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課堂管理
各位老師:
大家好,首先給大家拜個晚年,按照學校安排,由我和大家談一談課堂管理的問題,我就把學習的點滴體會和對課堂管理的再認識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課堂管理分類
課堂管理的實質是對課堂基本要素進行的協調和控制,目的是為課堂教學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心理環境。
(一)課堂管理分類
1、常規管理:如上下課起立、發言先舉手、不準竄位等(人本性、科學性、明確性)
2、違規行為管理:課堂違規行為不單指學生的違規行為,還應包括教師的違規行為。的確,教師中同樣存在違規行為,甚至有的教師對有課堂違規行為學生的處理方式本身就是違規行為。
一般來說,學生的課堂違規行為具有以下特徵:
(1)干擾性較輕
教師在課堂中經常面對的是一系列干擾性相對較輕的違規行為,而最具有干擾性的問題行為(如對教師的口頭或身體攻擊)並不經常發生,絕大多數的教師認為正是這些不斷出現的很小的干擾事故嚴重損害了課堂教學質量,如不作出處理,很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2)表現形式多樣
表現為不按秩序發言、不完成作業、妨礙其他同學、遲到、傳紙條、隨意離開座位、辱罵其他同學、一般性吵鬧、不禮貌、對其他同學進行人身攻擊、罵老師、不安靜、注意力分散、搗亂、無責任心、不服從、不合作、過度活動、注意集中時間短暫、缺乏信心、容易慌亂、無耐心、被動、等。
教師的課堂違規行為具有以下特徵
在目前,有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因為自己的教學受學生干擾,為了控制課堂秩序和所謂的尊嚴,常常不顧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種類,動不動就中斷正常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或問題行為,進行冗長、頻繁的訓斥,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的時間去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由於嘮叨過度,學生就會由厭煩而產生逆反心理,這樣一來,不但老問題未能解決,反而增長了學生對課堂紀律的淡漠和厭煩情緒,從而使自己也成為一個失敗的管理者。
1、批評懲罰多,鼓勵關懷少 (1)課堂管理缺乏支持性的氣氛。一些教師常以學生難以接受的命令、指揮、威脅、訓誡等方式教育學生,努力創設的常常不是支持的氣氛,而是對抗型、防衛型甚至是逆反型的氣氛。比如有些老師愛說「你們再要說話,這節課就不上了」。學生因經常如此,情緒平靜如常,甚至一些膽大的會小生嘀咕 「自己學就自己學,誰怕誰」。結果在這種課堂中,老師與學生、學生之間常常處於相互對立、抗衡和逆反的互動中。(2)教師管理學生的語言方式簡單、粗暴,缺乏鼓勵性。對紀律不良的反應常是板著臉喊 「吵什麼,都學好了?」等之類的訓斥和威脅。教師的課堂引導語也常常是「不要講話了」「不準講話」等之類的消極性語言。而從正面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塑造學生行為的積極語言則較少受到重視,從而使課堂管理蒙上了人文關懷失落的陰影。(3)不顧時間、環境和自己的批評會對學生造成怎樣的心理效應,隨意批評、懲罰學生,這種教育的結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2、偏愛與偏見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而是親近一部分,疏遠一部分;喜歡一部分,厭惡一部分;放縱一部分,歧視一部分。把學生依據自己的愛憎標準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和類型。不能公正客觀地評價和對待學生。同樣的行為由差生做出,受懲罰的可能性就大,而優生作出則能輕易的得到教師的諒解。而且有些教師不期望也不相信差生在學業上會有較大的進步,甚至對他們的進步持否定和懷疑態度。教師的這種偏愛和偏見不但影響了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的健康發展,也為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設下了內源的誘因。
3.體罰和心理虐待。 體罰,可以說是中學課堂管理中最一般、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此類懲罰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如:有的學生因為上課愛接下嘴而常被撕嘴巴,有的因違反課堂紀律而被揪耳朵、扇耳光等等,這類懲罰往往使學生身心受到傷害,也易使學生產生反感,甚至抵抗。所謂的心罰,也就是精神懲罰,是「心理虐待」。對違反「規定」的學生從精神方面來進行懲罰,以打擊他們的「不軌」行為和思想。具體體現在漫罵學生,不管大錯小錯,甚至從人格上對學生進行侮辱。表面上看,這類懲罰既傷害不到學生的身體,又不增加學生額外的經濟負擔,可哪裡知道這類懲罰實在是最不明智的。身體受到的傷害容易遺忘,而心靈受到的傷害卻難癒合,甚至根本就不能癒合。因此體罰和心理虐待不僅是違法,而且也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不能調動自我教育的積極因素,反而容易使他們產生一種戒備、敵意、對立情緒,從而使課堂紀律更加惡化。
