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穩健增長任何時候都是可行的 (評論: 富爸爸,窮爸爸)

穩健增長任何時候都是可行的

2007-07-30 01:26:16   來自: 顛倒牛頭 富爸爸,窮爸爸的評論

5 提示: 有關鍵情節透露  《大投機家》開篇前一章就講:    據我的經驗,有三種途徑可能會使你迅速致富:    1. 一次有錢的婚姻    2. 一個幸運的商業理念    3. 投機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的是迅速致富,但要達到迅速致富,需要的基本條件、天賦、代價。。。等無形之間加大了投機致富的難度,華爾街幾大投機巨頭如livermore的n次破產再到富有,最後要麼窮困潦倒,要麼自殺的結局都說明投機是很難戰勝的。      大多數人走的還是穩健致富的路子,巴菲特的例子足夠清晰了,看起來慢的價值投資最終卻戰勝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投資方法,段永平fastisslow的id應該也是對價值投資深有感觸而發。      《富爸爸,窮爸爸》雖然這麼經典的一本小書,估計很多人還不屑於看:畢竟那麼多人都看了,怎麼沒見有啥變化。不過這也符合了溫伯格所提到的「草莓醬法則」——面鋪的越廣,實質越少。上電視不如出書,出書不如課堂講課,講課不如面對面教授。。。      但書中的教育是一個富爸爸對兩個孩子的理財教育,這種特別的教育方式的效果無與倫比,與德魯克《旁觀者》所提及他童年遇到的最好的兩位老師比起來不相上下,好的老師的確都會對每個學生的特質因材施教。      這本書總體講的就是致富的思想、如何穩健理財致富的過程。我想寫寫我的理解,不對的地方再改。      開篇講了講「老鼠賽跑」——      一個人成績出色,上了大學,畢業了,找個安全、穩定的工作,也許是個醫生、律師、程序員、公務員。。。他開始掙錢了,並且開始購物。他開始交女朋友、約會,不久結婚。生活一片大好,因為夫妻兩人都工作,兩份收入,他們覺得前途光明,決定貸款買房、買車、度假、並且生孩子。這樣需要大量的錢。這對夫婦認定他們的職業是最重要的,並且開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努力尋求升遷和加薪。加薪實現了,但每個月還得付房貸,而孩子的出生需要更多的錢,他們不得不更努力的工作,收入上升了,但征的稅也上升了,孩子長大了,供他們上大學和為他們自己退休需要準備更多的錢,他們開始疑惑錢都到哪裡去了。。。      35歲後,這對快樂的夫婦陷入了「老鼠賽跑」的陷阱,他們不停的為老闆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公務員工作,通過付房貸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等待他們更多的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於是他們再加倍努力工作,更多的獲得債務,陷於怪圈不能自拔。      接著,他們建議他們的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找個穩定、安全的工作。然後這個過程又將在他們的下一代中重複了,這就叫「老鼠賽跑」。      當然它說的是美國的情況,美國的儲蓄率低,不到2%,這幾年好像成負數了,不像我們儲蓄率40%-50%居高不下,但這幾年房奴的概念剛剛興起,車奴、家電奴的概念還沒聽說多說,估計未來情況只會更嚴重不會減輕。這本書的觀點網上爭議也很大,但我們不管它,先學習再批判。      這本書最好的一點是創新地使用了「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圖來解釋問題,看問題看的一清二楚。      它提出好幾個主要的觀點,綜合起來可以這樣說:工作只是解決長期問題的暫時方法,富人任何時候都常常買入資產,同時關注並慢慢發展自己的事業,用除去開支剩下的工資、資產產生的收入、事業產生的收入重複再買入資產,不斷產生的這樣的良性循環。      