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這麼好,泰國人為啥開始「討厭」中國了?

中泰戰略夥伴關係發展良好,這表現在雙邊政治、經濟、文化關係的迅速發展上。但是,近幾年來,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隨著到泰國的中國遊客和中資企業的不斷增加,泰國社會輿論中出現了一股厭華情緒。本文將分析這種情緒的表現和產生這種情緒的根源,並向中泰雙方決策者提出建議。

文丨泰國法政大學比里·帕儂榮國際學院教授張錫鎮

本文刊載於《東南亞研究》2016年第3期,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東南亞研究」(ID:southeastasianstudy),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引起了多方的積極響應。多數發達國家對此都有正面評價,並成為57個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意向創始國之一。同時,該倡議也贏得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持和讚賞,它們急需「一帶一路」的金融支持與技術合作以加強它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東盟國家,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也得到廣泛的積極響應。泰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汶萊、印尼、新加坡也成為亞投行的意向創始國。

不過,在接受和歡迎中國倡議的程度上有所差別。持積極歡迎態度的有泰國、柬埔寨、寮國;持謹慎歡迎態度的有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持保留歡迎態度的有越南、菲律賓和緬甸。這並不奇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信任程度的差異。

本文試圖在這個大背景下,深入觀察中泰關係的發展動向,分析中泰關係的主流與支流,而且本文將重點分析近兩年中泰關係出現的一些問題,尤其是泰國公共輿論對中國態度的微妙變化,從而為兩國政府提出政策建議,防微杜漸,以便兩國關係順利健康發展。

1

當前中泰關係中的主流與支流


「中泰一家親」是對中泰兩國關係親密程度的最準確定位。這在中國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關係中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特殊關係,首先反映在雙邊政治關係方面。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兩國發表《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李克強說,「中泰是好鄰居、好親戚、好夥伴。兩國始終相互尊重信任,中泰關係走在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前列,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這是對中泰特殊關係的高度評價。

泰國軍人政府上台後,西方國家對之普遍採取批評和制裁態度。歐美國家批評軍政權「與民主背道而馳」,美國中止了對泰國的部分軍事援助,歐洲中止了與泰國的合作協定談判。此外,歐盟還中止了對泰國的正式訪問,澳大利亞也中止了與泰國的防務合作項目。

巴育抱怨說:「令我感到失望的是,美國並不理解我為何當時不得不加以干預,美國也不理解我們的行事方式,儘管我們兩國多年來一直是關係密切的盟友。」美國《星條旗報》網站引述泰國領導人的話說,「北京懂我們,華盛頓不懂我們。」

主張不干涉內政的中國對軍政府採取合作的態度,這自然使泰國在政治上更倒向中國。2015年2月,中國國防部長訪問泰國,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在國防合作方面,中方將在國防工業方面尤其是軍事技術上支援泰國。中方也願意給泰方提供軍事裝備,例如坦克、潛艇等。泰國也希望中國支持更多的研究和開發項目,包括軍事教育。中泰雙方還就兩國軍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達成共識。

在政治體制上,巴育看到中國的發展經驗,流露出對中國制度某種程度的欣賞。當美國助理國務卿對泰國指手畫腳的時候,巴育表達了對西式民主的不滿,「他只想著美國式的民主,認為民主就應該是那樣的」,「不要忘了,我們是我們,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有自己的政治思路,泰美之間是不同的,美國方面應該看到這一點。」

巴育政府的智囊人士也流露出同樣的政治取向,他們認為,中國的制度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那種制度有一個最高的權威——共產黨。「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權威,那就是國王。」在他們看來,在一個權威領導下,政府才能穩定,發展才能持續和有效。從目前巴育政府政改的方向看,的確有強化權威的趨勢。

其次,在經濟合作方面,近兩年,中泰雙邊關係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015年,中泰雙邊貿易額達754億美元。中國目前是泰國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最大遊客來源地。