4.課堂管理應變能力差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不能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調整原有的計劃、程序和策略,課堂管理呈現出機械、刻板、應變能力缺乏的特徵。其實,對這類問題只要靈活善意的作些引導處置,因勢利導,巧妙應變,是可以化弊為利的。其關鍵是教師應根據課堂組織的發展狀況決定自己領導方式的「民主」、「放任」和「專制」的程度,並形成自己的課堂領導方式與課堂情景的動態平衡結構。一般而言,低年級學生中,課堂管理的「專制」成分可適當多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和年級的升高,「民主」的成分應逐漸增加;隨著學生自我紀律和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管理中的「放任」成分也可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自我管理的人。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很少有這種動態優化的管理思想行為,課堂權變缺乏。有些教師對學生紀律不良的問題,不是進行全面客觀的原因分析,而是動輒責罵學生、處罰學生,甚至情緒激動、發泄私憤。從而使師生關係趨於惡化。
5、教學偏差。 良好的教學是課堂管理最有效的途徑,而目前的好多紀律問題常常是教師教學不當引起的。從教學視角分析課堂管理的缺乏,其表現主要有:①、教學的深度、難度、密度、速度失控,而這樣產生的結果,曾有一位教育家這樣描繪「在教室,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畫面恰恰被顛了個個兒,站著的先生始終占舉至尊地位,而坐著的學生的軀體里掩藏著的卻是一個個戰戰兢兢的站著的,乃至跪著的靈魂。」這一描繪是何等的形象,發人深省。看看我們身邊的現實,為了考評的「分數」,總是深度越來越深,速度越來越快,「填鴨式」的教學成為慣用的方法。一些學生被訓練成「合格」 的書記員,部分學生則無所事事,神情木然地「旁觀」教師的「精彩」表演或 我行我素,從而造成大量的課堂管理問題。②、教學設計純粹不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從一種教學活動過渡到另一種教學活動時不夠自然順暢,常常用一種生硬、指導性口氣說 「下面我們學習某某」、「這些你們必須記住」等等。③、課堂教學缺乏明確的規則程序,因而不能保證課堂秩序和活動。④、教師不能創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氣氛,師生間缺乏情感共鳴,從而增加了課堂管理的不利因素。
二、有效課堂管理對策性分析
新課程強調課堂必須成為師生互動的動態場景,讓知識在互動交流中不斷生成,同時教學過程應當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我們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師生和諧相處的關係,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愉悅地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
(一)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課堂常規的內容和要求是什麼。內容包括:課堂活動方面、課堂禮儀方面、課堂秩序方面等。要求就是要學生能夠專心於課堂活動、能夠自我管理、能表現出良好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等。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只有保持良好的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我們在教學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溫馨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用這種平等新型的良好師生關係讓課堂洋溢輕鬆、和諧愉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互動中來。我們要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要用教學的智慧、科學的評價去捕捉、點擊學生能夠興奮、願意興奮的關鍵點,來激發引導他們參與問題的討論、爭辯、探索。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窮的追求熱情。我們始終堅信這一觀點,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動力,。讓老師的讚揚成為學生再學習的「加油站」。老師要以一個與學生共同研究問題、和藹可親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
