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汪石青全集》前言

余永剛

二十世紀初之中國,「匕鬯不寧,薄海阽傾。廊廟之上,閭閻之下,奔狼駭彘,伏虣潛鼪。」[一]祖國處在歷史最黑暗時期,人民遭受空前劫難。整個社會外侮內亂,國破民窮,人心渙散,新潮舊浪激蕩中原大地,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同時,也正是中國人民為推翻帝王統治與殖民者的壓迫,謀求民族解放和統一,一次又一次,百折不撓地進行革命運動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政治頭腦、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不能不關注並考慮國家的命運問題。先後有以康梁為代表的變法維新運動,以孫黃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無數革命志士奔走呼號,前仆後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和武裝鬥爭。最終以歷史上一場空前的大革命——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統治,開闢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然而,又因為袁世凱竊奪共和成果,復辟帝制,遭到全國各地、各階層的強烈反對,舉國聲討,眾多省縣紛紛宣告脫離袁氏帝制政權,獨立自治,由此造成軍閥割據的分裂局面。曙光一現的中國,再度陷入軍閥混戰,匪盜橫行,列強凌辱的黑暗之中。詩人汪石青就誕生在這樣一個動亂時代。

亂世多奇人,汪石青是二十世紀初皖籍的一位奇人,安徽近代文學藝術史上的一位奇才。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文論劇本,無所不精;他的詩詞曲成就很高,被譽為「江夏無雙」,[二]「詞壇第一人」。[三]汪石青的詩詞曲繼古創新,別開生面,為古體詩詞的傳承、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子,樹立了以舊形式表現新內容的典範。特別值得推崇的是,汪石青「國弱心猶壯」,[四]為國家民族長抱丹誠的赤膽忠心,廣結詩社,力主詩教的文行雅舉。他用文學的形式鞭撻殖民主義者、反動軍閥和社會醜類;喚醒國人,號召並激勵青年反帝、反封建,自覺抵禦社會各種邪惡的侵蝕和毒害;預警國家提防宿敵,加強邊防;反對分裂割據,呼籲祖國統一;要求強國富民,樹立大國形象於世界。正如他的長子汪稚青所言:「先父不僅為詩人、名士,實為愛國憂民之志士,憤世嫉俗之畸人。」[五]可惜他英年早逝,使中國文學史上過早地隕落了一顆明星。

汪石青終其一生,創作期也只有十年,然而,他卻留下了大量作品。生前已刊印的有《儷樂園詩集》十二卷、《儷樂園文錄》一卷、《黟山新籟》兩卷、《七弦心雜劇》一折、《鴛鴦冢傳奇》十折、《換巢記傳奇》二十折、《儷樂園雜著》二卷及《蕪湖日報》所載大量文論;未及刊載的有《制曲指南》、《律呂析微》、《儷樂園琴譜》、《三桃記》、《紅綃夢》、《蛛絲集》及數種傳奇、雜著、譯詩等。

他去世時,兩個兒子尚幼。其著述雖豐,然多散佚,詩文遺稿幾易他人之手,輾轉數十年竟未能出版。所幸的是已刊遺著,早於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秋被其長子稚青轉移到在台北的弟弟亞青手裡,才免遭「文革」劫火。其餘手稿、筆記、日記、書信及遺像、照片等文物均被「紅衛兵」搜去化為灰燼。汪石青的名字也同百萬文化名人一樣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子孫無辜受到株連,稚青被判刑十年,投進監獄。殘酷的階級排異,對以前的文化名人諱莫如深,年長日久,文化奇才汪石青被人們淡忘了,如今即使是皖人也鮮有知之者。為了保存並傳承安徽省歷史文化名人文獻,使後人學習他們的優秀思想和精湛技藝,我們在其家屬編輯的非正式出版物《汪石青全集》基礎上,加以點校訂正後正式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汪石青深沉的憂國憫民思想和潛心修身治學的精神。本文擬就其文學作品中詩詞曲的思想、藝術方面簡略地加以評述,至於他的生平則另立小傳、年表給予介紹,外文詩、散文、書簡、傳奇、雜著等只予保存,暫不涉及,俟後來高明者做全面研討。這是因為我們把汪石青先生作為安徽省近百年詩詞名家來考量入編的,重點在於詩詞曲方面,(包括戲曲、詩詞曲論)不旁及其他,以遵從本套叢書的編輯宗旨。

【一】思想性

汪石青具縱橫慷慨之才,澄清天下之志,落拓不羈之性格,又深受莊子、列子逍遙曠達思想的影響。他雖天縱奇才,卻遭遇亂世,奔走謀職不成,濟困散財殆盡。他寄情於詩詞,寄情於著述,寄情於美酒佳人。正如他自白的:「嘔來心血詩詞曲,換得頭銜怪癖狂。」[六]石青思想複雜矛盾,精神壓力很大。這種矛盾和壓力主要來自他無時不有的憂患意識。他認為「憂患不可慢」,[七]不憂國則國亡,不憂民則民怠,不憂身則身疏。事實上,憂患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他的憂患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憂國心重

晚清至民初時的中國風雨飄搖,大廈將傾,外國侵略者不斷入侵併瘋狂掠奪,國內統治者日益腐敗和殘暴,軍閥割據,干戈四起。汪石青指出,當時中國的情況是:「禹甸秦封好舊基,槍耕炮耨此何時?近來看遍哀鴻野,不忍重吟《麥秀》詩。」[八]面對民族生存危機,有識之士紛紛起而謀劃救亡。先是戊戌變法,後是辛亥革命,政治改良嬗變為民主運動,社會變革引發詩界變革。這一時期詩歌的基本內容是反映國情民意,多為表現反帝、反封建、反軍閥割據;基本特點是「舊風格含新意境。」[九]汪石青的詩作內容也深受民主思潮的影響,匯入這一時代潮流。

汪石青是我國近代史向現代史過渡時期的一位優秀愛國詩人。他關心祖國,熱愛祖國,心繫祖國的存亡盛衰。他在譯詩《中國》中寫道:「愛吾國兮好中華!」真正是:「夢繞鄉關驚鐵馬,心牽時局嘆銅駝。」[十] 汪石青的愛國情結,同歷代許多愛國詩人一樣,淵源於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以屈原為榜樣,並以之自詡。他把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聯繫在一起,「國勢久蜩螳,家事復多艱。」[十一]他對那些禍國殃民的大權在握者,對造成連年兵燹之害的軍閥深惡痛絕:「烽火喧」、「妖氛健」、「處處憂煎,人人色變。」「一回回雄劍摩挲,一宗宗商略如何善。籌萬全,挺身擔仔肩。」[十二]然而, 作為手無寸鐵的一介書生,汪石青除散財濟貧之外,只能像屈原一樣發發牢騷 ,「徒奮空拳」而已。就像他自白的那樣: 「有心濟世,無力回天。」[十三]他因此終日沉浸在莫可奈何的苦痛之中,「國魂招不得,搔首復凝眸。」[十四]自恨「家國扶持愧薄綿。」[十五]自嘆「掬得靈均香草淚,教從何處吊沉淪?」[十六]最終,也像屈原一樣,懷著一腔憂憤自沉,以求解脫。

汪石青的思想,更多地、更明顯地受到清代愛國主義詩人龔自珍的影響。他們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一、二者有同樣的身世、經歷和個性。民國之初的汪石青和清朝乾嘉時期的龔自珍一樣,身處歷史轉折階段,一生沉淪,卻希冀對國家、民族有所革新,有所建樹。他倆都屬於蒙昧時代的思想啟蒙者,都以努力創作思想性強的作品來啟發國人的心智,修身救世,希望建立一個富強的中國。龔自珍說自己:「何敢自矜醫國手,藥方只販古時丹。」[十七]汪石青說自己:「買山不作棲真計, 醫國難傳治世方。」[十八]都想做醫國手。龔自珍說自己:「朴愚傷於家,放誕忌於國。」[十九]汪石青說自己:「守拙人如舊,佯狂意未伸。」[二十]都自認是放誕狂悖之人。他倆都以汨羅屈子、高陽酒徒自負;都具多重性格,矛盾心態;都要求掙脫束縛,嚮往自由;都因懷才不遇,由積極入世轉而消極遁世;都是當理想破滅後,即寄情詩文,埋頭著述,借酒色消愁。龔定庵自白道:「風雲才略已消磨,甘隸妝台伺眼波。為恐劉郎英氣盡,捲簾梳洗望黃河。」[二一]汪石青也自道:「天地本無情,人生須行樂。……一笑舉杯起,大白浮杯勺。」[二二]這都是憂極悲生,愁以酒澆,恨以色托的無可奈何之舉。汪、龔二人同樣天資超絕,在詩文創作和學術研究上早年就名噪一時。龔定庵自詡:「貂豪署年年甫中,著書先成不朽功。……名驚四海如雲龍。」[二三]汪石青亦自詡:「我有荊山玉,又有驪龍駒。自顧良足惜,懷之廿年餘。」[二四]這正是他們當時躊躇滿志,傲岸不羈心性的寫照。

其二、二者同樣是高明的政治預言家。他倆都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洞悉國家形勢並能進行客觀分析,從宏觀、微觀兩方面把握髮展趨勢,準確地預見國家前途,發為危言深論,針砭時代弊病,提出改革意見,積極為國家發展進言獻策。龔自珍在盛清之時就提出及時改革政治,實行法治,否則很快就會天下大亂。當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時,他就預言英國將要侵犯中國,建議加強戰備,不與妥協。果然就在定庵死的前一年(一八四零年),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後十年(一八五一年),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起義,清王朝幾乎顛覆,事實應驗了他的預言。汪石青早在二十世紀之初就提出中國最要緊的是防日防俄,並提出聯合歐美,籌邊固防的戰略方針。(後來蔣介石走的就是這一路線)在「方今事戰場,本不重章句」的軍閥統治時期,哪個統治者又理睬一個落魄文人的建議呢?然而,果不出所料,在他死後十年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悍然發動了持續八年、旨在滅亡中國的侵華戰爭。俄國在吞併了東歐、中亞十四個國家後,改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孫中山曾對探訪他的張學良說:「你們東北地處紅白兩個帝國之間」,[二五]紅色蘇聯和白色日本都是時刻覬覦中國的帝國主義,這是無比英明的論斷。斯大林時代霸權主義惡性膨脹,蘇聯政府開始干涉我國內政,用比戰爭更為險惡的手段瓜分我國領土,割裂蒙古;一九四八年又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全中國,竟要求國共劃江而治,欲使中國再度出現南北朝分裂局面,坐收漁利;一九七九年的珍寶島之戰等事實都同樣驗證了汪石青憂國預言的先見之明。

