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真切的相信《地藏經》上的功德利益--夢參老和尚開示 只看樓主
06-15
主帖 誦楞嚴咒收藏 接下來這一品是<見聞利益品>,我先講一講題目。誰看見《地藏經》,誰看見地藏像,就這麼見一下子、聽到一下子,都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為什麼呢?觀世音菩薩護持的關係。這一品專講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請佛說一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佛就囑託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這個娑婆世界上信你的、戀慕你的、聞到你的名字的,都能永脫生死苦海,一定能成佛。」假使觀世音菩薩擁護《地藏經》的話,力量就更大一些了,眾生離苦得樂的機會多一些了。但是這裡沒有說什麼修行的話,你只要是見、聞都可以都算數,最後就是囑累。不論是菩薩、諸天鬼神都來擁護《地藏經》,這部《地藏經》的功力就這麼大。 所以藉由這部經,我們可以知道,不論大乘小乘,只要是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好的,我們知道金子是最好最值錢的,比珍珠瑪瑙都好,比饅頭大米飯強,但是在鬧災荒的時候還是饅頭大米飯管事一點,要看在什麼時候。現在我們這個末法時候,龍蛇混雜,造業者多行道者少,做惡者多行善者少,用眼睛看一看,說我們佛教徒該好一點,也不見得,就是和尚也不見得好,和尚喇嘛都包括在內,可能罪惡更大一點。佛陀教我們做的事不做,佛陀不教做的事偏要去做,這不是相反嗎?我們信佛,信佛的人就要做好事,把信佛當作幌子,在這個幌子底下做的就不是佛事了,他是魔王波旬派來的。 在《涅盤經》佛臨涅盤的時候,魔王波旬就跟佛講條件,說:「你死了,我就把你的佛法給破壞了!」他說了種種的方法,佛說:「你破壞不了,你這些方法都不行。」最後波旬說:「我讓我的魔子魔孫都去當你的弟子,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不做你的事,大家就不信了,因為這個僧人不好,引起毀謗佛法。」 我有一個相反的看法,魔王認為他得計了,如果按《華嚴經》講,你不入門,單聞個名字,也可以沾點邊。又像《地藏經》講,聞到地藏王菩薩一個名號乃至於見到《地藏經》,或聞到《地藏經》的名字一定能成佛。我說波旬把魔子魔孫都派這裡當佛教徒當然是造罪,完了也下地獄,但他的種子已種下了,最終還是得成佛,不但如此,連魔王波旬也種了善根,以後不當魔王了,已經轉變了。 看問題要面面觀照,端看我們怎樣看,四眾弟子掛羊頭賣狗肉,就是打佛的招牌也能成佛,《法華經》也是這個意思,單合掌小低頭都能成佛道。魔王讓他來當和尚,不論怎麼他隨眾也要唱一下,對不對?我們大家從這一方面看,應生起慶幸心,遇到《地藏經》,聽到地藏王菩薩聖號都能成佛,時間不一定,但一定能成佛。 這一品的當機眾是觀世音菩薩,在《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楞嚴經》是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就講反聞聞自性,聞是自性聞,就是心聞,我們現在把眼睛看見的,耳朵聽見的會歸於心,用心聽,用心聞,就是講利益,心見心聞比你眼見耳聞的功德要大得多。功德,就是你修行的行門,修行人行道,使心有所收穫,行道有所得於心就叫得。 見聞利益就代表「觀」,怎樣修觀呢?看見地藏菩薩像,就想到地藏王菩薩像是我們自己,藉這個像引發我們認識自己。因為我們自己不認識自己,只有釋迦牟尼佛認識自己,所以他成佛了,我這樣說大家可能會感到像笑話似的,說:「我認識別人,還不認識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是妄,是如夢幻泡影,虛妄的假像。自己原來眼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心地藏性就是我們的心相。我自己不認得,因為不認得就隨妄而攀緣,聽見什麼起什麼分別心,聽到好音聲,人家讚歎你,稱讚你,你高興;聽見人說你壞話,毀謗你或罵你,你就煩惱,這叫隨境界相轉。 這個有沒有利益呢?我們現在是判斷利益,見了地藏王菩薩像,或者聽到別人念《地藏經》,講《地藏經》,或者見到《地藏經》在那擺著,就那麼一見,內容也不曉得,這個利益很小,充其量一生三生能得到善報,過了三生就沒有了。