1.幽默是一種智慧 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直接享受教學幽默的樂趣,享受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進人樂學的境界。在這種課堂氛圍中,能使學生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教師可以在點撥處運用幽默,來開啟學生心智的大門,在感悟處運用幽默,來激活學生創新的慾望。
2.遊戲與教學的接軌
把學習帶進遊戲活動中,或者說,把遊戲帶進學習當中,那麼死氣沉沉的傳統教學法將就此得到顛覆。棋類、撲克、電子等遊戲學生為什麼能通宵達旦?因為遊戲是人類的天性。在教學中間,適當地把教學內容轉變成一些遊戲活動,穿插安排,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玩中益智,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讓課堂教學激情四溢
飽含濃郁情感的教學能感染學生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心弦,在學生中引起共鳴,拉近師生的距離,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愛因斯坦說過:「單純的專業知識灌輸只能產生機器,而不可能造就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激情和人文關懷。如全國數學評優課一等獎獲得者張齊華老師,他在上《圓的認識》一課中的一段話就說得非常好。他說:「西方數學、哲學史上歷來有這麼種說法,『上帝是按照數學原則創造這個世界的。」,對此,我一直無從理解。而現在想來,石子入水後渾然天成的圓形波紋,陽光下肆意綻放的向日葵,天體運行時近似圓形的軌跡,甚至於遙遠天際懸掛的那輪明月、朝陽……所有這一切,給予我們的不正是一種微妙的啟示嗎?至於古老的東方,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又何嘗不是深刻而廣遠的呢?有人說,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佳節;有人說,中國古典文學喜歡以大團圓作結局;有人說,中國人在表達美好祝願時最喜歡用的辭彙常常有「圓滿」「美滿」……而所有這些,難道就和我們今天認識的圓沒有任何關聯嗎?那就讓我們從現在起,從今天起,真正走進歷史、走進文化、走進民俗、走進圓的美妙世界吧!」這段話不僅感染了上課的每個學生,也感染了聽課的每個老師,這是一種人文的激情,和諧中見真情,教出了學科的境界。
(三)師生共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師要致力營造人性化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從三方面來著手。一是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教師要真誠並尊重、關注和接納每一位學生;二是課堂教學要有助於學生人格、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塑造。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善於將情感融入教學中。教師積極愉快的情感能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意識,達到情智的互動。教師還要提高教學水平。三是要保持建設性的課堂環境。建設性的課堂環境要求課堂要保持整潔、秩序與優雅;搞好教學設計、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控制學生的疲勞度;科學合理安排學生的座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等。
(四)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
在學校里,重要的不是學得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學會一種會學習的能力,擁有自己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形成主體概念,確立主體意識,做自己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讓學生認識到「我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我和老師共同完成的」,「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動要求做的」。在教學互動中,我們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能動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過程不是消極的「等、靠、聽、記」,而是一個主動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學習是快樂的,所以我應該主動去學習」。
(五)突發事件的處理原則和技巧