對於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巴育表示歡迎,「泰方正在探索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希望同中方交流互鑒,深化合作,特別是藉助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進農業、鐵路合作,促進地區互聯互通,擴大泰國農產品對華出口,歡迎中國企業到泰國投資,促進民間交往,加強人才培訓。泰方已經積极參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讚賞中方成立絲路基金。泰方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東盟同中國合作,支持中方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在同李克強的談判中,巴育表示,泰中合作有利於泰國的發展,泰方堅定致力於提高兩國關係水平,願同中方抓緊落實鐵路、農產品貿易等合作協議,加強經貿、金融、投資、人文等領域合作,更多惠及兩國人民。泰方歡迎中國企業赴泰投資設廠。

在文化交流方面,兩國關係也走在其他東盟國家的前列。2015年,在泰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85萬之多。泰國迄今為止已經成立了14所孔子學院和18家孔子課堂。

2015年,韓國、美國、泰國分別以66,672人、21,975人、19,976人位列來華留學生人數前三。韓國、美國和日本長期保持著在華留學生人數的第一、二、三位的位置,但從2013年起,泰國就取代了日本位居第三。

目前,泰國也成為中國留學生在亞洲的熱門留學目的地。據泰國駐昆明總領事館稱,目前中國大約有3萬人在泰國留學,分布在泰國44所高校。

在旅遊方面,中國遊客人數持續增長,2015年赴泰遊人數已躍升至790萬人次以上,與2010年的112萬人次相比,五年間增長了603%,與2014年相比,增幅亦高達71.6%。2015年中國遊客占曼谷遊客總量的30%以上,而在2009年僅佔7%。這些足見兩國文化交流之頻繁。

這一切都證明,中泰戰略夥伴關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最近幾年,尤其是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宣傳攻勢以來,泰國民間社會和輿論界出現了一股厭華情緒,而且這種情緒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迄今為止,這種情緒尚處於苗頭狀態,還不足以影響中泰關係的主流,但決不可輕視這一苗頭,如果對此視而不見,盲目樂觀,這種厭華情緒將來有可能演變成反華情緒。

觀察國際關係,不能只專註於官方的表態和來往,還要密切關注民間的社會輿論。在許多國家,官方的立場和主張常常受制於國內社會輿論,以為把政府的態度搞定就萬事大吉的想法常常使自己陷於被動狀態。

在緬甸,我們有過教訓,今天在泰國也有了教訓。中泰高鐵合作項目,最初我們總以為勝券在握,成為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去的樣板,但後來的發展卻是一波三折,至今未能搞定,其根源就在於,泰國官方的決策受到民間輿論的牽制,如果細心觀察泰國民間的輿論反應,我們就不會感到吃驚。

中泰高鐵項目出現誤判也值得我們自身反思。我們的媒體常常是報喜不報憂,包括一些學術討論會也要求只能進行正面討論,不要涉及敏感或負面問題,致使我們不能全面了解泰國社會的信息,盲目陶醉於中泰一家親的大好形勢。

就筆者六年來對泰國社會零距離的觀察和對比,發現泰國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看法確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十年前,從中國大陸來的人在泰國很受歡迎和尊重,泰國人對他們也非常客氣;現在,態度明顯冷淡。大學的中國老師同西方人住在同一個公寓里,連公寓工人對待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態度都有明顯區別。十年前,政治家們競選,都公開稱自己有華人血統,非常自豪,這些年,這種情況沒有了。

我們有必要正視這種變化,分析這種變化的根源,找出扭轉這一現象的措施,儘早消除泰國社會出現的這種厭華情緒。如果不引起注意,不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很難得到有效的響應,甚至可能遭遇抵制。

2

當前泰國社會輿論中的厭華情緒


目前,泰國社會的厭華情緒有三個特點:一是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增多;二是知識界對華反感情緒尤甚;三是在民眾中波及範圍廣,影響大。根據泰國媒體不斷爆出的中國負面新聞和評論,以及本人的親身感受,現將這種厭華情緒的言論和表現綜合歸納如下:

