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樹茶的真危機

引子

關於曼松古樹茶如今傳聞紛紛,一說有,一說沒有,市場為之糾結。實際上當地政府早於2004年即已開始在全州普茶古茶樹的資源。其中,2006年勐臘縣政府再次普查,其推動者為李師程先生,李師程先生是易武人,其祖上曾開設「安樂號」茶莊,是典型的茶人後代,其後在任職思茅地委書記期間,於1993年推動召開了首次普洱茶國際論壇。

李師程先生在擔任雲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期間又推動了古六大茶山的古茶樹資源普查,其中關於象明鄉的調查就調用了張順高 、 張 俊、 詹英佩 等茶葉專家負責,形成了「古六大茶山考察隊象明組考察報告」。

其中言及曼松古樹茶部分為:

「曼松貢茶是人們最為關切的,土壤深厚肥沃,可惜茶山已不復存在,茶園早已改為糧地,經反覆燒挖,茶樹已近絕種。七年前因吃水太遠,已舉寨遷往山下曼松河邊,糧地植被已經恢復,大的樹徑已達7—12厘米。據村民說,滿山都有茶樹殘遺,5000畝以上土地中約有幾百株,我們見到了4株,老葉已被抹光,這種只可算種過茶的山林,為三類茶山,茶樹長期失於管理,處在農蔭林莽之中。」

「另有革登老寨、新發寨、牛滾塘,這些昔日最為輝煌的地方,已經找不到茶樹了,剩下的只有斷偈殘碑,茶山完全消失,這是第四類。」

關於古樹茶的辨認技巧,專家組並沒有給答案,因為實際上市場的謬論極其多,而且,古樹茶的判斷往往都難以成立,其中一個細節即為有趣,也是一個市場荒唐的現實:

「曼林寨農民採摘的鮮葉很老,有的新梢約10厘米長,他們說,人家要長,不長就不是古茶樹的茶。這是天大的誤會。就是這種老茶,今年已升到每公斤36元,前幾年僅5—6元一公斤,上漲了6—7倍。」

正文

普洱茶行業是一個讓人震驚的行業,宋聘、同慶、紅印這些老茶,真偽難辨,事實上,絕大多數人聽說過,沒有見過,但是,絕大多數人又確信無疑。

老茶的鼓吹從2000年到2007年,年份鑒別往往是大師一句話,要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身份,對不起,沒有。

這就是一個讓人大為驚異的地方,一個很有可能子虛烏有的東西,讓人相信N年,在一個體系內運行多年。

我問之前掌控雲南茶產業的官員鄒家駒、湯一平、昌金強等人,你們見過50年代、60年代的普洱茶嗎,他們均表示樣品見過,能成為商品則絕無可能。

2008年開始,古樹茶開始抬頭,因為之前的老茶增值說、古董說、包裝說、年份說大受市場質疑,茶行業得重尋概念。

與老茶概念一樣,但是,又有所區別。

老茶是沒有樣板可言,古樹茶再稀少,畢竟有實物可驗證,於是,順著古茶、老茶這根桿,大家爬到古茶、大樹的頂端。

2014年秋,我去茶區走訪。

我問同興號的李惠老師,去看看傳說中的曼松茶,為了落實清楚實際,我們邀約了曼遷村的李村長同行。一路上,村長笑而不言,只說,你看了就知道了。

(進入曼松的道路)

從曼遷到曼松不遠,現在的曼松道路已經拓寬。我要求看看那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那顆很難尋找的古樹,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村長站在路旁朝坡下一指,離路邊7-8米遠站立一顆即是。我大為驚訝,樹周圍沒有原始森林,稀稀拉拉有幾棵其他樹種,並沒有中央台展示的「曼松貢茶」如此艱難可尋。

(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那顆曼松古樹)

我邊拍照,邊問村長,這顆樹一個春茶可以收多少,村長比了二個指頭,我說「20公斤」,搖頭,「2公斤」,搖頭,「二兩」。

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一個中央級媒體的報道,並不準確,與事實出入極大。

(中央台曼松古樹,旁邊大樹為其他樹種,此棵旁為新種的小樹茶。)

我們尋遍了整個「王子山」,找尋到寥寥幾棵,除開中央台那顆是最大,其餘的更小,而起這些都是屬於茶農。

而到了某公司的基地,有幾十顆移栽的古樹,樹不高,都是從1.2米左右矮化,樹直徑約小茶杯口粗細,皆不可能產茶,村長說這裡以前是水田,不可能有古樹,甚至茶樹都沒有。

(移栽的古樹,至於2014年不會有產量。)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一個問題,和老茶一樣,大家把顯而易見的謊言說得振振有詞。