他倆都是力主政治改革者。「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六]是龔自珍建議統治者的用人政策。「成敗由來指顧間,梯雲入月亦非難。請君內政從頭理,才得金甌永奠安。」[二七]是汪石青要求廉政治國,徹底整頓國務,走科學強國的建議。他倆一樣同情百姓疾苦,為民請命。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揭露「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勝栽禾?」痛心於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賦斂之重。汪石青在《饑民嘆》中無情地揭露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敗,反映百姓們的困苦。因本文有具體章節要論及,這裡就不贅述了。

其三、二者有類似的學術思想和文學觀點。他倆都認為詩賦文章的內容要反映時代,關注國事民生;要有真生活,真見解,真感情。藝術上,反對迂腐守舊,提倡充分發揮作者的想像力,使用新鮮辭彙。如龔自珍的《西郊落花歌》,[二八]描寫落花情景,語言清暢,又奇怪得令人驚詫:「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妝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觀想又神馳。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俚語何漓漓。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語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俗語、佛語都以之入詩,因而意象紛繁,豐富多彩;語句參差錯落,變化萬端。汪石青奇思怪想每出天外,如他寫英日聯軍入侵,中國腐敗軍隊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某生出於愛國激情,上月球請求援軍,真是「天兵怒氣沖霄漢」,一鼓蕩平了英日二寇,整頓國之綱紀,中國遂稱霸世界。[二九]怪怪奇奇,前所未有。他的《七月八日下午大雨》:「……落如斷線珠,急如逐敵驄,突如萬箭發,猛如怒濤沖。疏疏復密密,颯颯復洶洶。金蛇走閃電,墨雲奔虯龍。千家萬戶飛檐溜,泠然一洗紅雲空。先生大笑破積鬱,披襟一快大王風。……」也是比喻繽紛迭出,意象應接不暇,場景波瀾壯闊。

汪石青與龔自珍不同的是:前者生活在民國之初,軍閥割據,武人專政,重武輕文,不太注重文化的影響力,文禁較之清朝中期可算是暢所欲言了,詩歌揭露黑暗,抨擊時弊幾乎是放言無忌。而後者生活在盛清向晚清轉型時期,「文字獄」的血雨腥風尚瀰漫未散,文化恐怖的陰影還令學人們心存餘悸,作詩諷刺時政必須隱晦曲折,因此二人的詩風是有差異的。況且汪石青歷世時間太短,身份、地位和學養上與龔氏也有很大差距,故而汪詩與龔詩相比亦有差距。但是,汪石青受龔自珍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汪石青的愛國情結在國運維艱之際,只能表現在一個「憂」字上。「故人無恙軒裘馬,時局多艱困甲兵。大好神州憐破碎,阿誰仗義作長城?」[三十]他的憂慮是廣泛而深沉的:

一憂外患。前面已經講到,汪石青最擔心的是攔在我國前面的東方強國——日本,騎在我國背上的北方大國——俄國。早在一八六零年沙俄就強行割佔了我國領土海參崴,[三一]而二十世紀初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仍有南向企圖控制我整個北疆之野心。一九0四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勢力打入我東三省。到三十年代初,日本軍隊已經進駐我東北,進而虎視我華北全境。一九0四年英國利用日俄交戰的時機,派遣一支侵略軍入侵西藏,佔領了拉薩。此後一直陰謀分裂中國領土,企圖變西藏為英國勢力範圍。十九世紀末,法國侵佔越南後,就開始向我國西南地區滲透。面對中國被列強瓜分的危局,汪石青焦慮萬分,他在詩中寫道:「久聞帯礪誓河山,多事重防百二關。誰系降王來闕下,天教覆局劫枰間。執牲盟肯心同守,貫肘輪甘血染殷。贏得黃金如斗大,四郊多壘果何顏。」[三二]一九二一年,汪石青又在《潘壽培大令見題拙集次韻奉酬》一詩中悲嘆:「國運已成騎虎險,文章真作畫蛇欺。」認識到對付列強入侵,筆杆子無能為力,要解除國家危難只有加強戰備,治軍救國。

汪石青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正義感。一九二五年六月震驚全國的上海慘案消息傳來,他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揮筆寫下多篇時評發表於報刊,又創作《北雙調·五卅慘案長歌當哭》十首,曆數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 「庚子聯軍恣蹂躪」,「甲午海戰大犧牲」,[三三]「把我們神明胄裔,一任他胡虜欺凌。這一番英日兩猙獰。滬上的槍聲,漢陽的噩耗,迭連推警,是不是石破天驚?」[三四]最後詩人怒不可遏地指責軍閥政權「沒一個能作干城,……還怕要肉袒牽羊,墟社犁庭。」[三五]痛心疾首地寫道:「由得他異族野心生,萬目中居然的肆橫行。魑魅般施兇猛,草菅似殘人命。這奇辱兀的難勝。俺問你,雄獅睡幾時醒?俺問你,封狼禍幾時靖?」[三六]詰責、痛斥,筆力雄勁。

二憂內亂。竊國大盜袁世凱死後,軍閥各霸一方,國家四分五裂。各地軍閥為爭奪地盤,擴充勢力,不惜出賣國家主權,紛紛投靠列強,發動內戰,弄得國已不國。汪石青對國家戰火不斷,天災人禍紛擾不休也是憂慮重重: 「袁家帝制既稱兵,吳家黷武猶狂逞。誰能醒,許多怪事書難罄。」[三七]「一回回傷心外侮乘,都是你一番番透骨沉迷病。既然是,主權兒無端大自輕;怪不得,別人家屢次來求逞。」[三八]痛斥國內反動軍閥喪權辱國之罪行。《雜詩九首》中寫道:「五湖竊權威,紛紛亂不已。新亭亦有淚,有淚復何裨?坐令大陸沉,誰為中流砥?」[三九]一九一七年丁巳大旱,汪石青在《饑民嘆》中寫道:「春旱不雨,餓殍載路。」「神州不古兮戰火紛披,皇天冥冥兮燥濕不時,旱魃為災兮桑麻枯而新苗死,酷吏索租兮時難年荒而不知。……宵小蜂起兮入於鄉而掠無恤,蝗蝻振振兮集於野而食無遺。……淚盡兮腸絕,心碎兮顏衰,衣百結兮風侵骨,首如蓬兮鬢如絲。子女索餅餌兮呱呱不已,人生到此兮堪斫地問天以長噫!」詩人憤怒地控訴了兵燹、酷吏、匪盜三害禍國,民不聊生;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全貌。內亂必生外患,國弱必受強欺。所以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團結,社會要和諧,才能發展經濟,推動科學,富民強國。汪石青的愛國精神不僅僅停留在憂慮上,他還能提供治國方略。據他的從岳父胡蔭南介紹:汪石青在報刊上發表長篇大論,要求國家統一,鼓勵國人自信自強,積极參与國事,拯積弱,雪國恥。他曾寫信給胡蔭南說:「孫氏三民主義,誠救時之良藥,然若不行三自,(自由、自治、自強)則三民主義殆談紙上兵。」[四十]他創作科幻劇本,意欲藉此喚醒國人重視科學。

一九二六年,國共兩黨合力北伐,消滅地方軍閥,實現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汪石青即用劇本《換巢記》來鼓動國人反帝、反殖民,號召全民團結起來共建一個無敵於天下的強大中國。

汪石青深知國家內亂的根源在於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他在《北越調病中自贈》「紫花兒序」中揭露政府賣官鬻爵的行為:「君不見,峨冠博帶,甲第朱門,駟馬三台,大半是輦金闕下,一宗宗論價差排。」在《天凈沙》中揭露奸商大發國難財:「又不見,競錐刀奇貨居來,較錙銖白鏹成堆。……你何不投機捆載,鬧哄哄人羨多財。」在《調笑令》中揭露無恥文人,傍官諛人,助桀為虐:「你有才,便應該傍戶倚門把身價抬。算則算,文字能諛人自愛。又何必恥傍官階。……」在《樂府·胥吏尊》中揭露地方官吏,欺上壓下,愚弄百姓,逼租索賄,榨取民脂民膏:「胥吏賤如狗,其尊在何處?上藉官府勢,下有紳董護。所以龐然大,魚肉恣喜怒。昨日催錢糧,威焰大囂張。官府懷一紙,入門坐堂皇。吾黟鄉里人,安分而守己。見官如登天,何能籌抗抵?官租猶可說,私賄又如何。鄉人無常識,卑弱嬰禍多。吾語鄉人汝莫嗟,明日休呼保長爹。」在《樂府·邑乘濫》中揭露無行文人欺世盜名的歪風:「記得數年前,採訪微專使。……邑乘何煌煌,一朝無價值。壽序及像贊,紛作餖飣集。文苑既駁蹖,列傳亦欺人。……」滑稽得很,這種歷史劣行到今天竟然死灰復燃,汪先生在天之靈不知作何感想?

汪石青自道其文學創作的原動力:「這大雅扶輪,便是愛國根苗。」[四一]一句話,汪石青文學創作的目的是:「待喚醒,千年國士魂。」[四二]然而,他處於黑暗中國,與中國文學史上歷代愛國主義詩人一樣不幸,縱有治平韜略,亦無用武之地,只能獨自哀嘆「我本待擒虎夷蛟,我本待屠龍射鵰,我本待剪秦安趙,又何堪此意竟蕭條。對良辰咄咄呼來,堂堂送去,雄心坐耗。這其間可不折殺英豪!」[四三]

二、憂民心切。

汪石青雖出身商賈富家,生活優裕,但他既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又受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個體素質高於同時代的一般國民,能多視角的觀察事物,深層次地思考問題。他憂民不僅救其貧困,更憫其愚昧,這與一般詩人的同情心不同。後來魯迅的「哀民之不幸,怒民之不爭」倒是與他十分契合。其作品多處表現出對工農兩大社會群體處於困境,五種不良風氣危害社會的極度憂慮:

一是對殖民主義者殘酷壓迫和剝削中國工人的憤怒與詛咒。他在雜劇《換巢記》中借工運領袖顧正鴻之口揭發日本企業主:「叵耐日本人居心太狠,把我們竟當畜生看待,工資既然低微,虐待又實難堪。」並罵道:「心腸歹,賊狗男,一回回虎視眈眈。異族既刁婪,國人又沒掂三,前途黯黯。」呼籲:「我們要團結起來,……黃種好頭銜,摧殘實不甘,把同胞們力喊!」[四四]汪石青是較早認識到工人力量並自覺地描寫工人形象的詩人,就這一點來說,他也是很有政治頭腦的。他對工人力量與科學技術的信任和嚮往,也是為一般詩人所忽視的。彌足珍貴的是他把拯救國家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愛國思想和科學技術知識的青年學生身上。他在《換巢記·發明》一折中,虛構大學生陳毅生,精研科技,發明出能夠直上月球的梯雲,得到淳樸而熱愛和平的月球人幫助,回到祖國組建學生新軍,憑藉青年人的勇氣和先進技術,大敗不可一世的英日聯軍。國軍進而「戰勝各國,收復失地」 。「選賢任能,整軍經武」 ,「聲威大振」 ,遂霸全球 。

