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錄音】大型主題微課《唐登華:中國式離婚-多元化的視角》
【大學糖】大型主題微課
《生病的中國家庭》分為4期
邀請4位國內一流家庭治療師講授
唐登華《中國式離婚:多元化的視角》
孟馥《家庭治療的視角:當你的孩子拒絕上學》
劉丹《十年網癮之殤:楊永信和網戒中心談起》
盛曉春《中國婆媳:一代代延續的愛與糾葛》
第二期微課免費收看
請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13】
大家好,我是唐登華,今天是第一次微課,有些不太熟悉,希望大家能夠諒解,逐步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非常感謝大學糖能夠提供這樣的平台,在亞洲家庭治療大會前期來主持有共同的、具有挑戰性的,關於中國家庭的話題。
離婚是指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者訴訟方式解除法律上的夫妻關係,當今我國的離婚率逐年提高,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現在基本上離婚率已經超過了30%,而去年的離婚總人數比前年增加了5.6%,十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增加了近一倍。離婚涉及到的領域及影響因素眾多,如國家的政策法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經濟、原生家庭、核心家庭,以及個人的心理因素等等。今天的話題「中國式離婚——多元化的視角」主要從文化、時代特點及家庭治療的視角與大家進行一些分享。
一、文化視角
第一,人際連接的緊密性。中國文化比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以家庭、以團體的形式。我們與人打交道時,有時不是以個人身份來介紹,而是以家庭或者社會團體成員的身份來介紹。比如這是我們領導的兒子,這是我們主任的表弟。而在西方國家,則直接介紹這是某某人。
中國人的家庭生活和團體生活常常起著很主導的作用。大家自我介紹時,也常常不是僅僅介紹名字,可能還要介紹自己的單位,介紹自己的家庭等等。還有就是比較強調關係。中國人比較善於拉關係,若是誰的人脈比較廣,做事就會左右逢源。
婚姻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係,所以離婚是重要關係的解體,對當事人來講,離婚可能甚至會使當事人的人格部分瓦解,進而導致嚴重心理反應。不僅是對離婚當事人雙方,也會累及孩子、父母。
第二,眾多的人際捲入。中國式離婚無論是從原因、過程、離婚以後的反應來講,牽涉到的人非常多。離婚與否有時候常常可能與父母親、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離婚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人會被捲入。比如剛想離婚時,父母親就做工作,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親戚朋友,甚至有的會去找工作單位,牽扯的人會很多。從離婚的反應上來講也是這樣。離婚對夫妻雙方來講可能會有很多的情緒反應,這個容易理解。但是實際上有時候父母也會有很強烈的反應,甚至比如有一對夫妻,丈夫離婚以後,結果他的爸爸就跟他兒子斷絕父子關係,爸爸就得了抑鬱症。再就是對孩子的影響。對中國家庭來說,離婚與否,常常考慮孩子的感受,這反而可能是更重要的。
第三,男女關係不平等。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尤其封建社會比較強調女子要三從四德,要逆來順受,要孝順等等。雖說現在我們的社會在進步,文明度在提高,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在骨子裡會有影響。比如說對女性來講,要想離婚會更困難。現在的調查報告:女性要提出離婚的,通常會採取法律訴訟的方式。男性要離婚,更多採取協商的方式。所以這就說明女性要離婚的話,會更加困難。
女性提出離婚的時候,常常從內心角度來說會更反感,更不願意。像現在很多社會現象,包括有三奶、四奶現象,這種情況的話,有很多妻子知道丈夫在外面有這些事,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願離婚。
我們在做婚姻家庭輔導的時候,很多妻子發現丈夫有外遇,或者是有三奶、四奶以後,到這來不是想離婚,而是希望我們幫助她打贏這場婚姻的保衛戰。