如果你會歸至心,以純凈心恭敬心面對,那就是無量劫了,萬萬生,千萬萬億生,所得到的利益就長遠了。 這一品在《地藏經》已到最後了,就是說這部《地藏經》跟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所對我們的好處。這個好處有大有小,有究竟的有不究竟的;有了義有不了義的,端看你的心怎麼用。 舉個例子,好比是殺業,釋迦牟尼佛在《因緣經》里講他本生的故事。過去有一個船主,這個船主想害死這一船的五百人,他勸這位船主不要這樣做,船主不聽他的,制止不了,菩薩就把這船主殺了。這種殺業是功德是罪業?這是功德。如果船主害了這五百個人,現生就犯了殺業,將來這五百個人會跟他要命債。不過菩薩把船主殺了,在他份中,菩薩要還他的報,不過卻救了五百個人,就當做菩薩的功德,要這樣權衡利害關係的。所以得這樣看利益,現在能夠見到這部經,聞了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因為我們懂得看經或者聽法,懂得這個道理,從現在發心,發一個清凈心來恭敬地藏王菩薩;發一個清凈心來受持《地藏經》。現在很多的道友們都在誦《地藏經》,誦《地藏經》時,你要這樣的迴向,這就增強了見聞的利益。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這是放光。在一般的經中,佛開始講一部經,要說法的時候會先放光,放光是表智能,表攝機。像這裡是放了三十二種光,這三十二種光是代表性的,說是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百千萬億毫相光就是很多光明,而且這光明的名字是表法的,這是結集的時候安的名字。 在《華嚴經》上每一會都會放百千萬億種光,就表百千萬億種法。這一次是從頂門上放的,「頂」,釋迦牟尼佛像中間有個肉髻,那叫無見頂相,從這個肉髻當中所放出的光。為什麼叫無見頂相呢?是一位八地菩薩做為佛的乳母,佛降生之後,乳母抱起佛來,但是看不見佛的相,因為佛的頂門上有光,看不清楚,始終見不到佛的頂,八地菩薩想見佛的頂,都見不到,乃至於上升至多少個世界,超出我們娑婆世界,到別的佛國土也見不到,所以叫做無見頂相。此相唯佛與佛乃能見得到,其它一切菩薩都不能見,這是形容詞,表法的,從無見頂相放出來這些光。 為什麼叫「門」呢?在藏經裡面,有部《禪秘要法經》,說人的頭部就譬如殿堂,頭頂就稱為門,我們有時說是天門開。所謂天門者像道家講,天門就是頭頂,這個頭頂就像我們人生下來,天門沒合的時候,那是有靈性的,就是我們的性門,小孩長大一點,這個性門漸漸就長起來了。 佛就是從這個頂門放光。白毫相光,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是白毫相,白毫相本來是在眉中間,我們看印度的婦女,都在兩眉中間點個紅點,這是取吉祥的意思,本來白毫光是在眉間白毫中間放出的,這裡指在頂門上放,從這頂門放白毫相光。這個白毫相光福德大,一到了末法,弟子的福德、智慧都沒有了,佛這一份白毫相光就是他施給一切未來的眾生,加持末法的一切眾生。 白毫相光為什麼有大小呢?光有遠有近,有大有小,有厚有薄,哪一種光明的智能就攝哪一類的眾生。瑞是祥瑞,一般說都是指吉祥的意思,就是對人生起一種吉祥意,瑞毫相光就是攝受一切眾生,讓眾生得到吉祥;但是這個會不同,這個會已經在忉利天集會這麼久了,都已經演唱了十一品經文,在這個時候,如來放光完全是對待末法眾生的。後面第十三品是<囑累人天品>,第十二品是<見聞利益品>,這個利益除了見經,見地藏王菩薩像,還有佛的這些白毫相光、瑞毫相光乃至最後的大海雲毫光,這些毫光就表如來三十二相的功德相。這些毫光講起來,大家感覺很牽強,這不是對我們說的,而是含著一種加持力,要搭配三十二相,搭配法來講的。 總之,這個相是根據另一部經《觀佛三昧海經》來解釋的。這裡有很多秘密的意思在裡頭,說起來有很多人不大相信,我們就總的說。佛在頂門上,放這些毫相光,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目的?我們的解釋是讓《地藏經》永遠流傳,使未來眾生不能生信的能生信,已生信的能增長,已增長的能夠位不退,那麼佛放這些光是加持,使這些末法眾生能信心堅定。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半卷,地藏王菩薩跟堅凈信菩薩說,讓一切末法眾生能夠生起堅固的信心,這都是「一實境界、二種觀行」。於頂門上放了這些光,從佛無見頂相放光是身業,佛要說妙法,轉妙法輪是口業,以口業加持身業。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放這些光是一種感召義。