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珺: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質

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質

張 珺

內容提要 王維是盛唐時期卓越的山水詩人。本文在簡要介紹王維的生平與美學思想後,從三個方面論析了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質。一是王維山水詩中表現的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之美:詩人投入自然山水的懷抱,帶著主觀感情去觀察山水田園,與山水田園相親相依;詩中表現出的物我和諧、彼此為伴的情景和物我同歸自然,各顯其象,各得其所景況。二是「詩中有畫」的繪畫之美:講究構圖效果、注重色彩的表現和注意光線的效果表現。三是蘊涵盛唐氣象的雄渾之美。對自然山水之美抱有親善親和的情感和興趣,是古往今來人性中相通之處。這是王維和眾多卓越的山水詩人的山水詩千百年後依然感動我們、引起我們共鳴的深層原因。

唐代,自然山水審美達到成熟境地。優秀的山水詩人可謂群星燦爛,而王維是其中一顆耀眼的巨星。王維山水詩的成就尤為突出。他創作的優秀的山水詩,是我國文學遺產中的珍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研讀賞析王維的山水詩所蘊涵的美學特質,對於提高我們的審美素養、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建設現代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王維的生平與美學思想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父親官至汾州司馬。十五歲赴兩都謀求進取,不久即以自己博學多藝博得上流社會的青睞。開元九年(721)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官至尚書右丞。有《王右丞集》,存詩376首。

王維的名和字取自《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佛門弟子,卻過著世俗貴族的奢華生活。王維的實際生活也跟維摩詰差不多。經常出入王公貴戚府第,寫了不少應制應教的詩歌,自壯至老都是朝廷命官。自從得到宋之問的輞川別業後,更是輞川別墅的莊園主,一生基本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開元中,張九齡執掌朝政,王維寫詩自薦,很有進取之心,也寫過一些譏彈貴戚宦官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現實,但數量並不多。安祿山陷兩京後,王維扈從玄宗不及,被叛軍俘獲,曾被迫受偽職。次年兩京收復時,他因此下獄,但旋即得到赦免並復官,後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例如,流傳廣泛久遠的清代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就選王維名詩27首。他的邊塞詩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抒發將士為保衛疆土而獻身的英雄氣概。王維是詩人又兼畫師,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和細緻的觀察力。他的山水詩,繼承了謝靈運的傳統,卻沒有謝詩晦澀堆砌的缺點,變化多彩,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描寫了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色,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維在詩文中的詩歌美學見解,雖然分散零碎,但表達了他對每和美的本質的一貫認識和感悟,從他的作品中也可以品味出他的審美傾向。

王維在他的詩文中,有幾次直接使用「美」這個概念,如「時雨既降,春物俱美」(《謁薄上人》詩序);「短褐不為薄,園葵固足美」(《偶然作六首》)等。這說明他對美有自覺的體會和認識。

《白鸚鵡賦》云: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之清音,變綠衣於素彩。惟茲鳥之可貴,諒其美之所在。

白鸚鵡之美,在於它的紅嘴吐出的「清音」和白色羽毛的「素彩」。「清音」、「素彩」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清新和素潔的美感。在這裡,王維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了他對美的理解和看法。他所追求和崇尚的不是華麗綺靡的美,而是清新和素潔之美、自然本真的美。

王維還對人的美感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他說「秀美備於儀形,風流發於言笑。」(《魏郡太守河北採訪處置史上黨苗公德政碑》)就是認為人的「秀美」存在於形體儀態中,而人的「風流」是在言談和笑聲中表現出來的。「秀美」是指外在的美,「風流」是指內在的美。王維的審美觀,強調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但他更重視人的內在的精神和氣韻美。

王維認為,美的存在,不是單純地取決於物,也不是單純地取決於心,而是來自於心與物兩個方面。他說:「人心本於元氣,元氣被於造物。心善者氣應,氣應者物美。」(《為相國王公紫芝木瓜贊》)在這裡,王維在樸素的元氣論的基礎上分析美的本質。美之所以存在,是人的「善心」與物的「元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亦即來自於主觀和客觀相互作用。