第四,恥感文化。中國家庭避諱提到離婚,覺得「家醜不可外揚」,都是盡量地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能夠偷偷地解決,並且能湊合就不離婚。我們常常有一句話: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姻。
第五,強調穩定。不僅是家庭的穩定,社會的穩定,還有更重要的是夫妻關係的穩定。我們的文化里強調要和睦,要忍讓,從來都不鼓勵衝突。和為貴,穩為上。所以在夫妻矛盾再突出,能忍讓就忍讓,能不離婚就不離婚。所以一旦遇到矛盾不能解決的時候,往往會層層調節。所以家庭里父母會給你做工作,單位知道了也會給你做工作。到法院去離婚,法院還會派人專門給你們做諮詢,看能不能做工作。這也是我們文化的特點。
這是從文化的視角來看,因為畢竟我們的家庭是建立在文化的背景上。所以在這個離婚的事件當中,可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文化的影響。這是文化的視角。
二、時代特點的視角
第一,人際依賴的減少。隨著物質文明提高,社會保障體制完善,家庭的各項功能已被社會所提供的服務所替代,如教育、醫療、養老。這使得人和人之間的依賴越來越減少,也就是說誰離開誰都可以活,情感的支持感也相應會淡化。
第二,注重個人的需求和感受。社會文明越發達,越是對個人的需要和感受更尊重。離婚法中以個人離婚自由為基礎,充分地尊重個人的意見。從人性的特點來講,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本身就有求多性的特點。即不壓抑人性的話,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更多依賴。但是同時,我們又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只愛自己一個。這看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最後就平衡在一夫一妻制。婚姻本身就是對人性的壓抑,當然沒有壓抑就沒有人類的文明。再自由、民主的國家,都不可能隨心所欲。所以在婚姻中就是要有承諾,要有對人性的壓抑。如果自我的這種壓抑比較薄弱的話,那就很有可能出現情感的危機。一些研究表示,因為婚外情導致的離婚可以高達50%以上。
第三,情感的快餐。我們的社會逐漸現代化、信息化,使得人際接觸頻繁,每天接觸很多人。交通的的便利讓物理距離不再成為障礙,通訊的便利讓信息的交換暢通無阻。我們接觸的面越來越廣,也越來越容易。但同時又使得我們的人際交往當中難以深入和穩定。很難建立比較穩定、持久的人際關係。婚姻關係也是一樣,你看原來我們把婚姻叫終生大事,現在很難叫終生大事了。
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有三個不同的水平:
①情緒水平。一般通常是激情、一見鍾情,或者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短時的寂寞、孤獨,暫時的好感,產生的激情。這種情況一般比較短暫。
②情感水平。情感水平就是我們講的愛情。因愛情組成的婚姻一般是七年之癢,當然有人癢的快一點、有點慢一點。
③理想和信念的水平。若把二人間的親密關係升華為理想和信念,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他來的,我們千年等一回,這是老天爺安排的。升華到這個水平,這樣的親密關係才有可能會持續終生。
現在的情感快餐,在現代化高節奏的人際交往當中,會使得很多人們的情感都局限在激情的水平上。有的人有愛情以後,也不會經營,不會投入較多的精力和心思來經營愛情,所以原來是七年之癢,現在可能是三年、兩年就該癢了。很多人也更難將其升華到理想、信念,關注點多放在物質利益,或者個人的社會地位,等等。所以這就都表現為在親密關係情感的快餐。
第四,婚姻功能的弱化。傳統婚姻家庭的功能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了,比如經濟的功能,以前結婚是為了男耕女織,組成社會最基本的生產單元,或者是兩個家族的聯姻,使家族的經濟實力增強。再就是生殖的功能,養育後代。愛的功能,男女之愛。性的功能,等等。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由度的提高,常常使這些功能弱化。
三、家庭治療的視角
在離婚當中怎麼樣做好心理健康的維護。作為離婚的當事人,以及自己的家庭,怎麼樣在離婚的過程當中少受到心理的傷害。