但是,和老茶又不一樣,它又有真的古樹存在,只不過的確稀罕。

王子山,即曼松,現在市場概念有所放大,曼松包括了王子山及背陰山

(王子山,即曼松。)

普洱茶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過度強調原料的作用,而事實上古樹的原料稀少,那麼,古樹茶和茶園茶之間即有巨大的利益差。

強調原料就好比拉菲強調百年古樹葡萄,茅台強調百年古高粱,雲煙強調百年古煙葉,這無疑是荒唐的。

一個好茶的形成,是原料+工藝+倉儲+銷售商,這等於一個品牌。

現在的品牌替換性之所以大,是品牌缺失

之所以小樹可以輕易替換為古樹,同樣也是品牌缺失。

那種所謂的玩家茶,其實是信則靈的遊戲,跑出這個圈子,則古樹不是古樹,所謂價值則一文不值,根本談不上交換的價值。

而所謂的價值,正是有交換了才產生的。

2016年國慶急就。


作者歷時9年,即將推出最新力作

《七子餅鑒茶實錄》

精裝版

大開本

喝懂普洱 讀懂茶史

《七子餅鑒茶實錄》

序言:普洱只有一種茶

舊茶莊茶號篇

1、舊茶號的歷史背景

2、宋聘號疑雲

3、同慶號

4、可以興磚茶的重量

5、延伸閱讀:易武歷史舊茶莊茶號完整記錄

(該部分全為行業爆點)

近代茶篇

1、解密:歷史上沒有老茶的概念

2、陳香是什麼香

3、干倉濕倉是什麼倉

4、紅印的原料

5、鑒茶實錄:無紙綠印的包裝

6、鐵餅公案

(大量極具爭議性內容)

現代茶篇:

1、七子餅的市場邏輯演變

2、普洱茶嘜號之始

3、延伸閱讀:

七子黃印

73青

88青

紫大益

橙印七子餅

紅大益

4、班禪緊茶的故事

5、鑒茶實錄:1980年代的易武純料茶

6、鑒茶實錄:1990年代的班章純料茶

7、簡體雲記事

8、鳳凰沱茶的故事

9、銷法沱的演變

10、生熟配的傳說

11、7452和7542的離奇故事

12、延伸閱讀:倚邦小葉種?

13、延伸閱讀:霉茶奇遇

14、延伸閱讀:日本茶戰

15、鑒茶實錄:班禪緊茶

16、鑒茶實錄:1980年景谷茶廠磚茶

17、昆明茶廠的倒閉和7581

18、廣東鐵餅怎麼變成雲南鐵餅

19、中茶第一餅易武茶

20、生普不等於生茶

(老茶中期茶的考據性乾貨)

古樹篇:

1、一芽一葉的古樹茶?

2、單株茶的爭議

3、鑒茶實錄:2016年颳風寨古樹?

4、延伸閱讀:老班章和古樹茶受到歡迎的成因

5、延伸閱讀:勐臘縣古樹茶資源調查報告

6、延伸閱讀:勐海縣古樹茶資源調查報告

7、延伸閱讀:景洪市古樹茶資源調查報告

8、延伸閱讀:臨滄地區古樹茶資源概況

(極其實用的底層知識)

倉儲篇:

港商倉儲經驗簡介

紫砂名家說普洱


編者註: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2008年寫作震動普洱茶界的《普洱茶營銷》一書,其書批判了普洱眾多偽概念,被稱為業界第一奇書,也是唯一被盜版最多的專業性書籍。時至今日,淘寶上銷售其盜版的商家,多達150餘家,成為專業書籍類被盜版第一人。其作品之觀點,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續引發茶行業多年大討論,屢屢引發軒然大波。其行文特點在於用獨立、新穎的視角觀察普洱茶現象,受到國內媒體、業界重視,其文字展現了一個本真、獨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七子餅鑒茶實錄》現已公開發行,再一次引發市場巨大轟動。

最後告訴大家,這位豪俠的女企業家姓丁,仍然在思茅開茶廠,仍然在做茶的路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多圖】南茗佳人易武古樹茶《無鋒》的誕生記【圖】
簡單4招教你鑒別古樹茶和台地茶!
普洱古樹茶花

TAG:危機 | 古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