——「泰國要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這是一媒體根據泰國交通部長就中泰鐵路項目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向政府發出的警告。該報道引述泰國交通部長的話說,泰方要求中方追加泰中鐵路的投資,而中方提出條件:要求享有鐵路沿線土地的開發權,尤其是沿途車站的開發權。

於是,該報道說,如果滿足這個條件,就等於泰國「失去了自己的領土」。言下之意,這些土地就變成中國的「租借地」了。許多泰國人對此非常反感。他們認為,中國在寮國就是這麼乾的,寮國人不敢說,泰國不是寮國。

報道還稱,中國商人搶佔泰國市場,儘管泰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也不是說,可以隨便讓人來欺負我們」。報道驚呼,「至今,還沒看到政府機構採取相關措施。是否要等到泰國變成中國的一個省之後才覺醒呢?」

——「中國人來泰國越來越多,我們難以對他們進行控制」。

在曼谷有些要開發的地方被中國公司圈起來,禁止泰國人通行,引起民眾反感。有報道稱,在曼谷的Ladkrabang區那裡,有一個中國人聚居的新中國城。這個新中國城的範圍一天天擴大,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泰國政府最終有可能無法控制。

在泰國公立大學,有些泰國老師反對招收更多的中國老師和中國學生。一位大學副校長一方面鼓勵學校國際化,招收更多的外國學生(包括中國學生),但又怕中國學生畢業後在泰國就業。一所大學計劃開設一個東盟碩士專業,面向中國招生,用中文教學,但遭到所有泰國老師的反對。

——中國人不擇手段留居泰國,搶奪泰國人的工作機會。

中國人通過幾種非法手段獲得居留權。一是假結婚,和泰國人結婚後,可以利用泰國人的名義購買土地、房產,而泰國人可獲得一大筆傭金。也有中國人因此上當受騙,泰國人弄假成真,然後再離婚,依法獲得中國人購買的土地和房產。

二是假身份,中國商人購買泰國假身份證。用同一個人的身份證貼上不同的照片,或者把死人的身份證換成新的照片,中國人花3萬銖(6000元)購買一張這種身份證。

三是假留學,在泰國至少有近3萬中國留學生,其中有不少在三、四流學校註冊學生身份(這些學校只顧收學費),其實在泰國從事代購、房產等生意。

——「假合資,雙方共同欺騙政府」。

在泰國普遍流行一種假合資現象。根據泰國法律,外國人不得在泰國註冊外國獨資公司,只能同泰國人合資建立公司,而且泰方必須持股51%,以便泰國人主導企業。

但實際上,很多中泰合資企業,特別是小型合資公司,往往是泰方根本不投一分錢,只是名義上投資51%,而實際投資者是中方。這樣企業絕對由中方控制,泰方白白得到一筆不勞而獲的傭金,實際上是中泰雙方共同欺騙泰國政府。泰國政府對此心知肚明,但很難制止。

——「通過承包、壟斷,排擠泰國商家」。

近年來,中國旅遊公司擠進了泰國旅遊行業,對泰國旅遊業構成威脅。一些中國的旅行社名義上同泰國合資,但實際上中方因資本雄厚佔了主導地位。他們租下整座酒店,僱傭中國導遊,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招攬中國遊客,搶走了泰國旅遊公司的客源。

有的中國承包商收購了整個果園的水果,按法律規定,中國承包商必須將承包的水果全部出口,但他們經過挑選,將劣質水果在當地批發,排擠了泰國的批發商。

——「少數中國商人過於唯利是圖,形象不佳」。

泰國本地商人均信佛,做生意均有道德底線,不會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但許多中國商人不講商業道德,缺乏誠信,正式交付的貨物同原先提供的樣品有差距。

「中國製造」至今在泰國沒有建立起信譽,尤其是食品和日用百貨。泰國只進口日本、韓國、澳洲食品,絕對不進口中國食品。泰國本地華裔商人對新僑商人也有看法,認為他們太唯利是圖,為達到目的,擅長走上層路線,拉攏政府官員,較少關注當地慈善事業和民生。