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育人,不僅要完成計劃內的工作,還要隨時做好準備解決突然發生的狀況。一個偶發事件的解決方式也許會改變你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第一個問題:課堂上突然飛進一隻小鳥。
課堂上突然飛進一隻小鳥,當然會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需要把課停下來,打開門窗,把小鳥放出去。然後幽上一默:連小鳥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繼續上課。處理這樣一件事,大約需要3分鐘。處理得當,可以培養學生排斥干擾專心學習的能力,以及愛護鳥類的環保意識。
第二個問題:一個女生伏在桌子上哭了。
這種情況,多半不是她當時受到別人的欺侮。而有幾種可能:1、因為教材內容或老師的話引起了她的聯想,觸動了她的傷心處;2、對學習內容越聽越不懂,越不懂越著急;3、家庭里或生活中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形成了心裡難解的結;4、身體有病。 這時,可以輕輕地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對她說:"哪裡不舒服?還是心情不太好?如果有病,要抓緊治療;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先到宿舍去休息一會,課下咱們談談好嗎?有什麼困難老師會幫助你的。" 這種情況下,她一般如果能堅持學習,就會擦乾眼淚抬起頭來聽課;如果確實有病或心情很不好,就可以讓同學陪同她去醫務室或宿舍。然後繼續上課。 處理完這樣一件事,大約需要兩三分鐘,對上課不是沒有一點影響,但卻有另一種教育效果,即讓她本人和所有學生都接受一次愛心教育。
第三個問題:兩個男生打了起來。
老師先做一個體育裁判用的"暫停"動作,一是表示講課暫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來。全班學生的目光、注意力就會集中到打架的人那裡。一般情況下,打架的孩子就會暫停下來。這時老師可以用詼諧的語言加以評判:"嗬,打起來了。看來矛盾夠激烈的。不會比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更大吧?中美矛盾還是靠談判解決的呢,你們同學之間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矛盾?這麼著,你們現在別打了,免得影響大家上課,下課後,你們覺得確有必要一決雌雄,我去給你們當裁判、定輸贏。"在同學們的笑聲中,就會喚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恥心,冷靜下來。教師繼續上課。下課後找他們談話解決,最後使其握手言歡。 估計這樣下來要耽誤5分鐘左右,但可以讓學生懂得什麼叫做"化干戈為玉帛"。
第四個問題:發現某學生在寫其他學科的作業。
可以走過他身邊,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示意他停下來。回到講台繼續講課,並注意該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問的問題,可以向他提問,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課下,可找他個別談一談,告訴他這樣學習不是好習慣,付出同樣的努力卻不會取得好效果。 這樣處理,不用專門佔用時間,也不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輕而易舉,效果理想。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是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講究藝術和方法。教師不要輕易認定學生是故意搗亂,更不要動不動發脾氣,採取簡單化地呵斥、趕出教室之類的處理辦法。那樣去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對課堂氣氛、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因而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因而是不可取的。
三、獎勵與懲罰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獎勵與懲罰是教育者常用的兩種控制被教育者行為的方法。獎勵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讚許、表揚、物質獎勵等,懲罰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評及較嚴重的處分和體罰等。
大部分老師或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避免不了對孩子進行獎勵或懲罰。孩子達到或超過我們的要求,我們給予表揚或實際的獎勵;如果孩子失敗了,違背了我們的期望,我們就批評或懲罰他。獎勵和懲罰有時候可能起到明顯的作用,但有的時候實施不得法,往往會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甚至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心理健康受到較為嚴重的摧殘。所以,在獎勵和懲罰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巧妙地運用好獎勵和懲罰『