如果他方世界十方國土諸佛菩薩沒有到這個世界來的,以此光照亮那些國土那些世界那些佛國土,而且還發出音聲,出微妙音,微是微細,妙是不可思議,極柔和極美妙的音聲,說什麼呢?告訴這些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這個放光跟音聲都是集經者說的,他結集這部經,演唱到這個時候,佛要重新的加持。還號召沒有參加法會的,或者已經參加法會的,或者對地藏王菩薩的殊勝功德、對《地藏經》的殊勝功德不理解的,再給他們演說。 以下就是佛說的話了,「聽吾今日在忉利天」,佛說這個地藏法會的那天就是「今日」,我們要是把它解釋為現在也可以,也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講經的時候;因為「今日」是不定詞,不定於何時,涵義是不定的,佛是在忉利天宮說的,我們可以把他意會到何時何處都可以,我們把他解釋成今天也可以,把今天這個地方當成是忉利天也可以;處所是無一定的,這是佛的加持力。做什麼呢?「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讚歎地藏王菩薩度生的事業,稱揚讚歎地藏王菩薩在人天當中做了那些利益眾生的事情,太多了。 在第九品<稱佛名號品>,地藏王菩薩說了很多佛的名字,聞到一尊佛名字就得到很多利益,那些佛都是地藏王菩薩親近過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我在忉利天,今天跟大家來讚歎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不可思議的。「超聖因事」,超就是超過的意思,聖因的「聖」字,可以指稱二乘說,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功德,超過了小乘聖人。或者「超」字當達到的意思,我們就能夠達到將來稱聖,現在就種下因了。就是這些不思議事情能夠證得法身,由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乃至於成佛,究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遠再不墮落了。這一品<見聞利益品>,聞到佛的聲音,見到佛所放的光,我們是沒有見到,從經文上,你可以做觀想,把一切光明都觀成是佛放的光明,你的意念觀想也算數了,但是要清凈,所謂清凈者是指不要有貪瞋痴,不要有污染雜念,你思惟修就能得這樣的果報,究竟說來,能夠成佛是很簡單的,就是這麼一句話。 2樓 誦楞嚴咒2011-9-27 23:22《地藏經》都快說完了,最後是囑累,也就是囑累這些大菩薩和在法會的人要宣揚地藏王菩薩,之後,佛又恐怕與會大眾,還有未來的這些眾生,他們信不及,信不堅定,懷疑能有這麼多好處嗎?因此佛又再次讚歎地藏王菩薩功德,也因為佛這樣的讚歎而引起觀世音菩薩的請問;觀世音菩薩的請問跟前面有所不同,因此在發起觀世音菩薩的請問之前,佛才演唱了如是的讚歎、放光,我們要做這樣的理解。 總之,佛菩薩的酬唱,目的是讓我們生起堅定信心,因為生起這種信心,對我們是有不可思議的、無量的功德好處。但是眾生的凡夫心,只看到現實的利益,如果我信你,能讓我有身心健康,能活一百歲,我就很高興了,就信你。未來的事太遠了,我現在很困難沒有錢買房子,我要是信你之後,你使我發財,諸如此類。我們的妄想心打的都是現實的欲境,財色名食睡五欲境界,像未來的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這個信心,不具足。 佛是一切智能者,他知道未來的眾生沒有這種智能,沒有這種智能,信心就不懇切了,所以才一再的啟示,一再的酬唱。例如前面的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乃至於觀世音菩薩,最後虛空藏菩薩也是說利益的,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信持名號、讀誦《地藏經》!所以佛菩薩酬唱的意思是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但是我們聽到經,聞到這些好處,我們有沒有做呢?有的做了,有的還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呢?有很多的事物障礙住,讓你做不到,另一種是內心裡的惑,內向分。 《占察經》講到了自己內在的一部分,另外的是外向分,客觀的現實環境裡頭,你接觸的人地事物,在不同環境給你做障礙。