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是《內經》辨證思維的核心思想

陰陽是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最初是具有樸素的直觀的兩個事物互相聯繫,互相對立的具體事物間有正反兩個方向,如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事物運動向上升為陽,向下降為陰,古代思想家聯繫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向,就利用陰陽的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個對立和互消長的物質勢力,而且這種現象存在一切事物當中具有普遍性。陰陽是一切事物發生的根源《周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者,即無形無體之物也,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確實存在,這裡所指的「道」是一切萬物生生之道,如《道德經第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大宗師》也說:「夫道一生天生地」。由於世界的原始運動而有物,「物」的變化才產生陰陽兩端,是事物變化的開始。因此說「道」也是原始之氣的運動,至西周末年,伯陽父用陰陽活動解釋地震,《國語·周語上》:「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故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則肯定陰陽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此段老子對物生的觀點,他認為:「道」是在講述產生原初混沌之元氣,這原初元氣是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陰氣、陽氣以及和氣,和氣生出千差萬別的物質,萬物都是包含著陰和陽,陰陽混合適中,就生成新的和氣,說明陰陽是有物質基礎的,由天地自然規律「道」的變化而生兩種不同概念,並且還說明「道」運動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發展,二是轉化,即所謂「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之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認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有或無的統一,包括有某些樸素辯證因素,說明陰陽的原始本源為唯物的具有樸素辯證法因素的哲學範疇。中醫也是沿著唯物主義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在發展,因為《老子》是我國先秦諸子百家的重要典籍,老子本人相傳是春秋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與《黃帝內經》創始時期不遠,因此,《黃帝內經》受其影響是可以理解的,但《黃帝內經》之陰陽學說發展為系統性理論,而且與醫學緊密結合,不能以老子的陰陽簡說相推經驗。如《天道章》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
推薦閱讀: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正確把握網路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特點
八字格局用神的重要論命思想,不可錯過(十七)
佛教對中國哲學思想的貢獻
在人類歷史中有過什麼知名的聾啞人嗎?

TAG:思維 | 思想 | 陰陽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