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甲申之變」,李自成率軍破北京,崇禎帝弔死在煤山。不久,吳三桂引清軍進入山海關,順治帝在北京再次舉行了登基典禮,明朝的殘餘勢力只剩下了東南半壁江山。而在南下清軍的攻勢下,南明的弘光、隆武政權相繼覆亡,1646年11月,明神宗之孫桂王朱由榔在廣東繼承大統,是為最後一個南明皇帝——永曆帝。
然而,當時永曆政權內部政權組織相當鬆散;外又有強大的清兵正從北面、東面向廣東挺進,形勢窮蹙。絕望之際,南明想到了澳門的葡萄牙人。一個世紀以來,葡萄牙人為了長久據有澳門這個貿易據點,對明廷相當恭順。1630年初,由於後金軍隊加緊進攻,明朝京城危急時,澳門的葡萄牙人就帶著十門紅衣大炮,帶著炮匠到北京協助保衛帝國首都。這樁往事顯然給明朝當局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永曆帝同樣渴望得到澳葡當局的軍事援助,於是對耶穌會傳教士畢方濟(義大利人)恩寵有加,「授以國中最大四種官職之一」,派遣其前往澳門購炮募兵。
由於畢方濟在澳門的出色活動,導致由尼古拉斯·費雷拉(Nicolas Fereira)率領的由300人組成的葡萄牙炮隊前來協防桂林。雖然澳門這次援助的兵、炮不算多,但作用很明顯。1647年三月中旬,南明叛將李成棟率領清兵攻打桂林,遭遇瞿式耜與焦璉所屬明兵的頑強抵抗,無功而返。五月二十五日,另一位漢將尚可喜率清軍再次強攻桂林,亦以慘敗而歸。《明季南略》提到,桂林明軍「用西洋銃擊中馬騎」,說明葡萄牙炮隊做出了相對貢獻。而葡萄牙軍隊的良好表現,無疑也為南明政權與耶穌會士的軍事合作創造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最引人矚目的是,在耶穌會傳教士「不久領土可以恢復」的宣傳下,1648年,永曆帝家族(包括太后、太子)皆入天主教。與此同時宮中受洗皈依的還有嬪妃50人,大員40人,太監無數,這在中國歷史上無疑是空前的創舉。要不是永曆帝本人由於「多妻妾」違反天主教一夫一妻的教義而不能受洗入教,中國恐怕就要出現一個信仰天主教的皇帝了。
永曆四年(1650年),清軍重新加強了對兩廣地區的攻勢,廣州、肇慶等地岌岌可危。正當永曆政權束手無策之時,朝廷里的天主教徒官員與耶穌會士們提出了遣使羅馬教廷,尋求歐洲的直接軍事援助的計劃。於是,永曆皇帝便決定派遣一個使團前往歐洲,以求得羅馬教皇和歐洲一些國家對自己的「天主教朝廷」的援助。
※傳教士湯若望真的制訂了我國現行農曆么?| 推敲控
※獻身中國 無問西東(中)神三代的中國夢
※明清之際西學東漸中的西方傳教士
TAG:傳教 | 南明 | 羅馬 | 傳教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