破崙崛起後,法國重新獲得了大量殖民地,原先廢奴的聲明變成一紙空文,法國立即恢復了奴隸制。
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失去了對法國的控制。也在這一年,英國在維也納和會上提出倡議,希望促使歐洲各國同意廢除奴隸制。事實上,在這個歷史時刻,海地「野蠻、愚昧」的黑人已經廢除奴隸制十幾年了,美洲廢除奴隸制的獨立國家也有好幾個了,歐洲「文明、智慧」的白人卻還在為此勾心鬥角。此時已經沒有了拿破崙的法國,大搞暗箱操作。法國偷偷向英國提出,只要英國放棄這個提案,法國願意送給英國一塊殖民地。但是,被英國拒絕了。
英國在1833年最終宣布廢除奴隸制,成為歐洲國家裡第一個真正廢除奴隸制的大國。丹麥早在1803年宣布廢奴,比海地晚,比英國早。但是丹麥本身沒有多少黑奴,丹麥廢奴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就在英國徹底廢奴後,法國還在實行奴隸制。
1848年歐洲普遍爆發革命,法國再次宣布廢除奴隸制。但是實際上,法國真正廢除奴隸制是在十幾年後。美國為了奴隸制而爆發南北戰爭,主張廢奴的北方獲勝。法國發現自己在奴隸制問題上沒有了重要的同伴,不得不隨波逐流了。而此時,美洲大多數獨立國家,都已經廢除奴隸制很多年了。
美國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天賦人權的口號叫得最漂亮。但是,為了是否廢除奴隸制,美國打了整整4年的內戰。相反,獨裁國家俄羅斯,1861年一道法令,全部農奴獲得了自由。相比之下,民主自由、天賦人權的理念在廢奴問題上,遠不如獨裁的沙皇來得乾脆。美國廢除奴隸制後,世界上依然實行奴隸制的國家已經寥寥無幾,美國是較晚廢除奴隸制的國家。因此,歐洲廢除奴隸制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人權之類的漂亮口號。
啟蒙思想為何對廢奴作用不大? 啟蒙思想對於廢除奴隸制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維護奴隸制也同樣幫助不小。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啟蒙思想的核心理念,至少對於廢奴問題,是自相矛盾的。
崇尚理性和要求民主,是啟蒙思想的兩個重要元素,但是,非常遺憾,這兩個東西與廢奴毫無關係,反而有可能起到維護奴隸制的作用。理性與民主在古希臘就有,但是,古希臘理性的最高成就者,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都不反對奴隸制。亞里士多德說奴隸制是「天然的」、「有利的」、「公正的」。柏拉圖說奴隸是理想社會的必要成分。因此,當啟蒙思想從古希臘尋找到自己「歐洲製造」標籤的時候,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人對於奴隸制的肯定,並沒有遭受啟蒙思想的批判。更進一步,直到今天,很多人一說起古希臘的民主傳統就激動萬分,但是,他們好像忘記了,古希臘就是一個奴隸社會,50%以上的人口都是奴隸。看不到這一點,就看不到西方民主傳統從一開始就是實行雙重標準的。充分肯定奴隸制的理性,是否能算作真正的理性,也令人懷疑。這種雙重標準的傳統,使得西方在近代大肆推行奴隸制的時候,很少有內心的罪惡感或愧疚感。
啟蒙思想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自由」,甚至成為反對廢奴的工具。有人問,如果自由是不可剝奪的權力,那麼,一個人有沒有「自願為奴」的自由?為了批駁這種觀點,盧梭提出,必須剝奪這種「自願為奴」的自由,從而強迫每個人成為自由人。在盧梭那裡,由於面對奴隸制,自由必須由專制來保駕護航,那麼,人還有絕對自由的權力嗎?專制就是要選擇奴隸制怎麼辦?這個自由的悖論就好比人們說,有沒有「自願為娼」的自由?有沒有選擇獨裁的自由?因此,奴隸應該自由,奴隸 「自願為奴」,這兩個對立的選擇都可以從啟蒙思想找到依據。
啟蒙思想還有一個要素就是平等,人人平等的概念應該是廢奴最好的理論依據。然而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人人平等的概念來自於歐洲宗教。歐洲宗教基本上是同殖民者一起進入美洲的,因此,「人人平等」的概念通過傳教士,很早就在美洲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中傳播。為什麼在殖民統治近400年間,這個觀念沒有成為廢奴的依據?