在當地微信上流傳一句對華商的警告,要「學會分享,別吃獨食」。有人在泰國商人中做過調查,對東亞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在泰國的商業行為進行評估。結果,評價最高的是日本,其次是台灣,第三是韓國,最差的是中國大陸。

——個別中國遊客缺乏公德,損害泰國旅遊形象。

來泰國的中國遊客數量近年來急劇上升,這些遊客魚目混珠,良莠不齊,損害中國人形象的醜聞屢見不鮮,從水潑空姐的鬧機事件到在大王宮和寺廟大小便;從隨地吐痰,大聲喧嘩到插隊加塞兒,引起泰國民眾廣泛反感。

有不少民眾要求政府限制中國遊客數量,但政府解釋說,為了泰國的經濟,我們要「忍迎」中國遊客。這反映了泰國對中國遊客好惡交織的矛盾心理。隨著近年來自駕游的興起,從雲南過境寮國,再到泰國的自駕游又引起新的不滿輿論。這些中國自駕遊客,不顧泰國風俗習慣,隨意在沿途露營,隨地亂扔垃圾,亂停車,引發各種不滿。

一些駕駛房車的遊客,有的不住酒店,很少在泰國消費。泰國輿論稱,這些自駕遊客免費使用泰國公路、停車場等公共設施,不繳一分錢。有報道說,中國旅遊者的不文明行為破壞了泰國的旅遊形象和秩序,導致西方遊客減少,因此,他們呼籲政府限制中國遊客來泰數量。

——泰國受控於中國。

這種論調是在一次泰國學生主題遊行上反映出來的。泰國的兩所頂級大學朱拉隆功大學和法政大學每年都舉行年度足球賽。

在開幕式上,兩校學生要抬著他們自製的大型道具進行主題遊行,主題一般涉及對國內政治問題和政治人物的諷刺,而2016年遊行的主題卻涉及中泰關係。

這個大型道具是一條盤踞著的巨龍,龍爪向上張開,在龍爪的中央站著一個小小的泰國人。遊行的主題一目了然,這條龍就是指中國。遊行者向觀眾解說到,「我們泰國就在人家手心,人家一攥拳,我們就完了。」

3

厭華情緒產生的根源


筆者認為上述厭華情緒的產生存在多方面的根源。

一是缺乏溝通,存在誤解。

中泰兩國雖然是近鄰,但由於語言不通,雙方常常出現誤解。例如關於中泰鐵路項目的談判,泰國交通部長的那番講話到底是否屬實,值得懷疑。即使存在,是如何表述的,也不得而知。所以,這種說法一出,一片嘩然,中方又未能做出及時的回應,很容易被解讀成中國的新殖民主義,導致對泰國公眾的嚴重誤導。

二是國人和中資企業的不良形象。

中國遊客國際形象不佳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儘管中國官方採取多種改善措施,但收效甚微。這主要是我國民眾總體素質低下,加之近些年來低素質出國遊客與日俱增,就使得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更加突出。一些中國商人唯利是圖、投機取巧、善於鑽營的劣根性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也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形象。

三是小國的多疑和恐懼心理。

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東盟成員均為中小國家,它們對大國有一種天然的疑慮,這是可以理解的心理反應。就像一個弱者站在一個巨人身旁,儘管巨人說,「你放心,我不會碰你」,但弱者仍然會有顧慮:如果你一不高興,踢我一腳,怎麼辦?