二是對農民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悉心關注。他寫《饑民嘆》、《索租行》,全面的反映了當時農村遭受兵匪掠奪,官吏逼索,天災蟲害,餓殍遍野的悲慘情景。《索租行》雖摩仿杜甫《石壕吏》,但較之《石壕吏》中所述,社會多出了匪盜、天災兩重災難,使本來就苦不堪言的農民雪上加霜,增強了悲劇效果:「……吏從縣中來,索租一何怒。老農前致詞,聽之一何苦:東皋兩畝田,蝗蝻生栩栩。侵晨荷鋤出,日中汗滴土。春來旱雲高,連月燥不雨。豆麥只半收,何以報官府?蠶眠繭未成,採桑忙稚豎。耕作不辭勞,十入無一補。況復去年冬,宵小生庭宇。囊無質田金,粟粒空倉庾。征戍未休兵,生兒仗麾羽。聲酸淚浪浪,吏暴猛如虎。目此結中腸,世道嗟不古。」他在《颶風》一詩中,恨天之不仁,地之不義,國之不寧,軍人之無行。痛切地嗟嘆:「國人捱不盡的瘡痍病。」[四五]他為了扶貧濟困,散盡家財。胡蔭南在《汪石青傳》中寫道:「君家本素封,以輕財任俠,手散萬金,遂致中落。賴賢婦持家,賣珠補屋,勉能溫飽。」他自己也說:「家本素封,以輕財好俠散之殆盡。坐是困頓,亦無悔也。」[四六]他的老師江荔裳說他:「輕財好俠擲千金,底事憂時托苦吟。」[四七]汪石青除了憂慮人民的物質生存危機外,更為他們的精神危機擔憂。

一憂滿清遺老,「頭腦陳而村」的他們抵制新鮮事物,排斥科學,誤導後代,「遂使天下士,奄然生氣泯。」是國家進步的絆腳石,簡直「腐氣觸人不可即。」滿清封建王朝要保住他的家天下,必然瘋狂地鎮壓革新派,革新派也必然要與保守派進行殊死的鬥爭。這種守舊與革新的鬥爭反映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學術和文學上表現得也很激烈。汪石青始終站在進步的立場上,堅決支持辛亥革命運動,支持文化革新運動,並以實際創作來身體力行。《遺老行》這首新樂府詩對因循守舊,迂腐不化,留戀帝制,不能與時俱進的清王朝士大夫,給予了無情的嘲弄和諷刺。

二憂青年不學無術。當時社會青年的狀況是:有的為謀生而失學;有的因自甘墮落,走上邪路而棄學;有的因衣食無憂,遊手好閒而畏學……。對這類青年,作者大聲呵斥:「吾今作大聲,喝破前途黑。青春去不留,及時早警惕。」[四八] 促其猛醒。汪石青曾呼籲政府要重視教育,廣辦學堂,使男女青少年都入學讀書,接受教育。

三憂中國婦女。中國數千年封建專制歧視婦女,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在封建統治下,婦女既無出仕任職的權利,也無廣泛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利,絕大多數下層婦女喪失享受文化教育的機會。她們終日束縛在女紅、家務圈子裡,要麼交談於瑣屑,搬是弄非;要麼逆來順受,聽天由命;……這是國家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作者對此十分氣憤,要求打破封建枷鎖,解放婦女,讓她們廣泛接受教育,投身社會。呼籲:「陳陳相因何時了,請君廣辦女學堂。」[四九]

作者非常同情婦女的悲慘命運,對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表示極大憤慨。他在《棄妾行》中寫道:「今日大婦逐出門,明朝逼為盪子婦。」多少女人都因此自殺:「裂碎羅襦自籌劃,何當絕命三尺帛?」即使自殺了也沒人同情,社會還勉勵她們這樣做,貞節牌坊就是封建倫理道德的罪證。在封建統治者們看來,這就是棄婦們最好的歸宿。何其殘酷,何其可悲!

四憂遺產制。詩人認為當時遺產繼承製度,不利於青年發展。有的青年由於有豐厚的家庭財富,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以致不思進取,養成惰性,成為行屍走肉,不僅無益於社會,而且是社會的隱患。詩人呼籲:「打破遺產制,養成好兒女。」迫使富豪的後代「人人須習勞,不競立失所。」[五十]就當今中國「八零後」富二代的現狀來看,這個觀點是很有預見性,很有見地的。

五憂鴉片的毒害。晚清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外國勢力洪水猛獸般的蜂擁而入,鴉片也隨之流毒全國。詩人描寫當時毒民之多:「十九沾此習」,毒害之重:「家業盪無存,面目黧而黑。……分明貴公子,變相穿窬賊。」[五一]汪石青對吸毒者的悲慘狀況既痛心又憐憫,對以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為代價來謀取暴利的鴉片販賣者切齒痛恨,提出禁煙首先要整飭土豪劣紳。只有對這些喪盡天良販毒者嚴懲不貸,才能堵住毒品來源。

汪石青對國民不僅僅懷有無盡的憂慮,而且特別注重喚醒民眾,號召民眾,激勵民眾。他在《樂府 同志箴》中要求民眾:「吾人勵精神,大放光芒線。或廣興農桑,或開通水利。或發明科學,或研植農藝。或入教育途,一一啟民智。或運廣長舌,縷縷析利弊。何以償汝責?勤奮勉而已。何以持厥躬?智仁勇三字。青年勵志會,記取發軔地。」汪石青除了憂慮民生、啟迪民智,周濟民困以外,還能進一步為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出自立自強的路子,這種真切的憂民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三、憂己心悲。

我們曾經痛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人生信條。但是,人類考慮自身生存與利益的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必要的。像「文革」「極左」思潮那樣要求公民「大公無私」,完全不考慮個人,一心只有國家或他人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合常理,缺失人性化的。每個人衣食住行的安排與落實,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愛情的建立與處理,是社會的基本活動。沒有個人,就沒有家庭,也就沒有國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是常識。只要理順它們的關係,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我們提倡先公後私,顧全大局,正確對待個人利益。但這並不是完全不要個人的利益,法律還要保障個人的正當權利不受非法侵害呢!所以,個人如何處理與社會的關係,往往是一生命運的先決條件。

汪石青一生心情沉重悲戚,身體孱弱多病,加之社會上對他不利的輿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此種種鬱積在胸,加之他對屈原、李白死法的欣賞,(這在其詩集中有多處表現)最終導致他投水自殺,。這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釀成他的悲劇結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處身亂世,懷才不遇之憂憤。筆者在本文的前面已經論及,汪石青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他一心:「思為濟世舟」,又只能落得「一掬靈均香草淚,湘皋舊恨幾人知。」[五四]他以家鄉一株百年古樟被焚自喻:「自知才大難為用,不甘枯死隨凡眾。一朝野火忽燎原,拼把崔嵬輕葬送」。[五五]他在《雜詩和陶韻》中描述自我:「睥睨六合中,蹙蹙靡所騁。」強烈的自負,而理想、抱負又不能實現,就會變成自卑。他把自己比作時代的棄婦,悲嘆:「九閽無路叩玉京,從茲飲恨向愁城。蜀琴彈冷鴛鴦柱,秦簫吹出斷腸聲。」[五六]何等愁苦哀怨;「更何方法遣今生。」[五七]又多麼無可奈何!

汪石青關心民族、國家的命運和利益,關心國人的疾苦,是入世的,是積極的。但是,由於他所處的是軍人當政,武力橫行的時代,縱有不世之才,而無施展之處。對國家和個人前途徹底失望後,他只好屬意於筆墨,發抒胸臆,嘔吐塊壘;縱情於詩酒,消磨歲月,蕩滌愁腸;游心於仙佛,企圖藉以壓抑豪氣,撲滅怒火於空虛寂寞之中,終於萬念俱灰,以至自暴自棄。這一死因,有屈原、李白的影子。

其次,是多情種子懷無可解脫之憂恨。這裡要簡述一下一般讀者都會關心的,有關汪石青的一段緋聞。石青有一個比他小四歲的族妹(網上誤說成堂妹)名叫汪阿秀,字瓊芝,安徽歙縣人,美貌多才。她熱衷音律,擅長詩詞,論詩評人很有見地。她曾評論施子野[五八]的曲:「徒兒女語,無英雄氣」 。「此人必有一腔熱情,無處著落,故婆娑風月,靡靡一世。」[五九]當時學者皆稱確當。民國十一年春,石青客居宣城時,受南社[六十]啟發,在縣令李眉庵的支持下,創立「南樓詩社」於敬亭山下。[六一]八皖詩人,鼓鳴桴應,風涌雲從,一時聲名鵲起,四方名士公推他為詩社領袖。翌年,性愛風雅、正值花季的汪阿秀來到宣城縣,拜汪石青為師,跟他學曲。石青本就相貌堂堂,風流倜儻,又文名遠播,真正是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兩人時相唱酬,感情篤好。在那個封建意識濃厚的舊社會,這引起世俗很大非議,一時沸沸揚揚,滿城風雨。至於他倆有無曖昧關係,筆者不敢斷言。但從他的從岳父胡蔭南及其子汪稚青的閃爍其詞,阿秀延宕至二十三歲才被迫出嫁這兩點,可以看出他們關係非同一般。特別是後來他倆相擁投湖自殺,足證二人是以生死相許的。但奇怪的是,《汪石青全集》所有作品中竟沒有明白表露這一隱情的詩篇。即使絕筆詩《遊仙》三十首也是雲遮霧罩,不露廬山真面目。這不符合汪石青敢作敢為的性格。筆者不能不懷疑該集在收錄作者作品時經過了刪節,要麼是作者自選時剔除,要麼是編者抑或收藏過其作品的友人,[六二]編選時為尊者諱而汰之。

民國七年,汪石青剛十八歲時,由母親作主與鄰村西遞村胡氏之女結婚,並且生了兩個兒子。其妻胡淑媛出身名門望族,也是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巧的是他倆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人,夫妻感情篤好。從石青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他與妻子是真心相愛。如《自題一周紀念照片》:「東風吹送艷陽天,記結紅絲又一年。他日金銀回首處,鏡中美眷認如仙。」詩中誇他的妻子美貌如天仙,夫妻要歡度銀婚、金婚,廝守一輩子,語言樸實真摯。民國十三年冬,他因謀職無成和緋聞壓力,憤然歸里,不復外出。此時寫的《煨芋》詩中,敘與妻共享天倫之樂的情景,也足見其家庭和美,夫婦情深:「妻兒有至樂,煨芋夜相親。絳玉霜痕膩,烘爐櫟火純。梅魂三徑月,人語一簾春。暫理山林事,吾生未有垠。」充滿溫馨幸福之感。