(一)獎勵的有效實施
對學生的獎勵,要注意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對學生的精神獎勵,一般表現為言語方面的鼓勵。如對學生的正確回答,可以說:「你真聰明!」「你說的很有道理。」對於學生的作業本,則可以適當寄語「你有進步!」「以後做作業再細心點。」「你的字真漂亮。」有的時候,教師一個親切的動作,如摸摸學生的頭,對學生投以讚許的目光等,效果同樣很好。對學生的物質獎勵,則可以是有針對性的。如在獎給他們的本子的封面上,寫一兩句鼓勵的話。
不同的學生對表揚與獎勵的反應不同,故應因人因時因地採取不同的表揚與獎勵方式,這一點要求老師要嚴格地分別:即是口頭表揚還是以光榮榜的形式寫出來;是當眾表揚還是單獨談話時稱讚;是精神鼓勵還是物質獎勵。對經常調皮搗亂、破壞紀律、人緣不好的學生,當眾表揚他,這樣可以幫他恢複名譽,創造利於學生樹立優秀品質和行為的環境;對性格內向、成績落後的學生,找他單獨談心,表揚他遵守紀律的優點,鼓勵他上課大膽發言,積极參与活動,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對考試進步大的學生,發幾個作業本給他以示獎勵。這樣運用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學生進行表揚,效果很不錯。
(二)懲罰的有效實施與體罰
1.懲罰的有效實施
在學校,領導一再強調教師不準懲罰學生,要關愛學生,教育專家也在大聲疾呼要用心靈去感化學生,以激勵手段正面教育學生,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這些說法固有它的道理。我認為,在教育中適當運用懲罰手段也是必要的,因為,對於一些任性的孩子,光靠說服教育是很難奏效的,而如果對於他們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無疑是對他們的放縱和慫恿,其結果是使其越來越任性而難以管束。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在教育中,當孩子犯錯誤時,運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懲罰是完全必要的。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師要課後經常找其談心,了解他的實際情況,關心他的學習生活,讓他感覺老師是真正的關心幫助他,必要時再給他一些實質上的處罰,比如:誰把地下弄髒了,就罰他幫著把衛生做好;哪個孩子作業沒做完,就罰他把沒做完的作業重做一遍;誰上課破壞課堂秩序,就罰他起立站一會再坐下;誰弄壞了哪個小朋友的東西,就罰他自己找人幫助修好等等。只要嚴格把握一個「度」,我想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並不矛盾,只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想只要真正這樣做到了,再頑皮的學生也會理解教師,也會被感化。「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我們常說的「養成教育」,就帶有某種強制性。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班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我們對他進行懲罰,也只是要讓他明白,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起到懲前毖後的作用。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學工作呢?遇到不太聽話的學生時該怎麼面對呢?從實際工作中來看,我覺得有幾點很重要。第一,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學生。任何教學中的問題我們都應該主動地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能有畏難情緒。而且不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理解和尊重。只要我們用愛心、用智慧、用時間,一定可以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阻力,形成一道溝通的橋樑。那麼教學工作就暢通無阻了。第二,懲罰要及時,要有針對性,要對事不對人。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做錯了什麼才受懲罰,並告訴他正確的行為。在對孩子實施懲罰時,應該體現及時性原則,即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及時進行懲罰,指出其錯誤所在,應該承擔哪些後果。不能等時過境遷,再來懲罰他。孩子改正缺點後還可以及時表揚他,他會真正體會到自己錯了,以後不再犯錯。第三,不要翻舊賬,要把握好情緒。有時,某個孩子犯了錯就翻出他以前的錯誤,前後聯繫,結果老師就越想越氣,結果往往沒有掌握好懲罰的力度,懲罰過度,對孩子形成傷害。