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噶爾丹是哪裡?
葛爾丹是一個人名,是蒙古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建立了準噶爾汗國,當時在中亞很有勢力,與同時期的沙俄彼得大帝、清朝康熙皇帝並列。
葛爾丹在取得準噶爾的政權後,不斷向外擴張,其中向外蒙喀爾喀入侵,並且有意染指中原,侵犯了清朝的核心利益,康熙皇帝三次親征葛爾丹,打將其打敗。
噶爾丹敗亡後,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部台吉,準噶爾部又逐漸強大起來,與清朝再次發生衝突。1716年,準噶爾部出兵西藏,佔領拉薩。1755年,乾隆親征,占伊犁擊潰達瓦齊軍,1757年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1760年冬天,准格爾汗國才滅亡。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準噶爾政權,不屬於清朝的附屬國或者附屬部落,因此,清朝與準噶爾之間的戰爭應該是兩國之間的軍事對抗。
之所以,清朝一直說平叛葛爾丹,是因為葛爾丹是蒙古人,而清朝統治者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上蒙古的大汗,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
歷史上全盛時期準噶爾的地理位置如圖所示,包括現在的新疆和外蒙,以及中亞部分國家。全盛時領土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一說400多平方公里。(現在我國960平方公里)
具體位置的話,準噶爾汗國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
4評論扶搖139095231 瑞安市喜來君悅餐飲有限公司領班 08-23 11:15 55贊 踩
准葛爾是衛拉特四部之一。卓羅斯,(即准葛爾,因准葛爾族姓卓羅斯),牧伊犁;杜爾泊特,牧額爾齊斯河,土爾扈特,牧塔里巴哈台,1622年5萬帳遷徙伏爾加河;和碩特,牧烏魯木齊,1638年部分和碩特侵佔青海。其先游牧於科布多地區,由於在17世紀與漠北蒙古連年作戰失敗,逐漸遷徙到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明崇禎13年,即西元1640年,為了對付清軍和沙俄,衛拉特和喀爾喀蒙古王公在塔里巴哈台舉行了會盟。共3位胡克胡圖(一說4位)和27個台吉宰桑(一說26位)出席。會上制訂了著名的《察津必扯克》,即所謂《衛拉特法典》,建立了泛蒙古衛拉特聯盟,並全部蒙古衛拉特的國教為黃教。 17世紀中葉,准葛爾的強酋巴圖爾暉台吉(漢義:勇士皇太子)通過武力征服,建立了強大的准葛爾帝國。他與青海的和碩特領袖固始汗合作,陸續征服了回部,哈薩克和其他衛拉特。但不久去世。他的長子僧格即位,但不久就被叛亂勢力所殺。巴圖爾暉台吉次子葛爾丹當時在拉薩熬茶,平時「不甚學梵書,顧時時取短槍摸弄」,得訊後潛回伊犁,並借兵固始汗,平定了叛亂,自稱伯碩克圖汗,並娶固始汗的女兒(一說孫女)阿奴,阿海兩姐妹為可敦(妃子)。但是阿海原來應該嫁給僧格的長子策旺阿拉布坦為妻的,而且根據規矩,王位也應該由策旺繼承。於是葛爾丹想殺策旺,但策旺以少勝多,擊退追兵,並成功逃到西方等待時機。
准葛爾的東征:
據史料記載,當時葛爾丹兵強馬壯,青海以西,蔥嶺以東,天山南北,不論何部落,一聞准葛爾兵來,莫不舉家奔逃。葛爾丹略施小計,讓喀爾喀土謝圖汗殺害了衛拉特人,於是興兵東征,與土謝圖汗等喀爾喀四部塵戰3日,大敗喀爾喀。當時恰好張鵬隔出使俄羅斯,他見到喀爾喀的「潰卒步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喀爾喀殘敗,舉國內附。後來喀爾喀大敗准葛爾的名將策凌(拖雷的後代)當時還不到20歲,背著祖母,也單騎扣關請降(他的事迹後面仍有交代)。 烏爾會河之戰和烏珠穆沁之戰: 康熙派尚書阿爾尼帶滿洲兵接應喀爾喀蒙古,並監視葛爾丹。阿爾尼尾隨葛爾丹至烏爾會河,違背了康熙不許開戰的命令,帶領滿洲、科爾沁、喀爾喀騎兵襲擊准葛爾。葛爾丹軍中的俄羅斯使節目睹了烏爾會之戰,他描述說,伯碩克圖汗的戰士先用槍打,再用箭射,最後派騎兵襲擊清兵側翼,把清兵打的屁滾尿流。由於喀爾喀騎兵不守紀律,面對葛爾丹故意流下的子女金帛,紛紛爭搶,以至陣形大亂,被葛爾丹打敗。葛爾丹一方面看到清軍不堪一擊,另一方面受到達賴喇嘛使者的鼓勵,於是繼續南下。同時,康熙派裕親王福全為左路軍,恭親王常寧為右路軍,征討葛爾丹。右路軍與葛爾丹相遇與烏珠穆沁,清兵再次殘敗,葛爾丹乘勝進至薩里克河邊,距京師不足600里,中外震動,京師戒嚴。
烏蘭布通之戰
康熙29年,1690年8月朔,左路軍福全和葛爾丹相遇與薩里克河邊的烏蘭布通峰。第二天一早,清兵進至薩里克河邊,對岸葛爾丹早已擺好了歷史上著名的「駱駝陣」。葛爾丹利用對岸地勢較高,用約一萬多匹駱駝捆住腳,使之卧於地,上蓋垛箱,覆以土,士兵藏身其後,發射弓弩槍統。清兵佯攻,死傷慘重,無法渡河,於是架起大炮猛轟,從黎明一直轟到傍晚,駱駝基本上都被炸死。福全於是命令部隊分左右翼出擊。朋春帥右翼渡河,結果選擇地點不好,騎兵為泥沼所阻,好不容易到了對岸,才發現河岸高出河床數尺,無法登岸。幸好左翼軍統帥蘇努成功渡河,延烏蘭布通山腰殺入駱駝陣,准葛爾由於激戰一天,人困馬乏,而清軍炮火煙炎閉日,加上時已黃昏,沒有及時發現清軍渡河。蘇努殺入駱駝陣,准葛爾士兵驚潰,清軍乘機縱兵衝突,殺傷無算。葛爾丹利用天黑,向北遁逃。而清軍也是死傷枕籍,連康熙的舅舅佟國剛也戰死了,況且其他援軍仍未趕到,所以沒有追擊。當時出使俄國的翻譯法國傳教士張誠目睹了此次血戰,在他的《張誠日記》中記載,雙方當日以大炮火槍互轟開始,激戰竟日,以雙方士卒肉搏為止。可見此戰之激烈。 王位和美女—烏蘭布通戰後: 葛爾丹損失慘重,被迫退回土拉河一帶。而同時,他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帶兵偷襲伊犁,搶回了本應屬於他的王位和衛拉特第一美女阿海(葛爾丹的另一位妻子阿努隨葛爾丹東征,不在伊犁。阿努的命運在下一篇中繼續介紹)。策旺阿拉布坦甚至和清軍相約東西夾擊葛爾丹。葛爾丹被迫游牧於科布多地區,撫傷輯亡,以圖再舉………………
烏蘭布通戰後的幾年
按照額魯特(衛拉特)傳統,准葛爾帝國的帝位應該由嫡系僧格的長子即策旺阿拉布坦即位。所以葛爾丹在1979年(康熙18年)即位自稱博碩克圖汗的時候,就準備殺掉他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策旺阿拉布坦聽說後逃走。葛爾丹親帥2000精兵追趕,大戰於烏蘭烏蘇(今新疆沙灣縣東)。結果葛爾丹慘敗。策旺阿拉布坦招降納叛,積聚實力,隨時準備取代葛爾丹。1690年,策旺阿拉布坦偵知葛爾丹出兵喀爾喀,於是反攻伊犁。奪回了美麗的額魯特第一美女阿海,並娶她為可敦(妻子)。葛爾丹在烏蘭布通戰敗,無法返回伊犁,進退失劇,與阿海的姐姐阿奴(一作阿努)留在科布多地區,雖然他經過幾年積蓄,重振旗鼓,但失去了整個額魯特蒙古的支持和戰略的縱深,為他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同時,清朝也積極備戰。首先是兵力上的調整,由於前幾次戰役中滿蒙騎兵表現差強人意,康熙決定讓在平三藩之亂和雅克薩之戰中表現優異的西北綠旗兵和藤牌兵參戰。