第一,覺察、理解自身和家庭的反應。離婚對家庭、個人來講,都是一個創傷,並且可能還是一種災難性的。在我們的文化下離婚太難了,所以很多人離婚可能從人格的程度都有一部分的瓦解,這種情況下有什麼樣的生理和心理反應,都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可能會自責、內疚,有些人可能會抱怨,產生憤怒的情緒,出現焦慮,等等。有的家庭會處在激烈的反應當中,包括原生家庭,包括孩子,所以要有心理準備,在這樣的狀態當中對整個家庭和個人來說都是困難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有一些反應都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覺察自己的反應,而不是粗暴與反應對抗。
第二,尋求人際的支持。盡量不要讓自己長時間孤立,與其他人待在一起。一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越完善,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越低。離婚是對家庭支持系統很大的破壞,但還有其他的支持系統,比如說原生家庭,旁系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等。
第三,盡量保持正常的生活。離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除了家庭婚姻生活,還有工作、業餘愛好、朋友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婚姻這一部分如果受到傷害,其他的部分能夠盡量保持正常的話,心理維持正常水平就相對要容易。有的人離婚以後就不上班了,不跟人交往了,所有正常生活都停止了,生活只有離婚的創傷性的體驗,心理負面情緒就會更嚴重。
第四,維持可能的家庭角色功能。離婚以後可能作為夫妻來講,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會不存在。但是還有別的角色,比如作為父母的角色功能還要完善。有的家庭離婚以後,孩子由母親撫養,母親不讓父親見孩子,經常在孩子面前說父親的壞話。這樣對孩子來講父親的功能就喪失了,這對孩子造成了雙重的傷害。本身父母關係的破裂對孩子就是傷害,如果父親、母親要失去一方,對孩子來說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離婚的過程當中能夠維持一些角色功能,盡量要維持。
第五,從離婚當中學習。離婚不僅僅是一個結果,它常常是在離婚之前,問題婚姻的最後一種結果。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加強一些覺察,比如互動方式,親密關係的溝通功能等等。這樣才有利於我們開展新的關係。
第六,發掘積極資源。離婚本身並不全是負面的,即使被動離婚,我們也可以享受這一段時間個人的自由,有更多休閑的時間,有更多交往的機會。
第七,開始新的感情生活。給一段時間跟舊的感情告別,但是不要總停留在這個狀態。盡量開始新的生活。很多人離婚以後,想怎麼樣儘快地擺脫這樣的狀態,很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忘情水。想要儘快地從這個狀態擺脫出來,儘快開始新的生活,有新的生活情感內容進來,舊的就更容易被擠出去。
離婚的預防:
第一,婚姻情感的相對獨立。不能只有單一的愉快來源。有的是只要配偶對我好,我就是幸福的。這樣當婚姻危機來的時候,精神的大廈很快就會坍塌。比如從婚姻中、從工作上、生活上、業餘愛好、交往、宗教信仰、孩子那兒都是愉快來源,有那麼多生活的支點,當一個愉快來源受到威脅的時候,你的精神大廈就比較穩定。生活支點越多,愉快來源越多,對對方的吸引力也會越大。
第二,適度的開放空間。夫妻雙方不是連得越緊越好。就像《中國式離婚》電視劇里說的,婚姻就像沙子,輕輕捧著,一粒不少,拽得緊,可能漏得越多。我們從人性角度來講可能渴望得到更多異性的愛,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又不可能放縱,所以這個需求就需要找一些間接的,變相的社會接納的方式來滿足,比如說一般的兩性交往、集體活動,這樣來滿足被壓抑的功能。要是把配偶管得很嚴,不允許他跟別的異性來往,甚至多看一眼都不可以,越這樣的話,他的好奇心越大。
第三,婚姻注意保鮮。婚姻需要經營,即使作為愛情情感,它本身也有一個過程,婚姻有七年之癢,需要經營、經常維護它,才不會倦怠。婚姻中多一些積極互動,互相欣賞,並經常表達對對方的欣賞。倘若婚姻中充滿相互批評指責,家不是心靈的港灣,而是另一個戰場,這樣的婚姻就很難維持了。