儘管如此,他和阿秀之間感情糾葛的蛛絲馬跡還是有的。如在宣城南樓詩社成立後,他寫的《十索》詩,就是一對情人調情的生動寫照。有一組寫於壬戌(一九二二)年的《無題》詩,應是他們師生間感情的流露。其時石青已經娶妻生子多年,若用詩表達愛情,不當用《無題》,亦不須遮遮掩掩,隱約其辭。況此時石青頻繁往來於宣城與黟縣之間,同妻子無須書信往來,用不著「燕來鴻去」,見面既不難,也就談不上銀河隔斷牛女,實與阿秀有關無疑了。詩曰:「燕來鴻去不終朝,破費明珠結綺寮。抱歲寒心空磊落,省春婆夢太蕭條。盟要白日終何濟,歡似浮雲恐易消。縱使銀潢難渡過,人間還有赤城橋。」其二就更明顯了:「行雲行雨托良媒,一片痴情莫浪猜。願作蟾蜍吞葯去,不愁杜宇殢人來。丁香早解千層結,甲剪猶燒一寸灰。要待明朝籌算妥,為卿重築避風台。」這兩首《無題》完全可以與李玉溪的《無題》詩媲美。古代詩人或懾於封建專制的暴力殘害,或迫於封建倫理道德的輿論壓力,往往將批評統治階級的內容,特別是男女私情的抒發用隱晦、模稜的語言進行表達。因此,《無題》詩必須附庸於一定的背景下,才能正確理解其意。這兩首《無題》詩,既是對汪阿秀師從石青的三年中,倆人「慧心妙語,唱酬甚得」情景的回顧,也是兩人深摯愛情的表白。很可能是因社會輿論壓力,他倆不能不有所顧忌,一度分離,但兩人「鴻來燕去」,書信不斷,詩是石青寫給她的。詩中表明他倆曾山盟海誓,決心衝破阻力,實現團聚:「縱使銀潢難渡過,人間還有赤城橋。」企圖另築樂園,兩人避居:「要待明朝籌算妥,為卿重築避風台。」這一婚外戀情在他的詞中表現得很突出,如《杏花天》、《萬里春》、《夢江南四闋》,其中女主人翁好強任性、天真活潑的形象,就是活脫脫的一個阿秀。這與賢淑、穩重、溫順的妻子胡淑媛迥然不同。又如他的《南南呂·玲山夜懷》【尾聲】:「從來情種知多少,俺和伊呵,不止人間乳水交,則索向那碧落黃泉約的牢。」已經流露出殉情的信息。從詩友們贈石青詩中的取笑語,也可為旁證。清江王怡甫寫給石青的一首《清平樂》:「琴心箏語,筆墨能歌舞。卻喜蛾眉工按譜,相伴引商刻羽。」淮安季鳳書《金縷曲》有句云:「雛鬟隨意供驅使。……紅袖青衫俱俊絕,艷羨令人無已。」可見石青與阿秀的風流韻事當時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汪石青作為青年名士,族妹汪瓊芝師從他,師生相戀,情不自持,是可以想見的。然而,這種婚外戀不要說舊時代,即使是性開放,婚姻絕對自由的今天也不為社會和法律所允許。作為師父兼兄長的汪石青因此被人議論,損害了自家的聲譽,這是必然的。況且,黟縣隸屬於徽州地區,該地區深受儒家禮教熏陶,傳統道德觀念、倫理習俗根深蒂固,同族近親絕不可以通婚。因此,他們二人的心愿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殉情是汪石青之死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再次,是性格脆弱,身患重病,死的陰影常縈心頭的憂懼。汪石青從小身體素質就差,多次到蕪湖、上海等地醫治。民國十年七月,他從位於宣州城北附近的水陽江畔出發,前往蕪湖,經過城東楊四渡時,因醉酒到船上行吟落水,雖經救起,但肺臟受到重創,經常嘔血不止,精神也因此受到很大刺激,落下病根,體質愈差。他在《病中吟》序中說墜水後,寒熱大作,嘔血不已,心懷惡劣。詩中寫道:「秋來熱血唾縱橫……病骨難禁太瘦生。」 「葯爐茶灶病消磨,血比牢騷一倍多。」他驚恐地感覺到:「三彭向我環。」[六三]似乎附身的鬼在向他索命,於是他表示:「生死兩陶然,去去莫延佇。」[六四]這些都是不祥之兆,也與他的死不無關係。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汪石青的內心世界非常複雜,為擺脫國恨民憂,家貧身病以及愛情上兩難境地的種種愁苦,最終選擇了偕阿秀投湖自盡的絕路。客觀地說,汪石青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讓寡妻孤子承受精神痛苦和家庭生活重擔,是對妻兒的極不負責任。他讓一個年紀輕輕、剛剛成家的無辜女子作為他的殉葬者,是殘忍而不道德的。他無形中同時毀掉了兩個家庭。儘管他口口聲聲預言要效仿屈原、李白投水而死,但他的死既不能與屈原殉國大義的悲壯相提並論,也不能和李白酒醉赴江捉月的瀟洒相比,(此說雖遭質疑而被否定,然符合李白性格)甚至不及《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殉情,徒使人憫其才華,惜其輕生而已。

【二】藝術性

在分析了汪石青詩詞曲的思想背景後,再來探討他的藝術特色和成就就比較容易了。因為藝術是表現思想的,形式是服從內容的。什麼樣的內容用什麼樣的形式更適合、更方便、更有效,內容選擇了形式。

汪石青年輕時很有政治頭腦,卻又感情脆弱;文學藝術上,他雖稱不上大家卻稱得上是個全才。他琴技精湛,書法老道,畫技純熟,詩風清逸,詞格委婉,曲調雅正,雜劇新奇,小說別緻,文論剴切。他還通曉外文,用外文創作的詩歌和用中文翻譯的外詩,能準確、藝術地轉化不同文字的語詞和語感,能巧妙地匯通中外語法、語意和語境。

汪石青在短短十年中創作的詩詞曲,經作者嚴格遴選後尚錄存一千二百二十四首之多,還不包括與人贈答、劇本中的唱詞和其他散文中的附詩等。根據他的長子稚青介紹:「先君不自滿其早期作品,頻加刪削。」[六五]《吳江吟》一卷共一百零七首,刪後僅存十九首;《篩月吟》、《買春吟》四卷,共四百餘首,刪後只存八十一首;僅僅丙寅年詩稿就有一大冊,寄給澄海蔡竹銘後無下落。其子僅蒐集了七十二首,即現存詩稿的第九卷。這樣算來,如果不散佚、不刪棄,再加上其他文本中夾雜的詩詞曲,林林總總,估計不下於數千首。石青生命短暫而作品多多,除「手不釋卷,口不絕吟」,[六六]勤苦學習外,與他驚人的天賦也是分不開的。石青受歷代詩詞曲名家影響較深、較廣。這種種影響,全面而明顯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來。因此,他的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筆者就本書中現存的詩詞曲與讀者做一粗略膚淺的討論。

一、五、七言古近體詩

汪石青在其《詩話》中提出:學詩應由章法到句法,由氣韻到字詞。稱頌李白和白居易的七古詩有神氣,「婉轉玲瓏,蓋千古之絕唱」,「萬學不到」,「然百讀之,則下筆之際,幾可超俗矣。」學其詩者即使「不得其神,亦得其氣」。他喜歡李白造語新穎,用筆如神的詩風,也欣賞溫庭筠和李商隱詩清婉含蓄,綺麗精工的風格。石青說:「多讀溫李集,出筆無寒澀態。」他認為杜甫、王維、陶淵明的詩不易學,學而不當,反受其害。因為他們的詩或高古,或精微,或超脫,或雄偉瑰麗,沒有三李、溫、白的詩那樣清朗、新穎、自由、平易,而這四點正是汪石青詩的風格所在。其實他的詩也不乏沉鬱、排奡之作。如《秋宵》、《梅花》是十足的少陵、放翁氣色。

胡蔭南在《汪石青傳》中評價石青詩說:「風格遒勁,神思綿邈,亦豪奡,亦沉鬱,力追青蓮,復涵泳魏晉,沉潛庄列,紬詠懷之憂思,悟天全之微旨,出入四唐,自成一家。後傾心定庵,其詩益神。」其評語雖不盡然,但基本符合事實。當時詩界幾乎眾口一詞,公認石青是當代李白。丹陽毛梓稱讚他:「羨君本是謫仙身,妙筆而今第一人。」這是因為汪石青崇尚李白,他的詩歌風格傾向李白而兼得諸家。

具體的來說,汪石青的詩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新奇。安化王荔嶠說:「怪石示我詩,讀之有奇氣。」並說他「仙才擬李白。」[六六]指出石青詩有李白詩的奇氣。

歷代詩論評介李白詩的特點,都是用「神奇」二字來概括。杜甫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六七]殷璠說他的詩:「可謂奇之又奇。」[六八]錢起說:「才大語終奇。」[六九]元稹說;「以奇文取稱。」[七十]白居易說:「才矣,奇矣!」[七一]同樣,六合葛繩正稱汪石青的詩:「鏗鏘字字成金石,凄楚聲聲泣鬼神。」合肥楊瑤階說他:「筆下題詩妙入神。」歙縣汪瓊芝說他:「雄心磊落句傳神。」桐城潘壽培稱讚說:「卮言雜說逞雄奇,」神奇來自詩人新穎、奇特的想像、比興、誇張等手法和奇幻的神話傳說,石青學李白雖未到神化莫測的境界,但已具備新奇瑰麗的風格。

如他的《短歌行》:「我有百尺繩,空憐長且直;不能系青天,縛此西飛日。我有并州剪,買費千金值;不能剪愁懷,萬慮日相逼。我有檀欒鏡,晶瑩光且潔;但能持照人,不能駐顏色。我有汗血馬,徒誇好筋力;海上三神山,策之游不得。西風吹秋來,蒼然滿中國。……」該詩與三國時曹操的《短歌行》同題同意,都是感嘆人生短暫,光陰逼仄,愁緒滿懷,希求解脫。但曹詩寫得實而近,汪詩寫得空而曠。筆落空中,想接天外,純屬太白風格。首四句「我有百尺繩,空憐長且直;不能系青天,縛此西飛日。」顯然受到李白《擬古十二首》之三:「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句的啟發,由此引發一連串的聯想。使用比擬修辭以起興,排比句法以宣洩,奔騰直下,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百尺繩」縛日,不使西流;「并州剪」剪愁,不使纏人;「檀欒鏡」駐顏,不使衰老;「汗血馬」遊仙,使人脫離俗境。石青想像力豐富奇特,無論什麼題材都能突發奇想。他的《大醉》詩將醉酒後嘔吐這一極其污穢的事情,寫得雄奇豪邁,出人意表:「偶將杯酒潤愁苗,不覺傾來盡百瓢。化作長鯨噴白浪,萬千塊壘一時消。」「長鯨噴浪」是絕妙的比喻,既奇特,又雄壯,全然沒有噁心的感覺,真正是化腐朽為神奇了。

