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新儒學?

儒學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導學術思想體系,經歷了夏商周三代的起源階段、孔子刪述六經的奠基階段、漢代陰陽五行的確立階段、宋明理學的心性儒學階段和清末民國以來的衰落復興階段。

有人認為宋明理學是「新儒學」,馮友蘭曾說漢代儒學為「新儒學」。目前最具影響力的觀點是清末民初以來的儒學為「新儒學」,其最大的特點是脫離了傳統儒學賴以存在的社會結構,而要面對著西方現代學術和佛學、子學等傳統學術思想的共同衝擊,重新挖掘建構學術思想體系。

馬一浮先生

第一代大陸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新儒家三聖:馬一浮、熊十力和梁漱溟。馬一浮學問的精義是六藝統攝一切學問。梁漱溟思想受佛教影響非常大,主要著作是《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提出了中國、西方和印度的三文明比較說,影響非常大。

梁漱溟先生

熊十力先生

熊十力出於佛學家歐陽竟無門下,學問極富個人特色,是在對於佛教唯識學的發揮和批判中逐步建構自己的儒學體系的。熊十力後期的體用觀和宇宙論體大思精,是非常重要的學術遺產。熊十力門下人才濟濟,開出了港台新儒家和海外新儒家一脈,師承淵源清晰,自稱是現代儒學的「靈根再植」、「一陽來複」。

牟宗三先生

徐復觀先生

唐君毅先生

港台新儒學的代表人物是熊十力的三位學生:牟宗三、徐復觀和唐君毅。三人繼承了熊氏用西方哲學開闢發展心性儒學的路徑,儘力開出儒學的心性價值。牟宗三推崇康德哲學,唐君毅推崇黑格爾哲學,而徐復觀的主要貢獻則在學術思想史。三人曾和張君勱聯名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推崇心性儒學,影響非常大。此外還有方東美、錢穆,皆治學廣博,影響深遠。

牟宗三先生弟子李明輝先生

當代最重要也是最傑出的海外新儒家杜維明先生

港台新儒學除了培育第二代人物劉述先等人以外,還在海外發展出了海外新儒學,主要代表人物是徐復觀的學生杜維明、牟宗三的學生李明輝。杜維明長期任教於哈佛大學,最早的工作是儒學經典闡釋,後來轉向東亞儒學和儒家資本主義。近年研究 「精神性人文主義」,探討以儒學心性之學彌補西方啟蒙思想的世俗性人文主義, 其態度是現代的,立場是「全球」「新軸心時代」的。

在「三聖」以外,大陸第一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馮友蘭、張岱年和賀麟。馮友蘭的主要工作是從哲學史開出哲學,而張岱年則偏重對哲學經典的詮釋。前者有新理學體系,後者有新唯物論。陳來在史料和研究方法上繼承張岱年,在問題意識上繼承馮友蘭,在本體論上發展熊十力,主要工作是用專題研究的方式撰寫通貫的哲學史。賀麟的主要工作是譯介黑格爾哲學,主張「新心學」,弟子有高全喜、張祥龍等人。

大陸新儒家的崛起是九十年代以來獨樹一幟的文化現象,是在對港台新儒家的繼承和批判中發展起來的。代表人物是蔣慶、陳明、姚中秋(秋風)、康曉光和余東海。1995年蔣慶的《公羊學引論》和後來的《政治儒學》就是針對港台海外新儒家的強調「內聖」也就是「心性儒學」轉而標榜公羊學,希望開出「外王」的政治儒學。

大陸新儒家還有一派「新康有為主義」,代表人物是干春松、曾亦、唐文明等人。康有為討論的議題寬泛,論述現實完備,對政教關係、公民宗教、民主共和等都有明確的方案。康有為晚期思想尤其得到關注。新康有為主義的制度化儒學論述與港台海外新儒家心性儒學也相區別。

參考文獻

葛兆光:《異想天開:近年來大陸新儒學的政治訴求》,《思想》(台灣)第33期,2017年7月。

胡治洪:《近三十年中國大陸新儒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五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曾海龍:《從現代新儒家到大陸新儒家——以「新康有為主義」為中心的考察》,《國際儒學論叢》2017年第2期。

推薦閱讀:

中國儒學需要正本清源
儒學對人性的兩種解釋所揭示的人生意義
周易六十四卦也許並非由八經卦構成 - 儒學經解 - 國學論壇
杜維明:文明對話與儒學創新
任劍濤:開闢儒學的現代轉型之路

TAG: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