它說這是富人更富的本質所在,也不奇怪眾多月光族攢不了錢,可能許多人心裡看不起每個月辛苦節省下來的那點小錢吧,是想著將來有機會有運氣賺大筆的錢?      說到這裡,資產、負債的概念必須理清了,書中說資產簡單來說就是「能給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東西」,負債就是「能從你口袋取走錢的東西」,簡單明了,和毛主席對革命的解釋是「打土豪分田地」一樣清晰明了。      括個範圍,資產包含:不需自己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注意事業和職業的區別),股票,債券,基金,產生收入的房地產(自住和出租的區別),產生利息的借出款,專利權(音樂、手稿、專利。。),其它任何有價值、可產生收入現金流或可能增值並且有很好流通市場的東西(收藏品、珠寶、黃金、紀念幣、普洱茶。。。)      負債包含:任何貸款,車子(買車後開出4S店車子價值就跌25%,以後的損耗全是支出的債務),其它損耗奢侈品      資產產生收入,負債產生支出,積累買入更多能賺錢的資產,靠一個工資作為唯一的資產是滿足不了支出的。這就是理財的重要性,並不是錢少就不需要理財。      -------------------------------------------   當我看到第4章「關注並擁有自己的事業」時,我感覺作者雖然忽略了一個問題,但僅僅只是沒有說全。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里林奇把可以投資的股票分為6種類型:      1. 緩慢增長型(如現在的電力行業、造紙業。。。)   2. 穩定增長型(如可口可樂、做牙膏洗髮水的寶潔、高露潔。。。)   3. 快速增長型(如沃爾瑪。。。)   4. 周期型(鋼鐵行業、航空業、汽車行業、化學行業、軍工行業。。。)   5. 隱蔽資產型(麥當勞其實是做房地產的)   6. 困境反轉型(如現在的TCL,希望它能反轉)      一個公司股票並不一直是一個類型,例如航空行業,一開始發展是緩慢增長型,沒人坐飛機,慢慢的坐的人多了,就變成了快速增長型,所有的航空公司都發了瘋似的買飛機、加航班,而油價也隨著供需關係慢慢上漲,競爭的激烈造成收益下滑,以至於虧損巨大,變成困境反轉型。      林奇突然帶出一句:如果把每個人也按照這6類分類,那就有意思了。然後就沒往下說。      我看到第4章「關注並擁有自己的事業」時,感覺如果每個人只是把每個月工資的剩餘用來買基金、股票等資產的話,純粹依靠的就是每個人的賺錢能力了,賺錢能力就是每個人最大的資產,但賺錢能力也可以分成緩慢增長、穩定增長、快速增長,作者可能也發現了純粹依靠賺錢能力(主要體現在工作上)這一項主要資產達到致富是嚴重不夠的,也許那些做的非常優秀的高管、職業經理人可以完全實現財務自由,但80%的還是我們這些穩定增長或者緩慢增長的底層員工。      那些月光族可能希望的是靠將來的銷售或做生意賺一大筆足夠用的錢,這樣的想法當然是積極的,但這樣的想法無異於困境反轉型的盜賊,偷的一筆就發一陣成功的機會並不是所有人,20/80的規律普遍還是適用的。      所以作者提出必須關注自己的事業、並慢慢發展並最後擁有自己的事業,一旦你的事業資產產生的收入超越了你工資的收入,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了。      作者特地提到公司避稅的好處,認為政府的政策是偏向富人的。也是,巴菲特前段時間還說他在不刻意避稅的情況下稅率才17%,比普通人都低,警告政府這樣的後果可能造成貧富差距更大。      就寫到這裡吧,豆瓣上有網友說從這本書就學到了「學習」,是的,學習是能讓我們在這個世界睜開模糊的雙眼看清這個世界的唯一機會!   
推薦閱讀:

香港評論(60):何柱國發火有道理│脫苦海
孤獨時代的浮世繪 (評論: 惡時辰)
致所有關注這個專欄的朋友(對照文章)
鄧玉嬌事件評論之二十:關注鄧玉嬌者看過來
香港評論(74):扭曲大辯論命題反對派只談土地分配│脫苦海

TAG: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