西北綠旗兵在平定王輔臣和吳三桂諸役中作用很大,並湧現出了張勇、孫思克、趙良棟、殷化行等名將。其次是人事上的調整,康熙把一代名將費揚古任命為西北的統帥右衛將軍,取代了年邁的希福。費揚古是順治寵妃董鄂氏的弟弟,《清史稿》比之漢朝衛夫人之弟衛青。而裕親王福全和皇長子胤匙叔侄不和,差點導致烏蘭布通戰役的失敗,於是雙雙解除了軍權。大戰雅克薩的名將朋春由於在烏蘭布通戰役中帥左翼陷於泥沼,坐失機罪,詔發西路軍將功贖罪。同時詔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集合東北士兵組成東路軍。這樣,從寧夏,歸化城(今呼和浩特),額爾古納河三個方向保護咯爾喀蒙古,威脅葛爾丹。另外,儘管烏蘭布通戰役中火炮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在准葛爾的槍統下,無數滿洲把圖兒喪生。於是清朝放棄大炮,而製造便於原途奔襲的子母炮,同時通過屬國朝鮮,向洋商訂購了大批的鳥槍,並於康熙31年(1692年)宣告成立了新的兵種----火器營,用於對準葛爾的戰爭。
喀爾喀蒙古之降伏
烏蘭布通戰役後,康熙與喀爾喀蒙古會盟於閃電河畔的多倫草原,把喀爾喀蒙古三分為四: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和三音諾顏汗,使歸故地牧馬,作為清朝的前哨,並在戰端再起時徵用喀爾喀騎兵參戰。此前,漠北蒙古每年上九白之貢,不過藩籬之國,至此正式放棄獨立,歸入中國版圖。需要說明的是,尼布楚地方原為土謝圖汗牧地,為沙俄所侵佔。但尼布楚條約簽定時,土謝圖汗還未內附,所以這塊領土中國當時並無主權。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在尼布楚條約中在關於尼布楚地方的歸屬上做出了重大讓步,是缺乏依據的。
葛爾丹進兵巴顏烏蘭和康熙親征:
1695年(康熙34年)5月,在康熙的授意下,土謝圖汗親王沙律偽約葛爾丹進兵。葛爾丹得信大喜,起兵2萬餘進至巴顏烏蘭。深入喀爾喀腹地,直接威脅漠南蒙古各部和京畿。第二年2月,康熙宣布親征,分三路征討葛爾丹。東路薩布素,西路費揚古,康熙親自率領中路出歸化城。5月,康熙親帥中路軍逼近巴顏烏蘭,隔克魯倫河與葛爾丹對壘。葛爾丹得知康熙親征,不信,低克魯倫河,登北孟納蘭山,見到黃帳龍旗,「環以幔城,又外為網城,軍容山立,大驚,拔營宵遁」。向和林方向逃去。 昭莫多大捷: 昭莫多,今蒙古烏拉巴托東南,蒙古語大森林。是明永樂帝大敗韃靼阿魯台的古戰場。其地東有肯特山,土拉河靜靜從南邊流過,其山北坡如壁峻峭,南坡較緩,因其紅色的岩石,而又被蒙古人稱為紅鼻子(忽蘭忽失溫),為哈喇和林通往克魯倫河的必經之路,自古為漠北兵家必爭之地:
西路軍在費揚古、孫思克的帶領下,長途跋涉,遠度沙漠,已經先到了昭莫多。戰鬥序列中有:滿洲騎兵、察哈爾騎兵、右衛將軍直屬軍、大同駐屯軍、喀爾喀騎兵,而主力則是孫思克所帥的綠旗精銳,分別由涼州總兵董大成、肅州總兵潘育龍、寧夏總兵殷化行統領。當時綠旗兵的配備精良,「每兵兩人從仆一人、馬五匹。四兵和為一伍」(《清史稿-殷化行傳》),可見,這是一支精銳部隊。這時,派出的哨騎回報說葛爾丹的大部隊就在昭莫多北30餘里的特勒爾濟山口。在戰前軍事會議中,天才軍事家費揚古提出,我軍長途跋涉,人馬疲飢,「難弛擊。費(揚古)謂非反客為主、以逸待勞不可。
「(《清稗類鈔-戰事類》)於是巧妙地制訂了以逸待勞,誘敵深入的戰略。 1696年5月13日費揚古先派前鋒都統碩岱、副都統阿南達帶領400滿洲騎兵,到特勒爾濟挑戰。臨行費揚古交代驍將碩岱和阿南達等人,此去許敗不許勝,節節抵抗,且戰且退,誘使葛爾丹進入既設戰場昭莫多。葛爾丹果然中計,帶一萬多騎兵追至昭莫多。費揚古兵分三路,「東則滿洲、漢軍、察哈爾軍依山而陣,西則右衛、大同、喀爾喀兵沿(土拉)河而陣,而使孫思克率綠旗兵居中。