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說法,宗教是麻痹人們的精神鴉片。這個說法對於解釋歐洲宗教參與奴隸制問題,是很好的回答。宗教教育奴隸們,「人人都是兄弟姐妹」,也就是說,奴隸主也是你們奴隸的兄弟姐妹,你們為何還要反對奴隸主呢?宗教在維護奴隸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教育奴隸要順從,要服從上帝,因為奴隸制也是上帝認可的。因此,「人人平等」的概念,由於宗教的強大介入,不僅沒有成為廢奴的根據,反而成為維護奴隸制的工具。
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被認為對於美國廢除奴隸制起到巨大的作用。小說中的主人公湯姆為何死了?因為他接受了歐洲的宗教,相信奴隸主與奴隸是兄弟,所以他不肯逃跑,最終被奴隸主「兄弟」折磨致死。《聖經》裡面對於奴隸的肯定,就是從親兄弟開始的。
歐洲宗教還有一個特徵,對於維護奴隸制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這就是對於異教徒的態度。歐洲宗教對於異教徒,要麼是殺戮,要麼是敵視,要麼是等級歧視。正是這種傳統,使得文明的西方人,在被上帝庇佑的時候,屠殺印第安人、黑人毫不手軟。殺都殺了,種族滅絕的事情也做了,奴隸制算什麼?歐洲的宗教從一開始就具有雙重性,歐洲人總是把宗教中好的一面留給自己,壞的一面留給別人,反正都是宗教許可的。
但是,啟蒙思想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反對宗教,為何也沒能成為廢奴的主要動力?歐洲宗教還有一個概念,人類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後代,這也等於說,人類各民族,不論白人、黑人都是同一起源,都是兄弟姐妹。本來,這個概念也可以成為廢奴的依據之一,但是,兩個原因造成相反的事實。第一個原因是上文提到的,宗教把兄弟姐妹的關係變成奴隸順從教育的依據,消弭了奴隸的反抗意識。當然,這種局面是在不反對宗教的前提下出現的。那麼,反對宗教的啟蒙思想呢?啟蒙思想認為亞當、夏娃的故事只是一個神話,而非歷史真實。這個觀點是符合科學的。由於推翻了亞當、夏娃的合理性,人類起源的一源論就被拋棄,結合啟蒙思想多元化的特徵,帶來的結果就是人類起源多源論。人類起源多源論很快就被理解為,白人與黑人與印第安人與其它膚色的人種,有著不同的起源,這個結論立即成為通向種族主義的一條捷徑。
但是,我們不能說啟蒙思想對於廢奴毫無作用。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廢奴的不同角度,也許能夠更好地理解。廢奴其實有兩種情況,一是奴隸自己要求廢除,二是奴隸主決定廢奴。前者從海地開始,後者從英國開始。英國比海地晚了30年。我們必須承認,啟蒙思想對於奴隸造反,對於自下而上的廢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對於奴隸主開恩的、自上而下的廢奴作用不大。
1833年英國徹底廢奴,我們應該看到這一事件的背景。當時,已經有很多殖民地國家在奴隸造反的大趨勢下,由奴隸自己決定命運,廢除了奴隸制,例如海地、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等中美洲國家,還有智利等南美洲國家。這些原殖民地國家的廢奴,都是在啟蒙思想良性一面的影響下,由奴隸們自己決定的。而英國當時正想從衰落的西班牙手中,接過西班牙曾經擁有的殖民統治,廢奴便成為英國取代西班牙最好的政治主張。再說,奴隸造反已經風起雲湧,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英國如果不同意廢奴,顯然無法進入原西班牙殖民地,否則的話,英國也會成為像西班牙一樣的造反對象。除非英國大力鎮壓奴隸造反,但那樣的話,成本會很高。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的廢奴是被動的,是被奴隸們推著走的。
英國有一位著名的廢奴政治家威伯福斯,他在英國花了50多年時間,不斷提出廢奴議案,被英國政界嘲笑為傻子。在一次對廢奴議案投票的時候,全體議員離場,投票現場只剩下2人!其中一個就是他本人。因此,英國的廢奴可以認為是大勢所趨下的政治投機,作為奴隸主國家,英國的廢奴與啟蒙思想沒有多大的關係。事實也確實如此。英國主張廢奴之後,西班牙、葡萄牙很多殖民地落入英國手中,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照樣剝削殖民地,換一種方式而已。