他如「帆歸天末帶雲還。」[七二] 「三十六峰入罍觴」,[七三]「山險人從雲里過,湖清鳥在鏡中飛。」[七四]都有李白的影子,都是奇思妙想,出神入化的佳句。當然,這隻能說明石青詩學青蓮有相似之處,就總體成就而言,石青還差得很遠。李白詩是真正意義上的神奇,故能恣肆;石青詩只能算得上新奇而已,亦如他的從岳父胡蔭南所評:「奇而不肆」,他的同人們的評價有過譽之嫌。

清逸。石青詩有青蓮詩的清逸,有莊子的超然,摩詰的禪意,玉溪的典麗,尤其是隨園的性靈。旌德張伯英稱他:「黃山蘊靈秀,白雪闡清奇」。[七五]武進劉仲傅說他:「才子吟成總性靈。」[七六]岳西劉夢芙說:「屈子精靈隨水逝,玉溪詩句費人猜。」[七七]都評議得十分精當。石青詩以性靈為宗,性隨靈發,觸事生情,不屑泥古,率性而成。他對古代儒家詩教不迷信、不盲從,以性靈觀為選擇標準。在給胡敬庵的信中說:「鄙性讀詩避雅頌,良以雅頌之詞鮮性靈之可言。」他從不寫諛頌的詩文,即使卑躬厚贄也求之不得,善葆其性靈,是性靈派最忠實的履行者。《曲江潮》是其性靈風格的代表作。

性靈派是清乾嘉間,以袁枚為首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認為寫詩「提筆先須問性靈,風裁體劃宋元明。」[七八]用他的話來解釋,「性靈」就是真情靈感。袁枚在《答蕺園論詩書》中說:「詩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後有必不朽之詩。」[七九]作詩要有真情實感,突出個性,才有靈氣。石青的詩正具有這種特質,所以很有靈氣。靈氣中再融入超逸,就真的像阜寧沈縱翁所評的那樣:「玲山怪石摩仙骨,皖水澄波蘊遠神」了。他的《梅花》詩就足以體現清逸的特色,放在歷代優秀梅花詩中比較都毫不遜色。:

其一、 「一枕羅浮入夢寒,相迎環佩步姍姍。盟心共指青山久,倚竹深憐翠袖單。疏影如雲詩意淡,清樽對月酒杯寬。園林無恙花無恙,剪刻南枝帶笑看。」

其三、流水澌澌月滿庭,瑤琴三疊動芳馨。漫天雪意濃如酒,一樹春魂喚欲醒。瀟洒自憐心冷澀,清寒其奈影娉婷。柴門深掩無人到,一徑瓊瑤鶴刷翎。」

詩句清新靈動,超逸之氣流轉於字裡行間,不由人不心生悲戚而有所感悟,真是「譬參維摩禪」了。[八十]第一首頷聯含蓄影射,尤為蘊藉。第二首頷聯把冷艷的梅花寫得春意盎然,生機勃發,令人為之陶醉。頸聯一轉,寫梅花玉骨冰心,清高特立,不免有形單影隻,孤傲無朋的凄清感,是詩人性格的寫照。

他如「野漠煙輕梅影瘦,中天雲淡月華清。」[八二]寫得十分清淡安逸。他在《自繕詩集成帙學稼園讀而賞之口佔一律志幸亦志感也》尾聯評介自己的詩:「有情皆向閑中拾,兩字無慚是自然。」並在《柬蔡竹銘丈》詩中說:「如此宗風是性靈」,這是對性靈的最好詮釋。

他在《形影神》詩序中寫道:「神辨自然,蓋能不役於物,而得趣全神也。」詩中說:「人生秉氣質,七情各安著。塊然動息中,疇能知其故。……苟能不著跡,物我自相與。……」他的詩力圖得神棄形,怎樣得神而棄形呢?日本學者柳晟俊對此有很明了的解釋:「以禪家之習靜功夫,以靜察宇宙,體察萬物,以得群生動態;而以禪家空觀之法,以得人世物象之真諦。由象得境,故詩興禪法兩大相仿也」,於是「一悟盡悟」。[八三]這就是說:以禪入詩,得境忘象,亦即「得意忘形」,就是說,有了意境,不必考慮物象的真實性;以詩入禪,得意忘言,亦即「得意無言」,也就是說,有了情感,不必考慮語言的精美度。只要得其自然,無須苦思冥想。如「馬嚙樹根草,人吟山外風。」[八四]不假斟酌,率意而成,多麼逍遙自在,空靈瀟洒,超脫自然,不刻意求工而自工。讀者沒有一點悟性是難以理解詩的微妙意境和深層含義的。

清逸的風格來自清逸的心性。石青雖身處喧囂的亂世,卻能做到:「難必置身涼世界,但教心似玉壺冰。」[八五]清逸純凈的心態,慧通萬物的靈感,使之涵養成出淤泥而不染,處濁世能自潔的高尚品質,這正是知識分子最可寶貴的人格。

豪縱。汪石青性情傲岸不羈,縱酒任俠。他的舅父程珏說他:「嗜酒稱狂客,能詩似謫仙。……風雅追先哲,英才屬少年。」奉賢朱粥叟集前人詩句來描寫他:「狂歌放飲渾成性,憂喜忘心即養神。」

豪縱一格也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風格也會有不同的色彩:李青蓮、蘇子瞻、杜子美、辛稼軒、高達夫、岑南陽、黃魯直、陸放翁、陶元亮、韓退之、歐陽永叔、楊誠齋諸家之詩都能豪縱,但各有其個性。而汪石青之豪有青年的英氣,常常通過飲酒的描寫以抒發豪情。廬江劉季端《次韻石青硯弟雨夜寄懷》對石青之豪作了形象的描繪;「對酒當歌感慨生,少年意氣本縱橫。星辰高列明無滓,河漢爭流怒有聲。賦動江干哀庾信,肉分鄉社慕陳平。深宵風雨難鳴候,家國思量寐不成。」既是說他的人格,也是說他的詩風。安化王律僑說他:「傲骨具嶙峋,卓然遺世立。」「長風盪太陰,儼若虎聲吼。」「男兒本不羈,所貴在豪縱。」[八六] 「豪縱」較準確地概括了石青詩之豪的特點。

《答人勸止酒》較有代表性:「……山村秫美酒,一尊味不薄。劉郎酒為名,陶公惟斟酌。閑情付一杯,高眠棲岩壑。悠悠古今來,前賢久不作。予生有好懷,醉鄉殷勤拓。有情不覺狂,淋漓每無怍。俯仰大陸中,此身將安著?不必勸止酒,止酒情何托?一笑舉杯起,大白浮滿勺。仰首視青天,煙雲方雜錯。」自古酒與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八七] 劉伶荷鍤,哪裡醉死哪裡埋;[八八]陶淵明「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八九]其《飲酒二十首》之七:「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九十]連貧窮潦倒的杜甫都說「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九一]石青和李白一樣常常酩酊大醉,而醉中所作多佳什。此詩自比劉伶、陶潛,清狂無忌。其間「高眠棲岩壑」,「 一笑舉杯起,大白浮滿勺。仰首視青天,煙雲方雜錯。」又有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態。全詩激情噴發,興象錯落,用入聲韻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鏗鏘有力,豪興縱橫。

《病中彈琴 琴罷賦詩》:「我有仙游譜未成,深秋翻作病中聲。七弦細按歸來曲,片刻權陶太古情。指下風雲隨剔抹,胸頭海岳忽縱橫。葯香茶熱西風緊,詩骨槎丫太瘦生。」也寫得意象縱橫,詩情豪宕。頸聯極有氣勢,充滿豪情。病中之豪尤其難得。至於「新詩題向黃泥壁,覺有風雲筆底寒。」[九二]「仰天一笑風雲空。」「東南西北男兒事,一杯吸盡大江天。》[九三]其豪邁、磅礴之氣,亦足使讀者拍案驚奇。

沉鬱蘊藉。筆者已在本叢書第一輯《北江先生詩集》點校前言中論及桐城詩派,其源流上溯,是沿襲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又以老杜為其祖。老杜詩的風格主要是沉鬱頓挫,蘊藉典雅。汪石青的詩有一部分也兼有這一特色,因此,桐城許南先等人就據此硬把他拉入桐城詩派,冠之以桐城詩派新秀之號:「海峰詩學待園傳,一代騷人結勝緣。曾向黟山開派別,又驚白雪出名篇。風流應許桐鄉接,月旦從知藻采妍。年少清才誰可擬,讀君佳句一欣然。」[九四]詩中說汪石青系劉大櫆的傳人,詩作也與劉一脈相承,可以和劉海峰相比。石青的同鄉胡敬庵也如是說:「大雅淪亡未百年,憑誰逸響振鈞天。羨君五色懷中筆,猶有流風繼昔賢。」「海峰宣鐸喜談詩,衣缽留遺不用疑。樵谷魚山聊復爾,玲山怪石又呈奇。」[九五]他說史道今,最後下了個武斷的結論,說汪石青繼承了劉海峰的衣缽,毋庸置疑是桐城詩派之嫡傳,是桐城詩派式微期「大雅扶輪」的代表人物。這是不符合事實的牽附之說,筆者是不能認同的。

劉大魁,字海峰,桐城派三祖之一,晚年曾經擔任過黟縣教諭。汪石青在劉海峰死後一百二十年才出生,他接受的是新舊雙重教育,不會受桐城詩派太大的影響。況且桐城派的詩以學勝,走杜黃的路,以蘊藉典雅為旨歸;汪石青的詩以才勝,走李蘇的路,以清奇靈秀為特色。我們將桐城派後勁吳北江的詩與之比較,可以看出二者詩風迥然不同。汪石青的詩另闢蹊徑,別樹一幟,不能以一家一派,更不能以某首作品論之。嚴格地說,吳詩是學人詩,汪詩是才人詩。汪石青詩風只是在沉鬱蘊藉這一點上,能與桐城詩派接軌。如卷四《皖中吟雜和步兵詠懷詩》之八:「隔海望神山,欲濟無舟梁。何處采蘭芷?結念涉茫茫。昔與卿別時,期我速飛翔。胡為支機石,渺渺空相望。今日蒲抽綠,明朝楓醉霜。無端畫眉筆,只以寫悲傷。男兒不得志,侘傺豈能常。吾當叩九閽,達誠拜綠章。」詩的第一、二句起得有規模,嚮往神山喻志向高遠,「舟梁」是實現理想的條件,「無舟梁」含壯志難酬之意。三、四句寫美好願望的實現很渺茫。五、六句寫當年離家謀職時,妻子殷切希望並祝願事業早日成功。七、八句寫事與願違,落下滿腹的惆悵。九、十句寫對光陰易逝,宏願難遂的焦慮。十一、十二句一轉,表示大丈夫不能因挫折而灰心喪氣,要振作起來,繼續努力。後兩句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意,決心不怕困難,衝破阻力,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全詩用詞做到了「怨而不怒」,用意做到了含蓄厚重。

