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們將孩子當作了一個「物」,而不是人

2009-12-01 19:13:56 來自: 在變老前遠去(我是南國再見.南國)

以下是武志紅語錄,我親自摘錄下來的。 看一個人,就要看他的親密關係。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家以外比較惡,這個人還有好的心地,肯定還有救;如果一個人在家裡表現得很惡毒,這個人其實是爛到心裡了,救起來很難。 世界上最陰暗的角落,在家裡 對父母的孝順,和對皇帝的臣服,是同一個邏輯。    我們要愛父母,但不是孝順父母。愛父母,也愛自己。而孝順,則抹煞了作孩子的人格尊嚴和獨立空間。 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是心理活動和心理需要的核心。愛,則是令親密關係健康流動的最高原則。     我們都懂得這一點,但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錯誤假借了愛的名義,結果使得關於愛的謊言在這世界上大肆橫行,最終令我們部分失去了判斷愛和恨的能力,令我們不懂得自己的愛與恨,也不懂得分辨別人的愛與恨,許多被愛的謊言嚴重傷害的人,乾脆最後就再也不談愛,因為他們的一生中,被「愛」傷害了太多太多。     為了真愛,我們必須懂得「假愛」,假若你因某個親密關係而傷痕纍纍,那一定不是愛讓你傷痕纍纍,而是「假愛」令你傷痕纍纍。「假愛」背後可能是麻木,也可能是恨,我們必須懂得這一點,才不會對真愛失去信心。 如果你強烈地感到有分離的需要,你應該尊重它。    不過,最後你終歸會明白,這樣的父母,就是你的命運。並且,你的個性,你的心理結構,也恰從這裡而來。你必須尊重這個事實,你才能真正從糟糕的父母中脫離,變成你自己。    如果只想簡單地恨父母、忘記父母,徹底與他們斬斷聯繫,那麼,你更可能成為一個怨氣很大的人,並把這怨氣帶到你未來的家庭中。    這是一個過程:恨,分離+糾纏——接受、原諒+成為自己。 網友:聽過一個朋友說她爸爸在她上中學時經常打他,幾乎每一次都打到要住院的程度,她當時敘述的很平靜,好像在說別人的事情一樣,我聽的毛骨悚然。看了樓主的帖子還有各位的回帖才知道真的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世界真的太可怕了    ——————————    武志紅: 她的情感出現了隔離,所以才能那麼平淡地描繪那些事情。而你感受到了,「就像在說別人的事情一樣」。    她不得不這樣,因為如果不把情感和言語隔離開,那麼她那時會痛得活不下去。    不過,與童年想比,她現在強大很多了,她可以重新在情感和言語之間建立聯繫,需要好好地為那些悲慘往事痛苦幾場,需要發泄埋在她內心深處的恐懼、仇恨和怨氣。    否則,她會把這些情緒帶到別處去。 一邊辱罵,一邊像牛馬……這樣的父母,會和孩子生成「共生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    這個女兒,相信她不只是依賴父母的照料,可能更重要的是,她懷疑自己離開母親了,也沒有誰對她好了。    關係,是最重要的渴望,一個壞關係,也勝過沒有關係。所以,儘管這個媽媽如此糟糕,但這個女兒卻精神上離不開她。    假若她明白了這一切,她自己會知道,該怎樣對待母親。 無論人生真相是什麼,承認並接受它,是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徑,別無它途。    當然,你可以鄒其他途徑,但一定會有問題,或輕或重。 網友:為什麼覺得她是在罵你呢?吃飯慢了飯菜會冷,看電視時間長了傷眼睛,東西沒放好以後自己找起來也麻煩,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可都是一些不好的壞習慣呀,改過來的話你媽媽一定就不會這麼嘮叨了,對了,是嘮叨,不是罵吧!       當然,「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絕對錯誤的,作為一個母親,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不是,可有時確實是控制不住自己會對孩子發脾氣,就拿吃飯時看電視來說,講了很多道理她都聽不進,只有強制性地關掉電視了事,否則一頓飯吃一個小時也吃不完,這樣做難道是我錯了嗎?   ————————————    武志紅:沒有為什麼,「古朗月」就是這樣覺得,這是他最真實的感受。   假若你這樣對孩子,他也一樣有這種真實的感受。   感受比理性真實,很多人,就是因為中了假愛的毒,結果連真愛也不敢相信了,腦子裡一團漿糊。   我倒是想問一下,為什麼要用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呢?你控制不住情緒,那究竟是孩子的問題呢,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呢?你是否在向孩子宣洩你從別處帶來的不良情緒呢?   譬如,從單位帶來的。或者,是在把你和父母的關係,轉移到孩子和你的關係中來?   可能就是因為你罵孩子,所以孩子潛意識恨你,但意識上不敢表達,所以才用和你對抗的方式——這是莫名其妙的對抗。你不讓看電視,他表現得「控制不住」。其實他是討厭你的方式,但因為你裹著「愛」的外衣,他也中了毒,不敢直接表達對你的不滿,只是用這種被動攻擊的方式,讓你生氣。   強烈建議你讀一下孫瑞雪著的《愛和自由》,非常非常好的書。      打和罵,一定是恨,而不是愛。   孫瑞雪問她的兒子:「媽媽愛你嗎?」   她兒子回答說:「有時愛,有時不愛。」   這就是關於親子關係的最大真相。再好的父母,對孩子也是有時愛有時不愛。   假若有人以完美父母自詡,那我可以料定,他們一定很有問題,而他們的子女一定有很大的痛苦。   相反,那些肯反省自己的問題,檢討自己的方式的父母,倒更可能是最好的父母。 