法國的廢奴是在美國廢奴之後,眼看孤立無援,只好被動接受。那就再看看美國。美國是最早的殖民地獨立國家,但是,美國獨立後,依然是白人奴隸主國家。隨著美洲殖民地在海地革命後紛紛獨立,美國在1822年,出台了著名的《門羅宣言》。人們在肯定《門羅宣言》的時候,似乎沒有注意到,《門羅宣言》支持美洲殖民地獨立,但沒有支持廢奴,美國自己也沒有實行廢奴政策。到了1861年,美國因為廢奴問題打起內戰的時候,美洲沒有廢奴的國家已經寥寥無幾。因此,美國在廢奴問題上,是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是很不情願的,是很無奈的。
把林肯看作廢奴的重要領袖,似乎已經給人們造成一個誤解:廢奴是由於林肯才實現的。而事實上,從維護奴隸制的角度來說,美國是最頑固的白人國家之一。相比之下,英國為了要接管西班牙的殖民地,不得不早一點廢奴;美國由於在發展新殖民地方面起步較晚,廢奴才沒有較早提上議事日程。要說的話,美國接受啟蒙思想比其他歐洲國家都要徹底,但是,這並不影響美國心安理得地享受奴隸制。
美洲國家裡,最後一個廢奴的是巴西,巴西在美洲殖民地中比較特殊。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它的特殊性在於,宗主國把政權主體轉移到了殖民地。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流亡到了巴西,他們並不知道自己何時能回葡萄牙,便把巴西當成王室的所在地。1820年,葡萄牙國內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議會要求國王回國。國王回國前,預料到自己的命運可能不佳,便對兒子說,如果情況不妙,你就獨立吧。果然,革命後的葡萄牙非常想獲得巴西這個巨大的殖民地,但是,王子在巴西做著攝政王,葡萄牙插手不進,便要求王子回葡萄牙。眼看國王父親回葡萄牙後,一點權力也沒有,王子便按照國王父親的交待,於1822年宣布獨立,建立了君主制的巴西帝國。因此,巴西並沒有成為像海地那樣因造反而獨立的國家,而是歐洲專制帝王轉移到美洲建立的獨立國家。正因為如此,巴西獨立後,沒有廢除奴隸制,而是繼續保持歐洲人的傳統。直到1888年,巴西從歐洲帶來的君主制面臨生存挑戰,才不得不廢除奴隸制,試圖以這個辦法保住君主制。但是,已經晚了,1889年,巴西的君主制還是被推翻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啟蒙思想有利的一面,鼓舞了黑人奴隸的造反,但常常被啟蒙思想的白人「祖師爺」鎮壓或制裁(當然也有別有用心的支持)。啟蒙思想不利的一面,維護了白人奴隸主的統治。接受啟蒙思想較為徹底的白人統治者,並沒有成為廢奴運動積極的推動者,反而都成為廢奴運動中的落後者和被動者。作為白人奴隸主國家,他們廢奴的真正原因並非啟蒙思想,而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財富,是錢。
奴隸制出現的最初動機就是為了剝削,為了更高效地獲取財富。人類早期,創造財富的手段有限,生產力落後,效率低下,奴隸制是最好的快速聚斂財富的手段。以農業來說,如果都是自由農民,剝削只能靠稅收,土地產生的財富,相當大的一部分被自由農民自己消耗掉了。而奴隸制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幫助不大,卻能極大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
因此,奴隸制的產生就是社會上層少數人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而出現的制度,這種制度尤其在地域狹小的國家,或者土地不是很肥沃的地方更容易出現。理解了這個問題,就能理解,奴隸制的廢除是因為靠奴隸賺錢的方式被其他方式淘汰了,奴隸制僅靠降低生產成本而獲得利潤,在新的方式面前也仍然沒有多少競爭力,所以它才被西方奴隸主國家淘汰了。這種新的方式就是工業,這裡暫且不說,先看看殖民地早期,殖民者是如何賺錢的。
最早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代表,他們在亞洲賺錢的方式與在美洲不太一樣,因為,當時的亞洲有一個龐大富裕的中國,這裡只說他們在美洲是如何賺錢的。
第一種方式,搶劫,尤其是搶劫金銀等貴金屬。西班牙剛進入美洲時,這種搶劫極為野蠻,舉一個例子。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現在秘魯境內的印加帝國時,目的就是為了金銀。他們以卑劣的欺騙手段,綁架了印加國王,然後要求印加臣民用金銀支付贖金。印加人無奈,幾乎把國內所有能找到的金銀器具都搬來了,包括王室的收藏,廟宇的擺設,家庭的工藝品等等。僅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就獲得了黃金近6噸,白銀12噸。要知道,這些黃金、白銀並不是金磚或銀錠,而是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它們的歷史、藝術等綜合價值,遠遠超過單純的6噸黃金。