第四,保持相對個性的獨立。不僅是經濟上的獨立,還有情感上的獨立。婚姻關係最好的時候,不是彼此都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時候,而是彼此有一點點危機感的時候。
第五,要有適度的變化。比如女士的著裝、造型,可以經常有些變化。丈夫也是一樣,因為一成不變的婚姻關係,常常會更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再有就是對親密關係真誠的享受。前面提到了現在婚姻的穩定性在下降,功能也在衰退,但是並不影響我們享受親密關係,越是能夠享受到親密關係,對對方的吸引力越大,婚姻也就越有活力。
Question & Answer
(問)有一位提到關於西方的罪感文化和東方的恥感交織在一起,怎麼樣影響婚姻生活的?(答)這確實也是社會現實,因為現在是世界文化交融的時候,所以在不同的文化組成的家庭里,文化背景不一樣,所以常常會給這樣的家庭帶來更多的挑戰。功能良好的家庭,他們能找到一些適應他們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差異,處理這些不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很可能會因為不同去衝突,去吵架、發生矛盾。
這也可以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西方的罪感文化,他們對婚姻的穩定性也是有幫助的,比如強調對婚姻的忠誠、責任。中國的恥感文化比較強調面子,對婚姻的穩定有一定幫助。如果確實兩個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差異,彼此在一起就是一種傷害,痛苦。如果這樣的婚姻選擇離婚也並不一定就是壞的結果。
(問)有人提到現在的離婚和八九十年代的離婚對孩子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答)相對來說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包容,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對於離婚更難以接受,所以那時候通常是鬧離婚,父母吵得不可開交,最後不得已才離婚。像這樣的離婚其實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現在,離婚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喪失,因為孩子把父母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但如果父母關係是不完整的,破裂的,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父母離婚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離婚了,孩子不會失去父母任何一方的愛,任何一方的支持。父親還是他的父親,母親還是他的母親,父母親即使婚姻破裂了,對於孩子撫養來講還是要學會合作,如果說父母親在一起總是爭吵,總是戰爭,即使不離婚,其實對孩子的傷害那也是不小的。
(問)在親密關係當中,男孩戀母仿父,女孩戀父仿母,是這樣么?
(答)這個從心理學上來講,每個人都有俄狄浦斯情結,男孩依戀母親,女孩依戀父親。這個在小的時候都會經歷,但是隨著人的成長,我們慢慢會從對異性父母的依戀當中獨立出來,到青春期以後慢慢學會和越來越多的同輩交往。而以戀父或戀母的方式來尋找親密關係,常常是因為他(她)還沒有從分化好。
(問)有個問題,女兒離婚以後,一直埋怨媽媽當初的決定,怎麼辦?
(答)我想這一點就是可能不要完全聽女兒抱怨的內容,要更多感受到她的情緒,因為離婚以後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自己以後,就會抑鬱、自責、內疚,歸結為別人就是憤抱怨甚至憤怒。作為父母親給孩子這些抱怨的機會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個壞事。
(問)這裡有一個問題:多元價值觀下是不是維繫婚姻的穩定也只是其中的一個選項,也可以有其他的選項?
(答)這是當然的。只不過我們的文化比較強調穩定。家庭要穩定,婚姻要穩定。但實際上如果穩定以痛苦為代價,那這種穩定並不一定是真的穩定,它只是矛盾被壓抑下去了。這種情況,從家庭治療情況來看,這種被壓抑的矛盾、衝突,常常對於整個家庭系統來說都是一個問題,總會有人出毛病。
(問)唐老師,今天看到個新聞,加拿大群婚合法化,請問您對這個家庭婚姻家庭的變化有什麼看法?