又如《回驢嶺小憩》一詩,也寫得沉鬱蘊藉。「丘壑蒼蒼蔓野藤,問津無處訊閑僧。寒雲落葉家何在,峻岭荒山路幾層。秋老關河橫塞雁,樹欹煙水凍巢鷹。故鄉屈指行將近,且息籃輿坐石棱。」首聯寫他旅途經過回驢嶺時稍事休息,這裡屬皖南山區,萬峰攢集,雲海蒼茫,古木參天,野藤掛樹,想找個人問問路徑,連個和尚都沒有。「天下名山僧佔多」!如此幽靜去處,按理是有寺廟的。「問津」問什麼津?是回家的路子呢,還是出家的路子?置身群山大壑之中,敗葉寒雲,關河冷落,鷹翥巢空,樹欹煙水,詩人身孤心寂,百感交集。蒼涼的環境與悲寂的心境融合為深沉的人生感慨,生髮出的情感是複雜多樣的。這首詩表現的思想(亦即詩的內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讀者能體會出該詩的基調是感傷的。所以,詩人嗟嘆:「天地無情秋亦老,青衫敝盡客初歸」。[九六] 他的《短歌七章》純屬老杜語氣。但就其整體風格來說,他與桐城派學者詩風相去甚遠。

石青詩簡單地說:胎息於《庄》、《騷》,浸淫於四唐、宋元,濡染於定庵、隨園。這與他博聞強記的天賦,涉獵廣泛的個性有關。他的詩既具有莊子、列子、《楚辭》、李白、李商隱一路的浪漫主義色彩,又具有《國風》、杜甫、白居易、陸遊一路的現實主義色彩,他還受王摩詰、黃山谷禪境詩的影響。

二、樂府歌行

汪石青的樂府歌行直逼香山。內容基本上是關乎國計民生,反映國家敗壞,民風頹喪,從而痛貶時弊。藝術上,筆法以議論、敘述為主;語言通俗明了;章法一氣貫通。江陵宋汝璋說他:「換羽移宮商酌久,千秋樂府一翻新。」歙縣鮑祖德稱讚他:「樂府蜚聲有幾人。」石青《哀江南》中「義死禮荒金粉哭,佹詩人和傷心曲。」是他的樂府詩的最好註腳。他遺留下來的樂府詩雖僅有一組八首,但足可以供我們窺斑見豹。

如《鴉片嘆》首兩句以晨景:「喔喔黃雞鳴,曈曈曉日出」起興,導出人們生活情景:「千門萬戶開,人人視厥職。」再襯托出吸食鴉片的癮君子,由富戶淪為窮人,甚至成為喪失靈魂的行屍走肉,生不如死的情景。運用吸毒前後情形做對比:昔日英俊健壯的青少年,吸毒後孱弱黧黑,面目可憎;昔日安居洋樓大廈,今日蝸居瓦窯工棚;昔日的貴公子,今日的乞丐、盜賊。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無數活生生的事實。全詩用美好生動的景物描寫起興,生活氣息濃郁;用鐵的事實對比敘述,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控訴毒品害民至深;用尖銳的批評揭露癥結所在:是官府與地方劣紳們沆瀣一氣,借毒品發不義之財;最後兩句用悲憤語抒情,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慨。全詩動用了文字表達中的幾種基本筆法,結構緊湊,邏輯性強,很有力度。

概言之,石青樂府詩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不平即鳴,批判時弊,重在思想表現,語言較為直白,在藝術技巧上不及古、近體詩雅緻。

三、詞作

汪石青是文學創作上的多面手。他的詞作也很見才氣和功力。胡蔭南評論石青詞說:「詞則含宮吐徵,沁人心脾」,「蜚聲詞壇」。[九七]阜寧沈縱翁評之:「詩中寫出畫中身,知是詞壇第一人。」可惜石青詞作保留下來的數量很少,不足成卷。由於石青精於音律,按理譜詞度曲是他最拿手的,其數量應該不止五十一首。筆者竊思其詞或因散佚,或多情語、落魄語,因此被大刀闊斧砍削,僅剩此數。

汪石青詞兼婉約、豪放兩種風格。他說「詞貴細膩」,[九八]所以他為詞更傾向婉約。我們先來評析一下《東風第一枝·牡丹》:

「綠意沉酣,紅妝醉軟,韶華綺麗如昨。燕痴未減柔情,狂蜂已鑽新萼。檀心嬌怯,誰相伴、雨酥煙弱。但風前獨步行吟,花下一杯斟酌。 情旖旎、看開綉箔。春醞釀、替遮翠幕。詠詩喜對天香,延賓共尋芳約。燕支點染,盈盈處,粉痕輕剝。任東君開到荼蘼,肯逐媚桃零落。」

這首詞寫春日牡丹盛開,詩人獨自飲酒賞花的情景。全詞通過細膩描寫表現物候多情,春光明媚,煙花蟲鳥,春意盎然。詩人美酒孤酌,群芳獨賞,想像花中之王的牡丹肯否與普通的桃花一起凋謝零落,化為塵泥,藉以懷人屬意,表達憐香惜玉之情。詞中「紅」、「綠」、「翠」、「粉」、「燕支」、「綺麗」,寫春花的色彩;「香」、「芳」、「新」 寫春花的氣息;「醉軟」、「嬌怯」、「酥」、「弱」與「沉酣」、「醞釀」、「痴」、「柔」、「媚」寫春花的姿態,平靜安逸中略帶幾分惆悵。詩人選用這些飽含婉約神韻的辭彙,足以表現其纏綿悱惻的戀春情懷。但色彩是鮮亮的,情調是歡暢的,屬於清婉之列。

與之相反的一首《滿江紅·牡丹花謝凄然有作》則是哀婉。詞曰:「慘綠愁紅,春去也,了無顏色。沒情的、三番兩次,風顛雨急。嫩葉香梢曾幾日,繁華如夢無消息。任朱幡百尺系金鈴,終岑寂。 闌干外,珠鈿濕。空悵望,胭脂泣。是斷腸時候,傷心痕迹。春意三分歸幻化,柔魂一縷還蕭瑟。對流鶯百囀燕呢喃,情何極。」全詞基調傷感、哀怨。綠含慘態,紅帶愁容,用擬人並移情手法;風像得了瘋癲症一樣狂亂地刮,雨也像特別兇狠,狂暴地傾瀉,用擬人兼比喻手法,參之「岑寂」、「蕭瑟」,這些纏綿悱惻,黯淡悲寂的形容詞,渲染出灰暗的氛圍,凄涼的景象,加之「悵」、「泣」、「斷腸」、「傷心」這些直抒胸臆的動詞,表達出哀怨凄婉的心情;用「護花鈴」典故,抒發愛惜、保護天姿國色而不得的無奈之情。

詞以婉約為宗,而同是婉約詞,還有清婉、柔婉和哀婉的細微區分。清婉就是清詞麗句,描寫美景,抒發歡情,心態是愉悅的,精神是樂觀的。哀婉則是哀詞怨句,描寫凄涼景象,抒發悲情,心緒是痛楚的,思想是悲觀的。柔婉則介於二者之間,注重情態的含蓄,自然柔美,如清風漣漪,寬鬆舒展;如鵑啼鶯唱,綿邈婉轉,心境是平和的,情調是溫柔的。汪石青精於音律,在詞的感情色彩上體念極為細膩周至。

汪石青詞基本上是走婉約一路,而且以哀婉為主,偶有豪詞,也是一種苦澀的豪情,屬於豪放詞中悲壯一類。如《水調歌頭·除夕》:

「雄劍一聲嘯,花氣涌如潮。蒼茫痛飲歌哭,又是歲除朝。去日芳華無跡,此日笙歌無恙,來日恐無聊。醉眼看兒輩,予室尚翹翹。 吟眉動,簫心熱,酒情豪。年光原是如錦,人自等閑拋。不數鬚眉脂粉,無論朱顏白鬢,今日總魂銷。安得身千億,處處吊吾曹。」

這首詞起句爆響空中,來勢奔放,「劍嘯」、「潮湧」、「蒼茫」,氣勢闊大,興象高曠,本來很豪壯,但「痛飲歌哭」一跌宕,「醉眼」中「去日」、「來日」、「今日」倏忽而去,飄忽而來,是放而不豪。作者想國事,怒火中燒;嘆自身,碌碌無為;看兒輩,希望值很高。於是「眉動」、「心熱」、「情豪」,告訴人們:前途是美好的,無論男女老少都要珍惜。最後用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九九]的詩意來勉勵大家,這樣你的一生才不至虛度,死後才會得到廣泛的緬懷。詞情也由豪壯轉入悲壯,這是石青豪放詞的共同特點。又如他的另一首可算入豪放類的詞《如此江山·敬亭山登高題壁》,上闋寫得豪氣衝天,下闕卻悲聲動地。這與他的人生同調。汪石青青少年時(二十五歲前)常常「羈鳥思高飛,伏驥念長征」,屢屢「吾當叩九閽,達誠拜綠章」,本指望「三山招鸞鳳,九苞致鳳凰」,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大事業,然而,奔走謀職失敗後,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沉湎於詩酒之中,逐步產生厭世心:「心事委長波,不堪久沉浮。亦知塵世間,骯髒不可留。」[一00]他的詞作存世雖少,但足以讓讀者見微知著。

四、曲

汪石青在制曲上下了不少功夫,胡蔭南在《汪石青傳》中說他:「精音律,工度曲」。宿松黃葉村評說:「綠綺尊前弦外意,青峰江上曲終神。」[一0一]如果把他創作的雜劇中的唱詞算上,數量遠遠超過詞作,內容比其詞更豐富,特色更為突出。

曲自關白馬鄭,王喬湯孔[一0二]後,漸趨式微,以至於「皮黃奪雅,正聲幾亡。鼎革以來,治曲者益寡,更鮮佳構」 。[一0三]這是因為曲似易實難。它用字錙銖必較,用韻寬嚴兩極。南曲格調精嚴,北曲貴在白描而襯字難安。實際上就音調來說,曲比詩詞創作的難度更大。因其語詞尚俗,學人多數抱著不屑的態度,又因其格調、襯字難度較大,一般人懶於研究,亦不樂於創作。特別是科舉既廢,國學頓涼,曲入冷門,因此,清末民初雖有王靜安、陳蝶仙、吳瞿庵[一0四]等輩起而振之,個體成就斐然,但社會效應不大。汪石青僻處一隅,卻有心治曲,能從蝶仙學琴制曲,難能可貴矣!他曾著有《制曲指南》、《律呂析微》和《儷樂園琴譜》等學術性著作,惜皆散佚無存。他自己也坦白:「麟平生所嗜,唯詩與曲。」他認為:「曲豈易言哉!諢調易俗,雅調易滯。」[一0五]是真正了解曲的人。