四是持有意識形態的偏見。

泰國有一批較為固執的厭華派,他們從心底里不認同中國的意識形態,有一種本能的排斥;他們比較崇尚西方的價值觀,儘管這套制度在他們國家不成功,但他們仍然為這種制度自豪。

這些人往往迎合西方對中國的批評,把中國僅僅看成腰纏萬貫、一夜暴富的土豪。這些人雖然不多,但能量很大,他們是最能發聲的群體。他們同一些媒體人聯手,很大程度上主導了泰國社會輿論。

五是中國媒體對「一帶一路」的過度解讀。

2015年3月28日中國政府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明確表示「一帶一路」是「重大倡議」。但在一些媒體宣傳中,卻說成是對外戰略。

後來,高調使用高敏感度的大概念,如「地緣政治戰略」、「改變世界格局的大戰略」,有些人甚至說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甚至也有的媒體把某個城市說成推行「一帶一路」的「橋頭堡」。這些字眼都讓外界心生疑慮。

如果把「一帶一路」說成是中國的大戰略,人家必然要問,戰略目標是什麼?如果接受這一戰略不就等於在配合中國,實現中國自己的戰略目標嗎?如果說是「地緣政治戰略」,就可能被解讀為,中國要在東南亞與美國爭奪勢力範圍。

如果說是「改變世界格局的大戰略」,那不就等於說,將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變成中國主導的世界格局嗎?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東盟國家懷疑中國有「政治圖謀」,要當「地區領袖」。

六是疾風暴雨式宣傳攻勢產生的副作用。

目前,「一帶一路」的輿論熱潮可以說是排山倒海,從國內到國外,大有泰山壓頂之勢。在大多數國人看來,這是互利雙贏的大好事,大家都應當接受和歡迎。然而,這種看法太過「中國本位」和一廂情願。你認為對人家有好處的事,人家不一定這樣看。

向別人強加幸福也是一種「強加於人」,其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在中泰高鐵項目中,中國太過急於求成,以至讓泰國人產生「到底對誰有利」的疑問。最後,導致泰國政府拒絕中國投資,而且只修原計劃的一小部分。他們認為這樣對泰國有利。

七是中國式的傲慢態度。

一個泰國學者對筆者說,「10+1」(東盟十國+中國)合作框架本來是東盟來主導,中國只是客人,而實際上常常是喧賓奪主,中國成了合作框架的主導。泰國軍隊培訓部門邀請中國和美國教官來任教,學生反映中國教官比美國教官架子大。在大學,我也親自看到有的中國學者對人家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不夠謙和。

4

對中泰決策者的建議


(一)要對「一帶一路」準確定位

建議媒體不要過度解讀,統一口徑,不要醉心於聳人聽聞、吸引眼球的宣傳,要回歸「一帶一路」的經濟本位概念。「一帶一路」的本意就是加強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合作,實現互惠雙贏。「一帶一路」一定要定位在經濟層面,要淡化「中國本位」,突出「振興亞洲」的地區主義。要堅持中國官方立場:真正體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

中國既不能當救世主,也不要強加於人,更不能附加各種非份要求和條件。不能引起人家反感,照顧其舒適度。必須堅持平等、自願、互利的原則。

(二)輕聲勢而重實效

近年來,「一帶一路」的宣傳攻勢過於強大和操之過急。在東南亞,尤其泰國,人們的性格比較緩慢,我們的勢頭太猛,人家有點不適應。泰國的一些朋友對我說,「你們太急了,步子太快了,我們適應不了,有點吃不消。」要少說多做,力求實效。官方和媒體應把注意力放在具體合作的項目上,以及扎紮實實的溝通工作上。

(三)多了解對象國的民間情緒

中國官方和媒體在觀察合作對象國時,常常偏重於官方反映。而官方反映受制於外交禮儀和自身文化傳統,往往是冠冕堂皇。這常常導致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和產生誤判。泰國的文化就是這樣,儘管心裡有看法,但當面仍說好好好。

而面臨來自民間的強大壓力時,官方又不得不倒退和改口。不去觀察社會輿論,只求把政府搞定,早晚要失敗。必須認真調查民意,針對民間的誤解和疑慮,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增信釋疑,讓人家心悅誠服。

(四)下大力氣改善自身形象

自身形象就是軟實力。不要以為,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就說明我們的軟實力越來越強。學中文是想同你做生意,賺你的錢。真正的軟實力是看人家是否欣賞你,從心底里敬佩你。