例如我們家庭當中只有你一個人信,或者你的先生、公公婆婆、父母不信,一個家庭不是你一個人住,他不信,你就不能有充裕的時間來誦經,你要想禮拜誦經,他們給你做障緣。 《地藏經》講,要學地藏王菩薩慈悲,慈悲就不傷害眾生,很多的道友現在都不能夠不傷害眾生,不能吃素,所以你供地藏水,你行道多少就給你障緣。為什麼不能做呢?就是一個內心的境界,一個外在客觀的環境,你就做不成。要是說這件事很容易做,念個地藏王菩薩聖號就很容易,你心裡想念,誰也干擾不到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念的時候還是少,心裡總是攀緣其他的事物,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經常說障礙,這就叫障礙。誰給你做障礙?你自己給自己做障礙,這種障礙就叫惑。因為惑就起業,因為有惑了,凈業不能起,善業不能起,惑所造的都是惡業,惡業當然要受。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問題,好像信了佛,念《地藏經》,地藏王菩薩加持的力量還是不大,但一天當中還是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痛苦。我說:「煩惱痛苦是誰給你的?」他想:「也不是誰給我的,是這些事情使我煩惱!」我說:「這些事情又是怎麼來的?」不是地藏王菩薩給你的,他只能夠讓你來了解,惑就是不了解,就是迷,要想了解,了解就是明白,明白了之後,你總得有個解決辦法。你又信不及這個辦法,結果是按你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做,糟糕倒霉了,愈做愈苦,就由你主觀的惑而去造業,愈造愈苦。 也有人這樣認為,例如我們現在當前有兩種問題,假使說像別的宗教,對吃葷、結婚沒有限制的話,信教的人不是會增加很多嗎?逐漸的引導他們到善業不是很好嗎?不過,不是這麼容易的,因為惑是愈染愈深。例如說我們信佛出家最大的障礙很簡單,吃葷的問題,出家得吃素,但是現在出家人不一樣了,出家人也有吃葷的,像西藏的密宗都吃肉,南傳佛教,戒律守得很好,但是他們吃葷。我們佛教徒不能性解放,因為這是絕對的貪,絕對的痴愛,絕對是業,絕不是清凈的。這樣一來,信等於不信,信了也沒有什麼用處,清凈的佛門四眾弟子就變成污染了,所以這開放不得。 我跟日本人辯論很多了,日本人的佛教,像《地藏經》,在日本是傳不開的,南傳佛教也傳不開的,就是在中國也很少,像講《地藏經》、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我還沒有聽過。在內地說講《地藏經》或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講《地藏三經》的很少,以為這不是大乘佛法,這是什麼原因?一個字就解決了,惑。所以儘管佛菩薩這麼的慈悲,反反覆覆的說利益,從開始到現在,《地藏經》每一品里都要說利益,都先說他的好處,而後勸你信,這樣說所收到的效果如何呢?還是很好的,只要宣揚就好。 現在我們講《地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很多人相信,總是要把惑業消一部分,雖然不能夠即身成佛,不能稱心滿意,惑業方面逐漸的損減,在事業方面,在身體健康方面,你自己不曉得已經轉化很多了。據我所知道的,我們在紐約的信徒道友們,轉化很多了,像幾十年的病,因為持誦《地藏經》,就好了,他很高興就很信,你跟沒害病的人說,他就不信,因為他沒有害病,他也沒有這些痛苦。像我們這些小道友們,他在學校念書,課程跟不上,他念念地藏王菩薩,念念經,他跟上了,開智能了,他當然很高興,當然信。 我們必須給末法的眾生一些現實利益,他要求的,現在極迫切需要得到的,我們就應當加持他,讓他得到,我現在沒有這個力量,我現在是有這個願望,怎樣做呢?靠我們這些佛弟子大家共同持誦《地藏經》,念《地藏經》聖號。人家打佛七,我想打地藏七也很好的,拜拜<地藏懺>,拜拜<占察懺>,這樣子自己的修行就有力量了,人家來求,我們就可以給人家了,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一石水,想給人一杯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學校當老師,這位老師只有一杯水,他給人家就是半杯水,或只有一口。 所以諸位道友勸人家信地藏王菩薩念《地藏經》,人家問你,你得到什麼利益?你都能得到些什麼好處?必須說出具體的事實,經文上有些例子你用不上,你用你的意思領會經文的涵義,跟人家說就行了。像這一部經牽涉到很多的經,牽涉到《法華》、《華嚴》也牽涉到《楞嚴經》,也牽涉很多的菩薩,文殊、普賢、觀音、虛空藏,圓滿的來化導眾生,目的就是要我們信。