有清戲曲之盛,追尾蒙元,凌轢朱明。王易說:「(清代)曲苑詞壇,備臻上極」。[一0六]宮廷蓄供戲班,貴室多養家伶。乾嘉二帝是有名的戲迷,慈禧更是沉湎其中,荒廢國事。那時,作品一出籠,馬上就被配樂歌唱,搬上舞台。寫曲子的人也因此立馬出了名,所以散曲創作非常繁榮,名家輩出。戲曲休閑風氣一直延續到民國初,但創作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梨園演奏,闤闠賞音,名伶所歌,膠片留音,都萃於京腔秦調,奉為戲曲圭臬,正聲消亡,大雅不作。」[一0七]汪石青深受南北曲正聲的影響,對戲曲產生極大興趣,欲奮力拯救之,使散曲的創作延續並繁榮下去,更好地發揮其宣傳教育作用。他潛心致力於雜劇創作,又親傳弟子,被稱為當時的「曲壇領袖,梨園班頭」,希望後繼有人。可惜天不憐才,他過早地棄世,曲寡傳人,幾致湮滅。後人雖有曲調作品,終非正傳,所以往往徒有曲的形式,並無曲的神韻。

石青曲本白、馬,薰沐宿彥;調兼南北,濡染近賢。他受到晚清詞曲學大師王國維、陳栩和吳梅的影響,又不因循守舊,能執正創新,實為新舊時代交替之際曲壇新秀。

曲分南北,南曲是宋元時南方戲曲、散曲所用各種曲調的統稱,大都源於唐宋大麴、北宋鼓子詞、宋詞、傳踏、諸宮調及當時的一些南方民間曲調,盛行於元、明。用韻以南方(江浙之間)語音為準,有平上去入四聲。音樂上用五聲音階,聲調柔緩婉轉,以簫笛等伴奏,明代初期亦用箏、琵琶等弦樂伴奏。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都以南曲為主。北曲是宋元時期北方戲曲、散曲所用各種曲調的統稱,同南曲相對,大都源於唐宋大麴、宋詞、諸宮調和北方民間曲調,並吸收了金元兄弟民族的音樂,綜合發展而成。用韻以中州韻為準,無入聲。音樂用七聲音階,聲調遒勁樸實,以彈撥樂器伴奏,有「弦索調」之稱。[一0八]北曲豪壯而近俗,英雄氣足;南曲優雅而柔婉,兒女情長。石青的曲調和他的詞一樣,豪不足而悲轉多。

下面我們來看看汪石青南北曲的藝術風格。如他的北曲《北仙呂·無題》:

【天下樂】:「俺若是叱吒喑嗚曳落河,騰挪把劍磨,早提拔出醯雞瓮里人兒懦。只是俺,仔肩頭枉自能擔荷,手腕中無權挽逝波,幾時節悶葫蘆來打破。」

曲辭,簡樸粗獷;曲調,曉暢通俗。特別是戲曲,目的在悅耳動心,對象是社會大眾,好聽能搖動人心,就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曲的時效性很強,它與詩詞不同,詩詞可以束之高閣,或自我欣賞,或留待後人鑒賞,杜甫的詩名就是身後才鵲起的。曲的情感流露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聲律,才能構成抑揚頓挫,剛柔強弱隨角色感情、劇情變化而變化的音樂效果。此曲的前三句發豪音,正與表達「潑天希望如荼火」[一0九]的情懷相契合,而後三句作悲壯,亦與「粉瘁金愁奈若何」[一一0]的情緒相諧調。前三句就通過高亢的聲調,把一個厲聲怒喝,倒拖天河,磨刀霍霍,躍躍欲試地要拯救蒼生的英雄形象表現出來了。後三句通過沉悶壓抑的聲調把壯志難酬,英雄末路的無奈心態表現了出來。全曲高昂與沉重參半的粗獷聲氣,叱吒風雲,金剛怒目,純是北人壯美風格。

再來看一看南曲《南仙呂·新秋慰瓊芝》【步步嬌】:「容易深秋來庭院,涼味搖深淺。紅蓼岸,白雲天,莽莽蒼蒼,西風一片。歲月太茫然,系流光靠不住垂楊線。」全曲流亮和諧的聲調,清麗哀怨的語言,純是南人的柔美風格。

汪石青散曲的主要成就在於他雜劇中的唱詞。毋庸筆者一一贅述,讀者可參照劇本自行系統地欣賞。

五、外文詩

最後,筆者有意提一提汪石青用外文創作又用古漢語回譯的譯詩。這對我們當代譯人如何翻譯好外詩大有裨益。但凡文學活動,包涵情與思兩個方面。「創作者以情為主,研究者以思為本。」[一一一]而中西文學的區別又在於:中國文學重內美,「其得在高超,而失在不普」;西方文學重外緣,「其利在廣被,而弊在委隨。」[一一二]中外詩最大的區別還在於:外詩功用在娛悅,使人心情放鬆;中詩功用在教化,溝通人的情感。「興觀群怨」,使人們互動。「不學詩,無以言」,詩成為社會宣傳教育的工具。一首詩能振起頹喪的精神,一首詩能緩解相思的痛苦,一首詩能拯救崩潰的親情或愛情,一首詩能喚醒罪犯的良知,一首詩能改變統治者的決策……。中國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號召力和震撼力。「中國的詩在中國代替了宗教的任務,……為人類性靈的抒發,為宇宙的微妙與美的感覺,為對於人類與生物的仁愛與悲憫。……中國人在他們的宗教裡頭未曾尋獲此靈感或活躍的情愫,……卻在詩裡頭尋獲了這靈感與活躍的情愫」,羅素(Bertrand Russell)說:「詩是文藝中至高無上的冠冕。」[一一三]「詩完全是思想染上情感的色彩」,這是中國詩內在美之所在,也是「中國文人,人人都是詩人,或為假充詩人,而文人文集的十分之五都飽含詩。」[一一四]的原因所在。中國詩強大的內力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汪石青一方面具有較深厚的國學根基,一方面具有較好的西學基礎。因此,他能融合中西文化精髓,力圖內在美與外在美並重,使作者和讀者達到共識共鳴。他試圖用舊體譯洋詩,使外詩中譯更具詩味,拓寬譯路。他曾經用絕句、律詩的形式翻譯了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和柯立芝[一一五]的詩。他又成功地用騷體意譯英詩,既簡潔達意,又詩味濃郁。今舉例以存其法:

如:

寄JamesWhite

How happy and day,

When we work and play;

But anxiously For apart,

I havebroken my heart

——外文原創者(汪石青)

直譯:

白皙的女孩子

昨天多麼愉快,

當我們工作和遊戲的時候;

然而急切地分開,

我傷心了。

——白話直譯者(余永剛)

意譯:

寄純潔的女學生

過去我們多麼快樂親昵,

和你在一起,同時做事,同時休息

忽然你心情沮喪,導致我倆分離

各種悲傷來到我的心裡

——白話意譯者(余永剛)

騷體譯:

寄清純的女弟子

昔何樂兮樂融融

作而休兮與君同

忽黯然兮別離中

萬惆悵兮愴予衷

——譯者(汪石青)

又如:

《水喻》之七

7.Rain and sun

Months one by one;

How shall I do with a pen?

How shall I do with a gun?

Ah,noble deeds!

I have none

——外文原創者(汪石青)

直譯:

雨和太陽、月亮一個一個地來,

我將怎樣用筆來做?

我將怎樣用槍來做?

啊,高尚的事情,

我一個人也沒有。

——白話直譯者(余永剛)

意譯:

雨停了,太陽和月亮啊

像彈丸一樣輪流旋轉

我們要拿起筆杆子戰鬥!

我們要拿起槍杆子戰鬥,

啊,我們的事業多麼輝煌!

但是我孤獨彷徨

——白話意譯者(余永剛)

騷體譯:

雨暘兮迴環,

日月兮雙丸

吾如何而彬彬兮

抑如何而桓桓

嗟彼煌煌乏之勛業兮

吾如何而追攀

——譯者(汪石青)

總之,汪石青有意用中國古詩的形式譯外國詩,雖說不上有很大的成就,這種探索無疑是積極的。民國期間多有精通西學的詩人以中文譯歐美詩歌,汪石青是導夫先路者之一。

【三】局限性

誠然,汪石青的詩詞曲也具有他的局限性。

(一)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石青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民族,希望它能一掃積弱,迅速振興並強大起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代表了當時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共同願望。但他企望中國成為全球霸主,並把世界和平寄托在一霸主導之下,以強力維持和平,無視國際平等原則。他創作的雜劇《換巢記傳奇》第十九折《定霸》一場,就宣揚了這一大國沙文主義思想。他設計了一個場面宏大而隆重,由中國主持、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大會以中國為盟主,由其發號施令,整頓世界秩序。唱詞:「一聲忽聽獅子吼,君看取百林同懾。」就形象地反映了他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

(二)積極入世不成,轉而陷入消極遁世的痛苦之中。魏了翁說:「詩人之辭,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以物觀物而不牽於物,吟詠性情而不累於情。」[一一六]即詩人要融情於物,以無情應物,才不至於為情所累。汪石青能吟詠性情,卻為情所陷,以至於不能自拔。汪石青受龔自珍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這一問題筆者在本文開始就已講到,不再重複了。

(三)某些詩作模仿痕迹明顯。如套襲全篇的有《索租行》仿杜甫的《石壕吏》,《行路難》仿李白的同題詩;套襲陳句的比比皆是,如《和悅州旅店題壁》中「野店雞鳴月,孤舟水繞城。」一聯,上句直襲[唐]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一句;下句仿[唐]劉禹錫絕句《金陵五題<石頭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句意。又如《道中》頷聯「山險人從雲里過,湖清鳥在鏡中飛。」上句襲[唐]李白《送友人入蜀》中「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句。再如《寒夜彈琴自譜商調》:「窮愁不是無情物,猶作泥途入幕賓。」由龔定庵《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句變來。《題出塞圖》末句:「秦時明月漢時關」,直接引用了唐代七言聖手王昌齡《出塞》首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襲仿之句又不及原句。當然,模仿為歷代詩人,乃至名詩人都有的,如宋黃山谷拙劣地襲仿船子和尚的一首詩偈,就成為千古詩壇笑柄。[一一七]摩仿關鍵是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石青有些詩摩仿古人,並不見佳。

(四)受性靈派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石青詩和袁枚、龔自珍的詩作一樣流於「淺顯率易」。梁啟超在《清代文學概論》中說:「嘉道間,龔自珍、王曇、舒位號稱新體,則粗狂淺薄。」雖然梁氏這樣全盤否定一個中晚清詩界革命的啟導者,被南社領袖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一一八]的詩人,有失公允,但事實是不少清詩選本不選龔詩,由此可見他的詩確實存在淺易的缺陷。汪石青的詩也有不少信口開河之作,詩味不濃郁,意境不高,連他自己都不滿意,雖曾大加刪削,但依然有不少膚淺之作。

