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八、梁武帝蕭衍)

    

喜歡做和尚的皇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個馬上皇帝,也是個喜歡做和尚的皇帝。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里(今江蘇武進縣)人。他原來是南朝齊的官員,後來逼齊的皇帝「禪讓」,自己建立了梁。蕭衍做皇帝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出眾的謀略

  464年的一天,蕭順之家的第三個兒子出世了。父母為他起了個小名,叫練兒。孩子長到六七歲時,該上學了,父親又給他起了個學名——蕭衍,字叔達。

  一個官員家中生了個兒子,這本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是,由於這個孩子後來當了皇帝,成了「天之驕子」,「貴人自有異相」,他的出身也便被塗上了好多神秘的色彩。據說,蕭衍生下來時樣子就很奇特:兩胯駢骨頂端高高隆起,舌頭和右手上還有文字,身上不時發出神異的光彩……這當然是騙人的鬼話,不足為信。

  是蕭衍的杜撰,還是無聊文人的幫閑?不得而知。其實,這也不是蕭衍的發明創造。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每個朝代都在製造著神話,編織著謊言。中國古代的悲劇是,善良的人們只知對皇帝頂禮膜拜,把宮廷看得無比神聖。其實,宮廷絕不是聖潔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驕子,宮廷里到處充滿著血腥、污穢和陰謀。

  古代創業之君,在血腥廝殺中登上帝位以後,為了抬高門第,總要找個名人當祖宗。蕭衍沒有那麼幸運,姓蕭的祖上沒出過皇帝,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把漢高祖的第一功臣、丞相蕭何當作自己的祖先。

  不過,蕭衍和蕭齊皇族卻是同宗。從血緣上來看,蕭衍和齊關係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族弟,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後代。他父親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蕭衍後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勛,並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好友被稱為「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眺、范雲等。沈約後來寫了《宋書》、《齊紀》等書,而謝眺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中國官吏的選拔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注重門第觀念,不是名門望族的人,想做官是非常困難的。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將軍王儉手下,陞官的機會比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也很出眾,於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係融洽,不久又被提升為參軍。後來因為父親去世,他回去守喪三年,然後復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

  在封建時期,官吏遇到父親去世,必須回家奔喪守孝三年,否則要受到法律處罰。當時的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是結合在一起的,叫做「禮律合一」,即禮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職有和父親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報告有關部門,進行調整。做官的當地的地名也不能觸犯父親的名諱。

  到公元493年,齊武帝病重時,當時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後立自己喜歡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權。後來事情敗露,王融被入獄賜死。對於王融的如意算盤和悲慘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雲由此對他異常敬佩。

  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很生氣,打算把他廢掉,另立皇帝。在和蕭衍他們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爺的反對。」

  蕭鸞則說:「現在的眾王爺沒什麼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佔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麼才能讓他回來呢?」

  蕭衍說:「這個隨王其實徒有虛名,並無什麼真才幹。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個,這兩個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那個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

  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於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先是廢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後,蕭鸞乾脆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齊明帝。

  在這場骨肉相殘的權利角逐中,蕭衍為齊明帝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立下了汗馬功勞。蕭鸞做皇帝之後,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後來又升為黃門侍郎、建陽縣男,采邑三百戶。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在以後的幾年中,蕭衍的軍事、政治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地位不斷上升,逐漸成為南齊政治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韜光養晦

  齊明帝以篡得位,名分不正,總害怕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子孫起來推翻他。為了根絕後患,他對高、武子孫大開殺戒。齊高帝十九子中除十一人早死外,其餘八人都是被他殺死的;齊武帝二十三子中除七人早死外,其餘十六人也全部死在他的手裡。在齊明帝統治的五年時間裡,高、武的孫輩們每天也都是戰戰兢兢,不知大禍何時降臨到自己頭上。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還是免不了被誅戮的命運,只有少數人由於一些大臣的保護,才僥倖活了下來。

  零陵內史范雲是竟陵王蕭子良的故吏,蕭子良在世時,二人相處甚密。所以,蕭子良死後,范雲非常注意保護他的子孫。一天,范雲乘齊明帝召見的機會,對他說:「太宰文宣王(蕭子良)活著的時候,曾對我說過,他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身處一座高山之上,山上面有一個深坑,文惠太子先掉下去了,接著武帝也掉下去了,最後文宣王自己也掉下去了。文宣王又說,他掉進深坑裡之後,看見您身穿御袍坐在御床之上,不知這意味著什麼?他囑咐我不要輕易向別人泄漏。」