網友:那天看《新聞調查》,說是一個姓徐的男士,開辦了一所軍事化學校,招收那些特別頑劣的孩子(大概都是十多歲的少年),平時都是軍事化的管理,如果孩子們犯了錯誤就採取「懲戒」的方式,即用戒尺打手心。     那些接受這種懲戒教育的孩子,在入學前個個幾乎都是淘氣鬼,打架闖禍,但是到了這個學校卻對老崇拜有加,認為老徐世因為愛而懲戒他們。孩子們的父母也對老徐的方式非常認同。     我一貫堅持的就是愛的教育,孩子不懂事也要跟他講道理,講一次不行就講多次。但是這個節目讓我很迷惑。    ———————————————— 武志紅:   第一點,其實「愛的教育」這個辭彙也有點問題。「講道理」有時也很可怕的,一個媽媽,每天給孩子講道理到10點~11點,要不就陪著孩子學習。那孩子在家裡很聽話,到了學校就成了調皮大王,故意惹老師生氣。    其實,他討厭佔用他大段時間老講道理的媽媽,但媽媽的道理看上去又太正了,他不能對媽媽表示不滿。於是,他把這不滿表達了媽媽的替代角色——老師。    在心理諮詢中,特別講「理解和接受」。在家裡也一樣,大人不要一看到孩子有了問題,就立即進行「教育」,而應該先去了解,問題的背後是什麼?如果孩子出了比較大的問題——譬如厭學,一般來說,那背後一定有一個很大的情緒困擾,還很可能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事情。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而是給他講上學多麼重要厭學多麼不好,那麼,不管多麼耐心的「教育」都很難起到效果。僅就逼厭學的孩子上學這一點上,「愛的教育」可能真不如大棒頂用。       第二點,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他們多數人會形成一個特點——崇拜權威。要麼,他們自己扮演權威角色,聽不進反對意見,對不服從者大加撻伐,而且喜愛暴力手段;要麼,他們崇拜更厲害的權威,對其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的思考。    假如一個社會普遍如此,那麼這個社會就太可怕了。    我自己常想,新中國成立後,多數中國人不就是把毛主席當成了一個「超級爸爸」嗎?我們骨子裡所謂的「奴才情結」,其實不就是永遠做小孩子,永遠讓絕對正確的超級爸爸來決定自己的選擇嗎?    同時,伴隨著崇拜權威的人格特點的是嚴重缺乏創造力,沒有多姿多彩的個性和人生,這一點,現在滲透到我們的社會各個地方。我現在基本不看國內電視,即便像《亮劍》這樣的電視劇,也充滿了超級爸爸情結,令我極其難受。 憤怒的意義是,當別人侵犯我的心理疆界時,我要反擊,把他推遠一點,否則他會肆無忌憚地繼續侵犯下去,直到把你的個人空間壓縮到不能再小。    有那樣的爸爸,而你又不叛逆,那麼可以想見,你一定是缺乏憤怒的。    但憤怒是什麼呢?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憤怒,是力量之泉》,http://blog.sina.com.cn/u/54764559010006yb    按照自己的藍圖培養孩子,孩子如果不聽話就用各種方法壓迫他,這絕對是自私。替一個人做選擇,就是在殺死這個人的精神生命,所以那些一直被父母做選擇的人,常有較強的抑鬱傾向,嚴重的則有自殺傾向,當然不少這樣的孩子自殺了。這兩年,自殺的中學生和大學生越來越多,我認為和這一點關係非常大。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比劫匪恐怖得多,劫匪常常是為了錢,畢竟是有所圖的,但一些父母虐待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現實的利益,只是出於變態的情緒需要。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比被綁架者還要慘。   那些很容易患上斯德哥爾摩的人,如果要挖掘的,一定會發現,他的家庭也有類似問題的。 自愛,愛別人;懂得親密,懂得獨立;理解、包容,但又能堅決捍衛一些東西 做父母的,起碼在孩子3歲前不要虐待他,要細心照料他。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就不大可能發展成一個暴力傾向嚴重的人。    多數中國父母,這一點還是能做到的。只是在2~3歲以後,孩子開始自我探索了,多數中國父母會限制他們的探索,自己去安排孩子的選擇。這一點是中國特色,也是東方國家的特色。       愛是什麼?我喜歡羅傑斯的定義: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如果父母能對孩子做到這一點,那麼那個孩子一定會成長為有創造力、有獨立見解、有愛心且意志堅強的人。 網友:愛就是讓他開心,而不是讓他痛苦.      如果他有了痛苦,還要去承擔,這才是愛吧.      SOME人用愛的名義讓別人痛苦,真是太缺德了.    ——————————    武志紅:說得對!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說,家庭,是為了向下傳播愛。所以,正常情況下,下一代一定會欠上一代的。但是,下一代沒必要還,因為他也要做同樣的事情,把愛繼續向下傳播。    但是,我們太講孝道。結果就是,下一代拚命還上一代的債,我們由此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家庭體系。 對外狠,對內好的人,不管對外多麼糟糕,其實都很容易得救;   對外好,對內狠的人,的確有嚴重問題。   對外狠,對內也狠,千萬要躲開。


推薦閱讀:

出國之後,我依然不是人生贏家(深度好文)
不是人在飼養貓,而是貓在陪伴人
姑娘,美貌是招牌,但不是人生底牌
宋丹丹微博怒斥前夫英達「不是人」

TAG:孩子 | 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