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河:禮讓生命更溫和

李河:禮讓生命更溫和

2011年03月03日 05:22來源:北京晨報

字型大小:T|T
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知從何時起,「君子」突然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審視當下,已很難再找到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人格典範。在現代化的壓力下,我們往往更看重目的,忽視了手段,這使我們陷入了一個集體不知「禮」的氛圍中,戾氣叢集、你爭我奪、心靈枯萎、身份焦慮……這一切正迫使我們去思考、去反省,為什麼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反而更遙遠了呢?失去了對「禮」的堅持,我們的心靈家園怎樣託付?而逝去的這一切,又該如何找回?

【題解】儒家思想中,「禮」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時代也有禮,禮儀、禮貌、禮尚往來等等,然而這種禮是被異化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本乎人性的,因此,更多時候,讓人感覺這是一個「無禮」的社會。倘若整個社會都發自內心地講禮,那麼我們的文明程度必將提高很多。

【禮本乎人心】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禮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元素,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在儒家思想中,禮是構成社會秩序的規則,是人基本的行為規範,在孔子看來,「無禮」,這個人就難以有立身之處。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曾詳細地闡釋過「禮」,不管是內涵,還是外在的形式,正如《中庸》里說的「禮儀三百」。

禮是一種行為規範,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禮是人心天理外在的表現,所以說「禮」同於「理」。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禮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禮節、禮儀,而且還是和內心、和一個人的修養有關的,是自內而外的,是恭順、謙和、仁義。只有內外咸備,在外見於行為,在內出自人心,也可以說仁人之心,才是完整的禮。

【禮本身就分等級】

當然,禮不僅僅是這一面,在傳統社會中,禮往往還是等級之間不平等的體現,傳統中的五倫之中,君臣、父子、夫妻等等,在這種關係之下,禮包含著兩個意思,一個是教化,雖然理論上對等級兩面都要求守禮,但在具體的生活中,這種教化往往是上對下單方面的。第二個是懲罰,當一個人不遵守的時候,就會受到懲罰,這種懲罰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來自整個社會規則的排斥。

這一點是不可不察的,魯迅批評「禮教吃人」確實也是有的。當禮太強調倫理性,特別是建立在宗法政治等級上的倫理時,禮背後所展現的,就是堅硬的等級制度。傳統社會中,大到國家祭祀,朝廷政令,具體到婚喪嫁娶、朋友見面,都有各自特定的禮儀,一旦所行之禮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就是「非禮」。

【禮被異化成了「禮物」】

傳統社會如此重視「禮」的作用,但在現代社會,「禮」正在異化。

如今,說到禮,可以想到的無非是禮貌、禮儀、禮尚往來。禮貌是所有人都應具備的素質,這無可厚非。禮儀,人們往往一聽就會覺得很宏觀、很遙遠,和普通生活無關,比如我們國家有禮賓司,各種大型儀式都有完備的禮儀程序等。其實,禮儀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需要的,它代表的是尊重,是人對於世界,對於社會的態度。其三,禮尚往來,這句話的本意是指親戚朋友之間情感上的互相交流和慰藉,但是在現在金錢已經喧賓奪主,更多時候是送禮。

所以,現代社會的禮,其實是「無禮」,是「禮物」,一個是不再發自內心,一個是物質化。大型儀式上雖然常常有「禮」,但是往往形式更重,而少了內涵,普通人的人際關係中,禮缺失得更多。

李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經典重讀

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左傳》昭公五年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

《孟子·萬章下》

禮,不同、不豐、不殺。《禮記》

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記》

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是以得其人之為貴也。《禮記》

【現代社會越來越「無禮」】

現代社會越來越「無禮」,它所奉行的規則,一個是官本位,另一個則是低級的市場經濟下的欺詐原則,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就會時常感到堅硬。而禮,正是改變堅硬,讓社會變得溫和、溫馨的東西。

但重建禮儀並不容易,因為首先需要改變的,不是人們的行為規範,而是整個社會所奉行的規則。要使現代社會重新「重禮」,必須要建立一個符合現代人際關係的示範生活,這種規則不是市場的交換、欺詐,而、是彼此尊重、誠信。

同時,對於傳統社會中的「禮」,也要懂得取捨,要繼承,也要轉化,它發自內心、個人修養以及節制等相關的內容,正是我們所缺乏的,而它代表等級制度的那一部分,則是我們要摒棄的。

【誠信是「有禮」的前提】

不可否認,現代社會是一個契約社會,傳統社會則是人治社會,但這不代表著傳統社會中的禮不能和現代社會所融合。

實際上,文化永遠都是一個繼承和融合的過程,之所以有人覺得傳統的「禮」不見融於現代,這是因為他把低級的市場經濟社會與現代社會混為一體了,前者是以欺詐和掠奪為規則的。而真正的、健康的市場經濟,是以誠信為前提的。《禮記》里說:「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這裡面就說到誠信,其實在一個社會裡,任何事情,任何領域都是需要誠信的,它們是共通的。

所以,人們有發自內心的互信和尊重,那麼自然就會「有禮」;反之,人們信奉欺詐和掠奪,即便有禮,也長久不了。


推薦閱讀:

每日圖宴1021:生命的禮物
給生命一個笑臉
手相:生命線分叉代表了什麼?
佛法,就是一種生命的活法

TAG: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