筆者於汪石青先生的作品也是初次接觸,點校過程中只是做了一個簡略的梳理,未做深入細緻的考證,僅就第一印象,草率地發些議論,意在引玉。錯謬之處,尚祈高明批評指正。

岳西 余永剛 2010年草撰於宜城寓所

【注】:

(以下頁碼以底本為準)

[一] 第一六一頁《春雨夕賦》

[二] 第一頁《汪石青傳》

[三] 第四一四頁《汪石青全集卷二十》(附錄二) 阜寧 沈縱翁語

[四] 第一二五頁《縱筆》

[五] 第四三九頁《後記》

[六] 第五三頁《旅感》

[七] 第四三頁《憂患》

[八]見《詩<麥秀歌>》:「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這首詩歌是箕子朝周時,過商的故都,見宮室毀壞而生禾黍,慨憤而作。寥寥十八個字就將亡國慘狀和亡國原因寫出,情景很是凄涼悲惋。第七七頁《小病抒懷仍疊前韻》

[九] 見《飲冰室詩話》[清]梁啟超著,時代文藝出版社

[十] 第六頁《七律二首》之二,桐城陶枕秋題辭

[十一] 第一五一頁《讀尤西堂自祝文有感》

[十二] 第二二一頁《南仙呂·避亂》

[十三] 第二三五頁,《山歌序》

[十四] 第九二頁《倚樓》

[十五] 第一五0《除夕讀馮舍人詩即用其<除夕>原韻賦詩八首》之二

[十六] 第一五0《除夕讀馮舍人詩即用其<除夕>原韻賦詩八首》之六

[十七] 見《龔自珍己亥雜詩注》劉逸生注 中華書局 2002年12月版

[十八] 第一一0頁《奉謁江荔裳夫子留酌潛齋賦詩呈政》

[十九] 見《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十] 第一三一頁《立春夜燈下作》

[二一] 同[十九]

[二二] 第十六頁《答人勸止酒》

[二三] 見《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四] 第三八頁《端午日泛舟放歌》

[二五]見《亂世梟雄張作霖》杜沿俠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版

[二六] 見《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七] 第三七二頁《換巢記傳奇》第十九折《定霸》

[二八] 見《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九] 第三七二頁《雜劇·換巢記·定霸》

[三十] 第九十頁《月夜書感》之二

[三一] 海參崴:即今之符拉迪沃斯托克——控制東方的意思

[三二] 第一五五頁《諸將五首用工部韻》第一首

[三三] 第二一三頁《得勝令》

[三四] 第二0三頁《甜水令》

[三五] 第二0三頁《折桂令》

[三六] 第二0四頁《鴛鴦煞》

[三七] 第二0三頁《駐馬聽》

[三八] 第二0三頁《雁兒塔》

[三九] 第一一一頁《雜詩九首》之七

[四十] 見《汪石青傳》第三頁

[四一] 第二0二頁《琥珀貓兒墜》

[四二] 第二二八頁《七弦心雜劇·彈科·金絡索》

[四三] 第一九九頁《北雙調·病中自遣·甜水令》

[四四] 第三六二頁第十六折《鴻哀·壽南歌》

[四五] 第二0四頁《鴛鴦煞》

[四六] 第一六八頁《與蔡竹銘先生書》

[四七] 第六頁《儷樂園詩集 題辭》(第一首)

[四八] 第二三一頁《樂府·青年誤》

[四九] 第二三一頁《樂府·婦女哀》

[五十] 第二三二頁《樂府·遺產毒》

[五一] 第二三二頁《樂府·鴉片嘆》

[五二] 第二一三頁《北越調·病中自遣·麻兒郎》

[五三] 見[唐]李商隱《籌筆驛》

[五四] 第一一0頁《白蘭吟》

[五五] 第三二頁《樟災》

[五六] 第一三二頁《棄妾行》

[五七]第五二頁《旅舍對酒集定公句》

[五八] 施子野,名紹莘,自號峰泖浪仙。明代滬上佘山(西佘山)人,與著名地理學家和大旅行家徐霞客,著名詞人陳眉公等時賢友善。辟有三影齋、春雨堂、西清茗寮、罨黛樓、秋水庵、聊復軒等崇閣高堂,盡山水花木之勝。工樂府,著《花影集》行世,開「花影集派」。負雋才,擅書畫,好聲伎,跌宕不羈,與華亭沈夔龍並稱「施沈」。

[五九] 見徽網《徽州女性詩詞著錄》作者藍紫木槿,又見本書第三八八頁《曲話》

[六0] 南社:辛亥革命時期,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人發起的文學團體,一九零九年成立於蘇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本」之意。它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是進步的文化團體。一九二三年停止活動。

[六一] 南樓詩社:徽州地區的民間文化團體。一九二二年汪石青在宣州縣長李眉庵的支持下創立,社名有繼承南社而更上一層樓之意。一時皖藉名人齊聚幟下,推石青為社長。月刊一、二集,不少佳作被汪石青推薦給公家報刊發表。

[六二]如他的從岳丈胡嘉裳、妹夫蔡竹銘

[六三] 見第二七頁、四三頁 五九頁《儷樂園詩集 寒月吟 回家二律(之一)》,又見第一七二頁《與蔡竹銘先生書》其五,然下聯改為「半生山水養清貧。」筆者認為弗如也

[六四]第二七頁《夢中得詩,醒而索之,不遺隻字,亦異事也》

[六五] 第四三五頁《跋》

[六六] 第一頁《汪石青傳》

[六七] 見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六八] 見《河嶽英靈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2006年7月版

[六九] 《江行無題》

[七十] 見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

[七一] 見《與元九書》

[七二] 第二八頁《半凇園》

[七三] 第三六頁《相逢行贈同宗立三》

[七四] 第十四頁《道中》

[七五] 第七頁《五律一首》

[七六] 第四0五頁《謹贈拙句以表慕忱乞惠儷樂園大集一部不勝感荷此上石青社兄先生粲政》

[七七] 第四三三頁《從安徽師範大學教授陸子權先生處,假得黟山前輩詩人汪石青先生詩詞遺集讀之,不勝嚮往,錄副墨藏之。賦此志感,兼悼作者》

[七八] 《隨園詩話 答曾南村問詩》

[七九] 見《隨園詩話》卷七

[八0] 第四0八頁 胡嘉裳《為石青賢倩題花間小影》

[八一] 《林和靖詩集 二 山園小梅 之一》

[八二] 第九十頁《月夜書感》之二

[八三] 見中外學者學術叢書《唐詩論考》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105頁

[八四] 第二九頁《宛陵城南晚步》

[八五] 第 二一頁《出山雜詩》之十

[八六] 第七頁《古風》

[八七] 見曹操《短歌行》

[八八] 劉伶:見《晉書·劉伶傳》。[晉]沛國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仕為建城參軍,為人縱酒放達,乘鹿車載酒,使人荷鍤相隨,云:「死便埋我。」

[八九] 見《陶淵明集·飲酒二十首·序》

[九0] 見李白《將進酒》

[九一] 見杜甫《醉時歌》

[九二] 第二一頁《出山雜詩》第十七首

[九三] 第三六頁《相逢行贈同宗立三》

[九四] 第八頁《儷樂園詩集題辭 七律一首》

[九五] 第八頁《七絕二首》

[九六] 第十四頁《道中》

[九七] 見《汪石青傳》第三頁

[九八]第三八三頁《詩話》

[九九] 見[宋]陸遊《七十八歲梅花詩》

[一00] 第二十五頁《雜和步兵詠懷詩》

[一0一] 第四二0頁宿松黃葉村題詩

[一0二]關馬白鄭,王喬湯孔:關漢卿(1220——1300)、馬致遠(1250——1321)、白樸(1226——1306)、鄭光祖(生卒年不詳)、王實甫(1260——1336)、喬吉(1280——1345)、湯顯祖(1550——1616)、孔尚任(1648——1718)

[一0三] 第三八六頁《曲話》

[一0四]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1901年赴日本留學,1902年歸國後執教於南通、江蘇師範學校,1906年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韻等,1911年辛亥革命後,逃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民處世。1916年返滬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並繼續從事甲骨文、考古學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翌年,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桃李門生、私淑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1927年6月,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生平著述62種,以《人間詞話》、《觀堂集林》最為著名。陳栩(1879~1940.)原名壽嵩,字昆叔,後改名栩,號蝶仙,別署天虛我生,浙江錢塘人.主編申報"自由談"副刊,著有解說崑曲譜的《學曲例言》,民國線裝本。 吳梅 (1884——1939) 學者、教育家,戲曲理論家、詩詞曲作家.字瞿安,號霜臣,江蘇長洲(今蘇州)人,一生致力於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霜崖詩錄》、《霜崖曲錄》、《霜崖詞錄》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

[一0五] 第一六九頁《與蔡竹銘先生書》其二

[一0六]見《中國詞曲史·導言》王易著 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一0七] 同前注

[一0八] 玉輪軒曲論 王季思等著 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版

[一0九] 第二一一頁《油葫蘆》

[一一0] 同前

[一一一] 見《中國詞曲史 導言》王易著 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一一二] 見《唐詩論考 自序》韓國 柳晟俊著 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一一三] 見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一一四]見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八 <詩>》群言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一一五] 拜倫: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1788年-1824年),英國詩人、作家,引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柯立芝:卡爾文·柯立芝(JohnCalvinCoolidge1873年—1933)在麻薩諸塞州做律師,後步入政法界

[一一六]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宋]慶元五年(1199)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開禧元年(1205),以武學博士對策,諫開邊事,被劾狂妄,改秘書省正字。明年,遷校書郎,出知嘉定府,以養親歸里,築室白鶴山下,授徒講學。嘉定初,知漢州。歷知眉州、瀘州、潼川府。入朝權工部侍郎,被劾欺世盜名,謫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從之學。紹定四年(1231)復職。五年,進寶章閣待制,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召為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官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宋史》有傳。有《鶴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內有長短句三卷。見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費元甫注陶靖節詩序>(魏了翁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一一七] 見慧洪《冷齋夜話》載:「華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一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山谷倚曲音,歌成長短句曰:『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釣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船子偈詩空寂澄澈,滌塵濾雜,清雅絕倫。山谷襲之填詞,蛇足百出,庸塵俗氛,患得患失,叵測人心,齷齪氣足。故歷代襲人者,鮮有超越。

[一一八] 見《詩苑英華》清詩卷《代序》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33頁

(安徽省岳西縣明堂詩社余永剛)


推薦閱讀:

《大涅槃禪》前言
虛擬現實革命前言
高鴻鈞:《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譯者前言
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 前言 目錄
孔雀新書《易學原理與大六壬應用》之前言總論篇

TAG: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