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雞的33天速成之旅:打著抗生素吃著毒飼料
核心提示:前不久傳出的「毒飼料」風波,將全球重要雞肉供應商—德國家禽產業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德國,現代化家禽飼養正成為一個朝陽產業,與此同時,一隻雞隻需33天就出籠的集約化養殖也隱藏著基因退化、抗生素陰影等重重危機。
默克爾領導的執政黨將層架式雞籠描述為雞群養殖的「最佳場所」。
洛特克德在位於埃姆斯蘭的養殖場中。
洛特克德在位於埃姆斯蘭的養殖場中。
在養殖行業內,沒有哪一種動物會像雞一樣,在規模化生產的鐵蹄之下遭受如此的壓榨。
文_ Nils Klawitter 編譯 _凌奧幸
在一個85厘米寬、60厘米長的塑料盒子里,放置著125個雞蛋。這個四周布有狹小縫隙的盒子,是用來孵化小雞的孵蛋器。當小雞們艱難地破殼而出之後,會隨即被丟進傳送帶,運往處理廠。
但是總有那麼幾個落後者,當其他新生兒已經被運上傳送帶之時,它們還在蛋殼裡掙扎。工人們有時候會耐心等上一段時間,好讓這些落後者從蛋殼裡掙脫出來,但是耐心也是有限的,如果小雞遲遲不能破殼而出,那麼它們便會被重新放回孵化器中,和雞蛋碎殼、死胎以及那些先天體弱的小雞歸為一類,被丟進另外一條傳送帶上。即使此時有小雞奇蹟般從蛋殼中鑽出來,但也為時已晚,等待它們的將是傳送帶另一頭的研磨機。
這家孵化場位於德國西北部奧爾登堡市卡茲芬,每年有上百萬隻雛雞就這樣活生生地被送入研磨機。對於家禽飼養這個行業來說,最關鍵的任務是將雛雞養到一定程度後宰殺,之後迅速送往各大超市售賣。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行業里,那些無法快速破殼而出的小雞,自然被視為次等品,被送入研磨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55年前,家禽飼養並非如今這般景象。那時,一隻雞從出生到被宰殺送往市場出售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每隻雞的重量達到一公斤左右。但是現在,巨型養殖場利用持續照明等手段,將整個飼養過程縮短到只有33天。小雞們會不知疲倦地進食,相較於骨頭,體重長得更快。在一段瘋狂的生長之後,由於生長的不對稱最終導致小雞無法站立,甚至無法走到食槽或飲水槽前。而且,大多數小雞還要經受骨折的痛苦,胸部也常常長出水泡,甚至還會被其他小雞啄傷。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病雞,也照樣能為養殖者贏利。全世界每年大約產出500多億隻家禽,德國家禽飼養行業的發展尤其迅速。與2003年相比,該國 2009年的活雞宰殺量幾乎增長了40%,達到130萬噸。而這個行業極高的增長率也使其成為資本投資界的新寵,一些大的資本集團開始將魔爪伸向大型飼養場。
政府推手
對家禽飼養公司的管理者們來說,行業持續不斷的發展是件好事。而隨著行業景氣度的不斷增強,更多的大型飼養場建設計劃也被提上檯面,這種現象在德國的下薩克森州尤為明顯。
下薩克森州儼然是家禽飼養行業從業者們心中頂禮膜拜的神聖之城。光埃姆斯蘭一個行政區的家禽養殖量就有3000萬隻,而當地政界不論左派右派,一律都是該行業的堅實支持者,甚至在州政府內也不乏出身家禽養殖業的公職人員。「即使在這樣一個上有政客支持、下有行業景氣度支撐的情況下,仍有來自環保人士、普通平民甚至是養殖戶本身發出的反對聲音。」農業地理學家威爾海姆·文德霍斯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在對待家禽飼養業的態度上,即使是文德霍斯特本人也經歷過思想上的巨變。曾經是家禽飼養業堅定擁護者的他,在近期發表的文章中警告說,大型家禽飼養場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並且成為家禽類傳染病的溫床。他還認為,過度的肉類供給可能會導致市場扭曲,並造成整個生產鏈的崩潰。
文德霍斯特的警告很快成真。2010年12月,北威州養雞場發現了被二英污染的毒飼料。緊接著,其他4個州的養雞場也出現同樣情況,下薩克森州甚至因此宣布關閉約1000家農場。農業部門確認,下薩克森州的養雞場和牲畜農場的飼料中確實含有二英,雞蛋中的二英含量也大大超標,而毒物是由飼料進入雞的體內,再進入雞蛋的。這起醜聞曝光後,歐洲和亞洲各國甚至拒絕進口德國家禽製品,預計致使德國農場主損失超過1億歐元。
但是這起事件和專家的警告好像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德國中北部城市策勒,一座歐洲最大的家禽屠宰場正在拔地而起。建成之後,這家屠宰場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宰殺27000隻雞,而全年的宰殺量可以達到驚人的1.34億隻;在索爾陶和諾特海姆縣之間,甚至有一條俗稱「雞肉高速」的公路。這條原本名叫A-7的高速公路,道路兩旁計劃興建200餘座全新的工業化養雞場,故此得名「雞肉高速」。