二、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之美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實質是講天人合於道,天人合於自然。王維是「天人合一」觀念的自覺實踐者。他把自然山水作為審美對象,移情於大自然,欣賞自然本真之美。這種投身於大自然,與大自然相融合的過程,是一種人的個體生命與另一種自然生命的互相觸摸,是人與大自然生命情感的交換,人向大自然虔誠的敞開心扉,大自然則向人展開博大而富有詩意的胸懷。在此移情中,個體自身的精神世界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伴隨著大自然生生不息地涌動,人的境界不斷得到擴展和提升,物我關係達到相即相融。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天地同呼吸共命運,與大自然一同律動,生命精神化入了永恆。個體生命體驗著自由解放的快適,心靈得以自慰,靈魂得以安寧,人與自然山水交融為和諧之美。

下面,我們試舉三例:

其一,詩人投入自然山水的懷抱,帶著主觀感情去觀察山水田園,與山水田園相親相依。《輞川別業》說:「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詩人離開輞川將近一年,迫不及待地回到輞川。輞川的佳景使詩人心曠神怡;在草綠桃紅、才及播種的春天原野,與通經綸的高僧、隱居鄉里的賢者握手言歡,也使他感到非常愉快。王維的所謂亦官亦隱,實際是做官的時候多而隱居的日子少,所以他一旦有時間回到輞川,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情便油然而生。詩里「雨中」二句狀輞川佳景,非常注意表動態字的錘鍊,下一「染」字、一「燃」字,就化靜景為動景,使整個畫面清新鮮潤,烘托出詩中人物歡愉祥和、與山水田園相親相依的和諧氛圍。

王維《輞川集》二十首,分別刻畫了輞川的二十個景點,都借寫景抒發自己的感情。如《臨湖亭》:「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詩人雅興與湖上的美景契合交融。主觀的熱愛山水的情懷使詩人讚美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美景又反過來增進了詩人熱愛山水的情懷,相合無間,水乳相融。

其二,王維的山水詩表現出的物我和諧、彼此為伴的情景。例如《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首句「獨坐幽篁里」呈現的是人離群獨處、融身自然的狀況。「獨」與「幽」都表示與人世的隔絕。可是從第二句「彈琴復長嘯」中,我們立即意識到,人雖然在孤獨中,卻因融身自然,心靈是自由的,而且是自得其樂的;在琴聲與長嘯中,以人籟通天籟,詩人與大自然融而為一。在這「深林人不知」無邊寂靜中,自然彷彿回應人的「彈琴復長嘯」,以一輪「明月來相照」。「相」字將明月擬人化,詩人與明月齊一,以我心應明月,或以明月應我心,詩人渾然融身於皓月普照中,物我相親相伴。

其三,王維在詩中表現出物我同歸自然,各顯其象,各得其所景況。且賞析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呈現的是大自然在剎那間一靜一動的現象。其中「人」、「花」、「月」、「夜」以最原始的姿態出現。全詩的主題是一個由人、花、夜、月、山、鳥等組成的自然宇宙和諧整體的顯現;人是悠閑的,桂花在飄落,夜是寧靜的,春山是空曠的,月出山頭,山鳥驚起,在澗中不時鳴叫,如此而已。詩人在這種萬物自然演化、活動與消長中所體認的,是一份自然宇宙內在生命的終極的和諧。人、花、山、鳥、月、澗,各顯其象,各得其所。這是一種在寂靜中觀照宇宙的審美體驗,一種物我並生、同歸自然的美感經驗,也是一種必須視萬物與我同一才能體認的和諧世界。

三、「詩中有畫」的繪畫之美

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謂「詩中有畫」,是說王維的詩能通過無形的語言,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有形的圖畫。這是王維詩歌藝術的一個重要審美特點。

王維是一個山水畫家,他在詩中說自己:「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偶然作》之六)他對自然景物的感覺敏銳,觀察細緻,善於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成功地運用繪畫藝術要素,用詩歌語言給以突出的表現,在詩中展現出魅力無窮的繪畫效果。