然而,印加人為自己的國王幾乎掏空了所用現成的金銀,支付了贖金,西班牙人還是將印加國王殺掉了。這位印第安人國王,就是那個被要求皈依上帝的國王。他既支付了贖金,又皈依了上帝,西班牙人開恩,沒有燒死他,而是絞死了他。但絞死之後,西班牙人還是焚燒了他的屍體。
這種直接的搶劫並不能延續很長時間,因為土著印第安人很快被搶得差不多了,也被殺得差不多了。於是,他們下一步搶劫稍微辛苦一點,使用奴隸開金礦,挖銀礦,采鑽石礦。16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地,現在墨西哥地區的產銀量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秘魯產銀量佔世界的一半。西班牙人靠著奴隸礦工挖出的貴金屬礦,發了一筆橫財。
當時美洲出產的這些白銀,被稱為墨西哥銀元,隨著東西方貿易的中國方面的大量順差,墨西哥銀元大量流入中國。那個時候,西班牙人可不像現在的美國人那樣,對於巨額逆差斤斤計較,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在乎,他們有源源不斷的大量金銀來彌補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到1800年,西班牙在300年間,一共從美洲搶劫了2500多噸黃金,10萬噸白銀,摺合當時的價值約60億美元。這些財富都是建立在奴隸勞動的基礎上,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暴發戶。葡萄牙對於美洲的掠奪也不少,僅在巴西,葡萄牙就掠奪了至少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鑽石(都是指當時的價值)。
有了大量的金銀,西班牙在全世界瘋狂購物,造成當時歐洲物品普遍漲價。漲價的結果就是其他歐洲國家的窮人們,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加劇,以至於醞釀了後來的社會劇變。
西班牙和葡萄牙很少想到金銀花完的那一天,在有錢的時候,沒有給自己建立一個長遠的、佔據經濟優勢的計劃,只想著靠壟斷和剝削奴隸輕鬆發血腥橫財。後來出了英國,以工業的方式取代了西班牙這個暴發戶。美洲其實礦產很多,但是,西班牙、葡萄牙只對金礦、銀礦、鑽石礦感興趣,其他礦藏都不放在眼裡。直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統治結束後,英美等國才在美洲大量開發其他礦藏。這一方面是原先金、銀、鑽石礦產量與成本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是英美工業化的需要。
我們已經看到西班牙發財的兩種方式,一是明搶他人手中現成的金銀,這種方式不太需要奴隸;二是挖掘地下的金、銀、鑽石礦,這種方式就需要大量的奴隸;第三種就是種植園經濟,美洲種植園的農產品也是西班牙的另一個重要財源。但是,這方面的財富總額不太好統計,有資料顯示,西班牙靠美洲殖民地生產的蔗糖所獲得的財富,是金銀財富的10倍以上。其他如咖啡、煙草等,則難以計算。這些財富都是建立在大量使用奴隸的基礎上。
除了開採金、銀、鑽石礦,發展種植園經濟,西班牙發財還有一招與奴隸制關係到不是很大,這就是貿易壟斷。為了壟斷美洲與歐洲的海運貿易,西班牙搞了一個 「雙艦隊制」。從1503年開始,西班牙王室規定,所有往返美洲殖民地的貨物只能由西班牙商船裝運,並在指定港口裝卸。英國、法國、荷蘭當年產生了大量的海盜,原因就是西班牙的這個制度。1526年,為了防範歐洲海盜,西班牙建立了西印度艦隊,1561年開始為商船護航。由於當時往返美洲和歐洲的貨物量還不是很大(金銀本身就不佔很大體積),開始的時候,每年組織一次商船集體航行,便于軍艦保護。從1564年開始,每年組織兩批,4月、8月各一批,每批 40-70條船,由6-8艘軍艦護航。
在西班牙殖民統治的300年間,前150年左右,「雙艦隊制」比較有效,同時也是歐洲海盜最猖獗的時期。後150年間,隨著歐洲其他國家在美洲殖民地的建立,例如法國在海地,英國在牙買加,荷蘭在紐約(那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等,「雙艦隊制」的作用漸漸名存實亡,歐洲各國的海盜也慢慢變成正規海軍。到 19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1798年,西班牙的「雙艦隊制」廢止,貿易壟斷徹底失去。
奴隸制的存在,對於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者真正的作用,就是最低成本的掠奪財富。只要這個發財的源泉還繼續高效存在,不管有沒有啟蒙思想,有沒有上帝的關愛,奴隸制就不會被奴隸主主動廢除。直到18世紀中葉,英國出現工業革命,這種狀況開始慢慢改變,奴隸制繼續存在的意義便漸漸失去。
