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食物五味五色歸經

食物的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稱為五味。飲食五味,用之適宜,對人體則有益;過分偏嗜,則可發生疾病。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這就是說,食物消化後,酸味為肝膽所吸收,苦味為心臟、小腸所吸收,甜味為脾、胃所吸收,辣味為肺、大腸所吸收,鹹味為腎臟、膀胱所吸收,各種不同性質的食物進入人體後,分別成為各個器官的營養。

  《靈樞-五味論》就說:「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 《素問-五臟生成篇》又說:「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這就是說,五味不足或太過,都會引起內臟器官的疾病。例如喜歡吃甜食的人,他的消化器官(脾、胃)往往都比較衰弱。西洋醫學對於器官疾病的治療,是禁止食用甜味的食物,然而中醫的治療方法,卻是飲用稍有甜味的「四君子湯」及「小建中湯」等。這就是中國醫學中以毒攻毒的神奇例子,由此可見中醫複雜之一斑。  在五臟有病之時,也應適當調整飲食五味。中醫認為,肺主氣,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素問-宣明五氣篇》也說:「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靈樞-五味論》還說:「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這就是說,金克木(肺克肝),所以肝病禁辛;水克火(腎克心),所以心病禁咸;木克土(肝克脾),所以脾病禁酸;土克水(脾克腎),所以腎病禁甘;火克金(心克肺),所以肺病禁苦。  由此可見,飲食物的五味,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長壽。(圖)