信完了,你要是明白了,那樣你就得到了,得到就是證。 佛教的整個教法就是「信解行證」四個字,信了求明白,明白修法、明白作法、明白它的意義。明白了就照著去做,做就是行,行就是修行,依照法門叫行,修什麼法就依照什麼法門,完了,你自然證得到;求大的證大的,求小的證小的。因為佛說了地藏王菩薩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引起了會中一位菩薩的請問,這位不是一般的菩薩,而是大菩薩。這位菩薩叫什麼名字呢?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常念常學習,他參加這個法會,見到佛在前面放了白毫相光,完了又稱揚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事業不可思議,誰要是聞到乃至見到讀誦受持,就能夠究竟成佛果,畢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這樣的關係,觀世音菩薩就請問,觀世音菩薩的請求特別不同。 在別的會上菩薩請求了之後,佛就直接給他答覆了,並沒有表揚那尊菩薩,在《地藏經》裡頭觀世音菩薩請求完了,佛就先讚歎觀世音菩薩,說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的功德,跟地藏王菩薩差不多,說要是你來護持《地藏經》,《地藏經》更能夠普遍流布,能利益更多的眾生。 觀世音,在《心經》上叫觀自在,在《楞嚴經》上叫觀世音。觀就是觀想的觀,不是看,看是眼睛。音就是要用耳朵聞,他這不是耳朵,不足眼睛,而是觀,觀就是實相觀。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是「一實境界」。這種觀是什麼觀呢?是一心觀,這叫實相觀,又叫真如觀,觀什麼呢?觀想世間的音聲,觀世音菩薩是由觀想世間的音聲,而證得圓通。在《楞嚴經》上他是證得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因此一切眾生能夠念觀世音的名號,就跟他結上因緣了。 觀到這種音聲,念他的名號,他就及時來救度,因此而得號,他怎麼能有這麼大的力量呢?我們引證《心經》的話,因為他由實相觀就解脫了,解脫了就是自在,他觀的是「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無音聲的音聲。觀世音,世間的音聲是無音聲的音聲,「一實境界」,反聞聞自性,聞他自己的心體,是這樣的修觀。 這樣的觀也就是《心經》的照,他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證得這個自在,因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他能夠觀遍一切法界之音,一切眾生只要稱觀世音的名號,就能及時得救度。因此在<普門品>上說,他是此土的施無畏者,誰有畏懼苦難,念他的名號就能得救。我說這話或許有人會懷疑說:「我念觀世音菩薩念得不少,<大悲咒>我也持得很多,我的痛苦,好像是沒有得救!」這個問題跟念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得從心理上解決,一者是每部經都告訴你求菩薩要至心。我們問問自己有沒有達到至心,至心是什麼心呢?就是一心,什麼叫一心呢?你必須跟他相應,雖然你沒有證得,你得明白,也就是你能理解這個意思,這才容易相應。 例如我們每個人都吃飯,吃飯的時候,佛弟子就想到佛菩薩,要先念供養,別的供我都不會,念個咒也可以,供養十方一切佛一切菩薩,這叫「普供養真言」。我們吃飯時看到飯,肚子餓荒了,恐怕什麼都忘了,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你一天當中的用心不完全是清凈心,連一念間的清凈都沒有,等到痛苦厄難來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一種逼迫性,逼迫的來念,念得不至心,一邊念一邊想,或者你受冤枉了,或者哪一樁事想不通,你這邊念著菩薩,那邊想著那樁冤枉事,兩個交雜著有沒有感應呢?有的能夠轉化,但只是從重報轉為輕受,要徹底的把禍業都銷滅是不可能的。 一定要懂得這種道理,不懂得這種道理你會產生抱怨心,會退失信心,不會堅凈信,這個一定要掌握住,不然你會退失信心的。恐怕一個月當中一心也沒有,偶而有時候一心,或者幾分鐘幾鈔鍾加起來也沒有好多。六十年當中,有沒有打問號的時候呢?有,心裡不平,中國有句老話:「不平則鳴」。