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全文及釋義(第三十七章)

《道德經》全文及釋義(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大道順應自然乃無為,順應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侯王將相若能守之,順其自然無為,萬物將都能按照自己的規律去運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

運化乃慾望所致,因此要用無名樸質去調整。使其慾望涿漸減少達到無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如果萬物都能沒有貪婪的慾望,天下就能太平,就能處於永恆的狀態,從而達到自定。

劉備三顧茅廬智慧

讀過《三國演助》的人都知道,三國有兩位最為時人所推重的才士。

一位是鳳雛,名叫龐統。

一位是卧龍,名叫諸葛亮。

這兩位才士都被劉備收納,龐統早死,諸葛亮則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在這之前,諸葛亮卻隱於隆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諸葛亮所居的隆中,有山而不高,但卻秀雅可觀;有水而不深,但澄清見底;有林雖不大,卻茂盛之極。正是既非鬧市、又非深野的城郊之地。

在這裡,諸葛亮常與崔州平、石廣元、徐元直煮酒談天,品茶論地,奔棋觀梅,一派逍遙的樣子。

有時,諸葛亮一人又獨自外出,周遊四方,伊然是位世外高人。

其實,諸葛亮懷著一顆濟世匡王的雄心,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只是世事混亂,不得明主,所以,靜居於隆中的草廬中。他深知,等待明主可遇而不可求,躁動往求有失身價,而且不易尋得明主。

於是,他編了一首歌謠,教給農夫,讓他們歌唱:

蒼天如圓蓋,

陸地似棋局。

世上黑白分,

往來爭榮辱。

榮者自安安,

辱者定碌碌。

南陽有隱者,

高眠卧不足。

通過這首歌曲,諸葛亮放出了信息,讓人知道,有位高人正隱居於南陽,等待著明主來光顧。

劉備在得知卧龍的名聲後,就是通過唱歌的農夫才找到諸葛亮的。但第一次光顧諸葛茅屋,根本沒見到諸葛亮;第二次風雪交加,劉備前往,仍無功而返。

及至劉備三顧茅廬時,才碰上諸葛亮在家中睡覺。劉備見了,沒有去打擾先生,只是站在階下,等待諸葛亮醒來。

誰想,劉備一站就是兩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四個小時。張飛氣得要命,嚷著要燒諸葛亮的房子,幸被關羽勸住。

劉備站得雙腳發麻,渾身無力,仍一動不動,好不容易才見諸葛亮醒來。

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如此禮賢下士,知道是位明主,毅然出山,結束了在隆中等待賢主的隱居生活。

後來,諸葛亮果然受到劉備重用,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

這裡面劉備順應自然無為,最後打動了諸葛亮可見劉備是之天道者。明君也。這更讓我想起了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故與之。」順其性而得其者。

曹參的無為而治

西漢開國功臣曹參是江蘇沛縣人,秦朝時曾擔任沛縣獄吏。公元前209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封為平陽侯,僅次於蕭何。

因曹參德高望重,劉邦請他去任齊王(劉邦的長子)的相國,曹參在齊國擔任相國的九年中,按照黃老「無為而治」的辦法制定各項政策,不準官員去打擾百姓,嚴懲做壞事禍害百姓的官員,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愛護民力的官員,使齊國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百姓過上了比較安穩的太平日子,所以齊國人都稱頌曹參是賢明的丞相。

蕭何去世後,曹參擔任相國一職,新丞相來了以後,對朝廷的事什麼也不管不問,一天到晚就和人在丞相府喝酒聊天。有些性急的官員就到丞相府來求見,想對曹參提出忠告,同時為他獻計獻策。曹參知道這些官員來的目的,所以凡有客人來,他都不等他們開口談朝廷大事。就把來人拖到酒桌上,並打岔說:「先喝酒、喝酒,有什麼事喝完酒再慢慢地談。」喝了幾杯酒後,曹參還不想談正事,客人心想不能白來一趟,總想抓住機會談正事。一看客人要開口談正事了,曹參馬上叫人敬酒,不讓客人有開口的機會。他一杯接一杯的勸客人喝酒,直到把客人灌醉送走完事。後來,想到丞相府奏事的朝廷大臣,對這種情況也都習以為常了。他們逐步理解了丞相的苦心,知道丞相對朝廷的事,不想多生枝節,所以也就照章辦理,從此官員再也不敢隨意變動舊章,更不敢生事或亂出生意了。

漢惠帝問他:「你有什麼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推薦閱讀: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象元」
28字!說透《道德經》智慧
道德經第一章

TAG:道德 | 道德經 | 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