還要注意的就是盡量避免在自己情緒不好時懲罰孩子,因為在自己情緒不好時,往往會將在其他地方所受的氣發泄到孩子身上,結果使孩子受到的懲罰遠遠超過他所犯的錯誤。要嚴寬結合。「嚴」是指孩子必須明白所犯錯誤的危害性,不要言過其實,也不要輕描淡寫。「寬」是指應諒解孩子的錯誤,因為孩子犯錯往往是不自覺的,尤其對孩子的第一次錯誤不要處罰過嚴。也不能老師在學校對學生已懲罰了,又馬上告訴家長,讓其加重懲罰。重複處罰只能使孩子產生對抗心理。所以教師在懲罰學生時要及時和家長作好溝通。第四,懲罰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要謹慎,考慮孩子的性格,照顧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在孩子興奮時,處罰易使其產生抵觸情緒;孩子不高興時,處罰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時機是孩子剛犯了錯誤,正在思想矛盾時進行處罰。處罰孩子還要注意場合,千萬不要讓孩子當眾出醜,否則會傷害其自尊心。同時,在課堂管理中,教師應盡量使用「我信息」,如「作為教師,我對你上課看小說的行為感到不滿意」,向學生傳達出教師對問題情境的感受和對學生正當行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說一些如「你太懶惰,你如果不改進,你將一無是處」等引發學生反感的標記性言辭,要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同時,在溝通中還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例如,教師可以說「我喜歡你,但是我不喜歡你現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說「你真是不可救藥」,「我討厭你」。
2.體罰與變相體罰
體罰是指教師對學生肉體實施懲罰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打手心、打屁股、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撕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他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晒等行為。
可以說,體罰也是一條線,是社會、家庭、教育部門都十分關注的一條線。我們的教師守著這樣一個高壓線,謹小慎微地履履行著自己的教育權,其中的難度、委屈非內行人不能體會。在教育實踐中,單純的表揚、賞識、獎勵是無法全面實現教育效果的。對有的學生來說,和風細雨可以實現潤物無聲的效果。對有的學生來說,卻只是隔靴搔癢,不會產生相應的教育效果。因此,對教師來說,教育方式不僅包括表揚,批評與適當的懲罰也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一種權利。但是由於現在家庭對孩子的過度溺愛、順從,導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稍有不慎,可能教師的一句批評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近年來,類似的學生事故頻頻發生,有的甚至釀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多少花季少年一瞬間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使多少人扼腕嘆息。當我們在一次次不斷反思的同時,我們的部分教師還依然存著僥倖心理,以「責任感」來解釋自己的體罰與變相體罰行為,以一句「恨鐵不成鋼」來作為體罰與變相體罰的理由。相反卻不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藝術進行反思。長此以往,教師形成的將是僵化單一的教育方法,固執保守的教育觀念,將忽視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注,忽視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忽視對教育教學藝術的深人學習和思考。尤其是有些教師對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後果估計不足,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又沒能及時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導致出現不該出現的結果,無論是對學生個人,對學校,還是對實施體罰者本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如何把握教育的尺度,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我們研究的永恆課題。
2009年,海南媒體連載兩條消息:一是臨高一小學生小黎因課堂不認真聽講,被班主任陳某扇耳光,導致耳膜穿孔,休學治病;二是由於遲到,三亞二中初一學生小華被班主任罰做500次下蹲起立,最後嘔吐,出現尿血癥狀。
