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
在世界上,一提及中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然而隨著經濟日趨發達,如今中國社會越來越富裕,國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但整體的國民素質卻令人堪憂。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可是眼下許多國人卻給人「富而不貴」的印象。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博物館、美術館內,孩子們大聲喧嘩、隨意照相;在公共場合,父母任憑孩子在眾人面前撒潑打滾、隨地大小便;在餐廳、機場,小孩子對工作人員吆三喝四;在豪華的游輪上,一些中國孩子旁若無人地追逐喧鬧,留下一大堆食物垃圾……每當遇到這種事情,作為同胞的我都會感覺十分尷尬。
遊覽時,家長「鼓勵」孩子爬城牆。▲
孩子們把超市的購物車當做玩具車。▲
孩子們在地鐵上旁若無人地玩耍。▲
家長帶著孩子闖紅燈,太常見了。▲
我曾看到過,一位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一邊教導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一邊在闖紅燈,更為誇張的是,在走到路中間的時候,綠燈才亮,她就說:「喏,你看,這就是綠燈行。」
前幾天,我和朋友去一家餐廳吃飯,就遇到了特別雷人的一幕。我們的鄰桌是兩位帶孩子的女士,孩子六七歲的樣子,從進餐廳開始,兩個孩子就一直打打鬧鬧。直到第一道菜端上桌,兩位媽媽才制止了孩子的打鬧。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兩個孩子估計是吃得差不多了,就開始一人拿一個麵包,撕成一團團地互相攻擊起來。起初大人呵斥了幾句,但沒什麼效果,也就不管了,繼續大人之間的交談。
後來,兩個孩子的「戰爭」逐漸升級,攻擊行為愈演愈烈,麵包扔得到處都是,有一塊甚至飛到了我們桌上,坐在他們後桌的人也沒能倖免,一位男士提醒她們約束一下自家孩子的行為,她們卻絲毫不覺得哪裡不對,只是對孩子說:「別扔那麼遠!」
一位老人也看不下去,對她們說:「那兩位女同志,糧食多可貴,小孩子這樣糟蹋你們也不管,他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
也許是剛才憋了火,其中一位女士立馬高聲嚷道:「浪費你家的了?我交錢了不隨我?多管閑事!」這一下不僅惹怒了老人,周圍許多人都開始竊竊私語。餐廳服務員也過來友好地提醒她們不要浪費食物,不要影響其他人就餐。
最後,這兩位女士可能覺得臉上掛不住,拉著孩子匆匆離開,臨走還衝服務員發火:「哼,什麼服務態度!我要投訴你們店!」
平時看到孩子沒教養,我們總是會說「熊孩子」,真是的孩子熊嗎?其實是大人熊!要知道,孩子的教養折射出來的就是父母的修養,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其次才有資格來教育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行為。
就拿吃飯忌口這件事來說吧,在吃飯問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比如,有的人不吃香菜,有的人不吃蔥花等。如果是在自己家裡吃飯,可以適當按照自己的口味來。可是,如果在公眾場合里,對桌子上的菜挑三揀四,那就實在太不得體了。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餐廳里吃飯時,隔壁餐桌上的一個孩子不時地嚷嚷:「我不愛吃雞蛋,怎麼還點了雞蛋羹呀」、「我喜歡喝純果汁,這個果汁不是純果汁吧」……與他同桌的兩個大人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聽到這些,都露出了十分尷尬的表情。
我曾多次目睹過這樣的事情,在還沒有上菜開席時,有的家長就提醒別人:「我的孩子不吃土豆」,「我的孩子不吃蘑菇」……這種唯恐全桌人不知道自己口味的做法,不僅會加深孩子挑食的習慣,也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公眾場合,即使孩子在吃飯上有忌口,父母也應該做到言行得體、尊重他人,千萬不要太以自我為中心,影響到了他人。
◆如果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父母要提前說明。
◆如果有人給自己夾菜,無論是不是自己喜歡吃的,都要禮貌地謝謝對方。
◆碗中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留到最後,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吃不了,請他們幫忙吃掉。
◆告訴孩子,對於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試著嘗嘗,說不定現在愛吃了呢。
◆如果是父母請別人吃飯,孩子可以在點菜之前,問問其他人有沒有特別喜歡吃的或忌口的食物,這樣會顯得孩子很禮貌、很體貼。
我們的孩子若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如何尊重他人,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東西,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討厭,被人說「沒教養」。我衷心地希望,從我們手中走出去的孩子,能夠成為受大眾歡迎的人。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公共素養最主要的三大方面入手,分別對公共素養的基礎、讓孩子有個好形象、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做了全面、細緻的講解。書中的內容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受大眾關注的問題,包括孩子在公共場合的一些行為規範、在大眾面前的行為禮儀、日常吃穿與儀容儀錶的細節問題、人際交往的言行舉止等。作者將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與心得全部寫在了這本書中,希望它能幫助每一位家長朋友解決具體的教養問題。
關於作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