  齊明帝聽罷,流著眼淚對范雲說:「文宣王有恩於我,我不能辜負他!」從此,他對蕭子良的後代的態度有別於其他宗室。就這樣,由於范雲的這一通胡編亂造,使得齊明帝放過了蕭子良的後代。不過,蕭子良的兒子們後來還是讓東昏侯蕭寶卷殺掉了。

  498年,高、武舊將王敬則起兵反抗齊明帝,奉豫章王蕭嶷(齊高帝子,死於齊武帝時)之子蕭子恪為主。蕭子恪不從逃走。齊明帝想藉此機會殺盡高、武子孫,於是把各諸侯王悉數召進宮中。他命自己的子侄呆在中書省,高、武子孫呆在西省,每人只許攜帶侍從兩人,超過此數即以軍法論處。諸王年幼者也要由乳母陪伴入宮。當夜,他命人備辦棺材幾十具,準備三更時將高、武子孫全部殺掉。但到三更時,齊明帝卻沒有醒轉過來。中書舍人沈徽孚等決定將此事拖著不辦。黎明時,齊明帝方才醒來。他認為這些諸侯王命不該絕,於是,賞了他們一頓酒飯,又都放出宮去。

  齊明帝殺害諸侯王的時候,大都是在夜間派士兵包圍住宅,硬行砸開門窗,呼嘯而入,並將其家產全部沒收。而且,每次殺人的時候,他都要流淚。因此,每逢他焚香禱告、嗚咽流涕時,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規模的流血。最可注意的是永泰元年(498年)正月的那一次,他一口氣殺掉蕭鉉等十個諸侯王。殺人之後,才命令有關部門告發那十個諸侯王謀反,要求處死他們。事情的奇妙之處恰恰就在這裡。齊明帝接到報告之後,不但沒有批准,反而義正詞嚴地大加申斥,加以批駁。有關部門於是站在神聖的法律的立場上,冒著皇帝震怒的危險,再度請求,堅持前議。齊明帝這才迫不得已,向法律屈服。這是齊明帝無數小動作中的一個,有關史書早已把他的真實面目揭露無疑。

  齊明帝不但屠戮高、武子孫,對一些功臣宿將也橫加猜忌,晚年尤甚。功臣宿將人人自危,紛紛尋找出路。498年4月,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起兵反抗齊明帝,幾天之中聚眾十萬人,一直攻打到建康附近。這次叛亂雖然很快便被平定,但也給齊明帝以很大打擊。不久,他便在憂懼中死去。

  處在變亂之秋,蕭衍不但在軍事上屢立戰功,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演。他深諳韜晦之略,處處藏其鋒芒,以避免刻薄寡恩的齊明帝的猜忌。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把功勞歸於齊明帝的英明決策和屬下將士的英勇善戰。每當得勝回潮,他總是主動上交兵權,遣散部曲。齊明帝性喜節儉,蕭衍也刻意仿效。他衣著樸素,飲食簡單,有事出門時從不招搖,經常乘坐簡陋的牛車。幾年的韜光養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蕭衍的品德才幹,得到了朝野士大夫、文臣武將們的普遍讚譽,齊明帝也對他另眼看待。因此,儘管齊明帝猜忌群臣,專事誅戮,卻始終對他恩寵如一,視為心腹。

  495年,北魏孝文帝乘南齊內亂,率兵大舉南伐,派大將劉昶、王肅進攻司州(今河南信陽)。劉昶是宋文帝的第九個兒子,曾任徐州刺史。465年,宋前廢帝劉子業誣劉昶謀反,派兵討伐。劉昶武裝反抗失敗,被迫丟棄家小,只攜一名愛妾逃往北魏。因他學識廣博,頗有文采,北魏很重視他,妻以公主,拜為侍中、征南將軍。

  王肅的父親王奐,曾任南齊雍州刺史。493年,王奐因事觸怒齊武帝,滿門被誅殺,只有王肅得以逃脫,奔往北魏。王肅出身世家大族,熟悉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對他很重視,多次親自召見他,商討軍國大事。北魏的各種典章制度,大多出自王肅之手。他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此時任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

  劉、王二人身為南朝叛將而見重於北魏,自然對孝文帝感恩戴德,矢志效忠。兩人率大軍二十萬,將義陽城(今河南信陽北)圍得水泄不通。魏軍晝夜攻打,義陽危在旦夕。

  得知義陽危機,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可是,當部隊行進到距義陽一百里的地方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齊軍將領們都畏懼魏軍的強大,再也不敢前進了。