儘管中國發展很快,很強大,但從心底里,人家欣賞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和西方人,仍然認為你的文明程度、道德水準低下,讓人感到厭惡。

政府應當加大力度,採取更嚴厲措施,對出境游的中國遊客行為舉止嚴加管束;對走出去的商家,尤其是中小商人,應該出台行為準則,進行培訓,要求他們尊重當地文化風俗,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要改變中國商人通過收買當地官員,只顧賺錢牟利,損害當地百姓利益的惡劣行為。這樣的商人走出去的越多,對中國的形象損壞越大,這將成為「一帶一路」的一大殺手。

(五)要放低身段,做到有耐心、謙卑和有禮

小國與大國相處和交往,小國有天然的弱勢,極容易產生不平等感,因此小國對大國一舉一動極為敏感。大國稍有不慎,便會以老大自居,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大國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多予少取的周邊政策,嚴防大國傲慢的惡習滋生和蔓延。中國人很容易財大氣粗,這是我們文化的劣根性,要嚴加提防。

(六)泰國政府要健全外資管理和執法

任何國家都存在對外資和外籍勞工的管理問題。為了維護本國和國民的經濟利益,泰國政府有責任制定管理外資和外勞的法律和條例,對於違反法律和條例的外商和外勞應有嚴格的監督和懲罰機制與措施,避免一切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

附文:

中泰鐵路項目「出狀況」,中國怎麼辦?


文丨薛力

本文刊登於《世界知識》2016年第10期,摘編自微信公眾號「世界知識期刊」,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2006年18個亞洲國家簽署了《亞洲鐵路網政府間協定》,在韓國共同確立了泛亞鐵路網計劃,其中的東盟支線起止點為昆明與新加坡,因為途經多個國家而被稱作(狹義的)泛亞鐵路。「一帶一路」推出後,又成為「五通」建設的一個標誌性工程。

泛亞鐵路東盟支線的起止點為昆明與新加坡,其中昆明與曼谷之間包括東線、中線與西線。經寮國到曼谷的中線最短,經緬甸到曼谷的西線稍長,經越南、柬埔寨到曼谷的東線最長。從距離、沿線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穩定度等角度考慮,中線是最佳選擇。

但是,這個項目卻好事多磨。從2012年醞釀「高鐵換大米」迄今,中泰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並且簽署了多個政府間協議,雙方就鐵路走向、設計時速、軌距、投資與施工方式等達成了協議。

然而3月25日泰國政府決定,自籌資金投資中泰鐵路項目建設工程,不再向中方貸款;同時決定,僅建設曼谷—呵叻段一段,全長250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

泰國方面這麼做的原因是:中方的預算1900億泰銖比泰方希望預算高出200億泰銖;中方不同意把貸款利率從2.5%降低至2%,而後者是中方給雅加達—萬隆鐵路項目的貸款利率。泰方認為2.5%不是「反映中泰關係的友好利率」,更何況,清邁到曼谷高鐵是日本的ODA項目,貸款利率才1.0%。

泰國政府的決定意味著在萬象與呵叻段間將形成「斷頭路」。中國如果想早日貫通昆明與曼谷之間的鐵路運輸,要麼修東線,要麼修西線。但東線路途遙遠,修西線要與緬甸新政府談判,這在短期內不可能。

當然,曼谷—呵叻段鐵路依然是泰國與中國的政府間項目,使用中國製造的列車,並聘請中國的工程師來建造鐵路。巴育政府的意思很清楚:泰國已經同意按照中國的主張修建第一條標準軌鐵路並使用中國鐵路技術、機車車輛、工程技術人員,中國應該考慮到這條鐵路的意義,給出更優惠的條件。

中方怎麼辦?筆者的主張是:「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在全面落實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一事一議」是必要的,但必須基於一些原則與底線。