(答)以後婚姻家庭的功能是什麼,會朝哪一個方向去發展,其實這都有很多的可能性,這個社會越發展,越包容,個人空間越大,自由度越大,同時親密關係的穩定性在下降。現在尤其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以後,誰離開誰都可以活,所以婚姻的很多的變種都可能會出現,至於是怎麼樣,值得社會各界來思考。
(問)有的說一夫一妻制壓抑人性,男人不喜歡壓抑人性,這是自私,還是博愛?
(答)這要看每個人的自我價值觀,還有生活的方式,尤其他的婚姻價值觀。所以這可能更是取決於他自己。我覺得這不是男人,或者是女人的問題,婚姻本身就是對人性的壓抑,但是我們的文明的基礎就是對某些人性進行壓抑。有的人可能比較放縱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有的人又會比較尋求高品質而穩定的親密關係。
(問)這裡有一個問題說,婚姻中年齡相差多少好,男的大,還是女的大,有沒有標準?
(答)同樣的,幸福的家庭它是各有各的幸福,沒有說什麼樣的婚姻就是幸福的,就跟鞋子穿在腳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別人不會知道的。至於說男的大,還是女的大,實際上這就是看個人的感覺。包括前面有一個人提問,有些女孩子找丈夫像爸爸一樣,有些男孩子找妻子找媽媽一樣的。這也會影響到他的感受。
(問)這有一個問題:父母離婚的時候孩子18歲,孩子不同意。
(答)所以像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離婚的時候會涉及到孩子啊,父母啊,所以這樣的話對離婚雙方來講可能會增加一些困難。但是我想夫妻倆要合作來處理孩子的意見。怎麼樣讓孩子能夠理解到父母的困難。另外財產的問題,現代青少年總是希望覺得父母親所有的財產都應該是他的。這個本身也是跟中國文化有關係,強調代際的傳承。這也反應了親子之間的邊界不清楚,總是覺得父母的東西就是孩子的。所以孩子常常也會覺得父母親的這些東西都是我的。所以要讓孩子感覺到這種邊界,讓孩子到他要學會自我生存,如果父母親給孩子留的財產太多,或者是孩子沒有生存的危機,這對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好的。
(問)最後回答一個問題:和配偶不在一個頻道上,怎麼樣繼續好的婚姻關係。
(答)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還是希望維持婚姻,不管什麼原因,既然決定了維持婚姻,那麼就要學會去經營。所謂不在一個頻道上,我想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你們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你們剛開始也不會組成婚姻,所以他肯定也有一些彼此吸引的地方,有些共同的地方,這就是怎麼樣處理差異的問題。再配合默契的夫妻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婚姻當中學會處理差異,這是每一對夫妻都不可迴避的問題。
這就是要強調夫妻的溝通功能。有很多夫妻希望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希望對方有共同的愛好,想問題也是有共同的看法,但實際上這是不現實的,兩個人再和諧,不可能想得一樣。畢竟是兩個腦袋。我們常常說君子是和而不同,小人才是同而不和。所以有生命力的家庭和真正和諧的家庭是有矛盾、有分歧的,很重要的是,他們有很好的處理矛盾和分歧的機制。所以這是每對夫妻都需要去學會的,畢竟是要產生適合他們的處理方式。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跟大家討論到這兒。
這一次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微課。所以有些不太熟練,大家有不滿意的,也請大家原諒。感謝大家。感謝大學糖提供這樣的平台。對於中國家庭的貢獻,我想這也是在這樣大的背景下,需要有志、有心的社會人士和各界一塊來幫忙處理。
推薦閱讀:
※賣子、賣地、賣銀行補血,「豆奶王」維維股份冒虛火?
※公共管理主體多元化辨析
※安彩是如何倒下的?
※椰島鹿龜酒大敗局:3.3億營收何以撐起166億品牌價值?
※多元化or壯單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