  這時,蕭衍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任先鋒。王廣之見狀大喜,將手下精兵悉數交付蕭衍。蕭衍率軍連夜進發。他避開大路,專取捷徑,很快抵達義陽城外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軍陣地僅有幾里路程,但齊軍抵達時,魏軍根本沒有發覺。

  等到天一亮,魏軍突然發現賢首山上遍插齊軍旗幟,因為不明齊軍虛實,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而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司州刺史蕭誕下令打開城門,親率齊軍撲向魏軍大寨,同時順風放火。蕭衍見狀,也率山上齊軍衝下山來。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魏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山谷間到處都是魏軍的屍體,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王肅、劉昶彈壓不住,只好退走。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清點戰利品時,一個士兵發現了一箱文件,連忙獻給主將。這些文件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剛剛發來的敕書,敕書上寫道:「聽說齊軍中有一個名叫蕭衍的將軍,非常善於用兵,你們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堅壁不戰,等我率大軍趕來。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則江南不難平定。」這個消息很快在齊軍中傳播開來。從此,蕭衍的聲威大振。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親自率領大軍進攻雍州(今湖北襄陽)。雍州在當時控扼南北,為漢水上游重鎮。雍州刺史曹武率眾抵抗,屢為魏軍所敗。齊明帝連忙命蕭衍和右軍司馬張稷赴援。接著,又命度支尚書崔慧景總督雍州諸軍。他們到達襄陽時,雍州的五個郡已被魏軍攻陷。

  次年三月,齊軍進駐鄧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北魏孝文帝率十餘萬魏軍突然殺到。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

  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遊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裡攻城的,不久自然回退兵的。況且,我軍新敗,士卒缺乏鬥志,此時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否定了蕭衍的意見。

  魏軍集結完畢後,便向齊軍展開衝擊。崔慧景見魏軍勢眾,驚懼失色,便想引軍退走。蕭衍扣馬極諫,崔慧景堅持不從,命士卒打開鄧城南門,狼狽向襄陽方向逃走。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在經過離鄧城不遠的鬧溝時,敗兵爭先搶渡,魏軍乘勢掩殺,齊軍死亡無數,鬧溝幾乎為之斷流。

  蕭衍見各路齊軍全部逃走,只得整齊隊伍,且戰且走,也向襄陽方向退去。由於平日約束得法,儘管值此敗軍之際,部隊傷亡甚大,蕭衍卻仍然全師而歸。這次戰役後,齊明帝以蕭衍為輔國將軍,代理雍州刺史。這是永泰三年(498年)七月的事。過了幾天,齊明帝便死掉了。

  蕭衍到任後,延攬人才,積極經營,實力迅速膨脹,從此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為他幾年後東下滅齊、建立梁朝奠定了基礎。

  反對東昏侯

  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以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江祏、右將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為輔政大臣,時稱「六貴」。蕭寶卷又寵任左右嬖倖茹法珍、梅蟲二、豐勇之等八人,號曰「八要」。他治國無術,卻很殘忍,做皇帝後殺掉了很多大臣,對於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他猜疑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蕭衍對朝廷圖謀不軌,遂派人前往行刺。不料,行刺者未照旨行事,反把此事告訴了蕭衍。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500年11月,蕭衍召集部將說,主上(指蕭寶卷)昏瞶暴虐,罪惡超過商紂王,我決定和大家一起廢除他,另立新帝,以興旺國家。隨即建立大本營,集結部眾,擁兵萬餘人,戰馬千餘匹,船艦3000多艘,積極準備推翻齊帝。蕭寶卷得知蕭衍舉兵起事的消息,即派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山陽率軍3000人在上任途經江陵(今屬湖北)時,會合西郎中長史蕭穎胄襲擊雍州,消滅蕭衍。

  蕭衍得到這個消息,對諸將說:「襄陽地處邊陲,連年征戰,人傑地靈。荊州人素來畏懼襄陽人。他們如果不隨我起兵,我便率軍前去征戰,打敗他們簡直就像撿拾地芥那樣容易,估計這種可能性不大。荊、雍二州唇齒相依,他們響應我的可能性極大。到那時,我和荊、襄二州之兵,順江東下,勢如破竹,即使韓信、白起複生,也不能阻擋我,何況昏君當朝,將士離心!」他決定以計謀分化敵軍陣營,逼反蕭穎胄。

