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醫成就簡介:五穀先帝 藥王之神——神農

神農(Shennong)(公元前3245年 — 公元前3080年),即炎帝,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神農,又稱神農氏,漢族神話人物,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戰國以後。

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地皇"等。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教人醫療與農耕,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歷代對於神農(炎帝)降生的記載:

《帝王世紀》云:「炎帝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山之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烈山氏。」

《宋書·符瑞志》:「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山,生炎帝神農。」

《路史·後紀三》:「炎帝神農氏,姓伊耆,名軌,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於常羊,生神農於烈山之石室。」

《綱鑒·三皇紀》:「少典之君娶有蟜氏女,曰安登,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

遠古時期,百姓以採食野生瓜果,生吃動物蚌蛤為生,腥臊惡臭傷腹胃,經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壽命很短。炎帝神農氏為「宣葯療疾」,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嘗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藥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日遇七十毒」。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葯神」。炎帝神農氏終因誤嘗斷腸草而死,葬於長沙茶鄉之尾。

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藥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藥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為「宣葯療疾」還刻了「味嘗草木作方書」。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發端!神農親驗本草藥性,是中藥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覆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藥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藥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藥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並逐步發展豐富,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藥寶庫。

古籍中對於神農嘗百草、辨藥性的記載:

西漢的《史記》實錄:「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

《淮南子》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晉代干寶的《搜神記》說:「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

宋代鄭樵的《通志》講:神農嘗百葯之時,「……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

宋代羅泌《路史》云:炎帝神農氏「磨唇鞭茇,察色嗅,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一日之間而七十毒,極含氣也……葯正三百六十有五。」

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

民間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各地區神農雕塑

神農彩金紀念幣


推薦閱讀:

【植物圖文大觀】神農架植物長廊<二>(78P)
神農架首現罕見白頭蝰蛇 美國專家尋找多年(圖)
祝之友講《神農本草經》之--鹿茸

TAG:成就 | 神農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