首先是講究構圖效果。王維山水詩中的景物描寫,十分講究整體的布局,合理地安排結構層次,往往是先鋪墊背景,然後再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的順序進行描繪,使得詩中展現的畫面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細節突出。例如《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就是先寫終南山遼闊無際的大背景,然後寫雲靄繚繞的山間,再寫陰晴變化的峰壑,最後寫山路行人。遠景、中景、近景,層次非常清楚,既有終南山的整體的形象,又有人物樵夫的局部特寫,由此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其次是注重色彩的表現。大自然是有色彩的,繪畫要真實的表現大自然需要運用色彩材料,詩歌描寫山水景物同樣需要運用體現色彩效果的的語言。因有繪畫的素養,王維對山水景物的色彩有著特殊的敏感,並能在詩中處理好色彩描寫的對比和平衡關係,例如《山中》一詩:「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一片翠綠,詩人突出「白石出」、「紅葉稀」,顯然是著意的色彩處理。溪流中的白石,寒山上的紅葉,雖然只是一點點,但由於與綠色對比鮮明,產生出強烈的視覺效果,不僅作為「補色」,襯託了綠色,也使達到了視覺效果的平衡,使整個畫面產生出生動悅目的效果。

在色彩的對比上還有許多類似的詩句,如「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春園即事》)、「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輞川閑居》)等等。

再次是注意光線的效果表現。王維是一個畫家,他在刻畫景物時,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光線的明暗變化,使他筆下的自然山水呈現出豐富的明暗層次,傳達出視覺上的光感效果。例如《木蘭柴》一詩:「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木蘭花,花大,內白外紫。木蘭花是十分鮮艷的花,遍地開滿了木蘭花的木蘭柴無疑絢麗迷人。從時間上詩人選擇的是黃昏時分,秋山日落,餘暉逐漸地收束,歸鳥前後相逐,划過天空,光線若明若暗,鳥兒在縷縷光線中飛過,山嵐升起,絢麗的山色、匆匆的歸鳥若隱若現在暮靄之中,給人以「夕陽無限好」的美感。詩人對黃昏時分光線的特點把握非常準確,是有明有暗,從明到暗,「彩翠時分明」是明暗變化中的亮點,從「斂余照」時的落日餘光,到「夕嵐無處所」時的霧氣掩蓋,視線逐漸變得模糊,所有的景色都處在飄忽不定之中,表現了光線隨時間而變化的過程,足見詩人出神入化的高超藝術本領。今天,我們細心揣摩賞析這首詩,彷彿是在電視機前觀賞一個推介景色絕佳的旅遊目的地的風光短片呢!

在王維詩中,表現光線的詩句很多,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明月松間照」(《山居秋瞑》)、「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等等。這些都反映了他對光線的駕馭能力,也是他將詩歌語言與繪畫語言成功地融匯運用。

四、蘊涵盛唐氣象的雄渾之美

一般人們認為,王維是一個寫清淡自然風格的山水詩詩人,並且認為他的山水詩又是以晚年輞川諸作為代表,給人的印象幽深而寂寞,恬淡而清靜。實際上,王維在當時卻並非以這類詩流傳人口。唐代殷璠於天寶末年編成《河嶽英靈集》,其《序》列王維為盛唐詩人之首,可是如此推重王維,詩集中並沒有著重選其歸隱後的作品。可見王維在當時有影響的詩篇主要並不在這方面。王維是一個全面的典型,詩歌藝術風格是多樣的,寫了不少風格雄渾、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盛唐氣象的詩篇。王維具有雄渾風格的詩歌,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也可以看作是山水詩的邊塞詩。且看《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開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青海西邊大破吐蕃;四月,王維奉命出使河西(治涼州)宣慰將士,此詩即作於初至涼州(今甘肅武威)時。詩中以壯麗、開闊的塞上景色,抒寫自己出塞的豪情,展現出一種雄渾之美的闊大氣象。蓬草隨風飄轉在秋日,鴻雁北歸胡地則在春末夏初,所以「歸雁入胡天」是實寫眼前之景,「征蓬出漢塞」則帶有象徵的作用。這裡詩人自比「征蓬」,其中寄寓著他獨行出塞的漂泊之感和悲壯情懷。頸聯僅用十字就勾畫出了一幅雄奇壯美的邊塞風光圖:大漠遼闊無涯,長河蜿蜒其中,遠方長河盡頭的地平線有圓而紅的落日,近處沙漠中長河邊升起直而白的孤煙,顯示出邊塞特有的生機。四種景物安排得多麼巧妙、得當,具有紛岐統一、均衡協調之美。而從這一幅壯觀雄渾的畫面中,我們不難感受到詩人的開闊胸襟、豪邁情懷。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過去一般人都把王維上述一類詩劃入邊塞詩的範圍,排斥從山水詩的角度來賞析這類詩。本文認為,我們不反對把這類詩劃入邊塞詩的範圍,但不必畫地為牢,排斥人們從大山水詩的角度來賞析這類詩。我們完全可以一方面賞析這類詩的邊塞詩內涵,另一方面從大山水詩的視覺來研讀解析這類詩,從而豐富山水詩的內涵,拓展山水詩的研究和欣賞的空間。

