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後,「我們仨」真正團圓了
前幾天,網上開始流傳楊絳先生身體欠佳的消息,哥也期望這只是謠言,但今天凌晨,楊絳先生已確認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提到楊絳,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也中國作家榜上,年齡最大的上榜者,不過在哥讀書那會兒,學校里最流行的卻是她與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出生於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中。她從小就才華出眾,喜歡音樂,能彈月琴,吹簫,會唱崑曲。1932年她在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考入清華研究院。
那時,錢鍾書在校園內名氣很大,楊絳初次見到他,發現此人「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翩翩」。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但當下都彼此難忘。之後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見面。倆人見面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傳書,畢業後就順理成章地步入了婚姻。
愛情是詩情畫意,婚姻則更多的是柴米油鹽。當時楊絳跟錢鍾書一起留學英國,才發現這個大名鼎鼎的才子竟然連左右手都分不清,連鞋帶都不會系,在生活上完全就是一個小孩。錢鍾書拙手笨腳,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就是弄髒了桌布,或是弄壞了門軸。這時,楊絳都會笑眯眯地對他輕聲說:「不要緊,我會洗,我會修。」
記得當年讓哥這些年青男女們最熱淚盈眶的,就是錢鍾書對楊絳的愛情宣言:「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然而,楊絳先生的一生也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
1966年鬧wg,楊絳和丈夫深受迫害,被整得苦不堪言。當時楊絳為錢鍾書辯白,說他沒有反革命行徑,結果被拉到千人大會上示威,要求她講清楚。她頑強抵抗,堅決不鬆口。後來楊絳還被人剃了「陰陽頭」,但她卻連夜趕著做了個假髮套,第二天照樣出門買菜。但是大家通過這件事都知道了,楊絳並不是位好欺負的嬌小姐。後來經歷十年折磨,楊絳的小妹妹楊必被逼得心臟衰竭而故去,女婿王得也在批鬥中不堪受辱自殺。但當時,別人對於楊絳的評價卻是:
「你看不出她憂鬱或悲憤,總是笑嘻嘻的,說『文革』對我最大的教育就是與群眾打成一片。」
1994年,錢鍾書病重住院,已經八十多歲的她,要獨自一人照料丈夫。然而很不湊巧,女兒也同時病重住院了,倆醫院相隔了大半個北京城。那時楊絳就來回奔波,不辭辛苦。她曾說,「鍾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儘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錢鍾書去世後,家裡人擔心她經受不起打擊,勸她:「你哭吧,好受點。」楊絳身體不好,有陣子只能扶著牆壁走路,但她卻沒有眼淚,只是要在晚上吃安眠藥才能睡著。她讓家裡人不要擔心她,之後一頭扎進書里,想藉此把自己忘掉。
後來,楊絳的女兒也去世了,楊絳已經92歲高齡。但她還是提筆寫下了《我們仨》,回憶了他們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的日子。還著手整理丈夫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她對待丈夫的稿件,比對待自己的更加上心,連一個字眼都要認真摳上半天。
哥覺得,幸福跟性格是息息相關的。楊絳跨越了兩個世紀的人生起伏,然而她的才華和魅力在歲月的波瀾中並未褪色,反而熠熠生輝。她老去的面容,甚至讓我覺得比她年輕時更美。
楊絳先生曾留下很多精闢的語錄,如今看來,很多都算得上是警世名言。
@關於讀書
@關於人生
@關於愛情
楊絳先生已然故去,留給我們只有她的思想,她的文字。
我想她一定走得很平和,正如她所言,她回家了:
「從今往後,我們仨,再無生離死別」。
推薦閱讀:
※精美雕刻,花好月圓 祝朋友們家庭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婆家or娘家 除夕去哪吃團圓飯
※「亦是好的」——邵之雍談《小團圓》
※大別山深處,他們度過沒有團圓的中秋
※【廣西詩詞】江蘇祈壽星專輯/一別雙台三尺雪,山河寂寞不團圓