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詩人:留戀西方不是辦法 最終要回到自己的土壤
「光在中央,蝙蝠將路燈吃了一層又一層」,「你知道河流為什麼要緊緊抓住兩岸」,「把這條河岸踏成月色時」……這些主客易位、意象靈感、視覺重整的超現實詩句,使台灣著名詩人洛夫享有「詩魔」之稱。如今「詩魔」又潛心書法,致力於傳播中華文化美學。
近日,「天涯美學——洛夫詩文書法品鑒會」在杭州西湖之畔的唐雲藝術館舉行,88歲的洛夫半個月內兩度造訪杭州,他笑著說:「杭州現在被譽為『創業之都』、『愛情之都』,如果從文化史上講,杭州也可以成為『詩歌之都』。」
1928年,原名莫洛夫的洛夫生於湖南衡陽,15歲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作品,後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並在東吳大學外文系執教多年。1954年,他與張默、瘂弦在台灣共同創辦了《創世紀》,並任總編輯20餘年。《創世紀》是中國現代詩歌的標誌性刊物之一,強調純粹性、獨創性、世界性,主張整合中國與西方、現代與傳統,以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現代漢詩詩學體系。
對大陸讀者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1979年在好友余光中陪伴下,來到深圳與香港交界處寫下的《邊界望鄉》:「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亂如風中的散發,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遠山迎面飛來,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
對此,洛夫表示,詩篇中其實還是中國詩的意境。「經過長時期對西方現代主義的吸取,我們這一代詩人有了自覺,留戀西方不是辦法,最終還要回到自己的土壤上來。這個傾向形成一個很大的風潮,即自覺地回歸傳統。」
洛夫說,回歸傳統不是復古,不是重整古典詩歌的格律形式,而是傳播中國詩歌特有的節律美、韻格美和意境美,所蘊含的東方智慧、人文精神、生命境界以及中華文化特有的情趣。「我自己就有這樣的體會,小學時代學習背誦唐詩宋詞等傳統文學經典,青年時代希望有所突破,因此又學習了大量西方現代主義詩歌,但是我不久發現它晦澀難懂,又回過頭重新審視和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學經典,流連在『那個煙雨朦朧的埠頭』,最後完成了從古典到現代再到古典的升華。」
米壽之年,精神矍鑠,老詩人至今還堅持游泳健身,而書法則是他的另一養生之道。如今長於魏碑漢隸、精於行草的洛夫說,書法同樣是中華文化特有的一種藝術和審美,它講究胸中疏氣,求章而不刻意,展其心性而不需過分雕鑿,具有神采、內涵、學養、空靈、意境、清新等六方面之美。他將書法與詩結合,就能體現出「天涯美學」至美意境。(記者馮源)
推薦閱讀:
※如何催促自己的朋友還錢?
※今夜,當月凌空之時,泡一壺好茶慰藉自己....
※今年是2018歲次戊戍的九宮飛星方位了解下對自己有好處
※有時愛是一種傷害,殘忍的人傷害別人,善良的人傷害自己
※戰勝癌症靠自己/范曉清 主編:圖書:價格比較:琅琅比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