「(《清史列傳-費揚古傳》)中路孫思克佔領的山頭地形對清軍極為有利,其南坡緩,而北坡陡。葛爾丹只好佯攻陡坡。費揚古根據康熙的閫命,令騎兵一律下馬步戰,用弓箭、大炮防禦,約好所有部隊聽到角聲才上馬。葛爾丹和阿奴也帶領准葛爾起兵下馬步戰,冒著炮火猛攻,前鋒甚銳。而綠旗兵「據險俯擊,弩統迭發,藤牌繼之,每進輒以拒馬木列前自顧」(《清史稿-殷化行傳》),雖然准葛爾強悍,肅州總兵潘育龍右頰中炮,但清軍利用有利的地形、火器、藤牌、拒馬木與敵人周旋,從早到晚,勝負未決。 戰役的轉折點被康熙九年武進士出身的寧夏總兵殷化行發現。他于山頂遙望,發現葛爾丹陣地的後方有大批靜止的人蓄,斷定為葛爾丹的家屬、輜重。於是向費揚古建議:1,讓土拉河畔樹林中埋伏右衛、大同、喀爾喀騎兵出擊葛爾丹的左翼;2,另派精兵從南繞出,從右翼直插葛爾丹的家屬、輜重。費揚古察覺到葛爾丹已成強弩之末,戰事已成膠著狀態,必須動用土拉河邊的預備隊來打開僵局。於是採納了殷化行的建議,下令鳴角衝鋒,左右翼騎兵同時出擊。殷化行也從山上「麾兵大呼而進,上下夾擊,聲震天地」(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准葛爾戰士已經苦戰一日,已經疲憊不堪,無法抵擋兩路以逸待勞的騎兵衝鋒,同時綠旗兵也上馬從山上向下俯衝。准葛爾的部隊戰死2000多人,土崩瓦解,葛爾丹帶數騎逃走。費揚古派精騎逐北30里不及,至特勒爾濟山口為止。昭莫多會戰結束。戰場上的一具艷屍: 在昭莫多戰役後,費揚古派副都統阿南達飛弛御營報捷。 康熙親自接見了阿南達,阿南達簡單彙報了戰果。但康熙關心葛爾丹的下落,於是繼續追問。阿南達彙報說,葛爾丹漏網,但打掃戰場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具艷屍。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葛爾丹的可敦的阿奴。在昭莫多戰役中,她「冒弓矢,舍騎而斗,鋒甚銳。」(殷化行《西征紀略》),最後不幸炮斃。至於《清稗類鈔》中云:阿奴「頎質,敢戰,披銅甲、腰弓矢,騎異獸,臨陣精銳悉隸麾下。」 《聖武記》中甚至說她的坐騎「似駝非駝」,則有點演義的味道了。
葛爾丹之死:
葛爾丹逃到科步多地區,受到策旺阿拉布坦和清朝的夾攻,身邊只余老人和婦女為主的不足1000人,靠掘草根為食。但他性格倔強,屢屢拒絕康熙提出的優惠的投降條件,不久仰藥自盡。其部下丹濟拉帶其骨灰和女兒準備投降清朝,半路上骨灰和女兒被准葛爾名將大策凌敦多卜搶走。葛爾丹滅亡。而策旺阿拉布坦和大、小策凌敦多卜成為清軍的下一個目標。 戰後費揚古等將領受到獎勵,但倒霉的朋春儘管此戰中也立下大功,但被發現沒有埋葬18位部下的屍首而功罪相抵。
年表:
1616年,通古斯種族的滿洲人在東北亞崛起。1634年,最後一個蒙古大汗林丹汗被滿洲人敗死,立國三個多世紀的忽必烈帝國最終滅亡,內蒙古被滿洲征服。
此時瓦拉也分為準噶爾等四部。
同年,漠西額魯特蒙古(明代之瓦拉)準噶爾汗巴圖爾洪台吉建立強大的準噶爾汗國。1653年,巴圖爾洪台吉死,其子僧格即位。1671年,僧格為他的兄弟車臣汗和卓特巴巴特爾所殺。車臣汗即位。
1676年,巴圖爾洪台吉在西藏做喇嘛的第四個兒子噶爾丹奉達賴之命返回蒙古,逐殺車臣汗和卓特巴,自立為準噶爾汗。噶爾丹首先統一了西蒙古諸部,隨後,他起兵進攻葉爾羌的黑山派和喀什噶爾的白山派,征服了這個察合台汗國。又於
1681年征服了土魯番汗國的察合台汗。
此時的噶爾丹雄心勃勃,企圖恢復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遂起兵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四部。