體罰學生,這兩則新聞再典型不過了。學生「做錯」了事情,或者「不聽話」,為人師表,身為正范的老師不是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而是採取了激烈的體罰手段來「整治」學生,這種「整人」行為不僅背離了老師教書育人的本質精神,而且還很大程度地傷害了學生,甚至可能影響學生今後的人生。
首先,國家有了禁止體罰的明文規定,體罰是違法的,另外,體罰也容易造成學生自卑、膽怯的個性,對於學習可能會有不良的效果,長久下來,除了容易產生報復心態及粗暴行為之外,對於師生關係也會有很嚴重的影響。課堂管理中不應採取體罰的具體原因如下:
(1)體罰會造成「用威權和暴力屈服別人」的不良示範
一般老師體罰學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成績不良或行為偏差。就學業成績方面來說,體罰乃是為了促使學生達成老師的期望,原始動機可能是為了學生的好,但是也可能是為了老師自己的「績效」著想。問題是,學生的成績不良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不完全是因為學生不夠用功。其他如:學生先天資質不好、家長在家裡沒有適當督促學生、老師本身教學不良、學習內容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以往的學習基礎不好都可能造成學生成績不好等。顯然,因為學生的成績不良就體罰學生,是非常不恰當的一件事,而且對學生非常不公平。
(2)體罰無法培養理性溝通、分辨是非的能力
體罰會減少師生之間理性溝通和討論的機會。一個老師如果習慣於採用體罰,通常會在體罰之前或之後,對學生大力訓勉、說教一番。會說體罰是為了學生好,並執意要學生接受自己的道理。這種互動與溝通模式通常是單向的、專斷的、威權的,學生完全沒有說話的餘地。如果學生說了一些辯駁的話,往往又會變成「頂撞師長」「不服管教」,結果又增加了新罪狀。這種溝通方式,能培養出學生理性溝通、分辨是非的能力嗎?恐怕不容易。
(3)體罰容易使老師忽略學生偏差行為背後的原因
許多學生會產生偏差行為,往往因為家庭缺乏溫暖與照顧,或者在家裡經常被打、被罵。這類學生最缺乏的是「愛」,有時到學校里會用侵犯同學或違逆師長的偏差行為來表現心中的憤怒或報復。這時如果老師不去分析偏差行為背後的原因,一味地體罰,偏差的行為只會愈來愈嚴重。學生的偏差行為如果沒有在學校期間得到疏導改進,離開學校之後,行為仍然不可能被社會所接受,便容易成為受社會唾棄的一群,甚至做出違背社會道德、法律的行為。
(4)體罰可能會導致師生的情緒失控
體罰的原始目的可能是為了學生好,但是可能會演變成一種情緒的發泄。尤其是,學生如果一犯再,"有時會被老師理解成「故意找老師的麻煩」,因而激怒老師,造成老師的情緒失控,甚至會演變成老師的暴力行為。受到體罰的學生,在情緒上也容易失控,不見得聽得進去老師的訓誨。凡此種種都會減弱體罰的教育功效。
(5)體罰並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
許多老師誤以為體罰可以遏止學生犯錯,因此,有的老師長期以來主要都是用體罰的方式來制止學生的偏差行為(有些父母也是以體罰為主要的手段來管教孩子),但是學生的犯錯仍然不斷。由此可見,許多老師宣稱體罰的「效果」其實只是假相,是表面的,往往無法使學生心服口服。如果學生真心認錯,不用體罰就會改過。相反的,被體罰的學生,心裡不服氣的往往居多,過分嚴厲或痛苦的懲罰可能會引發報復性的或反抗性的攻擊行為。
目前研究提出數種替代體罰的方法,例如:剝奪下課權、自由權、罰寫悔過書、道歉函、罰勞動服務等等。透過多種改變行為的實驗研究證明,體罰是眾多方法當中效果最差和最具爭議性的教育方法。
總之,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管理,堅持原則,教育學生,恰到好處, 「嚴」字當頭,「管」字開路,「理 」上疏導,「情」中升華。
謝謝大家多多指導。
聶金房
2011-2-16
附:
中小學教師用語「十提倡」內容有:
1.「你真聰明,真能幹。」2.「你真可愛,真活潑。」3.「你還有什麼問題?」4.「你的問題一定能解決。」5.「別著急,慢慢說。」6.「別灰心,再來一次。」7.「看到你進步,真高興。」8.「今天,你做得很好。」9.「相信你,一定行。」10.「通過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教師倡導十句文明用語,十句忌語。
十句文明用語是:1、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學好;2、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3、你真得很出色;4、你一定能行;5、你的回答很獨到:6、老師很願意幫助你;7、你別急,再想一想,你會回答得很好;8、誰都可能會有錯誤,只要改正了,你仍然是好樣的;9、你很有個性,希望你發揚長處,克服不足;10、謝謝同學們對老師的信任和支持。
十句忌語是:1、就你拉我們班的後腿;2、你再這樣,我就找家長懲罰你;3、我教這麼多年書,沒見過你這樣的;4、你把這道題再給我寫……遍;5、別人都懂了,怎麼就你不懂;6、不願意上課就出去;7、你就不能像……那樣;8、你正讓我失望;9、你一輩子就這樣了;10、你給我站起來。
附幻燈片:
推薦閱讀:
※王雪華《金匱要略》教學講座(1—80全集)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教學病例】小小蕁麻疹,內有大文章
※佛法的教學,三個重要的綱領
※拉丁舞教學 倫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