《本草備要》說:「凡酸者能澀能收,苦者能瀉能燥能堅,甘者能補能緩,辛者能散能橫行,咸者能下能軟堅。」藥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別有收、降、補、散、軟的藥理效用,食物的五味亦具有同樣的功效。了解不同食物所具有的性味,有助於正確地選用食部方中的食物,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張仲景曾經說過,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可見,食物的味還直接影響到機體的健康,應引起重視。  1.酸性(包括澀味)食物  常用的屬於酸味的食物有醋、番茄、馬齒莧、赤豆、橘子、橄欖、杏、枇杷、桃子、山楂、石榴、烏梅、荔枝、葡萄、貓肉等。  酸味食物有斂汗、澀精、收縮小便、止喘、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虛汗出、泄瀉、小便頻多、滑精、咳嗽經久不止及各種出血病。  酸味固澀容易斂邪,因此,如感冒出汗、急性腸火泄瀉、咳嗽初起,均當慎食。  2.苦性食物  常用的屬於苦味的食物有苦瓜、茶葉、苦杏仁、百合、白果、桃仁等。  苦味食物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證、濕證。熱證表現為胸中煩悶、口渴多飲水、煩躁、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浮數的,可選用苦瓜、茶葉;熱證表現為午後潮熱、兩顴潮紅、咳嗽胸肋作痛的,可食用百合;熱證表現為發熱不退、下腹部滿的,可配用桃仁。濕證表現為四肢浮腫、小便短少、氣短咳逆的,可配用白果。  苦味清火易骨氣,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虛弱者更宜審慎。  3.辛性食物  辛即辣味,常用的辛味食物有姜、蔥、大蒜、香菜、洋蔥、芹菜、辣椒、花椒、茴香、豆鼓、韭菜、酒等。  辛味能宣散,能行氣,通血脈,適宜有外感表證或風寒濕邪者服食。 近代研究認為辛味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強澱粉酶的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並有祛散風寒、疏通經絡的功能。如外感風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辣味的生薑、蔥白、紫蘇等食品以宣散外寒;對寒凝氣滯的胃痛、腹痛、痛經之人,宜吃辣椒、茴香、蓽撥、砂仁、桂皮等辛辣食品以行氣散寒止痛;風寒濕痹患者宜飲用辛辣的白酒或藥酒,藉以辛散風寒、溫通血脈。  同是辛味食物,有屬於熱性的,也有屬於寒性的。如生薑辛而熱,適宜於惡風寒、骨節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感冒病症;豆豉辛而寒,適宜於身熱、怕風、汗出、頭脹痛、咳嗽痰稠、口乾咽痛、苔黃、脈浮數的風熱病症。  辛味食物大多發散,易傷津液,食用時要防止過量。  4.甘性(包括淡味)食物  甘即甜,這類食物甚多,常用的有蓮藕、茄子、蕹菜、番茄、茭白、蘿蔔、絲瓜、洋蔥、筍、土豆、菠菜、薺菜、黃花菜、南瓜、芋頭、扁豆、碗豆、胡蘿蔔、白菜、芹菜、冬瓜(淡)、黃瓜、豇豆、肉桂、豆腐、黑大豆、綠豆、赤小豆、黃豆、薏苡仁(淡)、蠶豆、刀豆、蕎麥、高梁、粳米、糯米、玉米(淡)、大麥、小麥、木耳、蘑菇、白薯、蜂蜜、蜂乳、銀耳、牛奶、羊乳、甘蔗、柿子、蘋果、荸薺、梨、花生、糖、西瓜(淡)、菱、香蕉、桑葚、荔枝、黑芝麻、橘子、栗子、大棗、無花果、酸棗仁、蓮子、核桃肉、桂圓肉、鰱魚、鰻魚、龜肉、鱉肉、鯉魚、鯽魚、田螺、鱔魚、蝦、羊肉、雞肉、鵝肉、牛肉、鴨肉、麻雀、火腿、燕窩、枸杞、芡實、香菇等。  甘味食物有補益、和中、緩和拘急與痙攣、緩解疼痛的作用,可用作治療虛證。淡味食物有滲利小便、祛除濕氣等作用。如果頭暈目糊、少氣懶於講話、病倦乏力、脈虛無力之氣虛證的,可選用牛肉、鴨肉、大棗等;如表現為身寒怕冷、蜷卧嗜睡之陽虛證的,可選用羊肉、蝦、麻雀等。甘能緩急,如出現虛寒腹痛、筋脈拘急的,可選用蜂蜜、大棗等。 甘味有補益強壯作用,凡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及五臟虛羸者,適宜多吃味甘之品。  5.咸性(包括腥味)食物  鹹味食物包括鹽、紫菜、海蝦、海蟹、海蜇、龜肉等。  鹹味食物有軟堅、散結、瀉下、補益陰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瘤、痰核、痞塊、熱結便秘、陰血虧虛等病症。在甲狀腺瘤的治療過程中,常配合食用海帶、海藻,即依據「咸以軟堅」的理論,以海帶、海藻之咸來軟化腫塊。民間土法,採用食鹽炒熱,用布包裹,熨臍腹部,治療寒凝腹痛,也即「咸以軟堅」的實際應用。海蜇味咸,有清熱、化痰、消積、潤腸的作用,對痰熱咳嗽、痰核、痞積脹滿、小兒積滯、大便燥結者,食之最宜。海帶味咸,有軟堅化痰作用,適宜癭瘤瘰癧、痰火結核者服食。常食之物豬肉,味咸,除能滋陰外,也能潤燥,同樣適宜熱病津傷、燥咳、便秘之人食用。清代名醫王孟英還說:「治液干難產,津枯血奪,火灼燥渴,干嗽便秘:豬肉煮湯,吹去油飲。」這些都是咸能潤下軟堅的效果。  對食物而言,五味之外尚有「芳香」食品。芳香食品有橘、柑、佛手、香櫞、蕪荽、香椿、茴香等。芳香食物有醒脾、開胃、行氣、化濕、化濁、避穢、爽神、開竅、走竄等作用。