這部經說有這個感應,那部經也求了感應。這幾十年了我求得不少,好像感應還不太大,就把這個求菩薩的心和夾雜的雜染垢心混淆在一起,等到明白的時候也晚了。不過我們永遠沒有晚的時候,有悔改心就行了,就算是最後一口氣,臨終那一念都不晚,如果你能夠掌握臨終那一念,能夠觀想菩薩加持你,感應最大了,因為那個時候你受的痛苦讓你曉得,這口氣馬上就要斷了,至誠心來了能夠一念心。就怕到了那時候被痛苦逼迫了,迷惑不清楚了,那一念心沒有了,所以平時要準備。 3樓 誦楞嚴咒2011-9-27 23:22 在<普門品>上有這麼一段經文:「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到了危難時候是不是還能記得觀世音菩薩? 只要記得,你念一定有好處的,現在觀世音菩薩來護念《地藏經》了。 《楞嚴經》中說在無量恆河沙億劫以前,有佛出世叫觀世音。他在那個佛前發利益眾生心,但是從那以後他也成佛了,叫正法明如來,成了佛之後又示現菩薩身利益眾生,他在古佛觀世音前發菩提心,所以成道之後,就用觀世音的名字。 觀世音的名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但是他發了兩種心,第一種心是上通諸佛同一慈力,同一個慈悲心叫大慈;第二種下與眾生同一悲仰,第二種心就是跟眾生一樣的,求諸佛菩薩慈悲,仰望佛的加持,同一悲仰。因此他成道之後,哪一個眾生要是持他的名就跟他的悲仰心相合,哪一個眾生要是持他的名,或者是用般若心觀照,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求佛道與諸佛同一慈心。 他現在發心來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所以我們稱觀世音菩薩為大悲。其實每尊菩薩都具足大慈大悲,哪尊佛不具足大悲!但是觀世音菩薩是特別彰顯的,例如稱地藏菩薩大願,哪尊菩薩沒有大願呢?觀世音菩薩他願成佛,已經成過佛,又願度眾生,他沒有大願嗎?特別彰顯。每位菩薩有專門的行門,別的法門是兼帶的,像普賢菩薩大行大願王,那不是願嗎?文殊菩薩的大智,大智沒有悲願能成就智能嗎?這是偏重他的德號而說。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不是利益眾生嗎?所以十方諸佛稱讚釋迦牟尼佛甚為希有,說他最難能可貴了,他能來娑婆世界利益眾生,所以看諸佛菩薩的願力跟他自己的慈悲力,智能力偏重於哪一方面,就像我們根據諸佛菩薩的願力,是根據我們末法時代所需要的。所以像《華嚴經》說的那麼多菩薩那麼多佛,我們跟他沒有結上緣,他對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度我們的時候還是困難,我們跟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的緣特別厚,就比較接近,因為我們要求誰,我們自己熟的,幫道友們求,都是佛教徒,一求就容易靈,我們見到不相干的找人家幫個忙,你拿不動東西,找他搭個手,他也不幹,他瞪你兩眼走開了,跟你沒有這個因緣。就從這裡體會這個意思,佛菩薩本來都是普遍慈悲的,但是你過去跟他沒有結過緣,而我們跟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的緣特別深厚,所以收到效果就很好。觀世菩薩向佛怎麼說的呢?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這是觀世音菩薩敘述地藏王菩薩的威德。他說,世尊,我也有這樣的體會。地藏王菩薩是位大菩薩,他具足大慈悲心,能跟十方諸佛合,十方諸佛都讚歎他、稱揚他。合什麼呢?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本覺妙心,是與妙覺的心合。所以上次講,我們的心地跟地藏王菩薩合,也就跟十方諸佛合,我們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是我,也可以說我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我,你也可以說我是釋迦牟尼佛,我是阿彌陀佛,我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一樣的。為什麼呢?妙覺心故,我們本具的佛性是一樣的,在凡不增在聖不減,乃至於你墮到地獄三塗,墮到一闡提也具足他的體性,因此說合。