  首先,他派參軍王天虎到江陵(今屬湖北),向荊州各處散發傳單,聲言:「劉山陽此次西上,要一併剿滅荊、雍二州。」各處得到傳單後,皆惶恐不安,人心大亂。

  不久,劉山陽來到巴陵(今湖南嶽陽)。蕭衍又命王天虎前往荊州,隨身攜帶他寫給蕭穎胄及其弟蕭穎達的兩封書信。王天虎走後,蕭衍對自己的舅舅張弘策說:「《孫子兵法》上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心戰為上,兵戰次之。』我如今就是照此辦事。前些日子,我派王天虎到荊州,很多人都接到了我的書信,信中所言甚詳。現在我寫給蕭穎胄兄弟的兩封信,信中卻沒有什麼具體內容。信中只是說:『以王天虎口信為準。』其實我什麼也沒對王天虎說,王天虎到荊州後當然什麼也就說不出什麼來。而王天虎又和蕭穎胄的關係甚好。這樣,荊州的人們必然懷疑蕭穎胄和王天虎隱瞞了什麼,因而人人生疑。劉山陽得知這個消息,也必然對蕭穎胄有所懷疑。蕭穎胄進退兩難,必然中我的計謀。此計若成,便是以兩封空函平定一個州啊!」張弘策連連點頭稱是,對蕭衍的智謀深為佩服。

  果然不出蕭衍所料,劉山陽進到江安(今湖北公安)後,聽到了蕭衍與蕭穎胄合謀的傳言後,心生疑竇,就不再前進了。蕭穎胄聞訊大懼,不知如何是好,連忙召集眾僚佐商議對策。

  西中郎城局參軍席闡文說:「蕭雍州(指蕭衍)蓄養士馬,非只一日。江陵人素來畏懼襄陽人,又眾寡不低,與其相抗,必敗無疑。即使僥倖取勝,將來也勢必不為朝廷所容。不如殺掉劉山陽,與雍州共同起事,擁立新天子以號令諸侯。這樣,則可建一代霸業,立不世之功。劉山陽在江岸逗留不進,是因為對我們有所懷疑。如果斬殺王天虎,函送其手,劉山陽便不會懷疑我們。等到他來到江陵,再設計殺掉他,事情沒有不成功的。」

  咨議參軍柳忱也勸蕭穎胄說:「主上昏庸殘暴,京城百官人人自危。我們有幸遠在外藩,所以才能苟延今日。如今朝廷命令我們討伐雍州,是想藉機削弱我們。當時蕭令君(指蕭懿)以精兵數千,破崔慧景十萬之眾,使朝廷轉危為安。功勞如此卓著,後來卻為昏君所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教訓我們應該汲取。況且雍州兵精將廣,蕭使君(指蕭衍)英才蓋世,必非劉山陽所能敵。假若雍州兵馬打敗劉山陽,我們就要受到劉山陽的牽連而被朝廷怪罪,到那時進退失據,事情可就難辦了。何去何從,望將軍三思!」

  蕭穎達也勸蕭穎胄接受席闡文的意見。在大家的反覆勸說下,蕭穎胄打定主意,決心跟隨蕭衍起事。

  不久,蕭穎胄等用計謀斬劉山陽,領眾與蕭衍會合。十二月,蕭穎胄等向建康(今江蘇南京)文武百官發布文告,列數齊帝罪行,並派兵進攻湘州(治今湖南長沙)、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等地。至十二月底,上庸(今湖北竹山)太守韋叡,華山(今湖北宜城)太守康絢等亦率眾響應蕭衍。

  501年正月,蕭衍率軍自雍州出發。當初陳顯達、崔慧景舉事時,人心騷動,不知所從。有人問計於上雍太守韋睿。他說:「陳顯達雖是宿臣舊將,但並非濟世之財;崔慧景懦弱而無決斷,也難以成就大事。他們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都難以逃脫滅族的命運。如今天下方亂,英雄輩出,然而能夠平定天下的,只有我們州將(指蕭衍)一人。」於是,他和蕭衍深相結納,並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到蕭衍身邊。蕭衍起兵的消息傳來,韋睿馬上率領自己所部兩千人馬兼程趕赴襄陽。

  蕭衍見韋睿率眾前來,非常高興地對他說:「往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有君輔佐,吾大事必成!」

  蕭衍起兵時,汮口戍副馮道根正在家中辦理母親喪事。聽到蕭衍起兵的消息,他對眾親戚說:「金革奪禮,古人不避。揚名後世,光宗耀祖,難道不是最大的孝行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能囿於禮法,固守三年之喪。我決定前去投奔蕭雍州,建功立業!」於是,率領能夠作戰的所有鄉人子弟奔赴襄陽。

  華山太守康絢,梁、南秦二州刺史柳倓聽到蕭衍起兵的消息,也都率眾響應。這些人後來都成了蕭衍得力的戰將。

  三月,蕭衍等人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帝,在江陵即位,是為齊和帝。至九月,先後攻佔夏首(今湖北沙市東南)、漢口(今湖北武漢漢口)、江州(今江西九江),進至建康附近。十月,蕭衍等軍向建康發動進攻。十二月,攻入宮城。