首先,「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大戰略。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周邊國家的重要性,充其量達到重要國家利益的程度,而不可能達到核心利益。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周邊國家是中國非爭取不可的,更沒有任何項目是中國不可或缺的。周邊國家認為可以等等再說的項目,中國更可以等待。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的顯著特點是:不追求單贏,而主張互利共贏,其實現途徑是共商共建共享。由於沿線國家多屬於發展中國家,投資風險大於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國用於投資的錢,有部分來自外匯儲備,這就涉及外匯儲備的使用原則問題。

「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是中國提高外匯儲備綜合效益的一種方式,主要通過優惠利率貸款與正常利率貸款兩種途徑使用,基於政府間協議的開發性金融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開發性金融是中國創新使用外匯儲備的一個方法,迄今為止利大於弊。就外匯儲備用於對外投資項目而言,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三大標準中,由於安全性與流動性標準難以達標,保本微利應該是底線,無息或貼息貸款不應成為常例。

依據王夢恕院士的觀察,中國國內鐵路項目的貸款利率通常為3%-4%,而中國國家進出口銀行對海外項目通常以3%為底。可見,中泰鐵路項目2.5%的利率已經屬於「友好利率」。

要求與日元貸款利率相比是不合理的:日本長期處於低利率狀態,現在甚至推行負利率,這是日本的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意義;日元匯率處於低位,未來升值的可能性大於人民幣,這將增加泰國的還貸壓力。

修建雅萬高鐵虧本的可能性很大,中國方面顯然是把這一項目當作特例處理。泰國方面以此為標準要求中國是不公平的。沿線國家有必要意識到,「一帶一路」項目原則上是商業項目,而不是無償援助或貼息貸款項目,操作上通常遵循市場原則,優惠是有限的,不能老要求中國公司做虧本買賣。

再次,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時必須謹守一個原則:沿線國家是項目的發起方,中國是配合方。中國有權依據可行性與效益,選擇一部分進行合作,但不能主動列出項目清單邀請沿線國家進行合作。那將陷自己於被動,現有的許多困難和麻煩與此有關。既然「一帶一路」是中長期戰略,大可不必急於求成,不妨「成熟一個做一個」。倉促上馬大量項目,將後患無窮。

附文:

日本憑什麼搶得泰國高鐵?


文丨李穎、張春曉、樂紹延、許緣

本文摘編自新華國際客戶端

日本憑藉「建一條、佔一條、看一條」的策略,搶得泰國第一條高鐵的建設權,而且中日兩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正圍繞鐵路、道路、橋樑以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開展激烈競爭。

泰國則是在中日之間採取平衡戰略,左右逢源,希望吸引包括中日在內的外部投資,來盤活目前增長疲軟的經濟。

泰國首條高鐵花落日本
日本交通運輸大臣太田昭宏與泰國運輸部長巴津5月27日在東京簽署了鐵路建設合作備忘錄,決定以採用日本新幹線為前提,就泰國計劃建設中的曼谷至北部旅遊城市清邁的高速鐵路建設,共同進行可行性調查,並研究向泰國提供高鐵建設所需資金等事宜。至此,泰國首條高鐵塵埃落定,花落日本。
據泰國《曼谷郵報》《民族報》等媒體披露,有關曼谷-清邁高鐵的可行性研究日方已經呈交,擬於2016年初開工建設。曼谷-清邁高鐵時速約為每小時250公里,總長度約660公里。日方將向泰方提供低息軟貸款,預計利率不會超過1.5%。工程總造價估值為2730億泰銖(5泰銖約合1元人民幣)。
據報道,合作備忘錄的內容除了高鐵外,還包括由日方修建北碧府-曼谷-沙繳府的複線米軌鐵路,涵蓋曼谷到春武里府廉差邦港的支線,該路線長574公里,從西到東貫通泰緬、泰柬邊境並連接主要港口和工業區。
泰國媒體引用泰國交通部長巴津的話表示,北碧府-曼谷-沙繳府的這條線路,並非新修鐵路,均為從現存的單線鐵路增建成複線。
泰國政府副發言人威拉沖27日表示,泰國和日本還將聯合對另一條東西向路線進行可行性研究,該路線從達府經由彭世洛府、孔敬府到穆達漢府共約718公里。