要有這種信仰這種信心,堅凈信菩薩是要建立信心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半卷是建立這樣信心,求誰求了半天,你是求你自己,發揮自己的性德,發揮自己的地藏菩薩,發揮自己的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當然是證得悟得的,為什麼十方諸佛都讚歎地藏王菩薩呢?因為他證得了跟十方諸佛同一體性的妙覺真心,我們雖然也具足妙覺真心,但是沒有開光,不起作用,相沒有妙用沒有光,空具一個體,不起作用,必須出脫垢染,那才真正起作用。在這個世界上地藏王菩薩化現了千萬億身處所,無窮無盡的千萬億處所,每個處所都有他的化身來利益眾生。 觀世音菩薩不只聽到這個世界上釋迦牟尼佛這樣讚歎地藏王菩薩,也聽到十方法界無量世界的諸佛同聲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德行,音聲同而口不同,因為十方世界處所也不同,那麼十方諸佛跟世尊怎麼讚歎地藏王菩薩呢?一時也說不完,「猶不能盡」,是讚歎不完的意思。「向者」就是說現在,前文所說的現在,「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我在會中聽到佛又要稱揚讚歎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事情,我想聽一聽。「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眾生天龍八部聽一聽就獲福了,這是見聞利益,也就是見聞瞻禮稱揚讚歎都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正式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好使現在未來的眾生得到利益。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 佛讚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佛菩薩是沒有我執、沒有我見,沒有你高我低,不像我們總要壓別人一下,抬高自己,菩薩不是這樣的,他總是讚揚別人的盛德,使眾生信仰愈多愈好。觀世音菩薩讚揚地藏王菩薩,請佛說地藏王菩薩功德的時候,佛先說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這一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為什麼呢?讚歎觀世音菩薩功德,觀世音菩薩都來宏揚《地藏經》,使眾生聞到《地藏經》,我們能夠得到《地藏經》就是觀世音菩薩護持的力量,其它護法神的力量,諸佛護持的加持力量。眾生的心是嫉妒障礙、懶惰懈怠的,人的惰性很厲害,懶惰成性,要是讓他少睡一會覺,多做點禮拜,多稱揚稱揚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哪個菩薩都好,稱揚稱揚他們的功德,他就是不肯。好賭的在那裡很疲勞,可是別人邀他到場子去賭錢,他的精神來了,疲勞馬上就沒有了,好吸煙的好跳舞的,下了班很累了,今天有個舞會,他馬上就高高興興,疲勞全忘了,這叫業。要是做點聖業,持誦禮拜恭敬讚歎卻不願意。 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界教化眾生,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什麼是「五濁惡世」呢?如果這個時候世界情況很不好,就叫「劫濁」。這個時候的眾生知見特別複雜,說簡單一點,對問題的看法很複雜,一千萬億個人有一千萬億個看法,六十多億人,起碼有六十億個看法,我說這樣都說少了,一個人有好多種看法,一會兒這樣認識一會兒那樣認識,這是「見濁」,知見不正,混濁不清。 還有煩惱特別重叫「煩惱濁」,我們有時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實在過不去,沒辦法摔東西砸飯、砸碗,不曉得怎麼發泄他的煩惱,這叫「煩惱濁」。自己跟自己,人與人之間,乃至一個團體跟一個團體之間,這個說不清楚,太多了,煩惱濁,有煩惱就混濁了,不是清凈的,清凈就沒有煩惱了。這個時候也不好,知見特別複雜,煩惱又特別重。眾生的命不一定,壽命長短不一樣,跟天人不一樣,跟北俱盧洲不一樣,只有我們這個世界,人家壽命五百歲,每個人都活到五百歲才死,一千歲是到一千歲才死,我們這裡不一樣,十歲也死,生下來也死,沒生下來也死,「命濁」不是清凈的,這個世界的眾生不清凈,叫「眾生濁」,這叫五濁惡世。 