天地有五行,人有五臟。五臟配五行,金、木、水、火、土,代表了我們的五臟:肺、肝、腎、心、脾。五臟不僅可以引申出五味:酸、甜、苦、辣、咸;同時可引申出五色:白、青、黑、紅、黃。只要每餐都吸收到五色的食品便可做到五行相生,達到調和五臟,從而滋補身體的機能。  1、紅色食物養心  紅色植物性食物有:紅椒、紅蘋果、紅棗、番茄、山檀、草蓉等。紅色動物性食物有:紅肉(豬、牛、羊肉)。還有紅葡萄酒。  紅色為火,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增強心臟和氣血功能,具有護心作用。紅色食物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它們富含番茄紅素、丹寧酸等,可以保護細胞,具有抗炎作用,還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紅色食物有助於減輕疲勞、抗衰老、補血、並有驅寒作用。  但不能進食過量。過量食用紅辣椒、紅葡萄酒,有傷身體。  2、黃色食物養脾  常見的黃色食物有:蛋黃、粟米、玉米、木瓜、柑橘、香蕉、胡蘿、黃豆等。功效:提供維生素A、D。  五行中黃色為土,因此,黃色食物攝入後,其營養物質主要集中在脾胃區域。如南瓜、玉米等,常食可對脾胃大有裨益。黃色食物中維生素A、D的含量均比較豐富,能抗氧化、促進排毒、延緩衰老。維生素A能保護腸道、呼吸道黏膜,減少胃炎等疾患發生;維生素D有促進鈣、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壯骨強筋。  黃色食物能讓人集中精神。所以,工作時可以喝杯甘菊茶,或吃點粟米、果仁之類的食品。  3、綠色食物養肝  常見的綠色食物有:綠葉蔬菜和水果。功效:維生素主要來源,清理腸胃。  綠色入肝,多食綠色食品具有舒肝強肝的功能,是人體「排毒劑」,能起到調節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綠色蔬菜里豐富的葉酸成分,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重要的維生素之一,可有效地消除血液中過多的同型半胱氨酸,保護心臟健康。綠色食物還是鈣元素的最佳來源,對於一些處在生長發育期或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綠色蔬菜無疑是補鈣佳品。  綠色食物具有調和身體機能的功效。大部分蔬菜都擁有綠色的能量,可以維持人體的健康和活力,而且提供大量的纖維素,有助於清理腸胃、排毒、促進生長。  4、白色食物養肺  常見的自色食物有:牛奶、白肉(魚、禽類)、米面、豆腐、冬瓜、花菜、竹筍、山藥等。功效:預防心腦血管病。  白色在五行中屬金,入肺,利於益氣、潤肺、安定情緒、促進腸蠕動。大多數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和雞魚類等,蛋白質成分都較豐富,經常食用既能消除身體的疲勞,又可促進疾病的康復。此外,白色食物還是一種安全性相對較高的營養食物。因其脂肪含量比紅色食物肉類低得多,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食用白色食物會更好。白色食物,如山藥、白菜等,具有非常好的養肺抗癌的功效,並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5、黑色食物養腎  黑色食物是指顏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種天然動植物。常見的黑紫色食物有:紫米、黑芝麻、黑豆、紫菜、黑木耳、茄子等。功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延緩衰老。  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腎,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補腎。黑豆、茄子等能夠養腎。黑芝麻、黑木耳、紫菜等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它們可明顯減少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率,對流感、慢性肝炎、腎病、貧血、脫髮等均有很好的療效。

食物歸經  食物的歸經表明食物對人體的某個臟腑、經絡、部位等的突出作用。如:杏仁平喘止咳而歸肺經;菊花治療目赤而歸肝經;龍眼肉,安心神而歸心經等等。有的食物能歸數經,說明其應用範圍大,選擇性廣,如核桃平喘、養血、健腦,而歸肺、肝、腎經。  食物歸經的理論,在生活和臨床應用方面,都有一定意義。如梨、甘蔗、香蕉等都是性味甘寒的水果,但梨偏於清肺熱,甘蔗偏於清胃熱,而香蕉偏於清大腸熱。這樣這三種本來性味都相似的食物,使用時又有了細微的差別。  中醫認為,食物的歸經與味有一定的聯繫。一般情況下,辣味食物歸肺經;甘味食物脾經;酸味食物歸肝經;苦味食物歸心經;鹹味食物歸腎經。  總之,食物的性、味、歸經概念反映了食物與人體的關係,是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食物對人體的不同作用。從這些概念和理論出發,就能知道飲食用於食補和食療等方面。  可供的入葯的食物,以及其他大量動植物類的食物,雖然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也都有寒、熱、溫、涼與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在功能上有補、瀉、溫、清的之別,但他們的實質畢竟還是食物。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棟垣特別注意藥物食物之間關係,他認為「葯借食威,食助藥力」,道出了葯食同源,並非葯食無別。

推薦閱讀:

八種食物降血糖是哪八種
雞蛋有哪些美味的吃法?
什麼樣的食物有助於事業發達?
世界上最健康的10種食物,你吃了幾種?
五大食物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圖)

TAG: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