洛特克德曾是一名飼料商,2003年開始涉足家禽業。當年,洛特克德在埃姆斯蘭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個屠宰場,並開始向連鎖超市供應雞肉。沒想到的是,這家公司在隨後幾年內迅速發展,從一家私營小企業一舉變成佔據市場份額20%的大供應商。
但是鑒於過密的飼養場可能導致疾病爆發的高風險,洛特克德需要為自己的新養殖場重新選址。在當地政府的推薦下,下薩克森州東部的策勒跳入了他的視線。政府對建立大型養雞場表現出巨大的熱心,洛特克德甚至從州政府那裡領到一筆總共650萬歐元的建設補貼。政府還鼓吹說,該項建設計劃可以給當地帶來一千多份工作。但根據洛特克德自己所言,飼養場大概只需要100到250名工人。
從政策層面來說,洛特克德的事業擴張不僅沒有受到阻礙,反而得到不少政府的主動支持。例如早前,政府規定養雞場不得設在離林區150米以內的地方。但是去年春天,下薩克森州農業部頒布了一項新的法令,允許養雞場設在採伐林區周邊,因為這些樹木可以視為「並不存在」。
與此同時,來自民間的反對聲音也開始不絕於耳。根據德國《時代周報》的說法,一些農村正在掀起一場「雞肉革命」。拿漢堡市以南的斯潑茲為例,洛特克德在當地有一家能夠容納37000隻雞的飼養場,但是在2010年7月30日的一場大火中毀於一旦。隨後,一個自稱「動物解放陣線」的組織在網上聲稱為這起火災負責。按照這個組織的說法,他們的行為完全是為了拯救生命,而且是在盡了一切可行努力之後的無奈之舉。
不變的雞肉價格
過去,一隻雞的壽命約是15年,它們身形健壯且適應力強。歷史上,羅馬曾把雞視作聖物,日耳曼人也將它們用作陪葬品;在漫長的水上航行中,雞還被看做緊急條件下的救命食物。
時至今日,在現代化養雞業的蹂躪之下,這個物種的生存環境正在不斷惡化。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一隻產卵雞一年之內都要生出300隻雞蛋。「它們生來就是要下蛋的,不斷下蛋直到死去。」一名政府公職人員說,一年之後,這些產卵雞都會被全部宰殺。因為相比繼續使用這些年老的雞種,投入一批全新的雞種會更加便宜。在養殖行業內,沒有哪一種動物會像雞一樣,在規模化生產的鐵蹄之下遭受如此的壓榨。
德國的現代化養雞業始於1950年代,當時在一些連鎖餐館的帶動下,家禽肉類成為德國人餐桌上的新寵。德國最早從美國進口雛雞,到了1956年,第一個凍肉用雞養殖場開始建立。隨著工廠化農場經營技術的推廣,養雞場內的雞種分工進一步細化,一個養雞場內可以同時擁有肉雞生產線和產卵雞生產線兩個不同的養殖區塊。到1995年,一隻雞的平均重量相較於1935年增長了65%,而生長所需的時間卻減少了60%。「這些雞的基因在不斷退化,即使是像日光照射這樣的刺激都可以促使它們生長。」獸醫阿妮塔·愛德說。
在這樣現代化的養殖系統中,公雞和母雞都可以用作肉雞培養。但是在產卵雞生產線上,公雞卻沒有任何用處。對於整個系統來說,它們完全就是廢材,只能面臨被宰殺的命運。據統計,每年的公雞宰殺數字大概達到4000萬隻。
76歲的保羅·維斯約翰多年以來一直在養雞業內工作。在他看來,現代家禽養殖業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他也對50年來變化不大的雞肉價格感到尤為高興。作為這個行內的老人,維斯約翰從小便幫父親清掃雞籠,而他也見證著養雞場從早期的小棚屋逐漸變成倉庫般大建築的演變,有的養殖場甚至還配有自動化餵食控制系統。保羅·維斯約翰的PHW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食品製造商,旗下最有名的雞肉品牌名為「草原農場」,其年銷售額超過20億歐元。
維斯約翰對於雞肉價格的判斷是正確的。相比於其他肉類食品的價格上漲,雞肉價格在過去的五十年內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一公斤雞肉在德國的售價大約在1.8歐元,甚至比當地生產的蔬菜沙拉還要便宜。
原則上,德國市場上售賣的雞肉品種都要經過嚴格的生產流程,其中包括定量餵食、燈光以及溫度要求。養雞場內基本都配備了自動化設施,一名工人可以同時管理10萬隻雞。行業內大型公司往往已經發展出了一條龍的產業線,他們既有養雞場,也出產飼料,同時還擁有屠宰場以及雞肉加工廠。像PHW這樣的行業領頭羊,甚至還可以自行開發禽類疫苗。
那些個體的農戶,雖然理論上可以獨立飼養家禽,但實際上不過是在為這樣的大公司打工。他們以每隻0.2歐元的價格購進小雞,養殖一段時間之後再以每公斤0.95歐元的價格賣給大型加工廠。如果扣除其中的雞棚建設費、飼料費、電費、水費等,一個獨立農戶基本上無法從家禽飼養中獲利。一旦禽類疫情爆發,農戶更是無力招架。