當然不是說我們全都是具足的,但是你生到這個時候一定要具足五濁,你看問題的看法,有的人有時候清凈有時候混濁,但是煩惱都有,因為你處在這個時代,處在這個社會,處在這個環境里,一切眾生都不清凈,你不能清凈也不能夠清凈,除非你是化現的,或者你是大菩薩示現來這個世界度眾生。所以這個世界是特別苦惱的世界,因此就特別需要諸佛菩薩。有苦的逼迫,有無常的迅速,所以就求厭離,求這些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厭離這個世界,再不到這個世界,這些大菩薩就是能夠把我們從這個苦海之中救出去,但是我們自己必須跟諸佛菩薩結合,必須相信他的話,要依他的教導去做。觀世音菩薩在這個娑婆世界,跟這個世界的眾生因緣很深,因緣很大,不論六道中哪一道的眾生,若有見到觀世音菩薩形像的,這個形不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體,而是他的形像。看見觀世音菩薩的像,戀慕了,見了捨不得走,思慕,嚮往,就是看見觀世音像不肯走,在那裡觀想思戀的,現在有的信徒,他的煩惱來了,就不供觀世音菩薩像了,把他送走了,乃至不信了。 有的見了觀世音菩薩生戀慕,乃至於讚歎觀世音菩薩利益眾生的功德。凡是對觀世音菩薩戀慕的讚歎的,這個眾生不論是誰,他一定能成佛的,無上道就是成佛一定不退轉,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生人就是生天,總是享受快樂不再受苦了,等到他修因修成熟了,果滿了,佛就給他授記。凡是說授記,就是說你要成佛,記你在當來什麼劫什麼時候能夠成佛,這叫授記。釋迦牟尼佛是在燃燈佛前授記的,授記他到未來的娑婆世界成佛號釋迦牟尼。現在佛菩薩給我們都授記了,只要見了《地藏經》,聞到地藏王菩薩聖號,但是沒有說你什麼時間在什麼世界成佛叫什麼名號,說你必定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我們前面剛講的,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授記。授記的意思就是你將來在什麼時候一定能成佛,不過不是個別授記,等你修因成熟了,那就個別授記,說你在什麼時候什麼世界在什麼劫,你的世界叫什麼名字,你的佛號叫什麼佛號,那就是確切的授記了。 「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 這是讚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請法。說你想請我宣揚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功德事情,這是你憐憫眾生的心,是你憐憫這些天龍八部,那好了,你就聽我說地藏王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凡是諦者,就是如理的聽聽,我說的是事,但是你由事上必須觀想到理,這叫「諦聽」。 像我們大家在這裡聽,最感興趣是聽我講故事,成佛的故事,祖師的故事,說一些善惡因緣,這不是如理的,我們一定要想到我就是佛,我就是還沒有成就的、沒有具足的、沒有顯現的佛,我就是地藏王菩薩,我就是觀世音菩薩,這就如理了。雖然說的是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也就是一切諸佛的功德,一切眾生的功德。這又講到<普賢行願品>了,諸佛菩薩要報眾生恩,觀世音菩薩也要向我們報恩,地藏王菩薩也要向我們報恩,乃至於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都要向我們報恩,沒有眾生他成不了佛。<普賢行願品>第九大願恆順眾生,「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眾生就是大地,如果沒有這個地,他的菩提樹在哪裡生長?沒有眾生給他滋潤,他又怎麼能結菩提果? 因此諸佛菩薩成佛之後要報眾生恩,要度眾生。所以我們又是眾生又具足諸佛體性,不能說是佛,因為我們沒有無漏性功德,又沒有相,又沒有用,這就叫「諦」。 另一種是「諦聽」,不要逐境隨境變,聽到音聲隨音聲變,聽到說悲字隨悲字變,要如理的審察,諦者就諦諦思惟,思惟審察,這叫如理聽,你如理聽吧,我給你說。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利益
※修忍辱波羅蜜的十三種利益--學佛網
※野田內閣「利益均沾」能否拯救民主黨?
※台獨最符合誰的利益?
※高僧大德開示念誦文殊菩薩心咒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