1688年,準噶爾大軍攻入漠北,喀爾喀土謝圖部車臣部等迎戰失敗,乃逃入內蒙古,向清帝國投降。噶爾丹企圖如成吉思汗擊敗金帝國那樣擊敗當今的通古斯帝國,遂於1690年率軍追殺進入內蒙古。
清康熙帝率大軍北上迎戰。雙方會戰於北京以北七百里,張家口以北的烏蘭布通。準噶爾馬隊在大清炮隊的炮火下血肉橫飛。噶爾丹大敗而退。清帝國趁機將漠北廣大地區併入版圖。
1695年,噶爾丹再次攻入漠北。
1696年,康熙率軍北征,迎敵於漠北。清將費揚古的大軍在土拉河會戰準噶爾,驍勇的準噶爾騎兵再次敗於清軍的大炮。噶爾丹大敗於昭莫多。噶爾丹之妻,一位蒙古巾幗英雄被清軍殺死。噶爾丹敗逃。
長期受其迫害的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趁機即準噶爾汗位,噶爾丹走投無路,服毒自盡。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代雄主。其弟策零頓多布是著名的蒙古猛將。十七世紀末,策妄阿拉布坦征服了哈薩克大部。
1716年,策零頓多布將俄羅斯人從葉尼塞河上游逐出。
1720年,策妄阿拉布坦之子噶爾丹策零力敵沙俄,迫使沙俄與準噶爾劃界而治,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1705年,青海和碩特汗國拉藏汗進軍西藏,與清帝國康熙共同扶持新達賴,這為準噶爾所不能容忍。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弟猛將策零頓多布率奇兵飛渡千里關山,神兵天降突襲拉薩,殺死拉藏汗。
此時準噶爾帝國達到極盛,疆域囊括天山西藏青海及中亞東部,成為面積達四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成為清帝國在亞洲的勁敵。康熙派軍進攻西藏,卻被準噶爾軍擊敗。
1720年,清軍再次進攻西藏。飽受準噶爾軍蹂躪的西藏人也在後方策應,準噶爾軍戰敗。策零頓多布退回本土。康熙在西藏設立辦事大臣,西藏青海正式併入清帝國版圖。
1720年,清帝國合併西藏,這是康熙帝最後一件偉業。1722年,康熙去世,他於八歲時即位,在位六十一年。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雍正發軍進攻準噶爾,結果大敗,清軍退出科布多。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
噶爾丹策零死於1745年,此後準噶爾帝國陷於內亂,帝國遂衰。經過一番內亂,1753年,猛將策零頓多布之孫達瓦齊即位。而清帝國雍正帝也早於1735年去世,乾隆帝即位。
噶爾丹策零的女婿阿木爾撒納與達瓦齊反目,被迫投靠清帝國。
1755年,乾隆派清將班第率阿木爾撒納徵準噶爾國。達瓦齊被人綁送清軍。阿木爾撒納不甘心臣服清帝國,遂起兵反抗。班第被殺,清援軍大至。
1757年,將軍兆惠擊敗阿木爾撒納。阿木爾撒納不願向清軍投降,逃入西伯利亞,混在俄羅斯人中間,後死於天花。
乾隆決心就此徹底解決困擾多年的準噶爾問題。兆惠率清軍大舉清剿,將準噶爾人男女老少幾乎斬盡殺絕,稱霸亞洲一個多世紀的準噶爾帝國徹底被消滅,至今只餘一個地理名詞「準噶爾盆地」而無準噶爾人了。
1759年,兆惠率清軍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盡併入清帝國版圖,清帝國終於建成面積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二億的亞洲最大帝國。
推薦閱讀:
※333.讀歷史9~茱萸
※清代歷史上哪些人被封為「鐵帽子王」?
※中國歷屆有哪些國家主席都有誰?
※共產主義舊史觀批判與史觀重建(下)
※女蝸由造人到被造的歷史宿命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