為何選擇日本?
泰國專家指出,泰國第一條高鐵首選日本,是泰國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的現實需要,也是泰日密切的政治經貿關係使然。
長期以來,日本都是泰國的外商投資的龍頭老大,在外商赴泰投資總額中,日企佔據了60%。繼大型日企赴泰長期投資之外,目前日本的中小企業仍在不斷對泰投資。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日本在泰國大舉投資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且發展迅速,近年來已連續保持在泰第一大投資國的地位。
2014年上半年日本向泰國申請投資獲批項目為201項,直接投資實際金額達到788億多泰銖。而位列在泰外資投資第二位的中國,2014年上半年獲批項目僅為20項,金額為210億多泰銖。
不僅如此,幾十年來,日本與包括泰國在內東南亞國家進行合作時一直向其提供低於2%利率的軟貸款。通過低息日元貸款,日本給予了泰國大規模的援助,尤其在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水利水電方面。
日本品牌和日元低息貸款在泰國受到廣泛認同。日本高鐵安全記錄良好,舒適度也較理想。這些均成為泰國高鐵首選日本做為合作方的歷史淵源和社會基礎。

中國還有戲嗎?
分析人士也指出,泰國的第一條高鐵選擇了日本,但其鐵路整體規劃的」大蛋糕「還很龐大,目前僅僅可謂中日各下一城、平分秋色,未來也將呈現繼續競爭、各取所需之勢。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和日本的鐵路技術各有千秋,對泰國而言也各有各的吸引力所在。泰國則在中日之間採取平衡策略,左右逢源。泰方認為其鐵路建設的需求很大,希望開放市場,在不同的路線上,同時吸引包括中日在內的外部投資。
至於中泰合作鐵路項目的四條線路,均為複線鐵路建設,尚未涉及高鐵項目,時速約為每小時180公里,四段線路總長867公里。
5月18日,泰國交通部長巴津在接受泰國《民族報》專訪時曾介紹了大致時間表。他指出,曼谷-坎桂線與坎桂-呵叻線將在今年10月開工,坎桂-瑪塔卜線和呵叻-廊開線將於12月開工,並預計中泰合作鐵路將在2017年年底投入運營。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鐵路無論在建設里程、運營里程和運營速度方面都屬於世界領先水平。中泰共同修建867公里的複線鐵路,並將與中老鐵路連接,「將更加便利於泰國大米、橡膠、木薯、水果等各種農產品,以及工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及國際市場,並極大提振沿線地區的經貿投資和旅遊」。
泰國發展研究所運輸與物流政策研究室主任素米也向新華社記者指出,中泰鐵路建設與中泰兩國經貿發展相輔相成。成本較低、性價比高,是中國鐵路對泰國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所以他建議,中方派遣技術專家赴泰,以幫助泰方官員更清楚地了解鐵路合作的工程細節,從而推動泰方加快決策進程。
黃斌認為,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已經趨於成熟,建議中方在融資上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上給予一些便利,包括考慮通過絲路基金給予一些軟貸款,加速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上馬,儘快顯現出對當地經濟的拉動效應,並以此作為「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地區的示範項目。
分析人士認為,仿效日本在泰國「建一條,佔一條,看一條」的做法,中國在著手現有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之外,也可以同時考慮其他線路的合作可能,比如,可以優先爭取從曼谷到馬來西亞邊境的南部線路可行性研究權。

推薦閱讀:

硬筆書法,可以從這28種基本筆畫開始
想學風水的簡單的帶你入門 從簡單基礎的天干地支開始
職場 從禮貌用語開始
金燦榮:中美全面對抗、平等相待也許都從這裡開始
過了多年苦日子的3大生肖, 下周開始順利發橫財, 再也不受苦!

TAG:中國 | 泰國 | 討厭 | 開始 | 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