雞籠煉獄
家禽養殖業是一個高度壟斷的行業,全世界3/4的肉雞雞種來自於安偉傑和科布·范特斯這兩家大公司。安偉傑是全球第二大家禽養殖商,原本是家美國公司,幾年前保羅·維斯約翰的兄弟埃里克·維斯約翰買進並持有了安偉傑的全部股份。
埃里克·維斯約翰的大型養殖集團名叫羅曼養殖場,簡稱「LTZ」。公司駐地於庫克斯哈文港市郊區,背靠海岸,在猶如大學校園般的廠房裡設有實驗室、孵化繁育所以及行政大樓。僅從外表來看,這裡根本就不像是一家在全球禽類養殖業佔領先地位、產品分銷100多個國家的大公司。
讓人驚奇的是,由於在飼養過程中採取種種令人髮指的催化手段,LTZ的家禽飼養程序竟可以精確到天。「漢莎貨運甚至可以提前一年知道哪一天哪種雞會被交付亞洲市場。」獸醫愛德稱,如此現代化的養殖程序,直接導致了雞種基因的退化。在這些現代化飼養場長大的雞,即使將其放生,它們也可能在數周以內死於過度肥胖導致的心臟病。行業內部人士認為,如此過度生長的雞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LTZ這樣的集約化現代養殖形式正在不斷遭人詬病,德國的公檢機關也在調查該公司的所作所為是否侵犯了動物保護法令。公檢人員認為,像LTZ這樣精確到天的家禽養殖方式,實質上是在虐待動物。在一份由下薩克森州消費者保護及食品安全辦公室出具的報告中,LTZ公司的這種暴虐行為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獸醫的指導或許可。
公檢人員還認為,LTZ公司每年還有大量的公雞因為毫無用處而被實施安樂死,如此不合理的宰殺應該被視為違法。而且,大量的公雞死屍被直接拋往廢物處理廠,與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在一起,腥臭連天。「政府機關給予了這個行業太多的寬容。」「善待動物組織」的埃德蒙德·哈弗別克說,對於這個行業出現的問題,政客們全都採取退縮迴避的態度,默克爾領導的執政黨甚至將層架式雞籠描述為雞群養殖的「最佳場所」。
雞蛋孵化場同樣存在巨大問題。位於奧爾登堡市卡茲芬的孵化場每年孵化1300萬個雞蛋,同時這裡還培育能夠繁殖肉雞的母雞,並擁有130個雞舍。在這家孵化場中,雞蛋被放置在恆溫37攝氏度的孵化器中進行孵化,每小時翻動一次。雖然科技不斷進步,但是每年仍有130萬個雞蛋沒能成功受精,孵化率僅為 75%。
那些孵化成功並符合要求的小雞,隨後會被扔上傳送帶,送往人工檢查區進行性別鑒定。在被裝車運走之前,它們會被懸空吊著送向一台機器,隨著80多攝氏度的紅外高溫一掃,它們的雞嘴便被完全切割下來。德國動物保護法雖然嚴厲禁止這種做法,但是各大孵化場卻仍舊樂此不疲,而下薩克森州也給這樣的行為頒發了長期通行證。
家禽養殖業一直辯解說這種殘忍的行為只是為了保護這些小雞,以免它們被同伴啄傷,但獸醫監督辦公室前任領導人福柯則表示:「切短雞嘴就如同割掉人的指甲一般,是一種殘酷的行徑,會給雞仔帶來長期的疼痛。」
事實上,當雛雞被送往養雞場之後,由於刺激它們會變得過度肥胖,一隻公雞甚至可以生長至20公斤。在它們生長的後期,基本無法在狹小的雞圈內充分活動,大多數雞完全是在茫然增重中度過。如果沒有注入抗生素,很多雞甚至無法活到被送入宰割場的那天。「這樣的雞圈,完全是人間煉獄。」福柯說。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散養雞群很容易造成禽類之間的疾病流行和傳染,而現代化的工廠型養雞場則可以保證適宜的生活溫度,以及不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在各大食品公司的宣傳之下,現代化的家禽養殖體系被看做是質量和安全的最佳保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集約化的養雞場造就了很多基因退化、變異的雞種,如果沒有抗生素的作用,羸弱的雞群很容易感染上疾病,而這樣的風險僅靠行業自律顯然是不夠的。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無良商戶,甚至不惜使用污泥和含有二英的工業脂肪製造飼料。在食物鏈的最終處,那些吃著毒飼料、打著抗生素長大的畸形雞仔被處理成雞肉賣給消費者。經過食品廠商的多年洗腦,消費者們習慣於津津樂道雞肉的廉價,殊不知這些經過33天催化飼養的「美味」將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傷害。
也許,「毒飼料」風波應該給所有世人敲響警鐘
推薦閱讀:
※勇闖空客德國總部
※德國刑法頂尖期刊都在研究什麼鬼?(2)
※歐洲旅遊攻略:波恩(Bonn)
※德國牧羊犬(靚照)
※關於一位B站良心UP主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