歐洲國家同意廢除奴隸制,一個根本的原因是,種植園奴隸經濟開始變得無利可圖,在工業革命帶來的競爭面前,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奴隸制失去了賺錢能力。
美洲奴隸制下的種植園經濟曾經是賺大錢的,因為,與歐洲農業相比,除了依然保持農奴制的國家,歐洲的農產品,在成本上無法與美洲奴隸生產的農產品競爭。再加上美洲特殊的地理環境生長的特殊農作物,使得美洲奴隸莊園長期成為搖錢樹,奴隸主絕不肯輕易放棄。
美洲奴隸種植園競爭力的下降來自幾個方面,一是某些美洲特殊的農作物,被後起的殖民地國家成功移植到非洲;二是奴隸造反使得成本提高;但這兩者還不是最主要的,最為關鍵的是,工業革命大大降低了農業的重要性.西方國家在獲得了工業創造財富這一新方式後,依靠奴隸進行農業生產,對於新興工業國家來說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
英國一直參與奴隸貿易,但是從18世紀中葉開始,英國最早出現工業革命。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工業發展,英國的主要賺錢來源已經不是農業,因此,靠奴隸支撐的種植園經濟對於英國來說,賺錢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風起雲湧的奴隸造反運動,英國樂得順水推舟,成為第一個廢奴的西方大國。
同樣是面對奴隸造反,法國為何遲遲不肯廢奴?一方面法國自身就是農業大國,另一方面,法國的工業革命不如英國發展得好,工業所能創造的收入,還不足以忽略奴隸制所能創造的財富。美國也同樣,北方工業發達地區要求廢奴,南方農業發達地區反對廢奴。因此,廢奴對工業發達國家來說,等於是有了一個更賺錢的手段,原先的賺錢手段(奴隸制)就可以不要了。
但是,新興的工業改變了奴隸制的形式,並沒有改變奴隸制的本質。原先在農業種植園裡的奴隸制,變相地在資本家的工廠里重現。在工廠里勞動的工人,生活條件並不比奴隸好多少。工業革命後,英國、法國出現了很多控訴工業殘酷剝削、工人遭受非人待遇的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其震撼程度,決不亞於《湯姆叔叔的小屋》。奴隸莊園里有兒童勞動,工廠里也有童工;奴隸每天勞動12小時以上,工廠里的工人也同樣;奴隸們大多集體生活居住,工廠里的工人也差不多;奴隸和工人壽命同樣都不長,……。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福格爾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經說,美國19世紀時,南方奴隸的福利和營養狀況普遍比北方的工人要好。
其實早在福格爾之前很久,法國的蒙德斯鳩就指出,工廠制比奴隸制更加野蠻。在我看來,奴隸制是剝奪一個人終生的自由,工廠制是剝奪一個人某一階段的自由,而且是最精華、最有價值的那個階段。其他那些無用的生命階段,純屬消耗的生命階段,工廠都不要。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因此不排除奴隸主會愛護自己的財產。例如奴隸生病了,奴隸主一般都會給他治病,奴隸生孩子了,奴隸主一般都很高興,小奴隸在成為勞動力之前,奴隸主還必須養活他。而在工廠里,工人只是臨時的勞動工具,生病了就可以趕走,女性工人生孩子就會失業,太小的孩子不要,太老的工人不養。雖然現在的工廠大多不是這樣,但是,18、19世紀的歐洲工廠,基本上都是這樣。
農業生產因為土地的存在而具有穩定性,因此,它才需要長期固定的奴隸,以保證必要的廉價勞動力。工業生產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長期固定的奴隸反而成為累贅。因此,工廠不願意在不需要的時候,白養那麼多工人。對於資本家來說,工廠不需要的時候,工人就是自由的,愛幹嘛幹嘛去,與我無關。工廠需要的時候,工人就是臨時的奴隸。工業用最經濟、最優化的方式,獲得了奴隸制對於資本家的好處,避免了奴隸制對於資本家的壞處。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時候,歐仁·鮑狄埃會寫出這樣的《國際歌》歌詞:「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奴隸們,起來,起來……」。馬克思曾經說,資本總是趨向於使用奴隸(大意)。
英國的聰明表現在,它於1833年率先拋棄了舊的、強硬的農業奴隸制,而採取了新的、軟性的工業奴隸制。這種新奴隸制最高明的地方在於,它對奴隸說:你是自由的。
鏡像鏈接:谷歌鏡像 | 亞馬遜鏡像
推薦閱讀:
※男子丟包東西沒少還多了6000塊,背後原因令人想哭…
※古代太監產生的原因,帝王們都羞於啟齒,這位皇帝卻直言不諱
※《愛探險的朵拉》有哪些優點值得國產動畫片學習?
※【乾貨】為什麼你的頸肩和腰最容易出問題?原因在這!
※男人「不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