  在國難之際,齊內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東昏侯大開殺戒。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東昏侯。然後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

  蕭衍在攻佔首都建康後,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和帝,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帶劍上殿的特權,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禮。

  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和帝自己做皇帝,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於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塗,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後來就答應了。

  沈約又告知了范雲,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後,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後。范雲知道後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

  范雲和沈約寫信給和帝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和帝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和帝的禪讓詔書送到後,蕭衍又假裝謙讓。於是,范雲帶領眾臣117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在公元502年的農曆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改國號為梁,即梁武帝。

  然後,蕭衍派人給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和帝死後,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追認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安陵。

  顯著的政績

  蕭衍做皇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改革時弊,勵精圖治,調整政策,緩和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因此,《梁書·武帝紀贊》說他:「治定功成,遠安邇肅。」「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這個論斷,還是符合史實的。

  他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冬夏春秋,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未能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沒有良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即位不久,他便按佛教的規矩辦事。他只吃素食,不吃肉食,連祭祀天地祖宗和開宴會的時候,他也叫擺上素菜,不準用牲畜。他不講究吃穿,每天只吃一頓粗米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穿的是布衣,床上掛的也是用木棉做的黑帳子。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二年,居室里除了一張床以外,別無什麼擺設。後宮貴妃以下的宮女侍從,穿的衣服長不及地,極為簡樸。他從不飲酒,平時也不聽音樂。他五十歲以後便斷絕房事,不近女色。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儀錶,即使身處小殿暗室,也總是衣冠楚楚;盛夏暑月,也從不坦胸露腹。他對待臣下彬彬有禮,衣冠未整理好,從不與人相見,即使對待內豎小臣,也像對待賓客一樣有禮貌。在私生活上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皇帝。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皇帝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在政治方面,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經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他還分遣使者,巡視各郡,監視地方官吏,懲辦貪污,選用賢能。他下令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並命於州、縣、郡置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門搜羅和推薦人才。他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裡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執行起來後,梁的官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在農業方面,他曾經實行籍田。這雖然是皇帝表面耕田的形式,但在當時不無鼓勵農耕的作用。他曾下令「廣辟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良種有乏,亦加貸恤」。流移他鄉的農民,允許他們回鄉,恢復原有的田宅。荒田廢宅沒入為公田後,除官府已經墾種者外,都拿來分給農民,禁止豪強佔用公田,只是「若富室給貧民種糧,共營作者,不在此例」。這一規定,固然說明封建地主政權的本質,允許地主剝削農民,但也說明政府提倡儘力耕種,不要荒廢田地。除勸課農民力農外,封建政府也進行屯田。蕭梁的屯田,超過宋、齊兩代。屯田主要是北邊荊、秦、司、豫等州,利用官田荒地,進行兵屯。這既省轉輸之勞,對於充實邊防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土地佔有上,開放封建政府封占的土地,禁止豪門大族封斷山水,違者要以軍法處分。這反映了當時封山斷水的嚴重情況,但也說明梁武帝力圖改變這種情況,以利於農業的發展和緩和階級矛盾。在賦稅方面,也多次減免租調或「三調」(即按戶徵收的調粟或調布。因當時租、調需由田、桑、屋宅三者估出資產,而確定應交的數目,所以租調也稱「三調」或「三課」),有時免去孤貧之家當年的三調,有逃亡他鄉以後復業者,「蠲課五年,停其徭役」。又曾繼續「土斷」(在東晉、南朝廢除僑置郡縣,使僑寓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辦法,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戶口,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整理戶籍。

  但他也和封建社會很多皇帝一樣,猜疑心很重,害怕開國功臣們奪他的皇位。在功臣當中,應屬范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剛建國范雲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後來,沈約也病死了。

  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特別是他的次子蕭綜和六弟蕭宏,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

  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並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後,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通姦,兩個人還謀劃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後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於是自盡。蕭宏也因為極度恐懼,得病而死。

  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後,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並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由於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疏遠了。

  後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衝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音鑽),並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後,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後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願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謚號為「敬」。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這兩件事後,蕭衍看破了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推薦閱讀:

中國帝王陵寢-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古代帝王死後為什麼要口含「玉蟬」?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十一、李世民)
中國漢朝鼎盛巔峰的皇帝,既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漢光武帝
中國帝王陵商業地圖

TAG:中國 | 中國帝王 | 一生 | 蕭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