第二類是與旅行、遊覽有關的山水詩。如《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詩寫在襄陽漢江邊登高望遠所見到的景色。首聯以想像之筆,描畫了漢江的地理形勢。中二聯寫景,意境高曠,氣象壯大。「江流」句極言漢江的浩淼,「山色」句寫在江邊眺望遠山,山色淡到極點,若有若無,似隱似現。詩人以極簡潔之筆,把那由於距離極遠而迷離朦朧、變幻不定的山色,逼真、傳神的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廣大空間。

王維的《終南山》詩,寫終南山的高大、雄峻、幽深,筆力勁健,氣勢磅礴。

第三類是送別詩。例如《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來土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詩中「日落」一聯,寫日落時光線斜射到水面上,反光強烈,江湖水面一片白亮;當潮水湧來,碧濤滾滾,彷彿染青了整個土地,呈現出一派壯闊雄渾的意境。《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這四句格高意奇,勢壯氣雄。「萬壑樹參天」,起句極有力而得勢。「一半雨」,謂蜀山幽深廣大,晴雨相半,寫出了蜀地山川的特色。「樹杪百重泉」,聲震層巒的崖顛飛瀑,彷彿從低處的樹梢上奔涌而下,景物的形象活躍生動,畫面富於立體感,把人引進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

總之,雄渾之美是王維山水詩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這些詩篇蘊含著朝氣蓬勃、朗爽超邁的意象,是代表盛唐氣象的標誌性重要作品。

結語

綜上所述,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既表達一種寧靜幽美的境界,詩中有畫,顯現出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之美,又蘊含著盛唐氣象的雄渾之美。本文想強調的是,追求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之美,對於人類既具有永恆的審美價值,又有保障人類生存的實用價值。因為,從追根溯源的終極意義上說,生物圈是生命的收養所,自然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懷抱,故鄉的自然山水既是生命個體「生於斯、養於斯、歌於斯、哭於斯」物質家園,同時也是永遠的精神家園。對自然山水之美抱有親善親和的情感和興趣,是古往今來人性中相通之處。這是王維和眾多卓越的山水詩人的山水詩千百年後依然感動我們、引起我們共鳴的深層原因。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做一個合格的地球管理員和護理員,堅持不懈地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建設現代生態文明。我們要「詩意地棲居」在自然山水家園中,這是唯一地選擇。

主要參考書目

1、陳鐵民選註:《王維孟浩然詩選》,中華書局, 2005年8月第1版;

2、陳鐵民著:《王維論稿》,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林庚著:《林庚詩文集:唐詩綜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4、王國瓔著:《中國山水詩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8月第1版;

5、王凱著:《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6、譚朝炎著:《紅塵佛道覓輞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推薦閱讀:

男生的什麼特質最招人愛?
7種小女人特質 讓男人只想寵你
有這6種特質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老!看看你有幾種?
十二星座不可不說的特質:射手的絕情,雙魚的寬容

TAG:美學 | 特質 | 王維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